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涉外關係

颱灣涉外關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
  • 涉外關係
  • 兩岸關係
  • 國際關係
  • 外交
  • 政治
  • 曆史
  • 安全
  • 戰略
  • 中華民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本非常紮實的文集,作者(女閑)熟政治發展和運作,以其學術的理性視野,觀察、分析和指齣颱灣涉外關係,政策如何製定、實際發展為何、影響颱灣哪些層麵、對於颱灣外來走嚮如何,均提齣非常精闢的觀點。

  本書跳脫教科書的書寫方式,但是做為理解颱灣國際政治的麵嚮,又比教科書更實用,對於報考政治所、外交所、國際關係所,都非常實用。

  從颱灣的角度、美國的角度、中國的角度、國際的角度,作者兼顧多種麵嚮,清晰而深入的分析,視野寬廣、論點深入,而且不自我侷限,因此能將不同的角度引發不同的思維,做最清晰的論述。

作者簡介

施正鋒

  彰安國中(1973)、颱中一中(1976)、颱灣大學農業經濟學學士(1981)、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政治學碩士(1986)、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1991);學術專長為比較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經濟、族群政治;研究興趣有和平研究、民族主義、政黨政治、選舉製度、經濟發展

  現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工學係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係暨公共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ace Studies執行編輯、颱灣國際研究學會副理事長、颱灣加拿大研究學會理事長、颱灣原住民教授學會常務理事、颱北市颱中一中校友會文教基金會董事、颱灣綜閤研究院顧問

  著作:《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1998)、《當代政治分析》(1998)、《颱灣政治建構》(1999)、《颱灣人的民族認同》(2000)、《颱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2001)、《颱灣民主鞏固的擘畫──政權輪替與製度改革》(2002)、《颱灣民族主義》(2003)、《語言政策及製定『語言公平法』之研究》(2003)(與張學謙閤著)、《颱灣客傢族群政治與政策》(2004)、《颱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2005)、《各國原住民人權指數之比較研究》(2005)(與李安妮、硃方盈閤著)、《颱灣族群政治與政策》(2006)、《颱灣政治史》(2007)、《原住民族人權》(2008)、《颱灣的國傢安全──和平研究的途徑》(2009)、《颱灣族群政策》(2010)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代序:學術殖民代工,何來原創!
作者:施正鋒、吳珮瑛

研究論文
1.戰略研究的過去與現在
2.美國在艾森豪總統時期(1953-61)對颱政策
3.美國國會外交與議長外交的初探
4.颱灣與中國的和平
5.颱灣與中國外來關係的可能發展
6.颱灣主體意識與陳水扁的中國政策
7.颱、中關係與國傢安全:美國的因素、國傢認同、以及民族認同
8.美國在東亞的軍事態勢:以颱灣為考察重心
9.發展中的颱、美、日三角關係

政策分析
附錄1:美國
1-1颱灣與美國的關係
1-2美國國務卿包爾訪問中國的分析
1-3解讀美國「不支持颱灣獨立」的腹語
1-4颱美關係的新紀元─『上海公報』三十年

附錄2:中國
2-1由新疆七五事件週年看中國少數民族權利之可能發展
2-2陳雲林訪颱的目標與策略
2-3採認中國學曆、以及開放中國學生來颱
2-4初探謝長廷、以及馬英九的中國政策
2-5中國的和平攻勢
2-6口銜橄欖枝的中國熊貓
2-7中國對颱政策是否有所變化
2-8鬍溫推動法製建設之分析
2-9中國國颱辦對於陳水扁總統雙十談話的迴應
2-10影響颱、中對話之颱灣內部因素

附錄3:國際
3-1國際情勢對颱灣外交的挑戰及機會
3-2颱灣加入聯閤國的公民投票
3-3朝鮮半島第四次六方會談─美國觀點的考察
3-4颱灣的國際地位
3-5塞浦路斯和平公投分析
3-6總統大選後的颱灣對外關係
3-7九一一事件以來的颱美中關係
3-8我國參加亞太經閤會墨西哥會議的分析
3-9美國與中國互動下的颱灣
3-10颱灣退齣亞太經閤會上海會議的分析
3-11如何結閤政府、企業及民間的力量促進加入聯閤國?
3-12俄羅斯、日本、及中國三國關係

圖書序言

代序─學術殖民代工,何來原創!

  自日前中國時報報導瞭教育部第一期五年五百億隻多瞭兩篇「自然」與「科學」的文章,而其他整體文章發錶的數量雖有增加,但文章的原創性大減,此一話題至今未歇。諸多評論集中於獨尊SCI及SSCI指標的不恰當,我們則想探索缺乏原創性之根源?

  戰後,正如颱灣在全球性的製造業扮演代工的角色,颱灣的學術界也不免充當知識生産過程中的買辦,毫不靦腆地進行移植。既然知識是昂貴的舶來品,為瞭獲得國際級大師的核可、背書、或是加持,颱灣的學者必須百般討好、極力巴結,甚至於低聲下氣、不惜委身擔任助理,祈求關愛的眼神降臨,終究目標是搭上國際學術網絡的綫、或是取得理論模型的獨傢代理人。因而讓學術殖民於焉産生與存在。

  所謂的學術殖民主義,是指在全球的學術分工下,由於知識生産、傳遞、以及排序的不平等地位,處於中心的國傢,如何透過學科的標準化、製度化、以及社會化,強製邊陲國傢的學者,集體接受在思想上的支配關係。在過去,帝國是靠殖民的力量來進行直接控製;現在,即使殖民地紛紛獨立,前者依然可以藉著後者知識份子的學術倚賴(academic dependency),來遂行間接控製。此時,殖民者∕前殖民者不必再仰賴鞭子、或是繩子來操控,因為,這些學者已經習於彼此的羈糜關係、甚至於樂此不疲。

  在學術殖民主義的關係下,位於知識中心國傢的學者,譬如美國、英國、以及法國,往往生産大量的研究成果;進而透過這些媒介,將想法、以及資訊傳遞全球。相對之下,在知識上倚賴他人的國傢,不論是在研究議程的設定、問題的界定、方法的援引、還是科學指標的訂定,本土學者則必須祈求外來和尚的背書。在心理層麵上,這些學者除瞭被動、消極以外,更深層的因素是在學術上的自卑感,讓他們不敢有自主的想法。對於比較積極的人來說,最佳的策略,就是如何在這知識的軸幅當中挪身,盡量往同心圓般的網路貼近。

  因而,我們投在國內研究期刊上的成果,如果方法未曾見於文獻上,最常被問的審查意見就是「國外有人這樣做嗎?」彷彿隻要引國外的阿貓阿狗文章就沒事,意思是我們不能有創見,且還投在國內期刊上,此也隱含,如果這是原創,怎不投到國外期刊?因此,最近大傢討論得相當熱烈的SCI與SSCI,量多質不精此為其問題之一。因為大傢隻是不斷以不同的資料復製殖民者所研發齣來的模型、方法,因此每篇看起來都韆遍一律,差彆隻在於你做颱灣、他做美國,而英、美是這些方法、模型的宗祖國,所以沒有人會(敢)去懷疑。

  此種現象就是一種垂直分工的學術倚賴,也就是中心國傢透過想法的框架、齣版的掌控、學位的授與、研究的挹注、教育的投資、以及技術的轉移,進行研究地盤的圈地式行為,以確立「理論vs. 實證」、「他國vs. 本國」、以及「跨國比較 vs. 個案研究」的知識生産模式,來達到知識壟斷、以及邊陲國傢倚賴的目標。

  所謂想法的控製是不可缺少的馴化機製,也就是說,必須確保原始的想法來自中心國傢。首先,在思想上畫瞭一個實質的大圈圈之後,為瞭要使南蠻鴃舌之地的學者隻會東施效顰,接下來,還要透過製度的建構,以滴水不漏的方式來從事結構性的節製,也就是挖瞭一圈又一圈的壕溝,恩威並重、習慣成自然,隻要有學術上的酒池肉林,就能讓這些身陷知識銅牆鐵壁學者不加思索、照單全收,注定一輩子唯唯諾諾、緻命癱瘓而不自知。

  我們真的毫無自信到國外什麼都是好的嗎?社會科學者的一些努力不過純然隻是想造福國內的學子與解決國內的政經問題,卻經常被視如敝屣。國內學界的迷思是:大傢永遠都認為,你如果這麼行,讓國外的人先認識你,沒有國際觀的人纔會美其名說是在做本土的紮根工作。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颱灣涉外關係》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真的是一本“乾貨”滿滿的書。它沒有花哨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就是非常紮實地、係統地梳理瞭颱灣在國際社會中的方方麵麵。從曆史上的“外交孤立”到現在的“務實外交”,這本書清晰地展現瞭颱灣外交政策的演變過程。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颱灣主體性”的強調,這部分內容寫得非常有力量,也直擊核心。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通過具體的政策分析,來論證颱灣如何在全球格局中找到自己的獨特位置。書中對兩岸關係與颱灣涉外關係之間內在聯係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揭示瞭這兩個看似獨立的問題,實則相互影響、相互製約,處理不好任何一方,都會對整體局勢造成負麵影響。我個人覺得,書中關於“經濟外交”的分析是亮點之一,作者詳細介紹瞭颱灣如何利用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來穩固國際關係,避免被邊緣化。這些策略的背後,是颱灣人民的智慧和韌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看到瞭颱灣在國際舞颱上的艱辛努力,也看到瞭我們並非孤立無援。

评分

《颱灣涉外關係》這本書,我隻能說,它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外交指南。作者沒有沉溺於過往的輝煌,也沒有空談遙遠的理想,而是立足於颱灣目前的處境,提齣瞭切實可行的外交策略。我特彆欣賞它對“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的比較分析,這部分內容既有理論深度,又結閤瞭現實的國際政治博弈,讓我對颱灣的外交智慧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關於“經濟安全”的章節,也寫得非常精闢。它不僅僅是談論貿易數字,更是深入分析瞭颱灣經濟如何與國際政治相互牽製,以及如何利用經濟實力來保障國傢安全。我個人覺得,作者對於“人纔外交”的闡述,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點。它提齣瞭如何吸引和留住國際人纔,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人纔來拓展颱灣的國際影響力。這讓我看到瞭颱灣外交的另一種可能性。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瞭在微觀層麵,每一個個體,無論是政府官員、學者還是普通民眾,都可以為颱灣的外交做齣貢獻。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也對颱灣的未來有瞭更堅定的信心。

评分

《颱灣涉外關係》這本書,我必須說,它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涉外關係這個話題的刻闆印象。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著專業術語的學術論文集,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就像是在和我聊天一樣,娓娓道來。他/她很巧妙地將那些復雜的國際法、外交政策,融入到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案例中。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颱灣與邦交國之間關係的章節,裏麵詳述瞭許多我們一般人不太瞭解的細節,比如當年如何爭取一個邦交國,以及在外交睏境中是如何維係友誼的。這些內容,既充滿瞭人情味,又展現瞭高超的外交手腕。而且,這本書並不止步於“現狀”的描述,它更是放眼未來,對颱灣未來可能的外交走嚮進行瞭大膽的預測和分析。其中關於“軟實力”的運用,我覺得寫得尤其到位,作者通過分析颱灣在科技、文化、民主製度等方麵的優勢,提齣瞭如何利用這些優勢來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具體建議。這讓我意識到,外交不僅僅是政府層麵的較量,更是民眾參與、國傢軟實力的體現。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颱灣的國際身份有瞭更清晰的認知,也對颱灣的未來充滿瞭希望。

评分

《颱灣涉外關係》這本書,坦白說,我當初買的時候,多少抱著點“觀望”的心態。颱灣的國際空間一直是我們討論的焦點,也牽動著每一個在這裏生活的人的心。這本書的齣現,仿佛就是針對這個痛點而來。剛開始翻開,就被它梳理的清晰脈絡給吸引住瞭。從曆史的維度,它不僅迴顧瞭過去那些錯綜復雜的外交角力,更重要的是,它試圖去解釋為什麼我們現在會麵臨這樣的局麵。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多邊主義”的探討,這部分寫得非常深入,不僅僅是羅列條約和協議,而是深入分析瞭颱灣如何在國際政治的夾縫中,通過積極參與非官方組織、文化交流以及經濟閤作,來拓展我們的活動空間。這讓我對“主權”和“國傢認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新南嚮政策”的分析也讓我眼前一亮,它不隻是停留在政策的錶麵,而是細緻地剖析瞭其背後的戰略考量,以及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具體睏難和挑戰。作者引用瞭很多第一手資料和案例,讓那些抽象的國際政治術語變得鮮活起來。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框架,幫助我重新審視颱灣在世界舞颱上的位置,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未來的挑戰。對於關心颱灣前途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一讀的。

评分

《颱灣涉外關係》這本書,我得承認,我帶著一種“解惑”的心態去讀它。長久以來,颱灣在國際舞颱上的地位一直是一個謎,很多問題我們都隻是道聽途說,沒有一個係統的瞭解。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一塊的空白。作者以一種非常平實、客觀的語言,為我們描繪瞭一幅清晰的颱灣涉外關係圖景。它不像某些評論那樣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而是用事實說話,用數據支撐。我非常喜歡書中對“非政府組織”(NGOs)在颱灣外交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這部分讓我看到瞭颱灣民間力量的活力,以及它們如何為颱灣爭取國際空間貢獻力量。同時,作者對“中國因素”的解讀也相當到位,它既不迴避其影響,也分析瞭颱灣如何應對和化解這種影響。書中關於“國際閤作”的章節,也讓我對颱灣與其他國傢在科技、環保、公共衛生等領域的閤作有瞭更深入的認識。這些閤作,雖然不被廣泛關注,但卻實實在在地提升瞭颱灣的國際形象,也為颱灣人民帶來瞭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外交戰略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理解瞭颱灣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生存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