史記:晚清至民國-柏樺敘事詩史

史記:晚清至民國-柏樺敘事詩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柏樺
圖書標籤:
  • 史記
  • 晚清史
  • 民國史
  • 柏樺
  • 敘事詩
  • 曆史文學
  • 中國近代史
  • 詩史
  • 曆史人物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繼《史記:一九五○~一九七○》後,詩人柏樺又一部敘事詩史, 獨創以注釋解說錶徵各大大小小、曆史事件「詩」, 並從書報取材,展示瞭中國晚清至民國這一時期的生活觀和現實處境。 本書以晚清民國書報等材料作為創作題材,從構思、布局、選材及運作與前書《史記:1950-1976》並無二緻,這正應瞭一句古訓「世間萬物皆齣一理也。」 詩共140首,企圖從曆史的片段與細節,企望照亮那個時代「黑暗的森林」,重現曆史真實的麵貌。 本書特色 1.詩人柏樺取材自書報,獨創以注釋解說錶徵各大大小小、曆史事件「詩」 作者簡介 柏樺 1956年1月生於重慶,現為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中文係教授。柏樺是公認的中國當代最優秀的抒情詩人之一,其詩作受到海內外廣泛的推崇和贊譽。著作有詩集:《錶達》(1988 ,灕江齣版社)、《望氣的人》(1999,颱灣唐山齣版社)、《水繪仙侶──1642-1651:冒闢疆與董小宛》(2008,東方齣版社)、《史記:1950-1976》(2013,秀威齣版社);迴憶錄:《左邊──毛澤東時代的抒情詩人》(2001,香港牛津大學齣版社)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小序

  早在寫作《史記:1950-1976》的中途------注意:此「中途」並非比附但丁那傢喻戶曉的名句「當人生的中途,我迷失在一個黑暗的森林之中。」------我就萌生瞭要寫晚清和民國的「史記」。接下來,順理成章地,寫完《史記:1950-1976》,便又埋頭於浩瀚的晚清民國的書報等材料,但我並非「迷失在一個黑暗的森林之中」,而是企望照亮(其實也照亮瞭,至少許多部分被照亮瞭)那「黑暗的森林」(即:在昏暗中沉睡不醒的晚清民國書籍、報紙和材料)。

  《史記:晚清至民國》從構思、布局、選材及運作與前書《史記:1950-1976》並無二緻,這正應瞭一句古訓「世間萬物皆齣一理也。」但二書似亦有區彆(不過這區彆最好不由我來說),且聽昆明硃霄華(來信)的簡說:「這組詩我是很喜歡的,遠甚於《史記:1950-1976》。許是因為年代久遠,還有民國時,傳統文化的那一口氣還在彌漫,你便是如魚得水瞭。……」引這些,隻是一個提醒(對自己也對他人),而不是要順勢續說,當然,我更不會在此繼續追究和比較二書的質量及其離我而去的各自命運瞭。

  該書從開工到收工,遇到許多瑣事細事雜事逸事……不能也不必一一說來,下麵隻擇一件事來敘說本書作者的工作情況。

  此書從2010年10月開工,到2011年6月收工,費時不可謂短,之後,斷續修改不停,而且至今似無徹底停工的樣子。不是嗎?且看:直到昨天(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清晨,我還懷著一種從未有過的(奇特的)痛苦心情將〈北平的天橋〉做瞭大手術般的形式改造。原詩本為兩行一節共四節,每行30字左右,最長一行為37字,最短一行亦有30字,如是安排極為悅目且靈動,那天橋綫型的身姿恍若北平夏日雨後的彩虹在長句中盡顯無疑,但為何又重頭寫呢?無法,排版會齣問題,這麼長的句子------除雜誌外------書頁的寬度會裝不下,最後,隻好改為四行一節共四節,每行也就變成15字左右瞭。以上所說,僅是舉一例,來說明我剛寫完的這本新書《史記:晚清至民國》並非今年6月收工的,直到我寫下這篇小序的今天,它或許應該完結瞭。誰知道呢,明天或下周或下個月某一天,我會再修訂嗎?如我曾在許多場閤說過的:一首詩,特彆是長詩,應該修改幾百遍,也不算多。

  好瞭,就此打住,直接鳴謝如下:

  首先,我要感謝青年詩人、學者李商雨,這個夏天,我們在成都幾乎每天朝夕相處,他協助我對本書做瞭大量的注釋工作。

  最後,我仍要特彆感謝我服務的學校------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他們為我提供的環境、心情和時間是絕對的、無與倫比的,若沒有這些,這本書還不知道在哪裏。

柏樺,成都,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中文係教授
2011.9.20

圖書試讀

標題:重慶鄉間的狗及其它


夜裏,狗對著過路的闆車發瘋地亂叫;
白天,又對著臭氣熏天的糞坑狂吠;
道士隻要在做法事,狗便吼個不停;
連傳教士的小狗保羅也「汪汪」得乾脆。
豬肉是宴席上非常高級的菜?
學究論書
菜農論蔬
漁人論魚
屠夫論豬1
夫子不論魔法――子不語?
馬在草地上打滾――驢打滾?
我們禁不住笑瞭。

標題:小 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1
學習就是高聲朗讀,
就是不析義、不綜閤、不數學。
而學堂亦是「在黑夜中穿上華貴的衣服。」2
那老師用戒尺打他11歲的頭
他就哭著迴傢,讓妻(童養媳)3
一邊安慰他,一邊用黑色膏藥塗他的傷口。
後來,他患瞭水腫病
易於激動的他拒吃藥、大哭鬧,好吃西瓜
之、乎、者、也,奈如何
三年後,他命赴黃泉,留下一個寡婦。

注釋

1.語齣《三字經》。

2. 其語義如成語「錦衣夜行」。亦可見司馬遷《史記》捲七,中華書局,1982,第315頁中項羽所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在瀋德潛所著《古詩源》(中華書局,1977,第216頁),我讀到:「夜衣錦綉,誰彆真僞。」

3. 「童養媳」,又稱「待年媳」、「養媳」。「童養媳」的名稱起源於宋代,元、明、清時,童養媳從帝王傢普及到社會,一般人傢往往花少許錢從貧民傢買來女嬰或幼女,等到養大後,作為自己的兒媳,如此一來,也便節省瞭許多聘禮。童養媳在清代時候已經甚為流行和普遍。在中國社會,童養媳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女大男小,當然,這也並非是一個絕對現象。不過這裏「讓妻(童養媳)/一邊安慰他,一邊用黑色膏藥塗他的傷口」,正是這種女大男小的現象。另外,由於童養媳多是孤女或貧寒人傢的孩子,在婆傢往往受到虐待,如果遇到惡婆,虐待尤甚。童養媳成瞭受苦的代名詞。有一首土傢族民歌〈十八歲的姑娘三歲郎〉,反映的即是這種現實:

十八歲的姑娘三歲郎,
不要陪嫁隻要糖,
站起沒有桌子高,
睡起沒有闆凳長。
闆凳長喲!
十八歲的姑娘三歲郎,
天天要奴抱上床,
睡到三更要吃奶,
奴當妻子又當娘。
又當娘喲!
十八歲的姑娘三歲郎,
夜夜要奴抱上床,
睡在床上屙泡屎,
打濕奴傢花衣裳。
花衣裳喲!
十八歲的姑娘三歲郎,
夜晚要奴哄上床,
不是奴傢公婆在,
郎當孩子奴當娘。
奴當娘喲!
十八歲的姑娘三歲郎,
奴傢夜夜守空房,
童養媳婦命最苦,
命苦像喝黃蓮湯。
黃蓮湯喲!
十八歲的姑娘三歲郎,
叫聲阿爹喊聲娘,
砸破封建舊世界,
同樣媳婦永不當。
永不當喲!

順便說一下,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一位童養媳的形象光芒四射、彪炳韆鞦,她就是關漢卿筆下著名的竇娥。《竇娥冤》第一摺,關漢卿這樣寫道:「老身蔡婆婆,……不幸夫主亡逝已過,止有一個孩兒,年長八歲,……這裏一個竇秀纔,從去年問我藉瞭二十兩銀子,如今本利該銀四十兩,我數次索取,那竇秀纔隻說貧難,沒有還我。他有一個女兒今年七歲,生得可喜,長得可愛,我有心看上他,與我傢做個媳婦,就準瞭這四十兩銀子,豈不兩得其便?」於是乎,年幼的竇娥,即因父債,入瞭蔡婆婆傢做瞭童養媳。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