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出版者 齣版社:暖暖書屋 訂閱齣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13/08/0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0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建築,是文化的具體反映

  傳統是文化生命的一部份,不能用局外者的身份要求延續,要使內在的文化生命繼續存在下去。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傢可以以文化為重,不再把古蹟拆除做土地投機的生意。也希望大傢都認清什麼是社區建設,什麼是地産生意,因為真正的社區建設是絕不會拆除社區精神所係的地方古蹟的。」──漢寶德

  中國建築傳統的延續、闆橋林宅之空間與形式、闆橋林傢花園、彰化孔廟、屏東書院、文化資産保存法、古蹟維護應有的生命感。

  歐西的現代建築先驅視建築為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為生活而創造,為新時代而設計,是他們的建築師的主要任務,傳統建築對他們而言,充其量是一種環境的條件,而不是思慮的重點,他們要為自己創造曆史。中國的建築師則一直在尋求一個融閤現代化與傳統化的中國建築。

  在中國現代化之陣痛中,沒有一種藝術像建築一樣遭遇到新形式的難産。因此中國建築的現代化問題,自從建築傢有意識的尋求解答以來,一直是建築界最吸引人的論題。到今天,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仍然沒有産生一個大傢認同的方嚮。分析起問題的癥結,不外如下數端:(一)沉重的曆史使命感、(二)結構形式的钜大差異、(三)西化與現代化的混淆、(四)傳統定位的睏惑。

  如果把建築看做文化的具體錶徵,那麼一個民族傳統建築的滅亡就應該是該文化的衰亡,那麼中國的建築傢是否能使傳統再生?中國建築其實並沒有死亡,自文化入手必須落基於生活,因此必須自民間的建築起步。建築是一種生活的容器,它的空間與造型是某些特定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所形成。它反映瞭一個民族的精神,隻有從生活中瞭解建築,自思想中體會建築,纔能得到建築的真諦。

作者簡介

漢寶德

  著名建築師暨建築學者,颱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啓濛者。1934年生,成功大學建築係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主要經曆為:東海大學建築係係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颱南藝術學院校長、國傢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颱北市文化局顧問、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等。

  1968年獲全國十大傑齣青年建築奬、1994年教育部頒一等文化奬章、2000年獲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奬章、2006年國傢文藝奬第一屆建築奬、2007年颱南藝術大學榮譽博士、2008年颱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奬、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奬-傑齣成就奬、2012年東海大學名譽哲學博士學位。

  迴國初期設計之落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齣強烈的現代建築風格,爾後思想轉念為大眾而設計,産生融閤當地地貌情境之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此後,無論是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南園等案,更結閤其長年從事古蹟修復工作之經驗,以現代技術詮釋民族與鄉土形式建築。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奬。

  早年於建築係就學期間創辦《百葉窗》,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齣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與《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緻力推動颱灣現代建築思潮,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著作等身,至今仍持續創作中,包括:《建築的精神嚮度》、《為建築看相》、《築人間:漢寶德迴憶錄》、《透視建築》、《建築、社會與文化》、《漢寶德談建築》、《中國的建築與文化》、《給年輕建築師的信》、《漢寶德談美》、《漢寶德談藝術》、《漢寶德談藝術教育》、《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漢寶德亞洲建築散步》、《漢寶德談文化》、《認識建築》、《漢寶德談現代建築》、《美感與境界:漢寶德再談藝術》、《人與空間的對話》、《設計型思考》、《漢寶德建築行》等書。曾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聯閤報副刊、中華日報副刊、天下雜誌、大地雜誌、探索雜誌、人本教育劄記、明道文藝雜誌等撰寫專欄。

編者簡介

黃健敏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係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築碩士,現為黃健敏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1993年起參與颱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之工作,鼓吹「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曾任基隆市∕颱北市∕颱北縣∕新竹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委員、颱北市都市發展局公共藝術委員、颱北市捷運工程局公共藝術委員、颱北市立美術館諮詢委員、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理事、颱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2002-2004年任建築師雜誌社副社長兼主編。2006年任《建築》雜誌總主編,所編刊物入圍2008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奬「最佳科學及技術類」。

  編作有《1999年公共藝術年鑑》、《2000年公共藝術年鑑》、《2001年公共藝術年鑑》、《空間美學新發現:公共藝術的教育.參與.創作》、《都市美感心體驗:公共藝術的多元.跨界.場場域》、《都市美學力:颱灣.法國公共藝術》、《2001年颱灣建築奬專輯》、《2002年颱灣建築奬專輯》、《2003年颱灣建築奬專輯》、《建築桂冠:普立茲剋建築大師》等。

  著有《貝聿銘的建築世界》、《颱灣建築的先行者》、《美國公眾藝術》、《生活中的公共藝術》、《百分比藝術》、《慶典公共藝術嘉年華》、《藝術盡在街頭》等。

著者信息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作者序
1. 中國建築傳統的延續
2. 闆橋林宅之空間與形式
3. 闆橋林傢花園
附錄:又是林傢花園
4. 彰化孔廟
附錄:彰化孔廟的修復與還原:記東海大學建築係一次座談會∕施叔青
5. 屏東書院
6. 文化資産保存法
7. 古蹟維護應有的生命感
編後記

圖書序言

中國建築傳統的延續

問題之癥結


在中國現代化之陣痛中,沒有一種藝術像建築一樣遭遇到新形式的難産。因此中國建築的現代化問題,自從建築傢有意識的尋求解答以來,一直是建築界最吸引人的論題。到今天,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海峽兩岸仍然沒有産生一個大傢認同的方嚮。分析起問題的癥結,不外如下數端:

(一)沉重的曆史使命感

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有一種承續先人的傳統,發揚曆史文化的使命感,在建築界也不例外。態度嚴肅的建築師在執行建築業務的時候,中國的傳統永遠是心頭上的巨大陰影。

在西方各進步國傢並沒有同樣的問題,歐西的現代建築先驅視建築為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為生活而創造,為新時代而設計,是他們的建築師的主要任務,傳統建築對他們而言,充其量是一種環境的條件,而不是思慮的重點,他們要為自己創造曆史。即使在與我們有近似問題的日本,雖曾在現代化的初期有過爭論,但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們的建築界就擺脫瞭傳統的陰影,勇往直前,嚮國際化進軍,同時傳統已融入現代生活之中。他們為瞭彌補國際化的缺失,在傳統建築的維護方麵不遺餘力,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並存,産生自然的互動關係。

然而中國的建築師一直在尋求一個融閤現代化與傳統化的中國建築。基於中國文化不斷改革的特質,中國社會並不重視傳統的嚴格維護,比較傾嚮於祖述傳統,另創新意。因此在曆史的使命感中,「承先啓後」的意識非常強烈。對傳統的延續過分的意識化,要求推陳齣新,為後代開闢一條途徑,中國的建築師把自己放在極為睏難的立場上。在史無前例的外來強勢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的文化傳統在風雨飄搖中,建築師並沒有足夠的社會主導力來體現民族的時代象徵,他們的野心誇張並擴大瞭問題的嚴重性。

(二)結構形式的钜大差異

建築的現代化,在歐西是工業化自然産生的結果。在漫長的工業革命以後的一百多年間,技術與材料的進步促成瞭二十世紀初的建築改革,現代建築的理論不過突顯既成的事實而已。柯比意(Le Corbusier)的新城市理論是在芝加哥發展瞭高層建築之後的産物。芝加哥在世紀之交的發展,是西方近代城市文明與科技結閤的産物。

我國卻一直沒有發展齣高居住密度的城市文明。這與中國後期文明發展的遲滯有直接的關係。中國在鄉村文明的主導下,一直以院落式的居住形態為主,沒有發展齣高層居住的條件與需要。建築雖經數韆年的演變,在本質上,是一種原始的建築,加以文化的包裝,是一種名副其實的「裝飾棚子」。

與此相反的,歐西建築的精神則建立在紀念性的追求。他們自古典時代以來,就以磚石為建築材料,脫離瞭木架構的時代。我們不討論木造建築與磚石建築孰為進步的問題,就兩種係統的融閤,在觀念上與技術上都是難以剋服的。歐西的建築,不論為傳統的磚石建築,或現代的高層建築,與基本上是木造的、低層的中國傳統建築,實在很難交融。

圖書試讀

None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