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部份新生代來說,他們眼中的遊樂場,可能隻有迪士尼樂園及海洋公園。但對於一眾七十後,遊樂場除瞭有公共屋村的遊樂及球類設施外,也包括荔園。對於父母輩的一代人來說,他們的遊樂場可能是北角月園及啓德遊樂場。
這本立體書主要講述作者成長時期的遊樂場及主題公園,但亦希望讀者無論是在那一個年代齣生,也能從中勾起專屬自己的美好童年迴憶。
作者簡介
劉斯傑
曆任香港雜誌首席插圖師、動畫公司美術及創作總監。2008年他執導及擔任美術總監的獨立動畫《我阿媽係外星人》,曾獲香港及國際多個奬項。
2009年參加第二屆「年輕作傢創作比賽」,推齣立體書──《香港彈起》,以三代人住屋的居所變化為主題,摺射香港大半個世紀的變遷,大獲好評。此後陸續齣版不同主題的立體書,包括《中國彈起》、《陸上公共交通》、《車仔檔》、《香港節日》及《盒仔檔》等。
對於大多數新生代來說,他們眼中的遊樂場,可能隻有迪士尼樂園和海洋公園。但對於我這個七十後,遊樂場除瞭是公共屋邨的遊樂及球類設施外,也包括荔園。對於我父母輩的一代人來說,他們的遊樂場可能是月園及啓德遊樂場。由於父母小時候傢裏經濟環境不許可,所以隻能在長大後纔去遊樂場,但可以肯定的是,遊樂場絕對能喚起他們的童真。
我兒時去遊樂場,並沒有注意公園的設施及規劃。現在我當瞭父親,再次有機會頻密地接觸遊樂場,纔開始注意遊樂場如何影響小朋友的成長。香港的遊樂場,不知是否跟投訴文化及父母過於保護的文化有關,你會見到公園處處都是警告字眼;每一個由樂設施都鋪上軟膠,即使跌下來,不要說受傷,連疼痛也未必感覺到。雖然在某程度上這是進步瞭,但可以想像,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小孩,究竟有多少能學會後果自負這迴事呢?
近年看到美式遊樂場滲透各城各地,在這些遊樂場中,大傢經常都坐在遊玩車上,不用太費神,也不用太費力,便能享受遊玩。大傢看的是相同的東西,然後得到幾乎一模一樣的迴憶。我去年到過德國的主題公園,內裏有很多攀爬設施,並有一些場景給小朋友做角色扮演,但都沒有特彆指引,小朋友可以自由發揮,另外,園內還有一個沒有圍邊的木筏,專給隻有幾歲的小孩試著拉繩過河〈其實是一個小水池〉。以上的遊戲就連當時隻有四歲,不太喜歡嘗試的女兒也玩得非常起勁。我再想像在不同地方的遊樂場成長的小朋友,他們往後的發展會有什麼分彆呢?
這本立體書主要講述我成長時期的遊樂場及主題公園,但我希望你無論是在哪一個年代齣生,也能從中勾起專屬你的美好童年迴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