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 设计 × 养生 × 修心
如何改造现有环境中的不理想或不利因素,转化为更适合我们居住?
如何利用建筑物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圆满和谐?
利用空间让我们身心健康的方法,久远以来就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中,例如中国的「风水」说、罗马的「公共澡堂」、哥德式建筑的「崇仰上帝」,都把建筑空间扣紧身心的调养与调和,让「空间」与「人」紧密结合在一起。
建筑环境与我们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包括构造体、通风、温度、湿度、声音、光线、色採、给水、排水、电气、瓦斯、用品、家具等,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缺少或不足则会让我们产生困扰,甚至会造成生活品质降低,使得建筑物不适合人居住;最严重的情况甚至会让都市崩解、文明倒退。
而建筑物中肉眼或身体不易感知的细微因素也日夜影响着我们,这包括微尘、虫□、电场、磁场与微波等。有些科学尚无法验证的其他「力场」,造成个人或多人受到影响的消息也时有所闻,这些都是在建筑物中错综复杂的存在并且交互运作。
建筑物如果没有人居住,就跟土石一样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只要我们生活在其中,必然会形成一种循环的生态链。我们可说是这些复杂运作的发动者,也是生态链的最后接受者。由于是发动者,具有主动的积极意义,所以我们的环境绝非命定不可变,也绝不只是受命运拨弄的小卒而已。只要我们够了解,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本书引入一些佛法修行的概念,来说明空间如何有助于长养身心,如何利用各种因素来转化建筑物与我们的关系,将负面的质素转变为正面的量,把正面的质素再加以强化,让我们的情绪、人际关系、健康、寿命、甚至智慧,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达到身心的和谐完美。
作者简介
王淳隆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淡江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现为今一建筑师事务所合伙建筑师。经常受邀为建筑设计评审,任中华建筑金石奖评审二十多年。1986年起,随从洪启嵩老师座下习禅,常年习佛参禅,参与土城承天禅寺重建规画案、美国万佛城台湾总道场弥陀圣寺规画案,及罕见疾病文教基金会中心建设案。2010年,在与洪启嵩老师畅谈之中,开启了慈湖道场觉型建筑实验室的契机。
〈推荐序〉建筑的空性与空间性∕洪启嵩
〈推荐序〉设计教学经验融合自身体验的独特分享∕王纪鲲
〈推荐序〉从建筑实践、佛法智慧中呈现生活的温度∕黄瑞茂
〈前言〉如何利用建筑物让我们身心更加圆满和谐
1建筑空间各种基本元素
1-1建筑物vs.使用者
1-2知觉、经验vs.空间
1-3空间适应后的新平衡
1-4空间里的时间因素
1-5室内外各种空间
2建筑空间与修身养心
2-1行为影响建筑空间
2-2好环境可以养生
2-3修心、养生与建筑
2-4时空环境中的影响力
2-5善用各种力在建筑空间中养生
2-6究竟的心------佛身建筑观
3感官与建筑的和谐
3-1视觉与建筑
3-2听觉与建筑
3-3嗅觉与建筑
3-4味觉与建筑
3-5触觉与建筑
3-6意觉与建筑
4 心、气、脉、身、境的空间实验
4-1缘起
4-2设计准则
4-3设计完成图及解说
〈跋〉两个梦,一个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