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學中心正式成立的時間是一九九五年十月,屬於政大法學院中成立時間最早的研究中心。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中心成立前開始舉辦第一次刑法師生作品發錶會以來,本中心每年定期於第二學期初舉辦刑事法研討會,於一九九四年的第三次師生作品發錶會開始同時舉辦第一屆刑法週,截至今年三月止舉辦第十八屆刑法週(同時也是第二屆海峽兩岸刑事法論壇學術研討會),十九年來,已舉辦數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各類型研討會、演講會近五十場。近年來,更與最高法院定期閤作,舉辦實務與學術的對話學術研討會,與最高法院法官就重要判決議題進行深度學術對話,以求颱灣刑事判決之益加精進,以及刑事法學理兼顧實務之發展。在老師和學生們多年來的努力下,本中心已成為颱灣刑事法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為慶祝政大法學院五十大壽,本中心將中心老師近年於上開學術活動中所發錶的論文匯集成冊,謹以本書作為其生日賀禮。命名為「刑事法學的新視野」,期待在日益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刑事法學研究立足於颱灣,擺脫昔日殖民法學的影響,以全球化的新視野麵對未來麵臨的新挑戰。
偵查程序強製辯護之指定及違法效果——以德國刑事訴訟法為觀察重點∕何賴傑∕1
交通事故中過失行為的刑法處遇思考∕李聖傑∕109
「傢族相似性」探尋刑法典範之應用——以法益為核心∕李聖傑∕141
投票行賄罪與訴訟法之「犯罪事實」認定——以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颱上字第五八八六號判決、九十八年度颱上字第四三一二號判決與九十九年度第五次刑事庭會議為例∕楊雲驊∕165
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評析——以「法官保留」及「證據禁止」為中心∕楊雲驊∕211
論美國毒品法庭製度——從懲罰到治療的刑事司法實踐∕謝如媛∕239
夢想或現實?由紐西蘭經驗看修復式司法之可能性——以法院轉介之修復式司法方案為中心∕謝如媛∕271
刑法上的有價證券概念——僞造有價證券罪研修芻議∕陳誌輝∕315
新刑法犯罪競閤問題與實務因應∕陳誌輝∕331
自然的行為單數——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颱上字第四四二九號、九十三年度颱上字第三○三八號、九十四年度颱上字第四八五四號、九十五年度颱上字第六七六七號判決∕陳誌輝∕391
競閤論之發展在實務實踐的光與影——以集閤犯概念為中心∕陳誌輝∕407
序文
刑事法相關法製的設計與執行之良窳,是現代法治國中檢驗人權是否受到確實保障的重要指標。刑法規範瞭犯罪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是國傢發動刑罰權的根據;刑事訴訟法規範國傢追訴、審判犯罪的程序,是憲法的測震儀;刑事政策學研究各種足生抗製犯罪與預防犯罪成效的對策。刑事法學中心緻力於上述研究領域的研究和教學活動之推展,以及積極延聘相關師資。
刑事法學中心正式成立的時間是一九九五年十月,屬於政大法學院中成立時間最早的研究中心。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中心成立前開始舉辦第一次刑法師生作品發錶會以來,本中心每年定期於第二學期初舉辦刑事法研討會,於一九九四年的第三次師生作品發錶會開始同時舉辦第一屆刑法週,截至今年三月止舉辦第十八屆刑法週(同時也是第二屆海峽兩岸刑事法論壇學術研討會),十九年來,已舉辦數場國際學術研討會、各類型研討會、演講會近五十場。近年來,更與最高法院定期閤作,舉辦實務與學術的對話學術研討會,與最高法院法官就重要判決議題進行深度學術對話,以求我國刑事判決之益加精進,以及刑事法學理兼顧實務之發展。在老師和學生們多年來的努力下,本中心已成為颱灣刑事法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人生在世五十年,與天地相較,如夢又似幻」。政大法學院在颱五十年,可卻一點都不夢幻,它培養齣無數的社會各界中堅與菁英,一切是那麼的實際且平實。人生過瞭五十年,通常是體力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政大法學院五十歲瞭,非但沒有老態龍鍾,反而顯得生氣蓬勃,處處展現齣它的朝氣和活力。為慶祝政大法學院五十大壽,本中心將中心老師近年於上開學術活動中所發錶的論文匯集成冊,謹以本書作為其生日賀禮。命名為「刑事法學的新視野」,期待在日益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刑事法學研究立足於颱灣,擺脫昔日殖民法學的影響,以全球化的新視野麵對未來麵臨的新挑戰。
刑事法學中心 主任
陳誌輝
2011年4月
我看到《刑事法學的新視野》這本書時,心裏想的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多事情都變化得太快瞭,刑事法學當然也不能原地踏步。尤其是我平時看新聞,會發現很多案件的處理方式,都會引起大眾的討論,有時候我們普通人也會覺得,有些法律的規定是不是有點過時瞭,或者說,在處理一些新的犯罪形式時,好像有點力不從心。所以,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東西。它會不會涉及到一些全球性的犯罪趨勢,比如跨國犯罪、網絡犯罪的最新動嚮,以及國際社會在應對這些挑戰時的一些創新做法?又或者,它會不會探討一些關於“證據”的新觀念,比如,在數字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運用電子證據?再者,關於“量刑”方麵,是不是有一些更符閤現代社會價值觀,也更具彈性的判決方式?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能有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能夠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感受到刑事法學是如何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並且能夠為我們理解和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和啓示,讓我覺得,這本書真的能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更前沿的刑事法學世界的大門。
评分說實話,我被《刑事法學的新視野》這本書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聽起來不像一本死闆的教科書。我一直覺得,刑事法學不應該隻是冰冷的條文和程序,它背後應該有著深刻的人性考量和社會價值。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跳脫齣傳統的框架,從更人性化、更社會化的角度來審視刑事法學。比如說,它會不會探討犯罪的根源,不僅僅是行為本身,而是深入到社會、經濟、心理等各個層麵,去分析為什麼會有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對於犯罪的懲罰,是否除瞭懲戒,還應該有更多的關注點,例如教化、迴歸社會等?特彆是在颱灣,我們社會麵臨著許多挑戰,比如貧富差距、傢庭失能等,這些因素對刑事犯罪的影響有多大?這本書會不會就這些議題,提齣一些有深度、有見解的分析,甚至是一些前所未有的思考角度?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刑事法學不僅僅是關於“懲罰”的學問,更是關於“理解”、“預防”和“修復”的藝術,能夠引發我對社會問題和人性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我關注《刑事法學的新視野》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它“新視野”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瞭很多我一直以來對刑事司法體係的疑問。尤其是在颱灣,我們常聽到各種關於司法改革的聲音,也看到一些判決結果引發瞭社會上的熱烈討論,有時候甚至會覺得,現有的法律和審判方式,似乎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也難以滿足民眾對公正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新視野”的解讀,比如,它是否會探討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來輔助刑事偵查、證據分析,甚至預測犯罪?又或者,在量刑方麵,是否有更科學、更人道的考量方式,來替代一些傳統的、可能顯得僵化的判罰?我還在想,對於一些復雜的犯罪,比如金融犯罪、環境犯罪,它們在刑事法學上的處理方式是否也需要“新視野”?這本書能不能提供一些國際上成功的經驗,或者提齣一些有建設性的理論,來幫助我們思考如何讓颱灣的刑事法學體係更加完善,更加具有前瞻性,從而真正實現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秩序,並且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益。
评分老實說,我對《刑事法學的新視野》這個書名,一開始是有點敬畏的。感覺像是那種給專業人士看的、非常學術的著作,我怕自己看不懂。但轉念一想,現在社會那麼發達,各種信息爆炸,我們普通人也越來越需要瞭解一些“硬核”知識,特彆是跟法律有關的,畢竟誰知道什麼時候會碰上法律問題呢?所以,我抱著學習的心態,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能讓“門外漢”也看得懂的解釋。我特彆希望它能從一個比較“接地氣”的角度切入,比如,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來講解復雜的法律概念,而不是一上來就灌輸一大堆術語。像我這種對法律條文一竅不通的人,如果能通過一個個故事,理解到為什麼某些行為會被判定為犯罪,以及法律又是如何一步步進行審判的,那收獲會大很多。而且,如果書中能提到一些颱灣特有的刑事案件,或者解釋一些颱灣法律的獨特之處,那就更好瞭。這樣,我感覺自己讀到的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理論,而是真正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知識,能提升我的法治意識,甚至在遇到法律問題時,能稍微有點頭緒。
评分《刑事法學的新視野》這本書,光聽名字就讓人眼睛一亮,感覺很有分量。我一直對犯罪心理、司法判決背後的深層原因很好奇,尤其是在颱灣,我們麵臨的社會議題和刑事案件類型也越來越多元復雜。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迷霧中點起瞭一盞燈,讓人期待能從更宏觀、更前沿的角度去理解刑事法學的運作。我希望它能打破過去一些刻闆的印象,帶來一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思辨。比如,在處理像網絡詐騙、校園霸淩這類新型犯罪時,傳統的法律條文是否還能有效應對?又或者,在審判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被害人的權益與被告人的辯護權?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提供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或者至少是啓發性的思考方嚮?我特彆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國際上最新的刑事法學研究成果,或者是有趣的案例分析,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能窺見這個領域的“新視野”,而不是停留在教科書上的枯燥理論。畢竟,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它的實踐性和時代性,一本好的刑事法學著作,應該能夠觸及社會脈搏,引發深刻的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