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 CPE! CPE!
就要考CPE了,仍毫无头绪?那么多的题目,要怎么准备啊?
虽然已经有资料结构和基础演算法的底子,尝试解考古题时,仍然脑袋中一片空白!完全发挥不出原本的实力!
您有以上的困扰吗?那就快来看看这本书。
CPE的考题大多来自于各大程式设计竞赛,题目众多,若不先经过专家的整理与归类,确实难以准备!
本书分析了各大程式设计竞赛的题目,将之区分类别与难易度,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您逐步解题,提示您看到哪类题目时,应该如何思考,可以套用那些资料结构与演算法,让您在CPE考试中无往不利!
延续第一版畅销的写法,在[第二版]中,作者新增了约1/4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集中于中级篇及高级篇,并且纳入了简单的人工智慧搜寻解法,引入heuristic function h(n)的观念,以剪枝、A*与IDA*来解出时间要求更严格的考题。对于没有学习过类似解法的考生而言,帮助着实不小。
您还在烦恼如何在CPE考试中取得高分吗?或者您想要参加国际型的程式竞赛以取得升学的加分优势呢?本书将协助您、完成您的梦想!
本书特色
■ 内容浅显易懂,在有趣愉快的学习下重新釐清重要概念
■ 依困难度和关联性的方式编排,让读者分阶段进行学习
■ 透过考古题与原创题目的试作,挑战自我程式设计能力
■ 只需具备基础的程式设计概念,本书就能轻松阅读上手
■ 汇集了作者参加程式设计比赛所取得的解题技巧和经验
作者简介
秋叶拓哉
1988年出生。2007年进入东京大学就读。以iwi的身份活跃于程式编译大赛中。主要的战绩为TopCoder Open 2010第9名、ACM-ICPC World Finals 2012第11名、TopCoder Open 2012 Algorithm第4名等。
岩田阳一
1988年出生。2007年进入东京大学就读。以wata的身份活跃于程式编译大赛中。主要的战绩为Google Code Jam 2009第3名、TopCoder Open 2010 Marathon冠军、IPSC 2010个人组冠军等。
北川宜稔
1988年出生。2007年进入东京大学就读。以kita_masa的身份活跃于程式编译大赛中。主要的战绩为ICPC World Finals 2010第16名等。
01 开始挑战吧!但在这之前?准备篇
1-1 程式设计比赛是什么?
1-2 有哪些比赛呢?
1-3 本书的学习方式
1-4 该如何提交解答呢?
1-5 以有效率的演算法为目标
1-6 轻松的暖身运动
02 从基础开始吧!初级篇
2-1 一切的基础「完全搜寻法」
2-2 突飞勐进!「贪心法」
2-3 记录值并重新利用的「动态规划法」
2-4 加工资料并记忆的「资料结构」
2-5 这个与那个其实都是「图」
2-6 解决数学问题的要诀
2-7 挑战看看GCJ的问题吧(1)
03 大幅提升程度!中级篇
3-1 不是只能搜寻值而已喔!「二分搜寻法」
3-2 严选!常用技巧(1)
3-3 操纵各式各样的资料结构
3-4 掌握动态规划法!
3-5 借由流水解决问题的「网路流量」
3-6 处理平面.空间的「计算几何」
3-7 挑战看看 GCJ 的问题吧(2)
04 超越巅峰!高级篇
4-1 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4-2 找出游戏的必胜法!
4-3 图论大师的修鍊之道
4-4 严选!常用技巧(2)
4-5 别出心裁的智慧探索
4-6 分开求解再合併!「分治法」
4-7 华丽地操作字串
4-8 挑战看看 GCJ 的问题吧(3)
我是一名初入编程世界的学生,对于如何构建扎实的逻辑基础感到有些迷茫。市面上有很多入门级的编程书籍,但它们大多侧重于语法和基础概念的讲解,对于如何“思考”编程问题,往往点到即止。《培养与锻鍊程式设计的逻辑脑: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知识、心得与解题分享 [第二版]》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清流,直击了我最需要的核心。“逻辑脑”这个词,让我看到了摆脱“死记硬背”模式的希望,让我明白编程不仅仅是敲代码,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特别是“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背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敬畏,我相信里面蕴含的都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精华。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高难度的竞赛题目,用一种“培养逻辑”的方式来呈现,并且分享具体的“心得与解题”的。这种从“思维”层面入手,再到“实践”的结合,是我一直渴望的学习方式。看到“第二版”,我觉得这本书一定经过了时间的打磨,内容更加成熟和可靠。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建立起我的编程逻辑框架,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去解决各种编程挑战。
评分我是一位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编程能力的开发者,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打通任督二脉”的书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语言教程和框架介绍,但真正能触及“编程本质”和“思维方式”的却不多。《培养与锻鍊程式设计的逻辑脑: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知识、心得与解题分享 [第二版]》这个书名,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写代码”,更是关于“如何思考代码”、“如何解决难题”。“逻辑脑”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我一直追求的目标——那种面对复杂问题,能够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地分析,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我特别好奇它如何将“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经验提炼出来,因为我一直觉得那些顶尖的选手,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远远超出了普通程序员的范畴。能够获得他们的“知识、心得与解题分享”,绝对是无价之宝。而且,它还是“第二版”,这让我感觉作者在内容的打磨上一定花费了很多心思,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读者的反馈,内容会更加精炼和实用。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角,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让我成为一个更“聪明”、更有“脑子”的程序员。
评分作为一名有几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我发现自己在面对一些棘手的bug或者需要优化性能的时候,往往会陷入思维的僵局,感觉自己的编程“套路”有些固定化,缺乏突破。《培养与锻鍊程式设计的逻辑脑: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知识、心得与解题分享 [第二版]》这个书名,简直正中我下怀。我一直深知“逻辑”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但如何系统地去培养和锻炼这种“逻辑脑”,却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课题。这本书将“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经验作为切入点,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前沿性,因为这些比赛往往是检验程序员思维极限的地方。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幕后”的思考过程,那些不为人知的“心得”,以及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解题”思路,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尤其是“第二版”的标签,让我坚信其内容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优化,剔除了不必要的冗余,保留了最精华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激发我更深层次的编程思考能力,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甚至找到别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是太吸引人了!“培养与锻鍊程式设计的逻辑脑”,这简直是戳中了多少程序员痛点啊。我一直觉得,要想写出优雅、高效的代码,光靠堆砌语法和算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那种“思考”的能力,那种对问题抽丝剥茧、找到最优解的逻辑。这本书恰恰强调的就是这个核心,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成为大神”的鸡汤,而是真正从“脑力”层面入手,去提升我们的编程思维。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解析“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背后的逻辑,毕竟那里的题目往往不是简单套用模板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深度思考和创新。那些“知识、心得与解题分享”听起来就充满了干货,而且还是“第二版”,说明第一版肯定积累了不少经验,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读者的反馈,这种迭代更新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对质量的追求。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复杂的竞赛题目,拆解成易于理解的逻辑步骤,并且分享那些别人可能never thought of的技巧和思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给人一种专业、值得信赖的感觉。我真的非常期待它能帮助我突破瓶颈,让我的编程思维更上一层楼。
评分作为一名对算法和数据结构有着浓厚兴趣的自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优秀读物。《培养与锻鍊程式设计的逻辑脑: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知识、心得与解题分享 [第二版]》这个名字,完美契合了我对进阶学习的需求。它明确指出了“逻辑脑”的培养方向,并将其与“世界级程式设计大赛”的实战经验联系起来,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而且具有很高的前瞻性。我尤其关心书中所提到的“知识、心得与解题分享”,因为这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包含了大量参赛者在实战中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我相信,通过学习这些,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在实际编程中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复杂问题。看到“第二版”的字样,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这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得到了更新和优化,吸收了更多的反馈,使其更加完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更强大的编程逻辑思维,提升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能够应对更具挑战性的编程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