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ward Formosa(美国对福尔摩沙政策),来自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S.《美国外交关系档案》(简称FRUS)1949年的第九册,收集了1949年一整年与福尔摩沙直接相关的电报及备忘录,对于台湾当代历史与地位的研究相当重要,特别是其中的国安会37系列文件。
对于1949的福尔摩沙,美国国务院想定了各种可能性,沙盘推演,做好准备,然后视亚洲及世界的局势变化,採取符合美国利益的政策。从这些六十多年前的档案,国人可以接触到美国外交政策拟定的过程,以及美国如何看待在福尔摩沙的中国人与当地人。美国对福尔摩沙的外交、经济以及最后的军事协助介入之深,在档案中历历可证。最重要的,国人可借此充分了解当年国际局势的变化如何牵动着福尔摩沙的命运,从而产生更宽广的视野,去省思当前的局势。
编者简介
云程
东吴大学政治系,淡江大学欧研所。
自由作家,长期关注台湾地位与社会文化问题,文章散见报章及网路,着有《放眼国际:领土地位变迁与台湾》(2007)(上、下册)、《佔领与流亡──台湾主权地位之两面性》(2006)
部落格:云程的双鱼镜
hoonting.blogspot.tw/
译者简介
Taimocracy
云程的双鱼镜网友群。
推荐序一:面对1949—寻找台湾国家的身分印记 陈仪深
推荐序二:1949 年的中国因素 许文堂
自序:Formosa, 1949 Taimocracy
导论:写在福尔摩沙边上 云程
1948 年12 月(NSC 37)
1949 年01 月(NSC 37 /1)
1949 年02 月(NSC 37/2 / NSC 37/3 / NSC 37/4)
1949 年03 月(NSC 37 /5)
1949 年04 月
1949 年05 月
1949 年06 月
1949 年07 月
1949 年08 月(NSC 37/6 / NSC 37/7)
1949 年09 月(NSC 37 /8)
1949 年10 月
1949 年11 月
1949 年12 月(NSC 37 /9)
麦克阿瑟备忘录& NSC 37/10
附录:
一、NSC 48/2
二、苏联行为之根源
福尔摩沙战后年表──将陆续增刊于「云程的双鱼镜」部落格 hoonting.blogspot.tw/ 中
序
面对1949—寻找台湾国家的身分印记
⊙陈仪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副研究员)
台湾地处太平洋西南海边,「受外邦统治了数百年」,其中荷、西、明郑属于短暂而局部,清帝国统治时间最长、日本帝国统治堪称最深入,显与东亚地缘政治有关。但是十九世纪末叶日本打败中国、二十世纪美国崛起都直接影响到台湾的命运;迈入近代的台湾,先是日本的一部分,继而被宣称是中国的一部分,民主化以后则「已经独立说」渐成主流。问题是,台湾何时、以何方式成为一个国家?
尽管陈隆志教授认为解除戒严以后,经过李登辉的民主改革,包括国会全面改选、总统直选已经使台湾「演进」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这套说法被民进党接受,相当程度表现在1999 年该党全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但是前述何时诞生的问题仍未解决。如果在中国国民党执政的九○年代台湾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那么岂不是应该以中华民国(在台湾)为国名、应该尊称李登辉为国父?换句话说,相信「已经独立说」的人不能把国民党或中华民国视而不见,不能不对1949年开始流亡台湾、且造成台海两岸分裂为两个政治实体的过程,予以重新解释、重新看待。
国民党政府得以在1945年接管台湾,是在美国同意且协助之下为之,蒋介石于1950年在台北宣布「复行视事」也得到美国政府的祝贺,不过在韩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总统明揭台湾地位未定论,却支持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这些现象之间不乏矛盾,但政策效果是诞生了台海两边的「分裂国家」。吾人在法理上固然要注意1952年生效的旧金山和平条约,但在现实上要注意的是1949年开始的分裂分治。
1949年1月,美国国务院注意到中国海空军正在台湾建立总部,重要中国官员的家属与财产也撤往台湾,显示中国政府正在建设台湾作为撤离大陆后的堡垒,国务院主张确保台湾不会被赤化,但「应该极力避免粗糙的单方面介入」;同月美国国安会草拟的报告又说:「福尔摩沙人反日本也反中国,希望在美国或联合国的保护之下独立。但是本土福尔摩沙人缺乏政治经验,没有组织,也没有很强的领导。.....」同年3月3日国务卿在国安会又说:「在尝试将福尔摩沙与大陆切割之际,我们面对了遍及大陆的『收复国土』主义所可能造成的威胁。.....我们不能公然显示对福尔摩沙的兴趣,.....想让福尔摩沙脱离大陆掌控,我们必须小心隐藏这个愿望。」
这一段资料所由来的1949年美国对外关系档案(FRUS)中的对台政策部分,友人云程先生和他志同道合的网友们一两年来辛勤翻译校正,终于要公开出版了。当台湾的国家身分日渐凸显,同时也面临更多质疑挑战的时候,感谢他们的努力。毕竟我们重新看待、重新解释1949的时候,不能无中生有,必须根据料与现实的需要,找到最适当的国家论述。是为序。
我对《福尔摩沙‧1949》这本书的兴趣,源于它名字中蕴含的神秘感与历史厚重感。我不是一个对历史特别狂热的人,但“福尔摩沙”这个名字,总是让我联想到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而“1949”则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变革与转折的年份。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描绘出那个特定的年份里,人们的生活图景。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年代的空气,去聆听那个年代的声音,去触摸那个年代的脉搏。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历史事件的堆砌,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情感,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希望、他们的失落与坚守。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笔触,让我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一般。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福尔摩沙”历史的新视角,让我对“1949”这个年份,以及那个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会留下怎样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平凡的生活中投入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之所以选择它,并非源于什么预设的知识背景,而是它名字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吸引力。《福尔摩沙‧1949》,这两个词组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两扇紧闭的门,让我窥见了门后可能存在的,一段被历史尘封的岁月。我对于“福尔摩沙”这个词,有着朦胧的印象,它总让人联想到某种纯净、原始的美好,而“1949”则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年份,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这两扇门,让我以一个全然陌生的视角,去重新认识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闻到空气中混合着怎样的味道,听到街头巷尾回荡着怎样的声音。我期望,作者的文字能够像一幅幅细腻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让我看到那些鲜活的面孔,听到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书中人物的命运中,窥见那个时代的缩影,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感受到他们所怀揣的梦想。它是否能让我对“福尔摩沙”产生新的理解?是否能让我对“1949”这个年份产生更深的共鸣?我带着这份好奇,以及对未知探索的渴望,准备开始我的阅读之旅,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我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
评分当我注意到《福尔摩沙‧1949》这本书时,脑海中便勾勒出一个模糊的画面:一片被历史洪流塑造的土地,和一个充满故事的年份。我并非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但我对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书籍总是充满着莫名的好感。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古老的谜语,吸引着我去探寻它背后隐藏的秘密。我期待着,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打开通往1949年福尔摩沙的大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陈述,更能触碰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脉络,他们的生活片段,他们的悲欢离合。我渴望,通过文字,我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独有的气息,闻到空气中混合的尘土与希望的味道,听到街头巷尾传递的低语与呐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时代的变迁,是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与尊严。它是否能让我对“福尔摩沙”有更深的认识?是否能让我对“1949”这个年份有更生动的体验?我带着这些疑问,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书页,开启我的探索之旅。
评分《福尔摩沙‧1949》这个名字,如同一枚古老的钥匙,开启了我对那个年代的无限遐想。我并非一个历史研究的专家,但“福尔摩沙”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总能勾起我对那片土地的浪漫想象,而“1949”这个年份,则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巨大转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在这本书中,将这两个元素编织在一起,为我呈现一个怎样的故事。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年代独有的气息,去聆听那个时代的声音,去触摸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生动且引人入胜的方式,让我看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人物,了解他们的经历,他们的选择,以及他们所承受的一切。我希望,通过阅读,我能对“福尔摩沙”和“1949”这两个概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仿佛我曾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一般。
评分《福尔摩沙‧1949》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我不是一个狂热的历史爱好者,但“福尔摩沙”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总能让我联想到一片故事丰饶的土地,而“1949”这个年份,更是充满了变革与时代的印记。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在这本书中,将这两者巧妙地融合,为我呈现一个怎样的1949年的福尔摩沙。我希望,它能像一扇时光之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年代的真实面貌,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事件,更是那些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活点滴,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守与妥协,他们的希望与失落。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细腻且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描绘出那个时代独特的氛围,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场景,那些鲜活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交织的故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对“福尔摩沙”这个地方,对“1949”这个年份,产生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仿佛亲身经历一般,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
评分在我书架上众多的书籍中,《福尔摩沙‧1949》以其独特的名字,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出一种无声的召唤。我并非一个对历史有着深厚研究的人,但“福尔摩沙”这个名字,总是带着一种神秘的美感,而“1949”这个数字,则隐喻着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变迁的年代。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走进那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去感受它独特的脉搏,去触摸它曾经的温度。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跌宕起伏的命运。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罗列,更能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情感,他们的挣扎与希望,他们的失落与坚守。我希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能成为一次沉浸式的时空体验,让我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福尔摩沙”在1949年所经历的一切。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福尔摩沙‧1949》这本书时,脑海中涌现出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对那个时代的好奇。我并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对那个特定年份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但“福尔摩沙”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与“1949”这个承载着巨大变革的年份组合在一起,却像磁石一般吸引了我。我无法想象,在那段特殊的时期,这片被称作“福尔摩沙”的土地上,究竟发生了怎样深刻的故事。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说教的方式,让我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它独有的氛围,去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心境。我希望,它能带我看见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迷茫,他们的希望与绝望。我希望,作者的笔触能够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勾勒出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风貌,那些曾经存在过的街道,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旋律。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对“福尔摩沙”产生更具象的认识,也能够对“1949”这个年份,有一个更深切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段不曾亲身经历过的岁月,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福尔摩沙‧1949》,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悬念,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我并不是那种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有着深入了解的读者,但“福尔摩沙”这个名字,总给我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仿佛藏着一段未被完全讲述的故事。“1949”则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年份,充满了变革与不确定性。因此,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将我带入那个年代,去感受那里的氛围,去了解那里的故事。我希望,作者的笔触能够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描绘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细节,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持与放弃。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历史记录,更能让我看到那些鲜活的面孔,听到那些跌宕起伏的声音。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对“福尔摩沙”这个地方,以及“1949”这个年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书桌上散落着几本书,但我的目光,却始终被那本封面设计别致的书《福尔摩沙‧1949》所吸引。它的字体带着一丝复古的韵味,封面上若隐若现的场景,仿佛在低语着一个年代的故事。翻开第一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如同穿越时空的邀请函。我并不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对那个特定的年份也缺乏深入的了解,然而,这本书的名字,以及它所蕴含的“福尔摩沙”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却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那个名为“1949”的时代,去感受它的脉搏,去理解它的温度。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更能触碰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希望,他们的失落与坚守。不知道作者是以怎样的笔触,去描绘那个时代的风貌,是宏大的叙事,还是细微的刻画?是激昂的年代,还是沉淀的岁月?这一切,都让我充满了期待。书页的边缘泛着微微的黄,仿佛承载了岁月的痕迹,而书的内容,则将是我即将踏上的一段未知的旅程。我深信,一本好书,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这本《福尔摩沙‧1949》,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美好的预告。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让思绪随着文字的流淌,去感受那个属于1949年的福尔摩沙。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福尔摩沙‧1949》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吸引着我这个对历史怀有一丝好奇,但又非专业人士的读者。我被“福尔摩沙”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称谓所吸引,同时,“1949”这个年份,又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那个时期必然充满了不寻常的事件和人物。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刻板的方式,让我得以一窥那个年代的风貌。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那些曾经存在过的街景,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以及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人物命运。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情感温度,体会到那个时期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希望与失落,他们的坚守与妥协。我希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能够成为一次沉浸式的时空旅行,让我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理解和感受那个被历史选择的年代。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对“福尔摩沙”这个地方,以及“1949”这个年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