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最经典三格漫画系列,华人上班族最喜爱的职场幽默经典!
★朝八晚十办公室,14小时内上与下斗智,菜鸟老鸟各显神通。
★工作,你可以选择拚命还是摆烂;但是(在办公室)生活,还是要大家一起欢乐来靠腰。
公司总是会大费周章的为咱们张罗一个办公环境。从地点位置到空间装潢、从硬体设施到软体设备,用意应该是让所有上班族能有个最适合办公的环境,借此能让大家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率。
但弔诡的是,在这个老板们心目中「最适合」办公的地方,往往却是最会打断我们工作的场所。各位可以想想,从早到晚在办公室中,你到底拥有多长的一段时间是可以专心工作并不被人打断的?难怪我们台湾的上班时数在全球名列前茅,因为在办公室中有太多会打断我们工作的事,像是冗长而毫无目标的会议、拉咧半天原来是打错的电话、老板天外飞来的召唤……更别说上班族还要挤出时间来茶水间八卦偷瞄柜台妹妹还有团购下午茶(大误)。
《五斗米靠腰》三度上阵,为广大苦闷上班族画出职场的靠腰一天,让老鸟菜鸟都能在沉重漫长的工时中,拿彼此出气为彼此加油打气,有腰靠就是小确幸 (最好是)。
作者简介
马克 Mark
从小只会画画,国中唸的是永和国中美工班,高中就读复兴商工广设科,最后从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做过廉价童工,发过传单,当过才艺班老师,跑过短暂的业务,并在广告公司当过几年创意人员,好像还是个插画家。 2008年8月起,在部落格上发表一系列以职场为主的图文创作,经由网友转寄与媒体渲染,马克成了全台最红虚拟上班族。凭着讽刺幽默的文字与高质感的图像,加上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稳定更新速度,至今已经有三千六百万人次造访过部落格「我是马克-五斗米靠腰」。马克以惊人的创作量,全方位捕捉职场百态,为上班族靠腰心底话,幽默诙谐的风格,成为广大苦闷上班族的民族救星。
序
人物介绍
段子一 老板篇
老板很劳苦,
忙着招兵买马、忙着谈今说古;
忙着调度週转、忙着拜见金主。
出张嘴的老板,
真的很劳苦…
段子二 主管篇
主管很艰苦,
忙着欺上瞒下、忙着投资炒股;
忙着争锋卡位、忙着衣冠楚楚。
三明治的主管,
真的很艰苦…
段子三 职员篇
职员很痛苦,
忙着伺候长官、忙着忍受屈辱;
忙着照顾小孩、忙着孝顺父母。
讨生活的职员,
真的很痛苦。
段子四 其他篇
大家很辛苦,
忙着安身立命、忙着找寻归属;
忙着减肥瘦身、忙着求神问卜。
我认识的大家,
真的很辛苦…
自序
马克
从2010年开始,我心血来潮在网路上尝试用三格漫画的表现方式,创作以职场为主轴的小品漫画,如今居然已经生出了超过三百篇的作品,这也是本人各项创作单元中,寿命最长的一个。而这个无心插柳的漫画有以下三个特色:
1 第一格肯定会出现「靠腰」两个字。
2 第一格若没有出现「靠腰」两个字,就绝对会在第二格出现。
3 第二格若没有出现「靠腰」两个字,那就保证会在第三格出现。
因此「靠腰」这个近乎粗话却又能充分传达内心情绪的词儿,成了我三格漫画的核心精神,也为广大无奈的上班族,抒发出心中的惆怅,因此我就把这个单元取名为「人人有腰靠」。
而这三百多篇的三格漫画,大多散落在部落格、脸书、转寄的电子邮件、垫便当的报纸上,要能一气呵成的阅读确实不太容易,所以我在网友不断催促(这是真的)与利慾持续薰心(这更是真的)的驱使之下,决定重新编纂与整理这些作品,删去一些、增加一些,就成了你手上的这本书。别小看这本书,以为只是一些无病呻吟的漫画集合,我保证随着你人生越来越复杂,你从本书中所能看出的隐藏版涵义就会越多,倘若二十年之后你再看这本书,依然认为它是个肤浅幼稚的玩意,那我真的很羡慕你,能够一直保有一颗单纯的心。
以上是我的序。看过我其他书的读者应该会感觉到,本人的序总是写得乱七八糟,不过这又如何,其实不需要每件事都要弄得井然有序,有时候来个乱中有序一下,也不错。
翻开《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坐在我面前,用一种饱经沧桑却依然充满希望的语气,与我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书名本身就很有意思,“五斗米”代表着最基本的生活压力,是许多人每天都在为之奔波的现实。“靠腰”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需求,是关于尊严,关于安全感,关于能够支撑自己站立的力量。我猜想,作者在书中不会提供一些空泛的理论,而是会用鲜活的故事,来阐述“腰靠”的真正含义。他或许会讲述一些普通人在困境中,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一点点积累起属于自己的“腰靠”。这些“腰靠”,也许是他们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的技能,也许是他们在危难时刻伸出的援手,也许是他们内心深处永不放弃的信念。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内在力量”的探讨。例如,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如何构建一个强大的心理防御系统,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风浪时,能够岿然不动。这本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教你如何“安身立命”的书,它会帮助我们找到那个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踏实而坚定地走下去的“靠山”。
评分《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这本书的名字,就带着一种朴素的智慧和深刻的洞察。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为“五斗米”而辛劳,但同时也渴望着一种稳定和支撑,一种能够让自己“挺直腰杆”的力量,也就是“靠腰”。我猜想,作者在书中,并非只是简单地讲述生存之道,而是会更深入地探讨,这种“腰靠”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建立它。它可能不是单一的物质财富,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运气,而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书中或许会分享一些关于“能力圈”的构建,如何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不断深耕,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腰靠”。也可能包含关于“风险管理”的策略,如何识别潜在的危机,并提前做好应对,避免因为一次意外而失去所有的支撑。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长期主义”的解读。在追求“五斗米”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容易陷入短视和焦虑,而真正能够形成稳固“腰靠”的,往往是那些愿意付出时间和耐心,去经营和积累的人。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关于“人生架构”的探索,它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搭建起一个稳固而强大的“人生支撑体系”,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都能够游刃有余,自信满满。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目录,我被其中一些章节的标题深深吸引了。《“钱”途无量,还是“钱”景堪忧?》,《人脉不是靠“卖”,而是靠“种”》,《情绪的“地基”有多稳,人生的“高楼”才能盖多高》。这些标题无不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它们不仅仅是陈述一个问题,更是在抛出一个引人思考的议题。我尤其喜欢“人脉不是靠‘卖’,而是靠‘种’”这个说法。在当下这个功利化的社会,很多人都将人脉视为一种可以交易的资源,急功近利地去结交,去利用。但作者却提出了“种”的概念,这让我联想到农业的智慧,需要时间和耐心去耕耘,去浇灌,去施肥,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这种比喻非常形象,也非常有启发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关系,是建立在真诚、互助和长期的经营之上的,而不是短暂的索取和利用。我期待在书中,作者能够详细地阐述如何“种”出自己的人脉,如何识别那些值得“深耕”的关系,又如何在这种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同样,“情绪的‘地基’有多稳,人生的‘高楼’才能盖多高”,这句话也让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影响我们的判断,甚至阻碍我们的前进。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稳固情绪的“地基”,那么它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用词非常巧妙。《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短短的几个字,却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在看到这个标题时,都会产生一种“这说的不就是我吗”的共鸣。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五斗米”而奔波,都在寻求一种“靠腰”的感觉。而“人人有腰靠”这句话,则透露出一种普世的希望,一种无论你是谁,都能找到支撑点的信息。我特别喜欢这种直击人心的表达方式。我猜想,作者在书中,会通过大量的案例,来阐述“腰靠”的多重含义。它不一定是指某种具体的技能,或者某种固定的职业,而可能是一种心态,一种能力,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信念。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逆袭”的故事?那些在普通岗位上默默耕耘,却最终获得了意想不到成就的人?或者,那些曾经一无所有,却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智慧,最终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们对“成功”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而“腰靠”的来源,也并非只有一种。或许,这本书会颠覆我们一些固有的认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定位,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靠山”。
评分读《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人生导师在娓娓道来,他的话语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真诚和理解。书名本身就很有画面感,“五斗米”代表着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许多人每天都在为之奔波的“柴米油盐”。而“靠腰”,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支撑感,一种能够让我们在生活的压力下,依然能够挺直腰板的力量。我猜想,作者在书中会深入剖析,为什么有的人能轻松应对“五斗米”的压力,而有的人却因此举步维艰。他会不会讲述一些关于“隐形资产”的故事?比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技能,或者那些默默付出的努力,最终都可能成为我们“靠腰”的基石。我也特别好奇,书中对于“腰靠”的定义,是否会超越物质层面的理解?它会不会涉及到我们内心的韧性,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是我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让我们知道如何去“找到”和“建立”自己的“腰靠”。或许是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或许是一些关于情绪调节的技巧,又或许是一些关于如何建立高质量人脉的建议。总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强烈的预感,它将是一本能够触及我们内心深处,并给予我们实际帮助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了,那种复古又带着点幽默的画风,让我在书店里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它。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而是带着点温润的质感,这让我对里面内容的期待值又提高了不少。翻开第一页,并没有急于进入正文,而是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的一段话,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豁达和洒脱,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种种不易,但也带着一种“你看,我都能过去,你也能”的鼓励。这种铺垫很有意思,让我感觉不是在读一本冰冷的书,而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他分享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生活的智慧。我特别喜欢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入方式,它能让我从一开始就进入一种平静而 receptive 的心境,为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人生道理”做好心理准备。而且,作者的用词很讲究,没有那种过于华丽或者生硬的辞藻,而是朴实无华,却直击人心。读着读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书里那些鲜活的人物,听到了他们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他们是如何在生活的洪流中寻找自己的“靠山”。我猜,这本书不会是那种简单灌输的“鸡汤”,而是会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去诠释“靠腰”的真正含义,或许是内心的强大,或许是人脉的支持,又或许是某种不为人知的坚持。总之,这本书从包装到开篇,都传递着一种“值得期待”的信号。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我虽然之前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但从《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的这个书名,以及他所选择的这些关键词,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的人。他没有回避那些现实的困境,比如“五斗米”所代表的物质压力,但他也没有陷入消极的抱怨,而是积极地提出了“人人有腰靠”的解决方案。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而且,这个“靠腰”的概念,我觉得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可能是一种物质上的保障,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不至于过于狼狈;它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让我们在遇到挫折时,能够重新站起来;它也可能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连接,让我们在孤立无援的时候,能够获得帮助。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给出具体的案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比如,他是否会讲述一些普通人如何在困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他人的帮助,最终找到“腰靠”的故事?这些故事,我想一定充满了励志的力量,能够激励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去寻找和建立属于自己的“靠山”。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指导书,不如说是一份“人生指南”,它会带领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成为那个更强大、更 resilient 的自己。
评分我一直觉得,人生的许多困境,归根结底都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和对外部世界的依赖。这本书的名字《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乍一看,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世俗的生存法则,比如如何积攒财富,如何攀附权贵之类的。但细细品味,我却从中读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哲思。尤其“人人有腰靠”这五个字,它似乎在宣告一种普遍性,一种无论你是谁,身处何种境地,都有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支撑点”。我猜想,作者在书中一定剖析了许多人之所以感到“腰杆不硬”的原因,可能是物质的匮乏,可能是精神的贫瘠,也可能是社会支持的缺失。但他更想传递的,是如何去“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腰靠”。这种“寻找”的过程,我想一定是充满挑战的,需要我们审视自身,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需要我们勇敢地去尝试,去接触,去链接。而“建立”的过程,则更需要智慧和耐心,它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经营和维护。我特别好奇,书中会给出哪些具体的“方法论”或者“案例分析”,来指导我们实践这个“靠腰”的哲学。是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资源,还是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抑或是如何构建更健康的人际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向导,为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找到那个能够让我们挺直腰杆的“靠山”。
评分阅读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这个书名,恰恰击中了当下许多人的痛点。我们活在一个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时代,每天都在为生存奔波,为理想奋斗,但有时却感到力不从心,仿佛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身不由己。这种无力感,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迷茫。我猜这本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并试图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坚强”,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才能坚强”。“五斗米”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朴素的生存压力,而“靠腰”则是一种寻求支撑和稳定的需求。作者会不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展现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一点点积累起自己的“腰靠”的?或许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或许是一些不经意的善举,又或许是一些与人真诚的交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模式,而是用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的语言,去讲述那些充满智慧的人生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够挖掘出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能汇聚成强大的支撑。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们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寻找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一剂良药。
评分拿到《五斗米靠腰:人人有腰靠》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它那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的书名所吸引。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种“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的书籍中,这个书名显得尤为真实和接地气。“五斗米”代表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许多人每天都在为之奋斗的目标。而“靠腰”,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寻求支撑、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性的心理需求。我猜想,这本书并非是教你如何去投机取巧,或者如何去攀附权贵,而是会深入探讨,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力下,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挺直腰杆”。作者或许会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展现普通人在生活中,如何一点一滴地积累自己的“腰靠”。这些“腰靠”,可能是我们培养的某种独特技能,可能是我们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也可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自信和勇气。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我们如何去识别和发展自己的“腰靠”。例如,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与他人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又或者,如何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人生自救指南”,它会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