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颱灣特有種旅行

尋找颱灣特有種旅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特有種
  • 生態旅遊
  • 自然探索
  • 生物多樣性
  • 動植物
  • 颱灣旅遊
  • 觀鳥
  • 攝影
  • 戶外活動
  • 環境保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像電影《法櫃奇兵》中的印第安那.瓊斯,帶著「找到失落古文明」那般興奮穿梭其間,隻見闆岩、頁岩堆疊的駁坎牆,老樹盤據,樹根纏繞……──邱一新

  穿透一個地方的角度,會影響你的旅行視野和旅行命運

  被譽為「旅行狂人」的邱一新,從世界走迴颱灣,到處打探祕境,直至不經意讀到早期颱灣西方旅行者的探險紀行,大多為採集動植物而來,其中有不少新物種和颱灣特有種。於是,他的旅行有瞭比較明確的方嚮──從清末和日治颱灣自然史中尋找旅行路綫。他認為颱灣過去是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想成為什麼樣子。他的思考也更加深邃:「未來,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站在什麼位置上?」

  他探查齣颱灣鮮為人知又特殊的三十餘條路綫,如鹿野忠雄、森醜之助、馬偕和楊南郡等人當年踏查颱灣的旅跡;他記錄觀察「你看見卻不知道」瑰麗多樣的颱灣特有種;他遇見颱灣特有種「人」,如泰雅獵人、白冷會修士、孫大偉等人,包括他自己也是一個特有種。從他的書寫,我們看見他們帶動的旅行方式,改變瞭自己,改變瞭社會,也逐漸改變瞭颱灣。

  旅行,不再隻是消費行為,而是帶來影響的移動,成為有力量的旅行。

作者簡介

邱一新

  著迷閱讀旅行,曾循《倚天屠龍記》探拜火教總壇,踏查《聖經》地點,亦曾追蹤摩西(齣埃及)、達爾文(加拉巴哥群島)、黛安佛西(高山大猩猩)、海明威(老人與海)、塞凡提斯(唐吉軻德)、三毛(撒哈拉)、希臘神話(諸神誕生地)……

  旅曆包括:「星空聯盟」邀請環航世界一圈半。浪遊巴塔哥尼亞高原、亞馬遜河、勘察加、西藏、貝加爾湖等地。住過南極科學研究站、北極冰旅館、波劄那狩獵營等。潛過馬紹爾、楚剋、帛琉及加勒比海等。

  採訪經曆包括:伊拉剋、柬埔寨內戰,僞裝身份相親越南新娘、僞裝身份直擊北韓、恆河火葬等。

  曾任《TVBS周刊》、《食尚玩傢》、《女人我最大》、《健康兩點靈》發行人暨總經理。

  成大工管係,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工業工程碩士。著有《跟著大亨去旅行》、《天方夜譚探險記》、《跟著大亨大小通吃》、《我是丐幫旅行傢》、《總有一天要去吃》、《人生的旅行存摺》等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專文推薦 邱一新的特有種「旅行」∕侯文詠
體悟來自颱灣土地最真實動人的故事∕嚴長壽
有種推薦 李昂、李偉文、劉剋襄
自序 你往何處去?(Quo Vadis?)

第一部  追尋颱灣特有種
1.蝴蝶效應
2.前往黑熊做夢的地方
3.尋蘭記
4.遇見寬尾鳳蝶
5.當個泰雅獵人
6.尋找幸福蟲
7.福山薩伐旅
8.召喚八色鳥

第二部  追尋一種路綫
9.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追憶孫大偉
10.與子偕行
11.追尋馬偕牧師的旅跡
12.站在三九五二
13.重溫博物學者踏查山林的樂趣
14.追尋閤歡越嶺道
15.通往快樂的祕境
16.把傢搬到雲海端
17.撥開東引迷霧
18.樂當鳥人
19.溯野溪泡祕湯
20.我是一隻小小鳥
21.慢城漫遊:多背一公斤,交換生活體驗

附錄  特有種旅遊資訊

圖書序言

專文推薦1

體悟來自颱灣土地最真實動人的故事∕嚴長壽(公益平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認識一新是在十多年前,那時他還是《時報周刊》的記者。由於四十年前,我在美國運通時期曾擔任颱灣最早的國際觀光旅遊探路開發者,加上後來參與許多國際事務,如:亞太旅行協會、青年總裁協會、國際美食大賽、世界傑齣旅館係統及颱灣觀光協會等各項領導工作,因此自然成為許多從事國際旅遊專業報導的夥伴們所諮詢的對象。一新,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最用心的耕耘者之一。當時我們交談的話題總是不離世界旅遊的趨勢、各國旅館的生態及美食風景等觀光議題,而他本人無論於公於私,也總是以一顆飢渴的心找盡機會,以不同的主題去探索世界各地的風景,開啓國內自主旅行的風潮。

  隨著我個人生涯規劃的轉嚮,四年前我開始經營花東、成立公益平颱文化基金會,為瞭讓更多颱灣的朋友真正認識颱灣這片最後的淨土,我陸續邀約一些在媒體文化界具有影響力的朋友一起深入花東訪問,而擁有豐富旅行經曆與深厚人文視野的一新,當然也是我邀約的對象之一。在一次不經意地談話中,我嚮已是老友的一新建議,該是把長期對國外投注的關懷導引迴國內、從國際慢慢走迴自己土地的時刻瞭。此後,我們也沒有再更進一步的聯係,直到有一天某年的過年期間,這位老弟居然在花東打電話跟我錶示希望親訪鳳林的月廬餐廳;接下來,我又陸陸續續聽到他身體力行深入每一塊各具獨特性的颱灣土地進行踏查,這時我心想,一新終於以行動開始轉嚮瞭。
 
  這些年來,由於投入公益平颱的關係,讓我對颱灣這塊土地有更深的瞭解與感動,但是我絕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公益工作的範疇中,在看完這本書後,我纔知道一新以文人的角色,追隨著許多故事的足跡,從三毛到孫大偉,從白冷教會到馬偕牧師,從紫斑蝶到芳綫柱蘭,從高山到島嶼,認真地踏遍瞭颱灣的每一個角落。

  不論是對走遍世界過盡韆帆的朋友,還是尚在尋找齣路的年輕人,或是對於還在為颱灣與自己的未來找齣路的企業與政界的朋友,我都想殷切地呼籲各位,請迴頭看看您腳下所站立的這塊土地吧!我相信透過一新的這本書,您也將能夠以不同的閱讀旅行方式,體悟來自颱灣土地這一篇篇有血有肉、最真實也最動人的故事!

專文推薦2

邱一新的特有種「旅行」∕侯文詠(作傢)

  我喜歡邱一新的旅行一直被他內心某種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渴望糾纏,不斷地在改變。當大傢纔開始有機會、有財力齣國旅遊時,他已經用盡各個方法(他自己說「騙」)走遍上百個國傢,把地球繞過幾圈。這本來已是值得誇口一輩子的功績瞭,不過這似乎纔隻是作為他旅行的「入門養成」階段。他一點也不滿足於此。

  慢慢地,你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瞭許多帶著目光、主題的體驗性旅行。像是跟隨福爾摩斯的腳步去看倫敦、追隨《倚天屠龍記》的腳步去探索伊朗的拜火教、甚至是,想辦法進駕駛艙要到機師的簽名、或者就在自己傢的廚房,把自己想像成蟑螂,用蟑螂的目光玩……這樣創意十足的發想、體驗,受限於經驗、膽識,一般人做來或許力有未逮。但他這個旅行達人卻實踐得淋灕盡緻。這些實踐,讓我們見識到,旅行的書寫(或者就是旅行本身),可以從外在的地理、景觀、餐廳、曆史、風俗……諸多知識網羅,進化到空間與意念的對話、生命的體驗與驚奇。

  近幾年,邱一新的事業、現實生活愈來愈忙碌,我幾乎以為這應該是他對於旅行詮釋的極緻瞭,不過這次邱一新又交齣瞭這本讓人耳目一新的書。

  整本書,不變的當然還是他那百科全書式的淵博、徐霞客般的熱情與意誌。但完全不同的是,一反傳統對旅行的認知──齣走遠方、尋訪獵奇、追求刺激,邱一新帶我們走迴颱灣、觸摸熟悉、感受寜靜。就像書裏麵多次提到,作者看不到眼前獵人、嚮導一眼能看到的事物、軌跡一樣,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於就在自己身邊的「颱灣之美」,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也是視而不見的。

  閱讀的過程是特彆而有趣的。隨著邱一新走入人煙罕至的山林、海邊、島嶼,偏僻的村落、部落,讀著讀著,我們漸漸跳脫現有的環境,安靜下來。也因為安靜,我們看見更多就在身邊,屬於自己生命經驗的,美的可能。這或許就是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瞭。旅行雖然是外在的,但它呼應的,其實是內在的渴盼。想看見最美的事物,需要的或許不是更多的行程或花費,而是一雙能夠發現的眼睛以及一顆善感的心。

  無疑地,這是邱一新的著作裏,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次,他為我們指齣瞭所有旅行最有趣、最未知、同時也是最迷人的目的地──我們的內心。

自序

你往何處去?(Quo Vadis?)

  「當您看遍世界風景時,一點對鄉土的癡情希望,也引發您的參與……」
  二○○八年四月間,突然接到公益平颱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寫來的期許,令我想到二個月前,接待《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創辦人托尼.惠勒(Tony Wheeler)夫婦,聊到颱灣有哪些獨特的風景和旅行方式,我勉強擠齣鹽水蜂炮、平溪天燈、永康巷弄等,但我相信早寫在他們齣版的《TAIWAN》瞭。

  此後,我開始旅行,不確定方嚮地走和停,到處打探祕境,直至不經意讀到早期颱灣西方旅行者的探險紀行,大多為採集動植物而來(其中有不少新物種和颱灣特有種),於是,我的旅行有瞭比較明確的方嚮──從清末和日治颱灣自然史中尋找旅行路綫。我認為颱灣過去是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想成為什麼樣子。人的思考也當如此,未來,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站在什麼位置上?

  以楊南郡譯注的《鹿野忠雄》為例,便啓發我從生物地理學角度切入蘭嶼--我試著去尋找他用來證明「新華萊士綫穿過颱灣與蘭嶼之間」的球背象鼻蟲和蘭嶼光澤蝸牛為目標,因而有瞭奇妙的經曆。的確,穿透一個地方的角度,會影響你的旅行視野和旅行命運。

  同時,《鹿野忠雄》也導引我偕兒子去爬雪山和南湖大山,探查他發現的冰鬥圈榖──冰河來過颱灣的證據,沒料到,從此迷上一波又一波的「凝固的波浪」(鄭愁予詩《山外書》),站上颱灣最高的浪頭──海拔三九五二公尺的玉山。

  因此,本書「追尋一種路綫」收輯的〈與子偕行〉、〈追尋馬偕牧師的旅跡〉、〈站在三九五二〉、〈重溫博物學者踏查山林的樂趣〉、〈追尋閤歡越嶺道〉等,皆因文字的奇妙媒介,我纔得以跟著心儀的作者,走過百年前他們走過的地方,曆史因而變得可以觸摸。

  但〈追尋閤歡越嶺道〉因為崩塌嚴重,隻餘某些路段尚可踏查,有的路段如「掘鑿麯流古道」幾乎不可能貫通,雖然斷斷續續踩瞭四年多,有如踩進泥沼進退不得。可惜篇幅有限,無法納入我踏查過的閤歡越,隻能選幾篇比較有「旅遊味」的路段進來,險象環生的路段就捨去瞭,成瞭「斷簡殘篇」。

  另外,此輯比較例外的一篇〈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係與孫大偉同遊花東之追憶,分享他看待世界的幽默,但追尋閤歡越時我不時想到他--想到他躺在紅毛杜鵑下做花下鬼,不免替他心花怒放。

  旅讀颱灣時,我遇到許多動植物,其中有些是學術界認知的颱灣特有種、亞種,於是有瞭另一輯「追尋颱灣特有種」的旅行,包括:〈蝴蝶效應〉、〈前往黑熊作夢的地方〉、〈尋蘭記〉、〈遇見寬尾鳳蝶〉、〈當個泰雅獵人〉、〈尋找幸福蟲〉、〈福山薩伐旅〉、〈召喚八色鳥〉等。

  但此輯讓我吃瞭些苦頭,因為特殊生態可遇不可求,往往必須跋山涉水麵對蚊蚋螞蝗纔有機會看到,幸好,除瞭偶而被青竹絲、龜殼花恐嚇外,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危險,隻是經常被「槓龜」咬到唉聲嘆氣。

  例如追尋野生蘭,看到花謝瞭就要再等一年,隻能搥胸頓足徒呼奈何。不過,當我在恆春半島山區找到幾近絕跡的颱灣蝴蝶蘭(俗稱「颱灣阿嬤」),心中喜悅難以言喻,我拍下照片獻給栽培蘭花而榮獲總統府頒發終身奉獻奬的父親,雖然他栽培蘭花一輩子,也沒見過颱灣阿嬤。

  找野生蘭雖說憑運氣,但也考驗旅人的觀察力,大多時候視而不見,以為是雜草。像傳頌一時的民歌〈蘭花草〉,有一說是綬草(攀龍草),恐怕許多颱大人都不知校園內有此野生蘭吧?

  植物就是這樣,不開花就難以辨認,但追尋鳥獸和兩棲爬蟲類更難,你隻能耐心等候,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那些玩生態的野人朋友。像黑熊媽媽黃美秀,追尋颱灣黑熊十幾年,讀過她故事的人莫不動容。我等瞭十年纔得到機會跟隨她深入中央山脈,又翻山越嶺櫛風沐雨走瞭三天纔抵達大分(黑熊研究基地)。期間我與黑熊誌工探勘華巴諾砲颱駐在所,攀崖時不幸滑落,幸好,一條樹根奇蹟似地伸齣來讓我攀住--對我而言,這就是神蹟,也是上帝存在的證據。

  然而,有些動植物冠上「颱灣」之名,未必是特有種,隻能說是原生種,例如颱灣黑熊在「生物認知」上與日本、大陸同種(能互相交配、生齣具繁殖力的下一代),但在「情感認知」上,經過數韆年島嶼化,或多或少有些變異(譬如不鼕眠),已有颱灣特有種的樣子──就像我們自稱「颱灣人」,在血緣上是華人,但思想上、文化上與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地華人已有差異,隻是人類很難形成特有種,因為我們會交流、通婚。

  其實,每趟旅行我都會順便追尋颱灣特有種,特彆收成一輯是為瞭凸顯本書的旨趣,而且,其中也未必都是真正的特有種、原生種,例如八色鳥、黑麵琵鷺等珍稀候鳥,在我的情感認知上,飛來颱灣那段時間都當成「颱灣特有種」。

  但是,有次追尋寬尾鳳蝶遇到丁鬆青神父,看到他為清泉部落付齣的一切,突然領悟,颱灣各個角落都有像他這樣的人,默默地以自己信仰的方式關懷颱灣,做瞭許多信心的工作,讓夢想牽引更多的夢想,將自己形成另一獨特的「颱灣特有種」。

  又如東華大學顧瑜君教授,在壽豐鄉小社區成立瞭一傢二手公益商店,扶持弱勢族群小朋友,激發瞭我更多的旅行想像和旅行追尋。以前,總以為旅行是為瞭改變自己,但從這些「颱灣特有種人」身上,我看見他們帶動的旅行方式,改變瞭社會,也逐漸改變瞭颱灣。旅行不再隻是消費行為,而是帶來影響的移動,成為有力量的旅行。

  我在花蓮時,也遇見某些人以打工換宿、換食的方式旅行,但我認為他們實際上是在「交換生活」,因此,啓發瞭我的〈慢城漫遊:多背一公斤,交換生活體驗〉,此後,我開始「追尋一種生活」--亦即第三輯的〈通往快樂的祕境〉、〈把傢搬到雲海端〉、〈撥開東引迷霧〉、〈樂當鳥人〉、〈溯野溪泡祕湯〉、〈我是一隻小小鳥〉等,都是我的一種生活交換。

  閱讀,是為瞭增加人生的厚度。書寫,是為瞭分享和參與。因此,希望本書的旅讀方式,能啓發更多追尋「颱灣特有種的旅行」,讓颱灣成為人人驚呼的Ilha Formosa(福爾摩沙)。

  迴想數年來,為瞭旅行颱灣,為瞭避開假日人潮,我把每年的假期都投入,本來不捨,想留著齣國用,但轉念一想,為什麼我能為外國請假,卻不能為颱灣請假呢?若大傢都這麼做,我想颱灣的旅行品質會更好,經濟也會更繁榮吧。

  本序以我極喜愛的一本書《你往何處去》為題(Quo Vadis?電影《暴君焚城錄》原著,一九○五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顯剋維支代錶作),一方麵呼應本書的旅行方嚮,一方麵也叩問自己的人生方嚮。

  最後,要感謝劉鴻文、傅宏仁、黃美秀、瑋娟(Jodie)&Jean Paul RICHON、周成誌、廖林彥、輝哥(Afi)、林逸傑、魯文印、瀋錦豐等人的友情支持,提供精彩圖片,為本書增添保存價值。此外,也要感謝黃慶安(武陵富野度假村)的盛情,讓我的想法得以從颱灣最美的地方齣發、實踐。

圖書試讀

把傢搬到雲海端

路綫:東勢→東坑路→200林道(雪山路)→齣雲山莊→大雪山生態社區(若茵農場)→賞鳥平颱→橫嶺山隧道→大雪山國傢森林遊樂區→鞍馬山莊

十二月下旬,聽說大雪山200林道有傢若茵農場,標榜「住宿森林中,雲海上品咖啡」,於是「說走就走」就齣發瞭。

好久沒這樣率性瞭。我把「說走就走」看成是一種Escape(放空)──但不是要逃避什麼,而是想體驗村上春樹所謂的「有質感的空白」、「某種漂浮感」、「某種流動感」之類的感覺。上班久瞭,會讓人處於一種欲振乏力的狀態,但即興旅行,會讓人甦醒過來,感覺生命還是流動的。

大雪山200林道彷彿發夾夾住雪山西南稜脈--包括橫嶺山、稍來山、船型山、鞍馬山、大雪山等,以前開採森林,現在是景觀公路。起初,夾道的是高接梨,但在8.5K左側突然齣現一片似雪梅花,寫著「梅園花徑」歡迎參觀,適時主人張先生開車來瞭,我好奇問為何開放,他以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答我,再多聊些,纔知這座「梅花林」暗喻老婆名字「林梅花」。

車子盤鏇而上,轉來轉去,很容易就錯過美景,13K的齣雲山莊(海拔九百公尺)是絕佳展望點,我剛好碰上曬柿乾,散發誘人香氣,忍不住買瞭些解饞。

其實,大雪山林道也是「柿」外桃源,沿路皆有農傢賣柿子,過14K的富山巷,就有好幾戶種。隔天迴程我轉進去,拜訪掛「免費閑遊」招牌的裕鑫農場。

農場主人吳先生是一貫道教友,買瞭這塊寶地栽植蔬果,他的甜柿不削皮直接吃,又脆又甜--嗯,我可不是柿子挑軟的吃那種人。

「最後一批瞭!」聽主人這樣說,我又摘瞭一個吃,將剩半的柿子分享樹下的貓咪。在柿園養貓令人莞爾,讓我聯想到「貓吃生柿子」歇後語──「色迷迷」,因為生柿很澀,貓吃瞭當然會咪咪叫。

不過,柿子本來就分兩類,在樹上成熟脫澀的是甜柿,例如本地栽的富有、次郎,而做柿乾的石柿、牛心柿,則屬於澀柿。

在15K大棟派齣所前後,包括中坑巷、北坑巷、齣雲巷、富山巷、育纔巷等,有許多民宿各據視野,構成「大雪山生態社區」,若茵農場即在標高一一○○公尺的石頭山。

說它是農場也不盡然,不種蔬果,隻種大自然景觀而已。主人吳俊龍十多年前陪母親走大雪山林道,無意中撞見波瀾壯觀的雲海,心有所感,決定移民大雪山,打造夢想傢園,後來山友不斷拜託藉宿,纔經營起民宿。

大雪山生態社區擁有颱灣近半數螢火蟲種類(約三十種,包括特有種黑翅螢),曾因媒體封為「螢火蟲伊甸園」聲名大噪,卻讓螢火蟲棲地(育纔巷、富山巷)陷入危機,人潮帶來大量垃圾,甚至帶走一罐罐的「元本山螢火蟲」迴傢當伴手禮,讓居民不得不藉封溪護魚,輪班當解說員守候棲地,還在路口設置路障,請遊客安步當車,為此被告上法院,但經過不斷請願,政府終於規劃為徒步區。

值得喝采是,居民為瞭永續發展,每日限收四百位遊客,成瞭「總承載量管製示範社區」。因為他們希望來「對」的人,而不是一大堆「除瞭垃圾,什麼都不留」的人。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