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部份新生代来说,他们眼中的游乐场,可能只有迪士尼乐园及海洋公园。但对于一众七十后,游乐场除了有公共屋村的游乐及球类设施外,也包括荔园。对于父母辈的一代人来说,他们的游乐场可能是北角月园及启德游乐场。
这本立体书主要讲述作者成长时期的游乐场及主题公园,但亦希望读者无论是在那一个年代出生,也能从中勾起专属自己的美好童年回忆。
作者简介
刘斯杰
历任香港杂志首席插图师、动画公司美术及创作总监。2008年他执导及担任美术总监的独立动画《我阿妈系外星人》,曾获香港及国际多个奖项。
2009年参加第二届「年轻作家创作比赛」,推出立体书──《香港弹起》,以三代人住屋的居所变化为主题,折射香港大半个世纪的变迁,大获好评。此后陆续出版不同主题的立体书,包括《中国弹起》、《陆上公共交通》、《车仔档》、《香港节日》及《盒仔档》等。
对于大多数新生代来说,他们眼中的游乐场,可能只有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但对于我这个七十后,游乐场除了是公共屋邨的游乐及球类设施外,也包括荔园。对于我父母辈的一代人来说,他们的游乐场可能是月园及启德游乐场。由于父母小时候家里经济环境不许可,所以只能在长大后才去游乐场,但可以肯定的是,游乐场绝对能唤起他们的童真。
我儿时去游乐场,并没有注意公园的设施及规划。现在我当了父亲,再次有机会频密地接触游乐场,才开始注意游乐场如何影响小朋友的成长。香港的游乐场,不知是否跟投诉文化及父母过于保护的文化有关,你会见到公园处处都是警告字眼;每一个由乐设施都铺上软胶,即使跌下来,不要说受伤,连疼痛也未必感觉到。虽然在某程度上这是进步了,但可以想像,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小孩,究竟有多少能学会后果自负这回事呢?
近年看到美式游乐场渗透各城各地,在这些游乐场中,大家经常都坐在游玩车上,不用太费神,也不用太费力,便能享受游玩。大家看的是相同的东西,然后得到几乎一模一样的回忆。我去年到过德国的主题公园,内里有很多攀爬设施,并有一些场景给小朋友做角色扮演,但都没有特别指引,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另外,园内还有一个没有围边的木筏,专给只有几岁的小孩试着拉绳过河〈其实是一个小水池〉。以上的游戏就连当时只有四岁,不太喜欢尝试的女儿也玩得非常起劲。我再想像在不同地方的游乐场成长的小朋友,他们往后的发展会有什么分别呢?
这本立体书主要讲述我成长时期的游乐场及主题公园,但我希望你无论是在哪一个年代出生,也能从中勾起专属你的美好童年回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