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28位学者共同执笔,检视台湾政治学的发展状况,是学界继2000年《迈入廿一世纪的政治学》后,第二次对政治学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性的检讨。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与方法、比较政治、国际关系与两岸关系、公共行政、台湾政治,与中国大陆政治等六大范畴,共二十一篇专章。本书回顾了政治学各领域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分析与参考书目,点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全面的评论与检讨。
对于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者、相关系所的学生,以及对政治学有兴趣的社会大众而言,这是一本必读的知识全书。
作者简介
萧高彦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黄纪
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
谢复生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林继文
现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亲恩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佑宗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朱云汉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廖达琪
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沈有忠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张峻豪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吴玉山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陈一新
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
施能杰
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特聘教授
詹中原
考试院考试委员
彭锦鹏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副研究员
黄秀端
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王业立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苏子乔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与交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郭铭峰
台湾大学政治系博士后研究员
游清鑫
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重礼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斯俭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冷则刚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文
爱尔兰科克大学政府系助理教授与澳洲拉筹伯大学人类安全中心荣誉研究员
邱坤玄
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张登及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徐斯勤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郑有善
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研究员
第一章 序论
政治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近十年台湾政治思想与规范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萧高彦
第三章 政治学计量方法的回顾与前瞻/黄纪
第四章 理性抉择与台湾的政治学研究/谢复生、林继文
比较政治
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体制转变与研究议题/吴亲恩
第六章 威权韧性与民主赤字:21世纪初叶民主化研究的趋势与前瞻/张佑宗、朱云汉
第七章 宪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00-2011)/廖达琪、沈有忠、张峻豪
国际关系与两岸关系
第八章 两岸关系研究的开展与侷限/吴玉山
第九章 美中台关系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陈一新
公共行政
第十章 公共行政学领域发展概况/施能杰
第十一章 我国公共行政典范之递移与建构(2000~)/詹中原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与文官制度研究之十年回顾/彭锦鹏
台湾政治
第十三章 台湾国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黄秀端
第十四章 台湾选举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王业立、苏子乔、郭铭峰
第十五章 台湾选举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以TEDS十年来的资料使用为例/游清鑫
第十六章 台湾分立政府研究/吴重礼
中国大陆政治
第十七章 辩证中的变与不变:中共党国体制的台湾研究/徐斯俭
第十八章 中国大陆对外关系与全球化/冷则刚、陈玉文
第十九章 台湾中共外交研究的回顾:新发展与新挑战/邱坤玄、张登及
第二十章 当代中国大陆研究之政治经济学领域:台湾与南韩之相关文献回顾,2000-2012/徐斯勤、郑有善
第二十一章 台湾政治学的发展:议题、方法与评鑑/吴玉山、林继文、冷则刚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莫过于它对“前瞻”部分的深入探讨。在详细梳理了政治学的历史积淀之后,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下世界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并以此为出发点,大胆地勾勒出政治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我曾无数次思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全球化加速、地缘政治重塑等大背景下,传统的政治学理论还能否有效解释和指导现实?《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给了我一个非常有力的回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套用旧理论来解读新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新兴力量对政治体制、权力运作、公民参与、国家主权等核心概念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他对技术进步如何影响政治决策、信息传播如何重塑民意、全球治理体系如何面临碎片化风险等问题的分析,既有宏观的理论洞察,又不乏对具体案例的细腻描摹。例如,作者对社交媒体在政治动员中的作用、算法推荐对政治极化的影响、以及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的探讨,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讨论未来时所展现出的审慎与开放并存的态度,他并没有做出过于绝对的预言,而是提出了多种可能性,并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对这些可能性的思考和探索中来。这种开放性的讨论,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正在与作者一同展望和塑造未来政治学图景的同行者。
评分读完《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我深刻体会到,政治学并非一门静止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活力、不断演进的智慧探索。作者在“回顾”部分,为我展现了政治学思想史的壮丽画卷,从古希腊的哲学沉思,到现代政治哲学的百家争鸣,每一个思想节点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我尤其被作者对不同思想流派之间内在联系的梳理所折服,他并没有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启发、相互批判,共同推动了政治学的发展。他对理性主义、经验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主要思想谱系的深入剖析,让我对这些理论的精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回顾”,并非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一种对人类集体智慧的致敬,它让我看到了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不断沉淀、升华的。而“前瞻”部分,则将我带入了对未来政治格局的思考。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科技、全球化、环境变化等因素对政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由此引发了对未来政治体制、治理模式、公民参与等问题的深度探讨。他对数字民主、网络治理、后民族国家等前沿议题的分析,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对现实的关照,让我对接下来的政治学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政治”本身。我一直认为政治是遥远而复杂的,似乎只属于政治家和学者。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政治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每天的交通出行,到我们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再到我们所参与的社会议题,都与政治息息相关。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政治理论与生动的现实案例相结合,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政治概念。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权力”这一核心概念的多元解读,他既探讨了国家机器的权力,也分析了社会群体、媒体、技术等非国家行为体所拥有的权力,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对权力的运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书中的“回顾”部分,让我得以窥探不同时代人们是如何思考和组织政治生活的,从早期的契约理论到后来的多元主义、精英主义,这些理论的演进,都反映了人类对更公平、更有效政治秩序的不懈追求。而“前瞻”部分,则让我看到了这种追求在当下和未来将如何继续演变,特别是面对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挑战时,政治学将如何不断调整和创新。
评分《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思考框架”。它没有直接给出我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对政治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展望,让我自己能够找到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钥匙。我一直觉得,要理解复杂的政治世界,需要一种宏观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功底。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在“回顾”部分,作者以一种极其系统的方式,梳理了政治学从古至今的演进脉络,从早期的哲学思辨到后来的经验研究,再到当代的多元理论,每一步都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不同理论学派之间关系的阐释,他展现了这些学派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相互批判,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政治的认知。这让我意识到,任何一种政治理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历史发展和思想碰撞的产物。这种理解,极大地提升了我辨析和评价不同政治观点的能力。而“前瞻”部分,更是将我的视野引向了未来。作者对技术革命、全球治理挑战、以及社会结构变迁等因素如何影响政治的分析,让我对未来的政治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治理模式的探讨,既有前瞻性,又不失严谨性,让我感受到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自我革新,以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挑战。
评分《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构建了一个“理解政治的完整图谱”。我曾经对政治学感到畏惧,觉得它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概念。但这本书以一种极其清晰和系统的方式,将我引入了这个领域。在“回顾”部分,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历史学家,将政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关键人物、核心理论一一呈现,让我能够沿着清晰的脉络,理解政治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我对作者对不同政治思想流派的梳理尤为欣赏,他并没有将它们孤立地呈现,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借鉴、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政治学思想的多元景观。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政治观点背后的逻辑,也能够对各种政治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辨析。我曾一度认为,一些古老的政治理论已经过时,但通过作者的阐释,我发现它们依然对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前瞻”部分,更是将我的目光引向了未来。作者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气候变化等新兴因素如何重塑政治格局的分析,让我对未来的政治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治理模式、权力结构、以及公民参与方式的探讨,都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了政治学在应对未来挑战时所拥有的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它成功地连接了我对现实政治的困惑与对政治学理论的渴求。《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并非一本教条式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政治学的历史长河,并眺望它未来的发展。我曾对当下一些政治现象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例如为何有些国家的民主转型如此艰难,为何全球范围内的民粹主义思潮此起彼伏,这些问题常常让我感到无力。这本书的“回顾”部分,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者对不同政治思想流派的梳理,让我能够理解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背后的逻辑,也能够辨析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得失。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经典政治理论的创新性解读,他并没有拘泥于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其思想的本质,并将其与现实世界进行巧妙的对接。这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古老的理论,依然具有解决当下复杂问题的智慧。而“前瞻”部分,更是直接回应了我对未来的关切。作者对科技进步、全球化趋势、环境危机等因素如何重塑政治格局的分析,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想象,也对政治学在应对这些挑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对未来政治可能出现的各种模式的设想,既有理性分析,又不乏人文关怀,让我觉得政治学并非冰冷的理论,而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
评分阅读《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思想的“考古”。作者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将我带回了政治学的“黄金时代”,探寻那些奠定现代政治学基石的伟大思想。我一直对政治学的理论渊源感到好奇,但往往因为缺乏系统的引导而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缺憾。它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了政治学思想史的主干,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那些复杂的哲学概念和理论流派。我曾一度认为,这些古老的思想离我们现代社会过于遥远,但通过作者的阐释,我发现它们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政治实践。比如,对城邦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比较,对自然法、社会契约论在政治权力合法性辩护中的作用,以及对不同政体优劣的早期探讨,都让我对政治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学术上的争议和理论的局限性,反而通过呈现这些争论,让我们看到了政治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和自我革新的学科的特点。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回顾部分对一些经典著作的引述和分析,它们并非枯燥的学术条文,而是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我能够感受到思想碰撞的火花。这种“考古”式的回顾,不仅为我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我能够辨析不同观点的内在逻辑,并对当下流行的政治论调进行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前瞻”部分,绝对是我阅读过的最令人振奋的章节之一。它就像一个思想的“灯塔”,照亮了我对政治学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我一直关注着当下世界的快速变化,特别是科技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并深切感受到传统的政治理论可能难以完全解释和应对这些新挑战。《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恰恰抓住了这一时代脉搏。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现有理论的总结,而是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探讨了未来政治学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对人工智能伦理在政治决策中的角色、大数据对民主治理的影响、以及新型治理模式的潜在可能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尤其被作者关于“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讨论所吸引,这让我对信息茧房、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思考了政治学如何能够提供应对之策。他提出的关于“数字主权”、“平台治理”等概念,都让我看到了政治学在应对新兴技术挑战时所需要拓展的新领域。这种对未来的大胆设想,既包含了对潜在风险的警示,也展现了对人类智慧解决问题的信心。阅读这一部分,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去了解更多关于未来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并希望能为之贡献自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诞生,仿佛是在我迷茫于政治学浩瀚星海时,一盏明灯突然点亮。我一直对政治现象充满了好奇,但常常陷入碎片化的信息和杂乱的观点中,找不到一条清晰的脉络。翻开《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我瞬间感觉自己找到了那个“总开关”。它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以一种极其系统的方式,带领我回顾了政治学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到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再到现代国家构建的复杂博弈,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思想流派,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不同学派之间张力的梳理,那些看似针锋相对的理论,在作者的整合下,却展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关联和思想演进的痕迹。我曾对现实政治中的种种现象感到困惑,例如为何不同的国家会有如此迥异的治理模式?为何历史的车轮似乎总是在某些节点上重蹈覆辙?这本书的回顾部分,为我提供了极具深度的理论框架,让我能够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作者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马基雅维利、洛克、卢梭、马克思等巨匠思想的阐释,并非照本宣科,而是深入其思想的精髓,并将其与历史实践相结合,展现出这些经典理论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将书中所学联系到当下新闻报道中的事件,那些曾经让我费解的政治动态,似乎瞬间变得清晰起来,仿佛我拥有了一副透视政治迷雾的眼镜。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智慧的启迪”,让我能够以更深刻、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政治。我曾经对政治现象感到困惑,总觉得它们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但《政治学的回顾与前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将那些零散的线索编织成一张精密的网。在“回顾”部分,作者对政治学经典理论的梳理,让我看到了政治学思想的演进轨迹。我曾以为,像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等人的思想,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但作者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它们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以及对我们今天理解政治所具有的深刻启示。他并没有简单地陈述理论,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思想的形成背景、核心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这让我意识到,政治学的智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演进的。而“前瞻”部分,更是将我的目光引向了未来。作者对当前全球面临的挑战,如技术颠覆、地缘政治冲突、社会不平等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政治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预测。他对新兴政治形态、治理模式、以及公民参与方式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政治学在应对未来挑战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和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