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少年明崇俨 X 文武将才裴行俭
两个正史中素不相识的少年,在此相遇——
大唐长安,光怪陆离的魔都。
惊心动魄的虚拟历史,匪夷所思的长安冒险,
贞观天子与虬髯客的天下之争,
隋唐风流人物纷纷登场,
揭开盛世前夜,最妖异诡祕的一幕!
大唐盛世前夜,幽暗的钟声敲响。
悬念四起的阴谋祕术,麇集长安的浪人异士,织就一幅贞观幽明绘卷,
再现了唐朝跌宕起伏、异彩纷呈的传奇色彩。
长安,是座华丽多元的大城市,
却也有人说,那是什么都会发生、光怪陆离的魔都⋯⋯
一个自幼揹负诅咒的少年术士明崇俨,在追寻身世之谜的过程中,
卷入大唐太子、虬髯客、南昭郡王等人争夺王位的阴谋。
与此同时,日本、新罗、百济等处的奇才异能之士也怀着各自目的纷纷登场。
少年明崇俨,与辩机、裴行俭、高仲舒等各界友人,
接连遇上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计,也一步步揭开那段空白记忆之谜⋯⋯
收录
《胡姬傀儡之卷》
《蛟与龙之卷》
《魔都妖异之卷》
《天魔甦醒之卷》
好评推荐
《贞观幽明谭》,我个人认为是比《天行健》更有想像力、也更有新意的一部作品!
——着名奇幻作家、编剧 今何在
看《贞观幽明谭》的感觉有点像大学时看金庸的作品,引人入胜而有古意,得中国风的骨血,燕垒生兄是有积累和阅历的人,没有积累的人也写不出这样的文学。
——着名奇幻作家 江南
燕垒生小说的好,好在总能从不动声色,到绘声绘色,再到风云变色,终于让人目迷五色。和每一次读他的小说一样,翻开《贞观幽明谭》,我感受到了那种砍柴 人误入山中的感觉,头上分明还是那轮圆月,可脚下却阡陌纵横,身边已百卉齐发,耳畔是百禽争鸣,不知不觉已被作者带入他的道。这就是燕垒生最厉害的地方。
——着名奇幻作家、出版人 张进步
燕垒生像是位疯狂画匠,他动手扯开那些典籍和史料的幕布,展露之下竟是如此惊心动魄的虚拟历史。恰恰是有了这些虚拟,我们才更接近那段充满传奇的大唐历史。
——四次「银河」奖得主、着名科幻作家 潘海天
以历史为基础再现唐代传奇,虚构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纸上世界,让我们惊讶世间还有如此的风景。
——《天涯文学》主编 朴素
作者简介
燕垒生
大陆最优秀的网路原创作者之一。
生于吴越之地,工科出身却喜爱诗文,作品幅度极广,涵盖武侠、科幻、恐怖、玄幻,及旧诗文与现代文学创作,并在上述领域,几乎囊括大陆网路各种五大、十大作家的评比排名。
善于状写人物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白描化的描写平实准确,清爽干净,重要作品包括《道可道》系列,战争史诗《天诛》,短篇故事《活埋庵夜谭》等。
燕垒生作品
《道可道》系列 全4册
《活埋庵夜谭》全1册
《道门秘宝》全1册
《天诛》系列
第一部 烈火之城卷
第二部 天诛卷
第三部 创世纪卷
《贞观幽明谭》
跋
燕垒生
记得少年时读陈舜臣先生的《长安日记》,具有隐祕身世的日本少年贺望东在大唐长安的冒险,既新鲜又有趣;而繁华靡丽的长安城在陈先生笔下也像是有种勃勃生机,那个曾经散发出无比灿烂光芒的中国皇朝即使在这些吉光片羽的小故事里,亦充满了诱人的魅力。从那本书里,第一次读到了长安城有一百多米宽的朱雀门街,以及异国商人云集的东西市。当后来读到杨鸿年先生的《隋唐两京坊里谱》时,更是如入宝山,对照着书前的地图,一个个坊地看过去。大兴寺、崇福寺、安国寺、会圣观、西华观,乃至聂斯脱里派基督教的大秦寺,这些名剎古观,虽然在书里只是片言只语,但在想像中却拔地而起,金碧辉煌。曾读到过的诗客骚人、倡优伶工、帝王将相,无不在那里留下过足迹,读着的时候,就想到了明崇俨这个人。
明崇俨,洛阳偃师人,活跃在唐高宗时期。他是梁朝国子博士明僧昭的五世孙,父亲明恪,曾为安喜令,本来是个诗书世家,但这个人在历史上留名,却是以巫术。《太平广记》中就记载了好几件他捉鬼降妖的佚事,后来做到正谏大夫,因为向武则天说太子不能为人君,被太子指使家人刺杀。这只是件政治事件,但在民间,却传说明崇俨是和费长房一样失落了驭鬼符,被厉鬼搏杀,和明崇俨同时的张鷟《朝野佥载》中就提到了这个说法,一直到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也提了一下。那时就想,明崇俨这个人物的身上,一定还会有很多故事。可惜的是,关于他的故事却并不很多。记得冯宝宝演的电视剧《武则天》里明崇俨也是个重要人物,只是似乎把他说成是李建成的遗腹子,未免有点离谱了。
当想到了明崇俨,就想到了武周时期一个在边境极有建树的将领裴行俭。裴行俭是裴仁基的幼子,他大哥裴行俨就是说唐故事里裴元庆的原型,英勇无敌,却与父亲一同死在王世充手上。裴行俭在做长安令时因为对高宗欲立武则天为后不满,被贬到西域,结果在西域做出了一番极大的事业,威名直抵波斯。本来是个文官,最后却以武将成名,又是有名的书法大家和通晓阴阳卜算的达人,另外他还是在评书曲艺中一直被贬为阴险狡诈的唐初名将苏定方的弟子,这样一个人物实在也是很有趣的,如果驱使少年裴行俭和少年明崇俨一同进行一番冒险,只怕会更有趣。幻想没有边际,而幻想时的胆量同样没有边际,于是,就以杨先生那本《隋唐两京坊里谱》为指南,这两个千年前本来应该素不相识的少年就在我幻想中的长安城展开了一段冒险。
在我的幻想中,长安是繁华而靡丽,甚至带着几分妖异。想像着千年前的少年英雄们在这个舞台上活跃,本来就应该是一场豪华而奢侈的盛宴,只是苦于笔头拙劣,终难绘其万一,至于书中错误讹漏,更是比比皆是,如兴庆宫为玄宗之太子邸,贞观时不应有此名,不过小说家言,也不必如此严谨了,我亦姑妄言之,君且姑妄听之。
楔子
虫声如沸,喧于草丛间,如细碎的冰屑。
这是秋尽时的圆月夜。明崇俨看着兀立在荒坟间那一排排桑树,心中也不禁有了一丝寒意。
桑树不能长得太高,因此每年都要修剪,年积月累,断口虬结如拳,映着银白的月光,宛如鬼怪的手指。这个身着白衣的十二岁少年虽然已经看惯了这一切,但每次来的时候,心头仍有抑制不住的恐惧。
这块桑田中的桑树种植得稀稀落落,大概也是因为田中起了好几座坟吧。只是与旁边的田地有些不同,这片田中草长得极是茂盛,即使已至深秋,草色仍然青翠如滴。
在田中心,有一座坟。
这座坟比另外几座都要大一些,只是同样破败不堪了。在坟顶,放着一个朱红色的木匣。
为什么师父把那东西放在田里?明崇俨抿了抿嘴唇。虽然只是一块平常的桑田,却似乎有着奇异的力量,如果贸然进去,只怕会出什么意外。
可是不论怎么看,还是看不出这片田有什么危险。
明崇俨,洛州偃师人,其先本为平原士族。虽说是士族,却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豪门,只有五世祖明僧昭有些名望。明僧昭本是隐士,字山宾,隐居于润州栖霞山。南齐永明元年奉诏出仕为国子博士,史称「明征君」。
与学问相比,明僧昭的名声更多来自于他的信仰。南朝诸帝多笃信佛教,明僧昭也一样,曾舍田宅为佛寺,而这佛寺就是后世有名的栖霞寺。只是到了明崇俨父亲那代,先祖的名声已无助于仕途,他的父亲明恪只是大唐帝国的安喜县令。
大唐幅员辽阔,当时全国有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五十一县。县令为一县长官,但即使是京县令,也不过是个五品的中下等官,至于外地的县令,则只是从七品到六品的微秩小官。
后来的明崇俨一直做到正谏大夫,但此时这个十二岁的少年只是跟随父亲上任而已。此时是贞观三年,距隋朝灭亡不过数十年,南朝人物的记忆犹新,在这个少年身上,仍然有着齐梁公子的儒雅俊朗。虽然年纪还小,但雪白的肌肤、漆黑的乌发,眉目俊秀,依稀便是百多年前的乌衣子弟。
明崇俨犹豫了一下,双手在胸前交叉着结了两个手印,终于踏进了田里。
一只脚刚踩进田里,一阵寒气已透过牛皮靴钻进了脚底,眼前也突然起了一阵白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