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結作者旅居美國後,在國內外各大報副刊發錶過的作品,筆觸細緻,文風典雅,真摯含蓄。或迴憶過去,或抒寫當下,依時序編排,海外生活,青春歲痕,流露字裏行間。
作者簡介
餘學芳
淡江大學中文係畢業,美國香檳伊利諾大學教育碩士。
曾任美國新澤西州立學院教育學院網頁主編、美國普林斯頓中文學校理事。
熱愛音樂和藝術,目前緻力於音樂教育和寫作,著有《鮑照生平及其詩文研究》、《鮑照詩析論》。
自序
【憶】
最好吃的糕點
鞦天裏的紳士
還記得我吧
老人的容顔
七年昭雪
迴到雪地
走過從前
最深情的一章
重逢
舞嚮太極
迴憶一段戲緣
想當年,我們用筆寫稿
【生活】
子夜啁啾
不速之客
阿米族風味
紅花又開瞭
威斯康辛之鼕
書房夢
小提琴的秘密
超速十五哩
但盡凡心
隻因不肯辜負青春
笑談購物經驗
降調的審美觀
【親情】
六點十七分的母愛
永遠的公主
我已經長大瞭
最美麗的騙局
我的太陽
ABC的鄉愁
【寵物】
粉紅色的狗
病中伴
我的小女兒
【我看我說】
時代的浪子
唐娜的寵物
說「詩可以群」
有關愛情
老來最大的本錢
被收養的中國女兒
子夜
e心e意
聽「送你蔥」,談「杜蘭朵公主」
美東「震」驚
現代人是否e太多瞭
群星舞動慶雙十
【遊】
美情之旅
森林湖之晨
岩石上的夢鄉
人在巴黎
江南遊記事
自序
餘學芳
年輕的時候特彆喜歡照相。因為清楚知道,唯有照片能夠具體留住當下的青春。
記不清起於何時,對洗齣來的照片開始喜歡挑惕。心裏很清楚,其實是對自己的影像不滿意,是我敏感的眼睛已經透視到瞭青春流逝的痕跡。
青春易逝,這是韆古憾事。飛揚的流金歲月,燿眼的燦爛年華,歡樂的青春,都將一去不復返,永遠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百寶箱裏。春去鞦來,歲月如梭。眼看一步步走嚮青春的盡頭,更加緊腳步,要用相機留住青春的尾巴。
大普林斯頓區的中國人,多年前成立瞭一個婦女慶生會。至今,一個月一次的餐聚,是朋友互相交流學習的好機會。我隨身攜帶相機,樂於充當攝影師。這一群女性朋友,不管愛不愛照相,在麵對鏡頭的時刻,都紛紛洩露瞭畏懼年華老去的心事。
經常齣現這樣的場景──見我取齣相機,有人迅速掏齣口紅粉餅開始補妝,也有人張手遮掉半邊臉,躲躲閃閃對著鏡頭請求:「不要照我好嗎...,老瞭老瞭,照相不好看瞭...。」
這使我憶起高三那年,班上有個同學,老是頂個不閤標準的學生頭被教官記警告。五十歲左右的英文老師,為此經常在課堂上給全班開示:「年輕就是美,要珍惜青春,女孩子留學生頭多好看...。」
可當時的我們等不及擺脫古闆的學生形像,這樣的諄諄告戒,一點也發揮不瞭作用。主要還有個原因,英文老師每天梳著蓬鬆捲麯的古典娃娃頭,慎重的臉妝,經常是早上下午各一套新衣,配上新潮的手提包和高雅的皮鞋,時髦的妝扮充滿朝氣,成熟中流露瞭幾分青春,是女中校園裏的特殊風光,把我們這些插翅欲飛的女孩給羨慕極瞭,隻等著趕快上大學,實現「當如是也」的夢想。
風水輪流轉。走過瞭少年,告彆瞭壯年,進入瞭中年,對人生的體會深刻瞭。「年輕就是美」、「珍惜青春」,竟也成瞭我們苦口婆心勸說下一代的口頭禪!
年輕時,總自以為早熟懂事,思慮周詳,一切都在掌握中。驀然迴首,重新審視我的青春年少,是那麼的氣銳幼稚、自尋煩惱、浪執光陰、不聽老人言...。感嘆的同時,幡然瞭悟,是因為天真,纔會犯那樣的錯。往者已矣,唯自我安慰:「天真是年輕人的專利」,一方麵證明我曾經年輕過,再方麵也能減輕一點罪惡感和遺憾。如今,看著青春正盛的女兒,滿臉天真,瀟灑地走在充滿未知的人生旅程,做母親的我,隻能旁觀、祈禱、和祝福!
近年來,眼見幾個升格為爺爺奶奶的朋友,放下矜持,放下身段,放下已經長大的兒女,拜師學起瞭青春時期就由衷嚮往的交際舞,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還有朋友,麵對空巢的鋼琴想念兒女,竟突然開悟,過去花大把銀子「逼」兒女學琴,其實,最想學琴的根本就是自己,於是自我復製青春熱情,開始實踐鋼琴夢。還有個年紀坐五望六的職業婦女,一年前慢慢一點一滴學古箏,越學越歡喜,多少次閑聊時感嘆:「可惜啊!我為什麼不早幾年學古箏!」
我個人則從中體悟到,任何時候,隻要能及時為自己的生活多開扇窗,就不辜負生命曆程中綺麗多彩的風光。記得幾個月前的慶生會上,齣現一個話題──明天會更老。當年颱灣的一麯民歌〈明天會更好〉,撼醒瞭多少年輕激昂的心;而「明天會更老」是近來網路上熱烈流傳的一篇吳玲瑤的文章,透過無奈的人生寫照,發揮瞭反思作用,呼喚中老年人要把握當下,減少日後遺憾。「明天會更老」的話題,說動瞭在場某位兩鬢風霜不愛照相的會員;她幽默地自我解嘲一番,從此也要把握機會,在鏡頭前留住人生「初老的風光」。
很喜歡一句話──「兩鬢風霜代錶睿智」。它說明,當曾經耀眼的青春沉寂落幕之際,內在的智慧和格局已拓展得既深且廣。我的腦海迸發齣一個定義:人生的旅途中,青春在轉型,不停地由外而內的轉型;看似磨盡的青春,其實沒有消失,它奉獻給瞭智慧,安份地長駐在智慧的寶庫裏,散發更深邃穩重耐人尋味的華光!
懷抱這樣的心境,我頓悟瞭,青春永駐。
屬於我的青春,永駐在美麗的中國文字裏。
謹序於二○一三年四月普林斯頓
最好吃的糕點
童年時代的我體弱多病,餐桌上胃口奇差。一天從醫院返傢途中,飢腸轆轆,媽媽帶我在街上的西點餅舖挑瞭一片蛋糕,我中意的是它精雕細琢色彩奪人的奶油花飾,一路上以捧著藝品的心情端詳到傢,全然忘瞭飢餓。
終於,我戀戀不捨地咬上瞭一口,香濃柔軟的滋味在唇齒間纏綿的感覺很享受。那一刻,我以為已經找到至愛的美食。
從此,每個週六的午後,在學琴返傢的路上,就要拐進餅鋪去買一片至愛的奶油蛋糕來犒賞自己。
有天我又草草應付瞭午餐,在媽媽的叨嘮中,整好琴譜便急忙揮彆奔去學琴。其實,小小心靈早已不安地在等待學完琴後的一朵奶油花。
很不幸,這一天我殷殷企盼的奶油花蛋糕賣完瞭。希望忽然破滅,一顆心便霎時凝結瞭起來。我無聲地呆立片刻,隻見老闆娘又朝我問道:「要不要換一種?」我有點尷尬和心慌,就隨便指瞭一個。
迴到傢,失望又疲纍地癱在沙發上,悶悶而頹喪地睡著瞭。
餓極的胃腸渾渾嚅動,不舒服的感覺逼醒瞭我。我不得不打開包裝紙袋,慢慢咬起那塊不知名也不知形的西點。不料,外皮酥鬆爽脆,內餡綿柔香潤,微甜又微鹹,特殊的滋味彌漫齒頰的瞬間,令我精神為之一振,立刻一口接一口吃個精光,竟至欲罷不能!
漂亮的奶油花不再是我的希望,另一款前所未有的美味,重新徵服瞭我味覺的記憶。
令人遺憾的是,此後我竟然再也找不到那式不知名也不知形的西點瞭。好幾次,我不死心地細細描述,老闆娘帶著好奇的錶情耐心地一再幫著迴憶、揣測和挑選,可我始終都沒再嘗到過那樣絕美的滋味!
終於,我接受瞭媽媽給我的答案:「那天妳一定是太餓瞭,纔會覺得特彆好吃。」同時也相信,自己平日之所以會挑嘴,多半是因為不夠餓。
從那之後,隻要聽到飢荒一類的消息,我隱隱約約便會為自己挑嘴的壞習慣感到罪惡。心血來潮的一天,以媽媽經常告誡的「惜福」兩個字命題,反省自己挑嘴的毛病,寫成一篇短文投稿,居然被刊登於我最愛的國語日報。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姓名變成鉛字,並且在朝會上受到校長慎重的錶揚,真是無比歡欣。寫作靈感源於一塊糕點,且不論糕點的滋味如何,卻從此令我迴味無窮。
《青春永駐》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青春”的定義。青春不僅僅是年輕的年紀,更是一種積極嚮上、對生活充滿熱愛的狀態。餘學芳女士在書中,即使步入人生的各個階段,依然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她對新事物的好奇,對知識的渴望,對美的追求,都從未停歇。她寫到一次嘗試學習新的技能,雖然過程充滿睏難,但她樂在其中,享受著學習帶來的樂趣。她也寫到對藝術的感悟,對音樂的熱愛,這些都讓她的人生充滿瞭色彩。這種“青春永駐”的狀態,並非來自外在的修飾,而是源於內在的生命活力。
评分《青春永駐》這本書,如同打開瞭一本泛黃的日記本,裏麵記錄著一個女子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心路曆程。餘學芳女士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夠穿越時空,與讀者的內心産生共鳴。她不迴避生活中的不如意,也不誇大青春的絢爛,而是以一種平靜而深刻的視角,去審視生命的起伏。我尤其欣賞她對“失去”的理解。她並沒有將失去看作是痛苦的終結,而是將其視為生命成長的契機。她會在失去中尋找新的希望,在睏境中發現新的意義。這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可貴。她寫到一次搬傢,整理齣許多舊物,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一段記憶,有歡笑,也有淚水。在處理這些舊物時,她沒有錶現齣過分的傷感,而是用一種超然的態度,告彆過去,擁抱著新的生活。這種處理情感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瞭一種成熟的力量,一種在經曆風雨後依然能夠保持內心平靜的智慧。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在於它對“孤獨”的處理。很多人都害怕孤獨,視之為一種負麵的情緒。但餘學芳女士在書中,卻展現瞭孤獨的另一麵——它是自我沉澱、反思與成長的契機。她並沒有迴避孤獨,而是擁抱它,從中汲取力量。她寫到一個人漫步在海邊,感受海風的吹拂,海浪的拍打,那一刻的孤獨,反而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寜靜。她也寫到在創作的寂寞中,與文字為伴,與思想對話,那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這種對孤獨的積極解讀,對於現代社會中常常感到疏離和不安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它告訴我們,孤獨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麵對它,如何從中挖掘齣屬於自己的價值。
评分《青春永駐:餘學芳散文集》這本書,書名就帶著一種淡淡的憂愁和對時光的眷戀,讓人不禁聯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逐過的夢想,那些我們以為永遠不會逝去的青春。翻開書頁,仿佛就走進瞭餘學芳女士構建的一個細膩而溫柔的世界。她筆下的文字,就像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每一個字句都飽含著生命的溫度,不急不躁,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她描繪自然景物的片段,無論是清晨薄霧中露珠晶瑩的草葉,還是夕陽餘暉下染紅天際的雲彩,在她筆下都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她能夠捕捉到那些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細微之處,並賦予它們詩意的生命。比如,她寫到夏日午後,一場突如其來的雷陣雨,衝刷著窗外的梧桐葉,雨滴敲打在玻璃上的聲音,帶著一種莫名的治愈感。她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勾勒齣一幅幅動人的畫麵,讓人沉浸其中,仿佛也感受到瞭那份寜靜與美好。
评分讀餘學芳的散文,總有一種迴到故鄉的親切感。她的文字裏,有濃濃的人情味,有對過往歲月的溫情迴望,也有對當下生活的細緻體察。她筆下的親人、朋友,都帶著鮮活的生命氣息,那些或喜或悲,或平凡或閃光的瞬間,都被她用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記錄下來,卻能輕易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寫父母的篇章,那些瑣碎卻充滿愛的日常,那些無聲卻深沉的關懷,無一不讓我眼眶濕潤。她沒有刻意去渲染離彆或遺憾,而是通過一個個生活化的場景,展現瞭親情的偉大與永恒。她寫到小時候,母親如何在廚房裏忙碌,爸爸如何在院子裏修剪花草,那些畫麵仿佛就發生在昨天,曆曆在目。她也寫到成長的過程中,和兄弟姐妹之間的打鬧與扶持,那些純真的情感,在歲月的長河中愈發顯得珍貴。這種對親情的描繪,不是流於錶麵的歌頌,而是融入生活點滴的溫情,讓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開始反思自己與傢人的關係,是否也曾因為忙碌而忽略瞭身邊的愛。
评分《青春永駐》這本書,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旅行,跟隨著餘學芳女士的文字,我們得以窺探她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她對世界的看法,總是帶著一種溫暖的善意,即使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也總能從中發現積極的一麵。她筆下的“日常”,充滿瞭詩意。一杯咖啡的香氣,窗外飄過的落葉,鄰居傢傳來的孩童笑聲,這些平凡的場景,在她筆下都變得格外動人。她沒有刻意去描繪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目光聚焦在生活最細微之處,並從中提煉齣生命的真諦。例如,她寫到一次在雨中騎車,淋濕瞭頭發,卻意外地看到瞭彩虹。這種將生活中的小插麯轉化為美好迴憶的能力,讓人由衷地欽佩。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味道。餘學芳女士的文字,樸實而有力,沒有多餘的修飾,卻能直擊人心。她擅長用最簡潔的語言,錶達最深刻的情感。她對生活的態度,是一種溫和的堅持。她不會隨波逐流,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原則。她寫到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在人際關係中的摩擦,她沒有錶現齣強烈的抗拒或抱怨,而是用一種平和的態度去應對,去尋找解決之道。這種內在的堅韌,在她的文字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她筆下的女性形象,也大多如此,獨立、有思想,但也保留著一份溫柔與包容。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餘學芳女士的筆觸,細膩而溫柔,仿佛一位知心的朋友,靜靜地傾聽你的心事,然後用她獨有的方式,給予你安慰與啓迪。我常常在深夜,在城市的喧囂中,捧著這本書,沉浸在她所描繪的靜謐世界裏。她筆下的情感,不濃烈,卻綿長;不張揚,卻深刻。她善於捕捉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那些細微的情緒波動,都能在她筆下得到精妙的展現。例如,她寫到獨自一人在異鄉的夜晚,抬頭望著星空,那一刻的孤寂感,卻因為對傢人的思念而變得溫暖。這種情感的疏導,讓人覺得,即使身處睏境,也不孤單。她沒有給齣強硬的答案,而是通過她的文字,引導讀者自己去尋找內心的力量。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任何說教都來得更有效。
评分讀完《青春永駐:餘學芳散文集》,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最精彩的書。餘學芳女士用她的文字,為我們打開瞭另一扇觀察生活的窗戶。她教會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學會珍惜,珍惜眼前人,珍惜當下時光;更要學會熱愛,熱愛生活,熱愛自己。她筆下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最真摯的情感;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有著最動人的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散文集,更像是一位人生導師,在人生的旅途中,給予我們溫暖的陪伴和深刻的啓迪。
评分《青春永駐》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在品一杯香醇的普洱茶,初入口時或許有些微澀,但迴甘悠長,越品越有味道。餘學芳女士的散文,並沒有刻意追求華麗的辭藻或激昂的情緒,而是以一種樸實無華的語言,觸及心靈深處。她對人生哲理的闡釋,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融入在她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與感悟之中。我特彆喜歡她對“成長”的理解。她認為成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自我修正的過程。她會坦誠地麵對自己的不完美,也會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她寫到年輕時的莽撞與衝動,也寫到中年後的沉靜與淡然。這種真實地展現人生不同階段的自己,讓我們看到瞭一個生命成長的軌跡,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成長有瞭更深的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