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是颱灣社會的稀有品種。當颱灣逐漸變成飽食的社會,已經沒有人奢談革命,也沒有人相信政治運動的實踐,更沒有人堅持理想。但是他相信,他身體力行,他繼續追求。如果有人是逆著時間在奔馳,那種形象,無疑是披著長發,逆風前進。而這樣的形象,完全由史明真實呈現齣來。
—陳芳明(政大颱文所講座教授)
政大圖書館近年來開始收藏海外颱獨運動的史料,其中有關左翼方麵的刊物也努力尋找。曾經在北美與日本發行過的刊物,也許數量不多,流通範圍不廣,但是這些資料代錶著一個世代的夢與理想。
《左翼‧民族》一書,收錄2011-2012政大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所發錶之論文。尤以颱灣左派重要人物史明先生為主軸,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作者包括政大、颱大、師大等校研究生。既為數位典藏資料庫學術研究利用成果之紀錄,並展現史料利用之學術價值,故乃予集結成冊,以利推廣。
作者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組
政大圖書館秉持史料數位保存及學術價值開發之長期發展目標,以搭建史料與學術研究結閤之平颱為期許。「政大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即是提供研究者利用圖書館所建置之數位典藏之史料,進行研究成果發錶與意見交流之平颱。未來將持續建置不同主題之史料資料庫,並齣版係列專書,協助推動史料研究之創新學術發展。
序 / 史明
史明精神 / 陳芳明
館長序 / 劉吉軒
一般論文
.專題演講:颱灣政治史脈絡下的海外政論雜誌
.青年與時代的對話:《颱灣青年》於一九六○年代的民足主義論述
.一九六○年代美國大學校園中的「颱獨」活動
.海外颱灣人對八○年代政治暴力事件之反應
專題論文
.颱灣人史的浮現與掙紮:史明及其曆史書寫的發展軌跡
.獨立的摺角:史明早期論述的展演
.「颱灣民族」邊界的擴張史:史明《颱灣大眾》民族論述的族群觀點考察
.革命與人性解放:史明的民主主義
.史明的颱灣民族革命與社會主義
.開啓「史明學」研究:史明思想中「勞苦大眾」與「颱灣民族」交互關係的世代性對話
經典翻譯
.翁傑〈畫期のな労著:史明著『颱灣人四百年史』〉
.史明〈颱灣獨立の展望〉
.解說:史明《颱灣獨立的展望》翻譯文
附錄
「颱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資料庫」使用說明
序
左翼是國民黨統治下颱灣慣用的詞匯,一般多用「左派」。颱灣的右派是獨裁統治的國民黨政權,左派則是反殖民統治者國民黨及中國共産帝國主義的陣營,我也經常被人稱作為是所謂的「社會主義左派」。
社會主義左派的概念源自於歐美各國及日本。
特彆是外來者以武力侵占領土、政治上壓迫、經濟上掠奪、文化上侵略並施行大屠殺等手段,便是殖民地統治的特徵。殖民地統治當中存在著(外來的)剝削者與(當地的)被剝削者,實際上,民族與階級之間存在著重疊。換言之,世界上隻要是殖民地的地區,其反殖民鬥爭便必然是民族的鬥爭,亦同時是被剝削者的鬥爭,就是民族獨立、階級平等的鬥爭。
但是,反殖民地的終極目標,是「殖民地解放民族獨立」,是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不是社會主義階段,所以,要以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為革命戰略,不能以社會主義階級鬥爭為革命戰略。
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組自與我商藉《獨立颱灣》、《颱灣大眾》等海外民主史料進行數位典藏之後,更進一步以此為專題,於今年十一月十三日舉辦「政大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提供青年學子論述與對話的機會。迄今以《左翼‧民族》結集齣版,成為政治大學數位史料研究叢刊之第一部作品。
我倍感榮幸,特以為序。
史明
颱灣人史的浮現與掙紮:史明及其曆史書寫的發展軌跡
藍士博(國立政治大學颱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一、前言
曆史並非隻是過去發生過的「事件」,更必須透過敘事(Narrative)纔得以呈現;所以,曆史書寫不僅反映齣時人對於「曆史」一詞的意識與想像,更透露齣史傢的認知與纔學。然而,曆史發展的軌跡往往不是綫性的、同時也未必存在明顯的因果邏輯關係,特彆當人齣生而不自由,意誌與行動又因為環境、結構受到限製之際,他們在各彆時間與空間中的行為舉措、其對於自身社會情境的同情與理解,不僅決定瞭他們如何自我訴說,同時也影響著他們如何訴說自我。
上述關於曆史與曆史書寫者的描述,史明(本名:施朝暉,士林人,一九一八—)無疑是一個相當適閤的研究個案。一方麵,史明其人跨越戰前、戰後接近百年的生命經驗,恰好經曆日本殖民統治下颱灣人接受現代曆史教育的過程;另一方麵,其戰後被迫流亡海外,卻在勞動之餘孜孜不倦完成一九六二年在日本東京齣版的《颱灣人四百年史》(日文版,以下或簡稱為《四百年史》),開始瞭其持續大半生的曆史書寫。史明固然將其著作視為是抵抗戰後颱灣再殖民體製的思想武裝,但是如果將之放入戰後颱灣史研究的發展脈絡,卻正好與島內颱灣學研究學術建製化的發展閤成一組「海外─島內」的雙軌、乃至於多元的發展概況,颱灣學研究體製化的正式發展,幾乎是自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五年「颱灣省濁水大肚兩溪域自然與文化史科技研究計畫」(濁大計劃)開始,在旅美學者張光直、中央研究院院長錢思亮鼓吹與支持之下,以結閤當時各學科研究者(包括陳奇祿、漢寶德、施添福、李乾朗、王世慶、曹永和、張炎憲等人)的方式,逐漸地由研究計劃、專案,在2004年正式成立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
翻開《左翼.民族》這本書,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現實問題的深刻關懷。作者顯然不是那種輕浮的理論傢,他(她)的文字中透露齣一種深思熟慮和紮實的功底。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學問,不應隻是象牙塔裏的孤芳自賞,而應當是能夠直麵現實的挑戰,提供有價值的洞見。這本書的名字“左翼.民族”,本身就暗示瞭一種對宏大社會議題的探討,既包含瞭對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階級關係的深刻剖析,又觸及瞭民族認同、國傢發展、文化傳承等至關重要的議題。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作者如同一個細緻入微的觀察者,在曆史的長河中,在現實的社會土壤裏,仔細地辨析著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處世界的復雜力量。他(她)的筆觸,或許會像手術刀一樣精準,解剖那些看似渾然一體的概念,又或許會像溫厚的泥土,孕育齣新的理解和認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那些在新聞報道中、在日常生活中反復齣現的、關於社會公正、國傢主權、文化自信的種種討論。這本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本學術著作,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對話,一場關於我們如何理解自身,如何定位自身在世界舞颱上角色的思想旅程。
评分閱讀《左翼.民族》這本書,我的內心充滿瞭期待,因為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強烈的張力與深度。在我看來,“左翼”常常與社會變革、理想主義、對不公的批判聯係在一起,而“民族”則關乎身份認同、國傢主權、文化傳承。將這兩個看似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概念並列,無疑是在探討一種極為復雜而又至關重要的社會現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左翼”思想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具體錶現和演變,以及“民族”情結如何影響左翼政治實踐的走嚮。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作者仿佛是一位曆史的偵探,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實裏,捕捉那些關鍵的綫索,抽絲剝繭,揭示齣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刻邏輯。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左翼”的,它是否僅限於某種意識形態,還是包含更廣泛的社會進步力量?而“民族”又是指狹義的種族血統,還是更廣闊的文化共同體?這本書,在我看來,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以及它們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瞭我們所處的時代。
评分《左翼.民族》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這個名字吸引住瞭。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動輒就講些空洞大道理或者隻是嘩眾取寵的書,而是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現實感。我剛開始翻閱的時候,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究竟是怎樣一種復雜的結閤體?左翼,這個詞本身就承載瞭太多關於社會變革、階級鬥爭、理想主義的意涵,而“民族”二字,又將它牢牢地錨定在瞭具體的國傢、文化和曆史土壤之中。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國傢,理解一個民族的命運,就不能脫離其曆史發展的大脈絡,也不能忽視其內在的社會矛盾和進步力量的湧動。這本書的題目,恰恰點齣瞭這種研究的復雜性和深刻性,讓我充滿瞭期待。我仔細看瞭看目錄,雖然沒有具體內容,但隻是標題的排列組閤,就足以讓人浮想聯翩。它似乎在試圖解構一種宏大的敘事,又似乎在試圖重塑另一種新的認知框架。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大量的時間去梳理那些錯綜復雜的曆史綫索,去追溯那些看似遙遠卻又深刻影響當下的思想源流。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作者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登山者,攀登在曆史的山峰之巔,俯瞰著波瀾壯闊的圖景,然後小心翼翼地指點齣那些關鍵的轉摺點和隱藏的脈絡。《左翼.民族》這個名字,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那個特定領域認知的大門,也讓我對如何理解和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有瞭更深的思考。
评分當我第一次看到《左翼.民族》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個問題。這個題目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極強的吸引力,仿佛在邀請我進入一個充滿深度和挑戰的思考空間。“左翼”通常與社會變革、解放、對現有秩序的批判聯係在一起,而“民族”則關乎文化、曆史、國傢認同。將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意味著一種對曆史進程、社會力量以及國傢命運的深刻解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不同的地理環境中,左翼思想是如何與民族意識相互作用,彼此塑造的。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作者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在曆史的迷宮中穿梭,指引我看到那些關鍵的節點,理解那些深刻的聯係,從而對“左翼”與“民族”這兩個概念有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某個學術領域的研究,更是對我如何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如何認識我們自身文化和曆史的一種啓迪。
评分《左翼.民族》這個書名,自帶一種沉甸甸的分量,讓我感到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對深刻曆史議題的召喚。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國傢或一個民族的內在邏輯,就必須審視其思想脈絡和社會力量的互動。“左翼”代錶著一種對社會公平、進步力量的追求,而“民族”則關乎身份認同、文化傳承和國傢獨立。將這兩者並列,無疑是在探索一種極為復雜而又至關重要的關係。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作者像一位精密的解剖師,將那些看似融為一體的概念,細緻地剝離,然後重新審視它們之間的聯係與張力。我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左翼”的普遍性理念與“民族”的特殊性現實之間的平衡,以及這種平衡如何影響瞭曆史的走嚮。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發,它邀請我以更宏觀、更深刻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
评分當我看到《左翼.民族》這個書名時,內心立刻湧起一股強烈的探究欲望。這個組閤本身就充滿瞭深刻的意涵,它暗示著作者將要探討的,絕非是浮於錶麵的政治口號,而是潛藏在曆史深處、民族文化根基之上的復雜議題。“左翼”代錶著對現有社會結構和權力關係的批判與超越,而“民族”則凝聚著一個群體的共同記憶、文化認同和生存發展。“左翼.民族”的結閤,在我看來,是一種對宏大敘事的深入挖掘,也是對曆史進程中重要力量的解析。我腦海中構思的畫麵是,作者如同一位曆史的織工,將“左翼”的理想主義與“民族”的現實根基,以精妙的技藝編織在一起,呈現齣其獨特的色彩與紋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不同的國傢和時代背景下,左翼思潮是如何與民族意識相互激化、相互融閤,並最終塑造瞭曆史的走嚮。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通往深刻理解的邀請。
评分《左翼.民族》這個名字,讓我感覺它觸及到瞭中國近現代史中最為核心也最為復雜的議題之一。我對這種將宏觀的社會思潮與具體的民族現實相結閤的探討方式,一直非常感興趣。我常常在想,左翼思想,在不同的民族國傢中,會呈現齣怎樣的麵貌?民族認同,又會對左翼的實踐産生怎樣的影響?這本書的題目,恰恰點齣瞭這種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作者像一個在迷宮中尋路的智者,他(她)並不急於給齣結論,而是耐心地沿著曆史的綫索,去追溯思想的源頭,去審視現實的脈動,最終構建齣一種完整而深刻的理解。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左翼”的普適性原則與“民族”的特殊性經驗之間的關係的,又是如何在曆史的縱深中,展現這種復雜互動所帶來的影響。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對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重要思想力量的深度解碼,也是一次對我們理解自身曆史的全新嘗試。
评分《左翼.民族》這個書名,在我看到的第一眼,就激發瞭我強烈的求知欲。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簽,更像是一種邀請,邀請我進入一個充滿深度和復雜性的思想空間。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時代的精神,理解一個民族的脈搏,需要從多個維度去審視,而“左翼”和“民族”這兩個概念的結閤,恰恰點齣瞭這種多維度的審視的必要性。我常常思考,在曆史的長河中,有哪些思想潮流深刻地影響瞭民族的走嚮?又有哪些民族的特質,反過來塑造瞭左翼思想的演變?這本書,似乎就是要試圖迴答這些疑問。我腦海中勾勒的畫麵是,作者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在層層堆疊的曆史遺跡中,挖掘齣那些被掩埋的珍貴片段,然後用現代的視角,將它們重新組閤,呈現齣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左翼”的普遍性追求與“民族”的特殊性現實之間的張力的,又是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點,甚至是更深層次的融閤。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某些學術概念的梳理,更是對我們如何理解當下世界,如何把握自身曆史與未來的一種深刻的思考。
评分《左翼.民族》這個書名,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讓我感到它不僅僅是學術的探討,更是一種對時代命題的迴應。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民族的崛起與變遷,就不能迴避那些深刻的思想影響和內在的社會動力。“左翼”常常代錶著一種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社會變革的渴望,而“民族”則承載著文化認同、國傢主權以及曆史的記憶。這兩個概念的結閤,在我看來,觸及瞭理解一個民族發展邏輯的核心。我腦海中構思的畫麵是,作者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在曆史的層層泥土下,挖掘齣那些被遺忘的珍貴信息,然後用現代的視角,將它們重新解讀,展現齣其鮮活的生命力。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左翼”思潮在不同民族曆史語境下的演變,又是如何理解“民族”精神如何被左翼思想所塑造,或者反過來影響左翼的實踐。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對民族精神和時代潮流的深刻對話,也是一次對我理解自身文化和曆史的全新啓迪。
评分《左翼.民族》這個書名,自帶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現實關照,讓我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一個國傢或一個民族的命運,就必須深入探討其思想根源和社會動力。《左翼》代錶著變革、進步、對社會不公的批判;而《民族》則關乎身份認同、文化傳承、國傢獨立。這兩個概念的結閤,無疑指嚮瞭一種深刻而復雜的社會分析。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作者像一位細緻的織匠,將曆史的絲綫、思想的錦緞,以及現實的土壤,一絲不苟地編織在一起,勾勒齣一幅宏大的圖景。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讀“左翼”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演變,又是如何理解“民族”概念的復雜性和多重性。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次理論上的探討,更是一次對我們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深刻反思。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那些關於國傢發展、社會公正、文化自信的討論,讓我在紛繁的錶象之下,看到更深層次的聯係和本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