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空间影像的阅读实验
--如诗般的建筑絮语,
企图从碎式阅读中超越空间,
进入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整体
这是一次视觉性的阅读实验。四十个国际知名重要建筑案例,分别以片段式的局部图像现身,在这种切割的现身中,我们阅读的不是结构性的「整体」而是结构的幻象、不只是建筑而是游离在建筑中的隐喻、不只是空间而是超越空间的诗性。
在这本书中,光在空间中交错流离,里头有无法定形、随时变换的疆界,有阴影,也有真实的幻象,谜一样的存在与意义浮游的边界。光作为视觉性的根源,切割着「此处」与「他处」。
作者徐纯一以四十个建筑局部影像,搭配絮语一般的碎式书写,试图开拓出另一种空间阅读,即是「另一种讲述」;在这里,在光影构成的片段之中,空间彷彿拒绝一切诠释,逃离文化与社会力的干预,建立了属于它自己的国度。
作者简介
徐纯一
1959年生,高雄人。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建筑硕士。现为i2建筑主持人;着有《建筑新桃花源》、《建筑新纪元:加州当代建筑师作品选辑》、《如诗的凝视:光在建筑中的安居》、《当代建筑的母型—柯比意萨伏伊别墅》。
导论
象征不灭
辉北天球馆│ KIHOKU ASTRONOMICAL MUSEUM │高崎正治
天空的眼睛
直岛美术馆│ 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安藤忠雄
材质的赠与
奥尔良市立图书馆│MEDIA LIBRARY OF ORLEANS (MEDIATHEQUE D'ORLEANS) │ Pierre de Besset & Dominique Lyo
实在性的厚度
赛图巴教师养成中心│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 Alvaro Siza
光明与黑暗外的他者
拉托雷修道院│ LE COUVENT SAINTE-MARIE LA TOURETLE │ Le Corbusier
环境即重力
奇亚斯玛美术馆│ 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 Steven Holl
诠释的网
EVRY 教堂│ EVRY CATHEDRALE │ Mario Botta
实存者∕他者
私人广告公司│ THE CHIAT/DAY OFFICE BUILDING │ Frank Gehry
黏滞的时间
瑞士CHUR 罗马遗址博物馆│ SHELTERS FOR ROMAN ARCHEOLOGICAL SITE │ Peter Zumthor
知觉的飨宴
CANOVA 雕塑艺廊│ CANOVA PLASTER CAST GALLERY │ Carlo Scarpa
分离即回归
风之丘葬斋场│ KAZE-NO-OKA CREMATORIUM │槙文彦
存在即解释
GIRONA 大学行政办公室│ MAIN BUILD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GIRONA │ Josep Fuses & Joan Maria Viader
热力即中心
朝圣者教堂│ PILGRIMAGE CHURCH │ Gottfried Bohm
光即是道路(出口)
大古堡美术馆│ CASTELGRANDE │ Aurelio Galfetti
变动的分界
红酒博物馆│WINE MUSEUM CASTLE OF PENAFIEL │ Roberto Valle Gonzalez
不确定的共感
赛拉维斯当代美术馆│ SERRALVE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 Alvaro Siza
变则通
CAMAS 市政厅图书馆│ AYUNTAMIENTO, BIBLIOTECA, CHIRINGUITO Y PLAZA EN CAMAS (SEVILLA) │ Alberto Noguerol & Pilar Diez
金黄-无界的共享
国家旅馆│ POUSADA FLOR DA ROSA │ JoAo Luis Carrilho da Graca
人的时间形式
圣母朝圣地教堂│ SANTUARIO DELLA BEATA VERGINE DELLA
CONSOLAZIONE │ Giovanni Michelucci
断绝的回转
高梁市成羽美术馆│ NARIWA MUSEUM │安藤忠雄
一个无穷的替代
阿库斯特纪念博物馆│ AUKRUST MUSEUM │ Sverre Fehn
空间的失忆
乌特勒支大学教育馆│ EDUCATORIUM │ Rem Koolhaas
断裂的缝合
乌特勒支大学天文暨物理学系馆│ THE MINNAERT BUILDING │ Neutelings & Riedijk
话语之外
圣塔菲学院视觉艺术中心│ VISUAL ARTS CENTER, SANTA FE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 Ricardo Legorreta
在光中黏合的时间之无
GIRONA 大学法律系馆│ GIRONA UNIVERSITY LAW FACULTY │ RCR Architects
叠合的感官
圣本笃教堂│ CAPLUTTA SOGN BENEDETG │ Peter Zumthor
闇间的明静
多明尼克神学院教堂│ CHURCH OF THE THEOLOGICAL COLLEGE OF THE DOMINICANS │ Miguel Fisac
区分的合
公共图书馆│ VILLANUEVA DE LA CANADA PUBLIC LIBRARY │ Churtichaga & Quadra-Salcedo
不可终结的实在
公路司机的教堂│ CHURCH OF THE AUTOSTRADA │ Giovanni Michelucci
表意的汽化
卡哈格拉纳达储蓄银行│ CAJA GENERAL DE AHORROS DE GRANADA │ Alberto Campo Baeza
识即拼图
纳尔逊艺术中心│ NELSON FINE ARTS CENTER │ Antoine Predock
围封的循环
大分艺术广场│ ART PLAZA │矶崎新
想像就是召唤
表演艺术中心│ TEATRO METROPOL DE_TARRAGONA │ Josep Llinas
看见中的无尽
水资源博物馆│ H2O EXPO WATER PAVILION │ NOX
与现在的间距
废墟博物馆│ SANT PERE DE RODES MONASTERY MUSEUM AND RESIDENCE - CENTER OF CONGRESS RENOVATION │ JosE Atonio Martinez & Elias Torres Architects
抗拒诠释的光
私人住宅│ RESIDENCE FOR R.M. SCHINDLER & CLYDE CHACE │ Rudolph Schindler
薄光却满溢
RIOLA 教区教堂│ RIOLA PARISH CHURCH │ Alvar Aalto
反审美的时间
英古拉达公共墓园│ IGUALADA CEMETERY │ Enric Miralles & Carme Pinos
光创的另界
瓦尔斯温泉浴场│ THERMAL BATHS VALS │ Peter Zumthor
第二性—即超我
廊香教堂│ CHAPELLE NOTRE-DAME-DU-HAUT DE RONCHAMP │ Le Corbusier
导论
「世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所有,彷彿就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实在-貌似熟悉,却教我们常常「看不清,道不明」。就如光那样确实划分出天与地,万物在其中聚合,我们误以为「实在」就在光中显现。这就如钱币的一面;相反的,光也让我们同时看到了流动的另一面。
世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眼前,却也同时存在于我们所行所为的身后。这前与后酿生了「之间」,它连结出「空间」,也带出了一个割不掉的影子-时间。这对孪生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基底,但这到底是一种想像还是一个实在实存?在探其究竟的实践中映射出人类精神的存在,直到现在,我们借助基础科学找到暂时还能让我们安稳地漂流于实在界的扁舟,虽然至今风不平、浪不静,人这个物种还是会继续探究下去,这个非生物学的意志力让世界朝向更开放。
世界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被教导而知的概念,却远非是我们生活的实质。当代的我们更是附着于世界的微小碎片而活着,同时也是以碎散的方式对这个世界进行拼贴式的认识。从小我们即被告知这个世界分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自然与人文;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世界就是这样被划分成数不尽、看似彼此无关的范畴碎片,于是随着出现无数的「探子」跃入这表象满是浮光起落的世界黑夜中,试图以理性的光照明无尽的深黑。
这个世界中的我们再怎么敞开感官也无法感受到对自己身体「DNA」构成中特有的嘌呤(Purine) 与嘧啶(Pyrimidine) -即A.G. 与T.U.C. 的配对群列关系,如今却在数千美元仪器谱析之下入列其排无一不明;同时已被接受为实存真实,也就是等同于不变的真理。另一方面,我们也被告知-在这个世界所有有形体的物质实体,不论是非生命体或是生命体,都是由一群我们无从感知其分毫的基本粒子组成,而且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依旧让人迷蒙的二十一世纪,似乎在现实纠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好多真理,虽然无能填补先天缺失的生物学式的身体感受能力,透握人的努力让「观念」朝向可感的呈现,同时让我们知道被分界出范畴的世界碎片是有限的,却是彼此无界地不相关联。这个世界是所有面向交织纠缠在黑夜里,难解难分,若只信奉人类理性为航向光处的唯一方周,在其实效的指令中,我们将被这些无尽的现实碎片耗尽并回绕在世界黑夜之中。
二十一世纪后期伟大的思想家德希达(J. Derrida)的解构主义与傅科(M. Foucault)关于权力∕知识纠缠的论述,以及德勒兹(G. Deleuze)游牧般的思想揭露了事物根柢之间的皱褶及簇丛关系等,都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全面的、中性的、统一性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人再怎么努力地拼凑生活自己其中的碎片世界、想要将它们对接在一起的努力,都将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样的努力却仍无止尽地持续,这就是人对意义的找寻-不在事物的绝对性之中,而是在相关联的差异中迸生。看似偶然的巧合足以施展移情的力量,引发一连串的诠释,通过这些产是,至少在某个实在性的碎片支撑的时刻,分隔开碎片世界之间的深渊会暂时填平。
人类构筑的栖息场并非只是满足功能使用的需要而绵延至今,它被时间长河洗尽后的留存,就是它被不同地方的人共享的价值。这样的存留却大都是非直接关乎功能的使用,而是连结至其他范畴事物所生成的意义,是功能的剩余所纠缠出的意义,这就是建筑与其他范畴世界关联之所。也因此,它总是企图经由它的空间构成,提供人的感知另一种与实在界多重面向交流的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