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明说廖玉蕙的散文风格,「既非属于含蓄或婉约,也不属于暗示或象征,而是在人间事物中寄託感情。在冷漠社会里,燃烧她的热情。」「廖玉蕙散文动人的地方,不在于文字技艺的华丽,而是以真情牵动读者的心灵。」
廖玉蕙的文章向以温柔着称,她总能以憨、痴来化解现实中的尴尬,同时深切凝视流金岁月。
鸡婆、迷煳又充满好奇心的个性,往往造成廖玉蕙生活中的笑料。她敢于自曝其短,敢于自我嘲弄,却不流于低俗,也总在恰到好处时作结。生命的沉淀与超越,加上胆大心细又观察入微的天赋,让她懂得和遗憾握手,以正面态度面对生命的蜿蜒曲折,收放自如的纸上功夫,造就独树一格的文坛风华。
她的放胆文字,不会踰越惊世骇俗的界线;她的放肆姿态,不会忘却温柔敦厚的身段。廖玉蕙写夫妻间的相处,既幽默又发人省思;怀想父母的思念,既深情又感人热泪。生命里的不同时刻有着不同经历,散落在生活各处的点滴对她而言都是珍珠般的创作题材。
本书含括廖玉蕙丧母后的生命严冬,也有偕伴出游时的明媚风光。有洗头、洗衣的日常,亦有人与人相处的无奈。记忆如同烘焙过的茶叶,在她的笔下一一舒展,一旦泡开,那丝丝缕缕的动人故事便可以沏成一壶又一壶的回甘好茶。
本书特色
★怀双亲,忆年少,写日常,记出游,廖玉蕙最深植人心的散文创作。
★名作家陈芳明为之作序,字字斟酌,恳切动人。
作者简介
廖玉蕙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创作有《后来》、《纯真遗落》、《大食人间烟火》、《廖玉蕙精选集》、《像我这样的老师》、《五十岁的公主》、《妩媚》、《走访捕蝶人》……等三十余册;也曾编写《文学盛筵──谈阅读教写作》、《繁花盛景──台湾当代新文学选本》等语文教材多种。曾获中山文艺奖、吴鲁芹散文奖、五四文艺奖章及中兴文艺奖章。多篇作品被选入高中、国中课本及各种选集。《后来》入选文建会「一○○精选,全民大阅读」。
序 她的退休与未休 陈芳明
自序 为生活寻找一个说法
辑一 一株拒绝开花的樱
一株拒绝开花的樱
生命中最严寒的冬天
没有珊瑚的珊瑚婚
不可小觑的进境
天上一颗星星也无
辑二 仰望满天星辰的日子
人生不相见
台中已然在望
背叛?还是挑战
那些仰望满天星辰的日子
在碧绿的夏色里
世事两茫茫
那张困惑的脸
恰似一首老歌的温柔
辑三 人生不是过胖就是过瘦
有关清扫的问题
鸡兔同笼
人生不是过胖就是过瘦
挽留或松手
去了远方──致Kris
人生聚散
今生最美好的缘会
速度
风,依然徐徐的吹
辑四 烦恼更胜三千
洗头与猪舌头的关系
依稀记得
烦恼更胜三千
鱼儿鱼儿水中游
声音
年终岁暮
辑五 走在秋天的路上
田间、市场、火车与土角厝的下乡游
走在秋天的路上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从冬天开往春天
读《在碧绿的夏色里》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翻书的速度,然后反复咀嚼作者的遣词造句。她似乎很擅长捕捉那些最细微的情感,那些藏匿在人们内心深处,连自己都未必能清晰辨认的情愫。书中的人物,无论大小,都显得那么真实,他们有自己的烦恼,有自己的憧憬,有自己的挣扎,也有自己的脆弱。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人物内心独白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书中的某个角色,亲身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候,我会因为某个角色的遭遇而感到心疼,有时候,又会因为他们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勇气而深受鼓舞。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共鸣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失去”的描绘。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会在不经意间从你的生命中悄然离开,就像夏日里的骤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快,留下的是一片湿漉漉的痕迹,以及淡淡的忧伤。作者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是以一种温和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告别,那些不舍,以及那些在失去中学会珍惜和成长的过程。这种成熟的处理方式,让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是一种释然,而非沉重的悲伤。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并没有对《在碧绿的夏色里》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同类型的书也很多,但越往后读,越是惊喜。它给我一种非常“台湾味”的感觉,那种缓慢的生活节奏,那种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互动,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都让我倍感亲切。书中的许多场景,我似乎都能在自己的记忆中找到对应的画面,无论是老房子的庭院,还是巷口的小吃店,亦或是海边的风,都带着一股熟悉的气息。
评分总的来说,《在碧绿的夏色里》给我一种非常治愈的感觉,但它并非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心灵鸡汤”,而是源于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它告诉我,即使是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蕴藏着不平凡的意义。书中的人物,在经历过风雨之后,依然能够怀揣希望,继续前行,这种韧性,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它让我明白,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接纳,不断放下,然后继续向前行的过程,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一个如碧绿夏色般的故事里,静静地发生。
评分我最近才把《在碧绿的夏色里》看完,真的有种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那种感觉很奇妙,像是夏日午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洗刷了尘埃,也留下了湿润的清香。这本书给我的冲击,不只是一时的感动,而是那种慢慢渗透进生活,让你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想起书中某个场景,某个句子,然后会心一笑,或是眼眶微微湿润。作者的文字功力实在太深厚了,她描绘景物的手法,简直就像在油画布上作画,色彩的运用、光影的变化,都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尤其是在夏日午后的描写,那灼热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空气中弥漫的青草、泥土混合着某种淡淡花香的味道,还有蝉鸣声的此起彼伏,这些元素被作者信手拈来,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感觉触手可及。
评分不得不提,《在碧绿的夏色里》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小说那样,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而是更像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故事,将一些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反而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填补属于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有时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能引发我内心的无限遐想,让我思考良久。
评分《在碧绿的夏色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平凡”这个词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只有波澜壮阔的人生才值得书写,才够精彩,但作者却用她的笔,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同样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力。书中那些关于梦想的追逐,关于成长的阵痛,关于情感的羁绊,都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角色内心挣扎和成长的刻画,那种慢慢蜕变的过程,真实而动人。
评分我不得不说,《在碧绿的夏色里》带给我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它没有过多的情节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但却有着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能够一点点地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在想,作者是如何做到将如此平凡的生活片段,描绘得如此富有诗意和哲思的。她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对于人性 nuances 的洞察,都让我惊叹不已。那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描绘,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温暖,一种细水长流的深情。
评分我得说,《在碧绿的夏色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作者内心深处的世界,也让我得以反思自己的人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曾经的影子,也启发了我对未来的思考。我常常会问自己,如果我处在那个情境下,我会怎么做?这种代入感,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没有给我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我自行去探索,去感受。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或许是它所营造的那种独属于夏天的氛围。它不仅仅是关于季节的更迭,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遗憾与释怀的隐喻。作者在描绘这个夏日的时候,没有回避它可能带来的焦灼和不安,反而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整个故事更加有层次感。就像夏日里,除了热烈阳光和奔放的生命力,也伴随着突如其来的雷雨,带来片刻的阴霾,但这恰恰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书中的那些青春期的迷茫,那些对于未来的不确定,那些在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别离,都随着夏日的热浪一起,蒸腾,然后沉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