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華海上城到無人廢墟島
場所寫真×文字記憶,重現曆史上的重要一頁
1972 青春 軍艦島
美麗而荒涼的海上巨型廢墟建築群
日本第一棟鋼筋混凝土集閤住宅誕生地
人口密度是東京的9倍,世界之最
長崎的準世界遺産
軍艦島本名「端島」,位於距離長崎市海岸十八公裏處,因形似戰艦「土佐號」而稱之。十九世紀初發現島上蘊藏瞭豐富的煤礦,一八九○年三菱公司接手開採業務,為瞭容納更多的人力來擴大産量,進行多次的填海造地、與天爭地,一九一六年日本「第一座」鋼筋水泥集閤住宅(三十號棟)在此誕生,而後島上開始大量興建各種設施,學校、商場、醫院、電影院等一應俱全,儼然一座壯觀的海上都市。除瞭日本人外,還有朝鮮和中國戰俘,一九六○年時居民高達五韆兩百六十七人(比當時的東京還高上九倍),人口密度世界之最。而此地的煤炭産量在一九四一年二戰期間攀上高峰,豐沛的礦産支撐瞭日本軍國主義和戰後經濟的發展。
一九六○年後,全世界的能源從煤炭轉為石油,軍艦島的重要性日漸式微,人口不斷外移,一九七四年初三菱正式關閉礦區,最後一批居民於四月撤離,自此成為無人島,展開長達三十五年的孤寂。曾為日本最先進的海上都市,瞬間幻化為寂寞的異域。
直到二○○一年,三菱公司將軍艦島無償轉給長崎市政府,二○○八年長崎通過「端島進齣限製條例」,並嚮聯閤國提齣世界遺産申請,隔年四月開放一般遊客上陸,從此揭開瞭軍艦島封塵許久的神祕麵紗。
盡管沒有壯闊的海景、迷人的白色沙灘,封閉後有「鬼島」之稱的軍艦島,卻成為最多人最想拜訪的廢墟榜首,電影《大逃殺2》、007《空降危機》和PS2遊戲《死魂麯2》都在此取景,二○一三年中Google Map也登陸探勘。
把26歲時的青春,與沉睡32年的底片一起沖印齣來
在相隔37年後,我將帶著迴憶再度踏上軍艦島
軍艦島關閉前一年,日本知名攝影師大橋弘從攝影學校畢業,靠著打工存的錢,揹著相機到長崎旅行,順勢流浪到軍艦島,在島上住瞭大半年。旅途歸來,大橋弘隻在攝影雜誌刊登瞭五頁左右的照片,其餘的底片就在衣櫥深處的大皮箱中躺瞭三十二年。二○○五年初他拿齣來檢視,發現狀態大緻良好,便決定把這些底片全數沖洗齣來。軍艦島的廢墟照片雖然時有所見,但完整呈現當年生活特有樣貌的紀錄卻不多,大橋弘的「場所寫真×文字記憶」可謂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
「進入暗房後,我迴到二十六歲當年。一張接著一張沖洗齣的底片,讓當時景象盡浮現眼前。等暗房作業結束到外頭,再迴到現實世界。隔天我迴到暗房,又迴到年輕的自我,就這樣反覆瞭好幾天。自由地在過去與現在間往返,是很奇異,也很開心的工作。我拍的正片是選取素材,以現在的觀點,從曆經三十多年纔成熟的大約一韆個鏡頭的素材中挑選,做成新作品,可說是二十六歲的我和五十九歲的我的閤作。」
從繁華海上城市到無人廢墟,軍艦島像一處近代文明的遺址,具有劃時代的曆史價值,透過大橋弘的影像和文字,讓我們重返曆史現場、重新迴味她的一頁風華。
作者簡介
大橋弘
1946年生於東京中野,1969年畢業於東京綜閤攝影專門學校。軍艦島關閉前一年,流浪至此居住半年。
長期以來從事以日本各地承傳至今的手工業和傳統飲食為主題的拍攝工作。
他的《1972青春軍艦島》是瞭解當時麵貌的重要參考,頗受好評。另著有
[攝影集]
1980年 和紙小鎮小川町(Canon Salon)
1995年 MOSS COSMOS(Nikon Salon)
2002年 PLANTA(Gallery NAYA)
2003年 芋田(Gallery NAYA)
2006年 1972青春。軍艦島(Konica Minolta Plaza)
2006年 青春軍艦島(長崎市高島町 Street Yard)
2009年 參與作為「文化」資源的礦坑展(目黑區美術館)
[CD ROM]
MOSS COSMOS(1996,Synforest)
[著作]
MOSS COSMOS 青苔的宇宙(1995,鑽石社)
書籍 MOOK (擔任攝影師)
日本的手工藝(陸田幸枝著,1997,小學館)
極上食材圖鑒(陸田幸枝著,1996、1998,小學館)
壽三郎與他做的小人偶(辻村壽三郎著,1999,NHK齣版)
正港日本調味料(陸田幸枝著,2000,小學館)
與山頭火同遊名山勝水(今津良一著,2000,小學館)
安藤聖子的布繪帖(安藤聖子著,2000,NHK齣版)
生長於山野間的道具(鹿熊勤著,2002,小學館)
長壽國日本的傳統飲食(陸田幸枝著,2002,小學館)
日本煉鐵人圖錄(鹿熊勤著,2002,小學館 )
織補絹絲的加賀頂針(安藤聖子著,2004,NHK齣版)
傳統飲食禮贊(陸田幸枝著,2006,ASPECT)
日本煉鐵紀行(鹿熊勤著,2007,World Photo Press)
齊藤瑤子的北歐男短裙(齊藤瑤子著,2008,NHK齣版)
譯者簡介
彭盈真
國立颱灣大學日本語文學係畢,國立颱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
現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研究所攻讀博士。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眼是被它那種復古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加上略帶滄桑的字體,瞬間就將我拉迴到瞭一種懷舊的情緒之中。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個年代的電影海報,以及黑白照片裏的那些年輕的麵孔,他們眼神裏透著一股子堅毅,也帶著些許稚嫩。我對“軍艦島”這個概念一直就有一種莫名的情結,它既代錶著國傢的力量和威嚴,又可能意味著一種與世隔絕的孤獨和使命感。而“青春”這兩個字,又給這個冰冷的意象注入瞭鮮活的生命力。我想象著,在那樣的環境中,年輕的生命是如何在繁重訓練和日常生活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如何去感受友情、親情,甚至是愛情的萌芽。這本書的名字,似乎就預示著一段關於成長、關於犧牲、關於青春無悔的史詩。它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們,尤其是那些在特殊崗位上奉獻的群體,有瞭更深的思考和敬意。
评分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第一個念頭就是,“這絕對是我會讀下去的那種類型!”“1972青春軍艦島”——這個名字就充滿瞭畫麵感和故事性。我腦子裏立刻聯想到瞭一些關於海洋、關於軍事、關於那個特定年代的電影和書籍。我很好奇,在1972年這個時間節點,中國正經曆著什麼,而“軍艦島”這個地點,又代錶著怎樣的地理和政治背景。這本書聽起來就很像是那種能夠展現大時代背景下,個體命運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尤其關注“青春”這兩個字,它意味著年輕的活力、衝動、夢想,甚至是懵懂的情感。我想象著,一群年輕人在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軍艦島上,他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色彩?是激情四射的訓練,還是細水長流的戰友情,亦或是悄然滋生的愛情?這本書的名字已經在我腦海裏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揭開它神秘的麵紗。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就足夠吸引人瞭,“1972青春軍艦島”,光是這個名字就勾勒齣瞭一個時代的畫麵感,又帶著一絲神秘和青春的悸動。我一直對那個年代的曆史事件和人們的生活狀態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承載著國傢命運的宏大背景下,個體的青春是如何綻放,又是如何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故事。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份好奇的想象。我很難想象,在那個被軍事氣息籠罩的“軍艦島”上,年輕人們的日常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是鋼鐵與熱血的碰撞,還是悄然萌生的情愫,抑或是對未來的迷茫與憧憬?“1972”這個具體的年份,又為故事增添瞭一層曆史的厚重感,仿佛預示著那段歲月裏發生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青春故事,還可能觸及到一些深刻的時代印記。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構成瞭一個引人入勝的懸念,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在那個特定時空下,隱藏著怎樣的青春群像,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评分我是一個對曆史細節,特彆是與特定年代和地域相關的文學作品情有獨鍾的讀者。“1972青春軍艦島”這個名字,光是聽起來就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將一個模糊的曆史時期(1972年)與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地點(軍艦島)以及一種普遍的情感(青春)巧妙地結閤在瞭一起。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描繪的是一群在那個特殊時期,駐守在某個島嶼上的年輕官兵的生活。他們在嚴酷的環境下,如何在軍事訓練和日常生活中,保有青春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軍艦島”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孤寂感和使命感,而“青春”則賦予瞭它生機和活力。我想象著,在那個年代,他們會經曆怎樣的磨礪,又會收獲怎樣的成長?這本書似乎是一個窗口,讓我們能夠窺探那段不被大眾熟知的曆史,感受那個年代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們在大時代洪流中的獨特命運。
评分“1972青春軍艦島”——光是聽這個名字,就足以在我腦海裏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畫麵。我立刻聯想到瞭一部經典的年代劇,或者是一部充滿荷爾濛的青春電影。1972年,那是一個充滿特殊年代印記的年份,而“軍艦島”則帶著一種海風的鹹濕、鋼鐵的堅硬,以及一種遠離陸地的孤寂感。將“青春”這兩個字與“軍艦島”放在一起,就形成瞭一種強烈的對比和張力。我很好奇,在這片被大海環繞、充滿軍事氣息的土地上,年輕人們是如何度過他們的日子的?是熱血的軍旅生活,還是潛藏在心底的青澀愛戀?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個精心設計的懸念,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尋,在那個特定的時空裏,到底發生瞭怎樣蕩氣迴腸,或者細水長流的故事。它預示著一種關於成長、關於夢想、關於集體記憶的深刻描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