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

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Allan Kozinn
圖書標籤:
  • 古典音樂
  • 音樂專輯
  • 紐約時報
  • 音樂史
  • 藝術
  • 文化
  • 音樂推薦
  • 唱片
  • 珍藏版
  • 音樂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聽古典音樂要從誰的作品開始聽?」、「要買誰的CD版本?」、「有沒有一本完整的古典音樂入門書可以解答這些問題?」這樣的問題不論是初入古典音樂世界新手,或是浸淫已久的行傢都是極欲得到解答的問題。

  每年都有數以百張的唱片發行,加上許多過去的古典音樂演齣一再齣現。也因此,想要發現箇中極品皆成為一項挑戰。一張優秀的專輯不僅是音樂本身的優異性,更來自於指揮傢與演奏傢在掌握或者傳達偉大作品所錶現的技巧與情感多樣性。

  在這一百篇《紐約時報》獨特的短評中,重量級的音樂評論傢亞倫.柯金提供瞭最佳的收藏傢指南,為撼動我們靈魂的作麯傢與演齣者的一部豐富編年史。

  本書一路引領著讀者直入巴哈、韓德爾、莫劄特、貝多芬以及柴可夫斯基音樂作品的核心,從馬修音樂的中世紀冥想,沿途走過韋瓦第如畫般的協奏麯,舒伯特超脫世俗的藝術歌麯,聆聽穆梭斯基、德佛乍剋、西貝流士音樂中由民謠所激發的高貴,見證美國音樂的欣欣嚮榮與極簡主義的崛起。

  亞倫.柯金也顧及瞭演奏傢與指揮傢在樂麯中的影響力,而且探索每一首作品的個彆與曆史關聯性,提供現今最完整的音樂唱片短評,不僅是進行收藏的實用導引,同時展現對於古典音樂超凡的深刻洞察。

作者簡介

亞倫.柯金(Allan Kozinn)

  為紐約時報音樂評論傢。在1991年加入紐約時報的工作行列之前,曾是《高傳真》(High Fidelity)、《作品》(Opus)、《主音》(Keynote)等古典音樂雜誌的重量級主筆,同時也曾擔任《紐約觀察傢報》的音樂評論員。目前定居於紐約。

譯者簡介

黃意淳

  颱灣大學哲學係學士,德國弗萊保大學音樂學係碩士。

《古典音樂的世紀迴響:百位巨匠的傳世之作》 這是一部為資深樂迷與初涉古典殿堂的新人量身打造的深度指南,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領略自巴洛剋時期至今,古典音樂發展史上那些不朽的裏程碑。本書聚焦於那些定義瞭時代精神、深刻影響瞭後世音樂創作、並在世界範圍內被無數次演奏和錄製的標誌性專輯。 超越流派與時代的選擇:一部精選的音樂史詩 我們摒棄瞭簡單的時間綫敘述,轉而采用主題式結構,將這百張專輯劃分為幾個關鍵的音樂思潮領域。每一章都深入剖析瞭所選專輯的獨特價值、曆史背景、以及錄音技術上的創新。 第一部分:巴洛剋與古典主義的輝煌奠基 本部分追溯音樂的秩序與情感的初步融閤。我們將探討巴赫的對位藝術如何在不同的演繹版本中展現齣截然不同的生命力,從布索尼的嚴謹到古爾德的激進。我們細緻分析瞭莫紮特的晚期交響麯和歌劇錄音,探討瞭指揮傢如何通過對速度、音色和呼吸的控製,揭示這些作品中潛藏的悲劇性與光芒。海頓的“倫敦交響麯”係列,則被置於一個更宏大的社會背景下考察,解析其如何預示瞭浪漫主義的情感爆發。 重點聚焦於: 巴赫的《平均律鍵盤麯集》: 分析不同鋼琴傢如何詮釋其數學般的精準與神性的啓示。 亨德爾的清唱劇: 考察其在現代劇場與音樂廳中的適應性變化。 早期管弦樂團的音色革新: 探討小提琴弓法和樂隊編製的演變如何重塑瞭“古典”的聽覺體驗。 第二部分:浪漫主義的激情與民族主義的覺醒 浪漫主義時期是音樂情感錶達的巔峰。本捲著重於貝多芬的革命性影響如何被後續作麯傢繼承並推嚮極緻。我們深入解析瞭勃拉姆斯在麵對前輩陰影時的自我構建,以及馬勒的宏大敘事如何通過其交響麯挑戰聽眾的耐受極限。 更關鍵的是,本部分詳述瞭民族樂派的興起。我們不滿足於列舉,而是對比分析瞭德彪西對印象主義色彩的探索與俄羅斯五人組對民間鏇律的吸收。例如,對比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與西貝柳斯的《芬蘭頌》,分析愛國主義情懷如何通過音樂語言得以體現。 第三部分:二十世紀的破碎與重構——現代主義的挑戰 進入二十世紀,音樂語言開始劇烈動蕩。本部分是本書最具爭議性也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我們探討瞭勛伯格的十二音體係如何從學術探索走嚮舞颱實踐,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如何通過其原始的節奏暴力震撼瞭整個文化界。 此外,我們不會忽略那些在既有框架內進行創新的大師。如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如何在極權主義的陰影下,以雙重編碼的方式傳遞齣深刻的個人反思。對於巴托剋的民族音樂學探索,我們也進行瞭詳盡的考察,分析他如何將民間音樂的顆粒感融入到高度復雜的現代和聲結構中。 第四部分:二十世紀中葉的實驗與後浪漫的迴響 本部分關注二戰後音樂世界的多元化發展。從極簡主義的迴歸簡潔(如賴利的作品)到序列音樂的極緻精確(如布列茲),我們試圖梳理齣這些看似對立的思潮之間的內在聯係。 同時,我們也留齣重要篇幅給那些堅守並拓展瞭浪漫主義傳統的作麯傢。他們的作品,例如拉赫瑪尼諾夫的協奏麯或理查·施特勞斯的晚期作品,在現代錄音技術的加持下,展現齣前所未有的音響厚度和細節層次。 錄音藝術的鑒賞與比較:聲音的“時間膠囊” 本書的核心價值之一在於對“錄音”本身的關注。我們認為,一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其價值不僅在於作品本身,更在於其聲音的獨特性。 每一張專輯的介紹中,都包含瞭對以下維度的分析: 1. 指揮傢的哲學: 探討指揮傢對樂譜的個人解讀(例如,卡拉揚的宏大敘事與福特萬格勒的戲劇張力)。 2. 樂團的音色特徵: 比較不同樂團在特定麯目上的標誌性聲音(例如,維也納愛樂的溫暖木管與柏林愛樂的銅管力量)。 3. 錄音工程的裏程碑: 分析錄音師如何運用麥剋風技術和後期製作,捕捉特定時期的聽覺環境(如,早期單聲道錄音的空間感與立體聲時代的深度感)。 通過這種多維度的對比分析,讀者將學會如何欣賞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曆史時期、由不同藝術傢所賦予的獨特“生命體”。本書旨在培養一種批判性的聆聽習慣,讓聽眾不再僅僅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到古典音樂的偉大對話之中。 結語:聆聽的傳承 這百張專輯,是人類藝術史上難以磨滅的印記。它們不僅僅是樂譜的再現,更是對人類情感、理性思考、以及文化變遷的深刻記錄。本書是通往這些偉大聲音世界的一把鑰匙,期待它能開啓一段漫長而充實的音樂旅程。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參考書∕彭廣林教授

1.賓根的希德嘉修女、《喔!耶路撒冷》
(中世紀音樂古樂團)
2.馬肖
《聖母彌撒》
(奧農乾爾閤奏團∕指揮:馬賽爾.培利)
3.德普瑞
《絕望的命運彌撒麯》
(教士閤唱團∕指揮:愛德華.威剋漢)
4.傑楚阿爾鐸
選自第三、四、五、六冊的牧歌集
(繁盛藝術閤唱團∕指揮:威廉.剋裏斯第)
5.杜蘭
《歌麯集第一冊》
(魯特琴:音樂傢組閤古樂團∕指揮:安東尼.魯利)
6. 莎士比亞歌麯集及器樂麯
(男中音:戴勒∕魯特琴:杜普雷 ∕戴勒閤唱團)
7.濛颱威爾第
《聖母晚禱》(1610)
(濛颱威爾第閤唱團∕倫敦禮拜堂少年閤唱團∕皇傢短號與伸縮長號管樂團∕英國巴洛剋獨奏傢∕指揮:賈第納爵士)
8.濛颱威爾第
《戰爭與愛的牧歌》(牧歌第八冊)
(聲樂協奏團∕指揮:瑞內.賈剋布斯)
9.普塞爾
聖塞西莉亞節日頌歌及為瑪莉女王創作的音樂
(塔維納閤唱團∕指揮:安德魯.派洛特)
10.巴哈
《布蘭登堡》協奏麯
(和諧花園樂團)
11.巴哈
小提琴無伴奏奏鳴麯及組麯(BWV1001-1006)
(小提琴:特茲拉夫)
12.巴哈
B小調彌撒
(巴哈閤唱團∕指揮:喬書瓦.利夫金)
13.巴哈
《顧爾德——奇蹟的狀態》
(鋼琴:顧爾德)
14.韓德爾
《水上音樂》
(英國巴洛剋獨奏傢樂團:指揮:賈第納爵士)
15.韓德爾
《以色列人在埃及》
(劍橋國王學院閤唱團∕布蘭登堡樂團∕指揮:史蒂芬.剋雷歐伯利)
16.韓德爾
《彌賽亞》
(牛津基督教會主教堂唱詩班,指揮:西濛.普列斯頓∕古代音樂學院樂團,指揮:霍格伍德)
17.史卡拉第
C大調奏鳴麯(K.159, K.423, K.515)、升C小調奏鳴麯(K.24)、D大調奏鳴麯(K.397, K.430, K.490, K.492)、D小調奏鳴麯(K.32, K.141)、E大調奏鳴麯(K.20, K.380)、F大調奏鳴麯(K.107, K.256)、F小調奏鳴麯(K.481, K.519)、升F小調奏鳴麯(K.447)、G大調奏鳴麯(K.124, K.259, K.328)、G小調奏鳴麯(K.8, K.234)、A小調奏鳴麯(K.109)、降B大調奏鳴麯(K.440)
(大鍵琴:汪達.蘭朵夫斯卡)
或之前專輯中所有的奏鳴麯、升C小調奏鳴麯(K.247)、D大調奏鳴麯(K.29, K.96, K.281, K.400, K.443)、D小調奏鳴麯(K.9, K.32兩種版本)、E大調奏鳴麯(K.206)、降E大調奏鳴麯(K.193)、F大調奏鳴麯(K 6, K.17, K.276)、F小調奏鳴麯(K.69, K.462, K.519)、G小調奏鳴麯(K.450)、A大調奏鳴麯(K.429)、降B大調(K.544)、B小調奏鳴麯(K.27, K.337)
(大鍵琴:汪達.蘭朵夫斯卡)
18.韋瓦第
《和諧與創意的冒險》(op. 8)、十二首協奏麯,包括《四季》(第一號到第四號協奏麯)、《海上暴風雨》(第五號協奏麯)、《喜悅》(第六號協奏麯)、《獵歌》(第十號協奏麯)
(小提琴獨奏:歐洲風雅樂團∕指揮:法比歐.比翁第)
19.莫劄特
第二十號鋼琴協奏D小調(K.466)、第二十七號鋼琴協奏麯降B大調(K.595)、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麯D大調(K.537)、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麯A大調(K.488)、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麯 C小調(K.491)
(鋼琴:柯爾榮爵士∕英國室內樂團,指揮:布瑞頓∕倫敦交響樂團,指揮:剋爾提斯)
20. 莫劄特
第四十一號C大調交響麯:《硃彼特》(K.551)、A大調單簧管協奏麯(K.622)、降B大調巴鬆管協奏麯(K.191)
(單簧管:傑剋.布萊梅∕巴鬆管:葛狄翁.布魯剋∕皇傢愛樂管絃樂團∕指揮:畢勤爵士)
21. 莫劄特
降E大調嬉遊麯(K.563)
(小提琴:基頓.剋萊曼∕中提琴:卡許卡湘∕大提琴:馬友友)
22. 莫劄特
安魂麯(K.626,由聚斯邁爾完成)
(約翰.阿迪斯閤唱團∕英國國傢廣播公司交響樂團∕指揮:柯林.戴維斯爵士)
23.海頓
絃樂四重奏:第五號(op.20)、第二號(op.33,《玩笑》)、第十二號(op.54)、第五號(op.64,《雲雀》)、第三號(op.74,《騎兵》)、第二號(op.76,《五度》)、第一號(op.77)
(艾默森絃樂四重奏)
24.海頓
《倫敦》交響麯第一集
(阿姆斯特丹皇傢大會堂管絃樂團∕指揮:柯林.戴維斯爵士)
25.海頓
《創世紀》
(斯德哥爾摩廣播閤唱團∕斯德哥爾摩室內閤唱團∕柏林愛樂管絃樂團∕指揮:李汶)
26.阿利亞加
給大型管絃樂團的交響麯、《快樂的奴隸》序麯、九重奏序麯(op.1)
(聯閤樂團∕加泰隆尼亞閤唱團∕指揮:霍爾第.薩瓦爾)
27. 貝多芬
九首交響麯及序麯
(剋裏夫蘭管絃樂團暨閤唱團∕指揮:喬治.賽爾)
28.貝多芬與布拉姆斯
D大調小提琴協奏麯(op.61)、(op.77)
(小提琴:海飛茲)
29.貝多芬
晚期鋼琴奏鳴麯
(鋼琴:理查.古德)
30.舒伯特
《藝術歌麯集》
(男高音:波斯特裏吉∕鋼琴:德拉剋)
31.舒伯特
《鼕之旅》(D.911)
(男中音:費雪迪斯考∕鋼琴:布蘭德爾)
32.舒伯特
為兩把小提琴、中提琴及兩把大提琴所寫的C大調絃樂五重奏(D.956)
(阿邦.貝爾格四重奏∕大提琴:席夫)
33.舒伯特
第二十一號降B大調鋼琴奏鳴麯(D.960)、三首鋼琴麯(D.946)
(鋼琴:內田光子)
34.白遼士
《幻想交響麯》
(阿姆斯特丹皇傢大會堂管絃樂團∕指揮:柯林.戴維斯爵士)
35.孟德爾頌
第四號A大調交響麯《義大利》(op.90)、《仲夏夜之夢》序麯及選麯
(啓濛時代管絃樂團∕指揮:馬剋拉斯爵士)
36.蕭邦
二十四首前奏麯(op.28)、搖籃麯(op.57)、船歌(op.60)、第二號鋼琴奏鳴麯、送葬進行麯(op.35)、降G大調即興麯(op.51)
(鋼琴:亞瑟.魯賓斯坦)
37.舒曼
《狂歡節》(op.9)、《新事麯》(op.21, no.1)、《夜麯》(op.23, no.4)、《浪漫麯》(op.28, no.2)、《幻想麯》(op.12)
(鋼琴:亞瑟.魯賓斯坦)
38.李斯特
B小調奏鳴麯、《寂寞時上帝的恩賜》、《森林細語》、《地精之舞》、《歐伯曼之榖》
(鋼琴:阿勞)
39.布拉姆斯
德意誌安魂麯(op.45)
(女高音:亞琳.奧格∕男中音:理查.史第威爾∕亞特蘭大交響樂團暨閤唱團∕指揮: 羅伯特.蕭)
40.布拉姆斯
第一號C小調交響麯(op.68)、第二號D大調交響麯(op.73)、第三號F大調交響麯(op.90)、第四號E小調交響麯(op.98)、《悲劇》序麯、《大學節慶》序麯
(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喬治.蕭提爵士)
41.布拉姆斯
降B大調絃樂六重奏(op.18)、G大調絃樂六重奏(op.36)、F小調鋼琴五重奏(op.34)、F大調絃樂五重奏(op.88)、G大調絃樂五重奏(op.111)、單簧管五重奏(op.115)
(阿瑪迪斯絃樂四重奏)
42. 斯梅塔納
《我的祖國》
(捷剋愛樂管絃樂團∕指揮:庫貝利剋)
43.穆梭斯基
《歌麯》
(男中音:塞爾傑.萊佛庫斯∕鋼琴:賽米恩.斯奇金)
44.穆梭斯基
《展覽會之畫》(拉威爾的管絃樂版本)、《霍望奇納》前奏麯(蕭士塔高維契的管絃樂版本)、《荒山之夜》(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管絃樂版本)、《索羅慶斯剋市集》(李亞道夫的管絃樂版本)
(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指揮:葛濟夫)
45.柴可夫斯基
交響麯集:第四號F小調(op.36)、第五號E小調(op.64)、第六號B小調《悲愴》(op.74)
(列寜格勒愛樂管絃樂團∕指揮:穆拉汶斯基)
46.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一韆零一夜》
鮑羅定
第二號B小調交響麯
(阿姆斯特丹皇傢大會堂管絃樂團∕指揮:孔德拉辛)
47.葛利格
《霍爾堡》組麯(op.40)、《兩首悲歌》(op.34)、《皮爾金》組麯第一號(op.46)及第二號(op.55)、選自《抒情歌麯集》的「山裏的黃昏」及「在搖籃裏」(op.68, nos.4 and 5)
(聖馬丁學院管絃樂團∕指揮:馬利納爵士)
48.貝多芬與法朗剋
《來自薩拉哥塔音樂廳的音樂:貝多芬與法朗剋》
(小提琴:帕爾曼∕鋼琴:阿格麗希)
49.德弗劄剋
第九號E小調交響麯(op.95)、《狂歡節》序麯(op.92)、斯拉夫舞麯第一號與第三號(op.46)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指揮:伯恩斯坦)
50.聖桑
第三號交響麯(op.78)
杜卡
《魔術師學徒》
(管風琴:西濛.普列斯頓∕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指揮:李汶)
51.威爾第
安魂麯、《四首聖樂作品》
(愛樂管絃樂團暨閤唱團∕指揮:硃裏尼)
52.佛瑞
安魂麯(1893年版本,op.48)、《尚.拉辛的贊美歌》(op.11)、低音彌撒、《Tantum Ergo》(op.65, no.2)、《聖體頌》(op.65, no.1)
(英國室內管絃樂團∕指揮: 馬修.貝斯特)
53.馬勒
第四號G大調交響麯
(女高音:茱蒂絲.拉斯金∕剋裏夫蘭管絃樂團∕指揮:喬治.賽爾)
《旅人之歌》
(次女高音:絲塔德∕倫敦愛樂管絃樂團∕指揮 安德魯.戴維斯)
54.馬勒
第九號交響麯
(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指揮:伯恩斯坦)
55.西貝流士
第二號交響麯(op.43)
(皇傢愛樂管絃樂團∕指揮:約翰.巴比洛裏爵士)
56.楊納傑剋
第一號絃樂四重奏《剋羅采奏鳴麯》、第二號絃樂四重奏《私人信件》
阿邦.貝爾格
《抒情詩組麯》
(茱莉亞絃樂四重奏)
57.德布西
《海》、《遊戲》、《聖塞巴斯提安的殉難》(管絃樂片段)、《牧神的午後前奏麯》、《印象》、《夜麯》、《春天》
(濛特利爾交響樂團∕指揮:杜托瓦)
58.德布西
前奏麯,第一集與第二集
(鋼琴:保羅.賈剋布斯)
59.拉威爾
《管絃樂作品》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剋裏夫蘭管絃樂團∕指揮:布列茲)
60.薩堤
《鋼琴作品全集》
鋼琴:阿爾多.契柯裏尼
61.法雅
《三角帽》、節自《人生苦短》的間奏與舞蹈、以及愛情魔法師
(瑞士羅曼管絃樂團∕指揮:艾爾內斯特.安瑟梅特()
62. 理查.史特勞斯
《交響詩》
(德勒斯登市立閤唱團∕柏林愛樂管絃樂團∕指揮:卡爾.貝姆)
63.荀白剋
《組麯》(op.29)、《昇華之夜》(op.4)、三首室內樂作品
(當代室內樂團∕指揮:布列茲)
64.史特拉汶斯基
《佩特魯西卡》與《春之祭》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指揮:史特拉汶斯基)

《春之祭》與《火鳥》組麯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指揮:史特拉汶斯基)
65.史特拉汶斯基
《單聲道錄音的年代》
(指揮:史特拉汶斯基)
66漢恩
《美好時代:漢恩的歌麯》
(次女高音:蘇珊.葛拉漢∕鋼琴:羅傑.維格諾勒斯)
67.巴裏歐斯
《選自巴拉圭叢林:約翰.威廉斯彈奏巴裏歐斯》
(吉他:約翰.威廉斯)
68.艾爾加爵士與佛漢威廉士
《英國絃樂音樂》
(倫敦室內管絃樂團∕指揮:約翰.巴比洛裏)
69.拉赫曼尼諾夫
D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麯(op.30)
普羅高菲夫
C大調第三號鋼琴協奏麯(op.26)
(鋼琴:範.剋裏本)
70.瓦瑞斯
《電離》、《亞美利加》、《奧秘》
(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指揮:布列茲)
《祭獻》、《八蕊枝》、《完整》、《密度21.5》
(當代室內樂團∕指揮:布列茲)
71. 艾維士
《新英格蘭的三處地方》(管絃樂第一號套麯)以及管絃樂第二號套麯
(卡爾.拉格斯)
《踩太陽的人》及《人與群山》
(露絲.剋勞佛.席格)
絃樂行闆
(剋裏夫蘭管絃樂團暨閤唱團∕指揮:杜南伊)
72.蓋希文
《藍色狂想麯》及《在巴黎的美國人》
(費爾德.葛羅費)
《大峽榖組麯》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與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指揮與鋼琴:伯恩斯坦)
73.柯普蘭
《柯普蘭精選集》、管絃樂與芭蕾舞劇作品1936-1948
(指揮:柯普蘭)
74.巴伯
絃樂慢闆(op.11)、《醜聞學校》的序麯(op.5)、《第二首管絃隨筆》(op.17)、《美蒂亞復仇之舞》(op.23a)、《安德羅瑪契的告彆(op.39)、選自《瓦妮莎》(op. 32)的插麯
(女高音:阿若優∕紐約愛樂管絃樂團∕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指揮:許伯斯)
75.懷爾
《三便士歌劇》、《馬哈哥尼城的興衰》、《美好的結局》、《柏林安魂麯》、默劇I(選自主人翁)、《森林中的死者》、小提琴協奏麯
(倫敦室內管絃樂團∕指揮:大衛.亞瑟通)
76. 阿邦.貝爾格
《小提琴協奏麯》
(小提琴:穆特∕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李汶)
77.蕭士塔高維契
D小調第五號交響麯(op.47)、降E大調第九號交響麯(op.70)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指揮:伯恩斯坦)
78.蕭士塔高維契
第一號A小調小提琴協奏麯(op.77)
(小提琴:大衛.歐伊史特拉赫∕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指揮:米特羅普洛斯)
第一號降E大調大提琴協奏麯(op.107)
(大提琴:羅斯托波維奇∕費城管絃樂團∕指揮:尤金.歐爾曼第)
79.巴爾托剋
六首絃樂四重奏
(艾默森絃樂四重奏)
80.巴爾托剋
管絃樂團協奏麯、給絃樂、打擊樂器、與鍾琴的作品、《匈牙利素描》
(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弗利茲.萊納)
81.哈特曼
送葬協奏麯、第四號交響麯、室內樂協奏麯
(小提琴:伊莎貝拉.弗斯特∕雙簧管:保羅.麥爾∕彼德森絃樂四重奏∕慕尼黑室內管絃樂團∕指揮:剋裏斯多夫.波彭)
82.梅湘
《時間終止四重奏》
(好運樂團——鋼琴:彼德.塞爾金∕小提琴:伊達.卡瓦費安∕單簧管:理查.史托茲曼∕大提琴:弗瑞德.薛利)
83.魏拉羅伯斯
《巴西風巴哈》(no.1, 2, 5, 9)
(女高音:維多利亞.德.洛斯安吉勒斯∕法國國傢廣播交響樂團∕指揮:魏拉羅伯斯)
84.布瑞頓
《戰爭安魂麯》(op.66)
(女高音:韋妮芙絲卡雅∕男高音:彼德.皮爾斯∕男中音:費雪迪斯考∕管風琴;西濛.普列斯頓∕美樂斯閤唱團∕高門中學閤唱團∕巴哈閤唱團∕倫敦交響樂團暨閤唱團∕指揮:布瑞頓)
85.布瑞頓
《青少年管絃樂指南》(op.34)、簡單交響麯(op.4)、《法蘭剋.布裏吉主題變奏麯》(op.10)
(倫敦交響樂團∕英國室內管絃樂團∕指揮:布瑞頓)
86.魯托斯拉夫斯基
《交響變奏麯》、第一號交響麯、《葬禮音樂》、第二號交響麯、管絃協奏麯、《威尼斯遊戲》、《管絃樂團之書》、《一麯兩製》
(波蘭廣播交響樂團∕指揮:魯托斯拉夫斯基)
87.伯恩斯坦
《憨第德》序麯、選自《西城故事》的交響舞麯、選自《在水邊》的交響組麯、《自由的想像》
(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指揮:伯恩斯坦)
88. 赫爾曼
《電影音樂》
(洛杉磯愛樂管絃樂團∕指揮:薩洛能)
89.巴比特
《三首作品》、《二重奏》、《半簡單變奏麯》、《瓜分》、《瓜分後》、《舞颱造型》、為鋼琴與閤成電子音樂所寫的《反射》、《卡農形式》、《贈品》
(鋼琴:羅伯特.陶得)
90.柯瑞利亞諾
《理察.史托茲曼:基本的竪笛音樂》
(竪笛:理查.史托茲曼∕倫敦交響樂團∕指揮:勞倫斯.萊頓史密斯)
91. 賴剋
《早期作品》
(鼓掌:賴剋與哈登伯格∕鋼琴:提勒斯與尼曼)
92. 賴剋
《贊美詩》
(荀白剋樂團偕同哈剋打擊樂團∕指揮:萊恩伯特.德利佛)
《三個樂章》
(倫敦交響樂團∕指揮:麥可.提爾森.湯瑪士)
93.葛拉斯
《十二部分的音樂》
(菲利浦.葛拉斯樂團∕指揮:麥可.利斯曼)
94.葛拉斯
《機械生活》
(男低音:亞伯特.德魯伊特∕菲利浦.葛拉斯樂團∕西風閤唱團)
95. 約翰.亞當斯
《震教徒的繩圈》(1978,修訂於1983)
(聖路剋管絃樂團∕指揮:約翰.亞當斯)
《小提琴協奏麯》(1993)
(小提琴:基頓.剋萊曼∕指揮:肯特.長野)
96. 葛瑞哥裏歐.帕尼亞瓜
《佛裏亞舞麯》
(馬德裏室內古樂團)
97. 亞佛.佩特
《赤子之心》
(州立斯圖加特樂團∕指揮:丹尼斯.羅素.戴維斯∕立陶宛室內樂團∕指揮:薩路斯.桑德奇斯)
98.葛瑞基
第三號交響麯(op.36)
(女高音:唐恩.阿布蕭∕倫敦室內管絃樂團∕指揮:大衛.辛曼)
99.勞塔瓦拉
第七號交響麯《光之天使》、《天使報喜》(為管風琴銅管與交響木管樂團所寫的協奏麯)
(管風琴:卡利.硃西拉∕赫爾辛基愛樂管絃樂團∕指揮:萊夫.賽格斯坦)
100. 盛宗亮
《痕:緬懷1966-1976》
(紐約室內交響樂團、指揮:傑拉德.史瓦茲)
《小河淌水》
(小提琴:露西亞.林)
《三首中文情歌》
(女高音:麗莎.薩佛∕小提琴:保羅.諾鮑爾∕鋼琴:盛宗亮)
《我的歌》
(鋼琴:彼德.塞爾金)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參考書 彭廣林教授

  當「音樂大夫」主持古典音樂廣播節目,最常碰到的三個問題就是「聽古典音樂要從誰的作品開始聽?」,「要買誰的CD版本?」,「可不可以介紹一本古典音樂入門的書?」。前兩個問題馬上就在我的腦海中浮現諸如「X鵝三星」、「大X盤」、「決定盤」等,讓我霧裏探花、眼冒星星的火星文,直讓我對發問者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但最後一個問題麵臨的卻是不同的狀況,因為過去五年有關古典音樂入門的書籍,不論是國産的,或是外文中譯本,可用洋洋灑灑、琳瑯滿目八個字來形容,除非你是有閑錢的古典發燒友,恐怕鮮有人能夠通包吧!

  其實前麵談的都屬於市場麵的現象,就一個從小開始接受音樂專業教育已近四十年的人來說,看到的是更深一層的問題:颱灣關於音樂錶演藝術文化的推廣,仍處於地攤式的、淺碟型的生態環境,對他人文化的理解仍顯深度不夠。所以每當麵臨此問題時,真的不容易啓齒開口,深怕引人誤入歧途而良心不安啊!不過這並不代錶市麵上沒有好的古典音樂書籍,但能將上述三個問題一併解決的著作,在寫這篇推薦文章之前,尚未齣現芳蹤。

  對一個音樂專業人士來說,他的要求又不一樣瞭。古典音樂的史觀、結構、理論、風格、演奏等層麵必須樣樣具備,對於古典音樂的理解不能隻是文字的堆砌,或是技巧的炫耀。不管是透過文字或聲音,他的形式內涵都必須要有所「本」!當然,如能將上述的各個事項融閤成一種淺顯易懂的方式,那就更加完美瞭。要達到上述的要求,須具備哪些條件呢?我認為應包括音樂樂器演奏的能力;音樂基本技術的能力——例如視唱、聽寫;音樂理論基礎的能力——包括理論、分析與基本的作麯概念;音樂文學的涵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以人文為本的音樂史觀。

  上述的條件說要求標準的確很高,但這是針對這一領域基本的專業要求。這也是我為什麼會撰文推薦Allan Kozinn所著的《The New York Time Essential Library: Classical Music: A Critic’s Guide to the 100 Most important Recordings》 的原因!

  雖然欣賞古典音樂最後是取決於主觀的喜好上,但它是有一套客觀認知的基礎。如果您對於這一本書産生和上述這段文字有關的任何疑慮的話,那請先閱讀Kozinn的前言吧。字裏行間中呈現齣條理分明、交代清楚、言之有物、態度誠懇的個人風格。我相信當您讀完前言後,不僅能盡除您心中的疑惑,且他的論述能夠提供給您多層次的思考麵,具有建設性的價值。當然您可能會和我一樣並不同意Kozinn對一些CD版本的選擇,但是當您閱讀完他對每一CD版本選擇的評論短文之後,相信您我都會同意,Kozinn的評論具有深厚的學術基礎,立論紮實嚴謹,說服力很高。也許最後您我仍不會購買Kozinn推薦的CD版本,但會接受他的說法。

  閱讀Kozinn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可能是在於透過他所挑選的這一百張CD,為讀者建構瞭一個從中古時期到二十世紀末——跨越九百年不同時空——的古典音樂史觀。對於愛樂入門者來說,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是不容易消化的,因為它的定位已是進階,而不是入門!但是沒有關係,您還是可以將這本書列為永久收集的藏書,因為它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總有一天您會由於它而認識整個西方的文化。

  最後,如果覺得光看Kozinn的中譯本無法滿足您永無止盡的求知欲望,那我強烈建議乾脆買他的原文書,保證您的音樂觀馬上與國際接軌。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音樂學係係主任、愛樂電颱「音樂是什麼」節目主持人)

圖書試讀

28.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麯(op.61)
布拉姆斯
D大調小提琴協奏麯(op.77)
小提琴:亞夏‧海飛茲
(RCA 61742-2)

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查爾斯‧孟剋(貝多芬)/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弗利茲‧萊納(布拉姆斯)。
1955年錄製



對於一個生長在黑膠唱片時代的聽眾而言,不論如何,都應該會對CD的豐富容量與便利性産生由衷的感激。這裏要介紹的是十九世紀演齣麯目中,兩首最偉大的小提琴協奏麯(有人則說是所有音樂中最偉大的兩首),由音樂史上最齣色的小提琴傢★亞夏‧海飛茲★(Jascha Heifetz)所演奏;他當時正值事業高峰,並且由當時最優秀的指揮跟樂團所伴奏。從時間和音樂及情感寬度的立場來看,這兩首作品都龐大到能單獨填滿一張黑膠唱片,這也是這些唱片初次齣版的原貌。

就整體美感而言,應該就是如此,就像我對這張CD的低單價感到相當滿意(更彆說這兩首作品可以輕易地放在同一張選集中,並收錄在一份一百張值得珍藏的專輯名單裏)。我很少聽到一張唱片同時收錄瞭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麯,如果仔細傾聽,會發現這兩首作品間有許多相同之處,而將它們放在一起時,則每首麯子各自的空間以及應得的尊敬,將會被剝奪。就像我很討厭將黑膠唱片浪漫化(畢竟那是大眾市場的商品),手上這張唱片讓我覺得,黑膠唱片的發行是藝術性的手工藝品,是記載演奏麯目與海飛茲藝術高峰龐大目錄的一部分。相反地,CD隻是可以方便保存。當然,您也可以隨性地將它們拆開。

貝多芬的協奏麯作於1806年,這是他豐收的一年,同時他也著手寫第四號跟第五號交響麯、絃樂四重奏《拉蘇莫弗斯基》(▲Rasumovsky▲)、第四號鋼琴協奏麯,以及鋼琴協奏麯《熱情》(▲Appassionata▲)。因為他承襲瞭莫劄特及海頓世代的形式來處理交響麯,就這件事來講,貝多芬於是擴展瞭協奏麯的規模及範圍:在這首小提琴協奏麯中,雖然第二及第三樂章比較起來短得多(這也是布拉姆斯的結構模式),但光是第一樂章,就比巴哈、韋瓦第以及莫劄特所寫的小提琴協奏麯都要長。

貝多芬是為瞭法蘭茲‧剋雷濛特(Franz Clement)而寫這首麯子;他是位小提琴傢兼指揮傢,在二十六歲時就因技巧精湛而聞名。在這首作品中,貝多芬給他很多錶現的機會,包括第一樂章甜美、輪廓動人的主題,以及由其産生擁有巨匠之風的戲劇效果,還有甚緩闆中的優雅、讓人心痛又美麗的獨奏鏇律,以及令人興奮的終麯主鏇律。

既然這部作品普遍被認為是演齣麯目的高潮,然而,與今天較為穩重的演齣標準相比,把這首作品的首演視為像馬戲團的演齣,這點倒是具有啓發性。貝多芬沿續瞭在協奏麯裏至少有一個華彩樂段(獨奏者可以在這個時候以一段無伴奏的即興獨奏大展身手)的巴洛剋及古典樂派傳統。應該可以算是吉米‧亨德利剋斯(Jimi Hendrix)十九世紀前輩的剋雷濛特(Clement),將小提琴上下顛倒拿著,隻在一根單一的絃上演奏自己所寫的奏鳴麯,成為矚目的焦點。

用戶評價

评分

天哪,拿到這本《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真是太讓人驚喜瞭!我一直以來都對古典音樂情有獨鍾,但說實話,麵對浩如煙海的麯目和無數的版本,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一盞明燈,為我指明瞭方嚮。裏麵的專輯選擇,我覺得真的是經過瞭非常精心的考量。它不像那種堆砌名單的書,而是能讓你感受到一種“嚴選”的誠意。我翻開第一頁,就看到瞭那些我既熟悉又渴望深入瞭解的作麯傢,比如巴赫、莫紮特、貝多芬,但它推薦的專輯版本,往往是一些錄音經典,或者是那些最能體現作麯傢精髓的演繹。舉個例子,我一直對巴赫的《哥德堡變奏麯》情有獨鍾,但市麵上版本太多,聽過幾個都覺得差點意思,這本書裏提到的那一個版本,聽完之後,我仿佛纔真正領略到瞭這部作品的深邃和層次。而且,它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羅列,還會穿插一些關於作麯傢生平、創作背景,甚至是某個版本錄製的曆史意義的解讀,這些信息讓我在聽音樂的時候,感覺更加沉浸,不隻是耳朵在享受,更是大腦和心靈都在被觸動。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朋友,在你想要探索古典音樂世界的時候,遞給你一張精美的地圖,並且還會細心地講解沿途的風景。

评分

我可以說,自從我擁有瞭《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這本書,我的音樂生活發生瞭一場悄無聲息的革命。以往,我聽古典音樂總是憑著感覺,或者被一些所謂的熱門麯目吸引,但缺乏係統性和深度。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聆聽方式。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音樂的列錶,更是一種審美和品鑒的指引。那些被《紐約時報》精挑細選齣來的專輯,無一不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樂派、不同時期音樂的梳理,讓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音樂風格的演變和發展。例如,讀到關於印象派音樂的章節,書中推薦的德彪西專輯,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那種“朦朧、飄渺”的美感,原來古典音樂也可以如此富有色彩和想象力。而且,書中的文字本身就充滿藝術性,它不是簡單地堆砌事實,而是用一種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齣音樂的靈魂。每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在與一位飽讀詩書的智者對話,從他的文字中,我不僅學到瞭關於音樂的知識,更汲取瞭一種對藝術的深刻理解。它讓我從一個被動的聽眾,變成瞭一個主動的探索者,每一次聆聽都充滿瞭發現的樂趣。

评分

不得不說,《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本來以為它可能隻是一個簡單的唱片推薦榜單,但拿到手後,我纔發現它蘊含的價值遠不止於此。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有意思,它不僅僅是按照作麯傢或者年代來劃分,而是將音樂的魅力、曆史背景以及演奏的藝術性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我之前對某些作麯傢,比如馬勒,總覺得他的音樂太宏大,有點難以消化,但書中關於馬勒某個交響麯的解讀,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他的音樂,不再感到壓抑,反而感受到瞭那種深沉的力量和對生命哲學的探討。而且,書中的圖片資料也相當豐富,那些老照片,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點綴,更是讓你感受到音樂創作和錄製那個時代的氣息。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讓你仿佛置身於那個音樂的黃金時代。這本書真的不隻是給愛樂者看的,即使是對古典音樂不太瞭解的人,通過這本書,也能逐漸體會到它的美妙和魅力。它就像一本濃縮的音樂史,但又比任何枯燥的書本都更加生動有趣,因為它的核心永遠是那些流淌在空氣中的美妙音符。

评分

我必須承認,自從我開始深入研讀《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之後,我對古典音樂的理解和品鑒能力,有瞭質的飛躍。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列齣瞭一堆“好聽”的專輯,而是為你構建瞭一個完整的音樂理解體係。它讓你明白,為什麼某些版本會被奉為經典,為什麼某個指揮傢的演繹如此動人,為什麼同一首麯子在不同時期會有如此大的差異。書中的評論,不是那種空泛的贊美,而是有理有據,充滿瞭深刻的洞察力。它會告訴你,在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麯》時,要注意哪個樂句的張力,哪個段落的漸強處理得多麼精妙,這些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在聆聽時,仿佛擁有瞭一雙“慧眼”,能夠捕捉到那些隱藏在音樂深處的靈魂。而且,書中對唱片錄音的品質也進行瞭考量,這對於追求極緻音效的聽眾來說,絕對是福音。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推薦去尋找和聆聽,每一次的體驗都讓我感到驚喜。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音樂嚮導,不僅帶我欣賞瞭最美的風景,更教會瞭我如何欣賞每一處風景的獨特之處。它讓我的古典音樂之旅,不再是盲目地徘徊,而是充滿瞭目標和方嚮,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次與偉大靈魂的對話。

评分

這本《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古典音樂專輯》的齣現,無疑是對我這種“古典音樂小白”的福音。我一直覺得古典音樂很有魅力,但每次想聽,打開音樂App,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麯目列錶就像一道無形的牆,把我擋在瞭外麵。這本書的邏輯非常清晰,它不是那種一上來就讓你聽最復雜的交響麯,而是從一些相對容易入門、但又非常經典的作品開始。比如,它推薦的莫紮特的幾部鋼琴協奏麯,我聽瞭之後,感覺一下子就愛上瞭莫紮特那種明亮、輕盈的鏇律。而且,書中對每一張專輯的介紹都很有趣,不是乾巴巴的技術分析,而是用一種很生動的方式,讓你瞭解這些音樂是如何誕生的,作麯傢當時的心境是什麼樣的,這些故事讓音樂一下子變得有溫度,有生命力。我尤其喜歡書裏提到的那些關於樂器演奏的細節,比如某個指揮傢如何處理樂句的呼吸感,或者某個樂團的演奏如何充滿張力,這些描述讓我對音樂的理解更深瞭一層。它就像一個耐心的嚮導,牽著我的手,一步步帶我走進古典音樂的美妙殿<bos>。對於想建立自己古典音樂麯庫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首選的入門指南,性價比極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