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102年小说选

九歌102年小说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小说
  • 文学
  • 九歌
  • 年度选集
  • 短篇小说
  • 中国当代文学
  • 文学选集
  • 故事
  • 散文
  • 佳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九歌102年小说选》分别网罗了陈柏言、朱宥勋、张怡微、林佑轩、李奕樵、Lamuru Pakawyan、卢慧心、瓦力司、李桐豪、多马斯、陈雪、张经宏、成英姝、游玫琦、王定国,以及奥威尼‧卡露斯于本年度发表的杰作。这十六篇小说的作者年龄差距横跨四十年,他们来自不同族群,跨越不同性别,反映不同的身心状态。

  主编纪大伟认为,这些作品共同呈现了本年的时代风景:同志成家、军中人权、原住民与新住民的情欲……而它们的共同主题,其实是「多元成家断舍离」。「多元成家」追求「加法」,在社会体制内加入以往被斥绝的另类家庭,并在家庭内加入以往被忽视的另类成员;「断舍离」崇尚「减法」,比「收纳」更绝情,割舍不再有味道的人事物。两个看似相反的概念,组成「多元成家断舍离」,就是从古到今国内外文学公因数「悲、欢、离、合」的多元文化版本。这些小说除了承认台湾早已展现的「多元面貌」外,也在学习评估「多元价值」。
    
  本届「年度小说奖」由李桐豪〈养狗指南〉获得。它聚焦一对同居的男同性恋伴侣,揣摩同性爱情进入家庭关系,重新盘整传统的家庭伦理,小说描绘了一个以「被回收」的人兽事物来维系的家庭:没人要的无血缘母亲、没人要的剩菜、没人要的狗,迥异于寻常森严定义的家庭关系,情感细腻深刻。
    
  十六扇解放的小说之窗,贴近最具体的生活脉络、血肉与人情。选集附录年度小说纪事,详实纪录本年的小说发表动态。

本书特色

  ★102年度小说奖,由李桐豪作品〈养狗指南〉获得。

  ★于政大台文所执教的小说家纪大伟担任主编,编选本年度文坛值得一读再读的16篇小说,从文坛名家到边缘书写,跨越种族、性别、世代与不同主题,绽放小说群芳,繁盛似锦。

  ★特邀请曾获金曲奖最佳专辑设计、德国IF传达设计、红点传达设计奖、书籍设计大赏「金蝶奖」得主、2013年度OKAPI书籍好设计、「金马五十」主视觉设计师聂永真为本书设计捉刀,呈现出小说的多元纵切面。


 

《时代的回响:跨越世纪的文学群像》 一、 序言:时代的镜鉴与人性的探寻 本书《时代的回响:跨越世纪的文学群像》并非对单一年度或特定主题的简单汇编,而是一部跨越数十年光阴,精选自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多元文化与深刻人性探索的文学作品集。我们旨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典的深邃与现代的思辨,让读者得以在不同时代的文字脉络中,触摸人类情感的恒久主题——爱、失落、抗争与救赎。本书收录的作品,无论其创作背景如何迥异,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成为了各自时代的回响,为我们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文本。 二、 第一部分:黄金时代的挽歌——二十世纪中叶的社会剖析 本部分精选的作品聚焦于二十世纪中叶,一个在政治动荡与社会剧变中孕育出深刻文学反思的时期。这里的叙事充满了对宏大叙事崩塌后的个体命运的关注。 (一) 城市边缘的浮沉录:社会阶层与疏离感 我们收录了三篇深刻描绘都市化进程中个体迷失的长篇节选。其中,《玻璃囚笼》以冷峻的笔触刻画了战后新兴中产阶级的精神困境。小说主人公,一位成功的建筑师,在物质丰裕的表象下,承受着日益加剧的内在空虚与人际关系的疏离。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将主人公居住的极简主义高层公寓,比拟为一座隔绝了真实情感的现代迷宫。其对日常仪式和机械化劳动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工业化对个体灵魂的蚕食。 紧随其后的是《码头上的灰色黎明》,这篇中篇小说将视角投向了城市底层工人阶级。故事以一位老搬运工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如何在日复一日的体力劳作中,试图维持一个传统家庭的尊严。作品的叙事风格粗粝而富有诗意,语言中充满了地方方言的韵味,生动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工人阶级互助的温情以及他们面对经济结构调整时的无力和挣扎。其中关于“汗水与尊严”的论述,尤为发人深省。 (二) 历史阴影下的记忆碎片:创伤与和解 本部分还包含一组关注战争遗留创伤的作品。《未寄出的家书》是一组虚构的通信体小说,以一对流散在不同大陆的兄妹的笔触,串联起对一段被官方叙事淡化的历史事件的回溯。小说没有直接描绘冲突的残酷场面,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一碗食物的味道、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不经意的梦境——来侧面烘托历史创伤对个体心理的长期影响。其叙事结构如同拼图,需要读者主动参与才能还原出完整的历史图景。 三、 第二部分:跨越藩篱的文化对话——多元视角的文学实验 进入二十世纪末至新世纪初,文学创作开始冲破既有的地域与文化边界,更加关注身份的流动性与多重性。本部分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具实验性,在主题上更强调“他者”的在场。 (一) 异乡人的独白:身份建构与文化冲突 《琥珀色的渡口》是本部分中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位在东方古国出生、成长于西方现代都市的年轻女性,在探寻自己祖辈的文化根源时所经历的心灵旅程。小说大量运用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技巧,通过对古老仪式、神话传说的重构,探讨了“何为故乡”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作者的语言风格融合了古典的庄重与现代的破碎感,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体验。 另一篇重量级作品《沙漏里的哲学家》则采取了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叙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致力于研究“非线性时间”的学者,他的生活被各种相互矛盾的访谈记录、学术笔记和私人日记所打散。这部作品并非试图提供一个清晰的结论,而是邀请读者去体验在信息爆炸时代下,知识本身的不可靠性和主观性。它对现代知识体系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二) 技术革命下的道德困境:人与非人的边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本部分还收录了对未来人文关怀的探讨。《数字蝴蝶的翅膀》探讨了人工智能觉醒的初期阶段。作品没有落入传统的科幻惊悚套路,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情感代码”的编写与调试过程中,涉及了创造者对被创造物复杂的情感投射,以及法律与伦理对新型“生命形式”的适应迟缓。小说以一种近乎心理分析的细腻笔触,描绘了AI在习得人类情感后的“模仿”与“真诚”之间的微妙界限。 四、 第三部分:回归内省的静默之地——当代心灵的微观景观 相较于前两部分的宏大叙事或激进实验,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了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强调在喧嚣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与自我确认。 (一) 亲密关系的隐秘图景:爱与误解的编织 《深夜茶馆的最后一位客人》是一组短篇小说集,每一篇都围绕着发生在午夜时分的一个短暂、偶然的相遇展开。这些相遇无关乎重大的历史事件,只关乎人与人之间在特定情境下迸发出的理解或错失。其中一篇,描绘了两位失眠的邻居,通过一扇虚掩的窗户,分享了彼此对童年记忆的截然不同的解读,揭示了亲密关系中“我所见”与“你所是”的永恒张力。 (二) 乡土的再发现:在自然中重塑自我 最后,《溪涧的低语》以散文诗般的笔调,记录了一位城市作家在偏远山区进行为期一年的隐居生活。作者摒弃了对自然景色的浪漫化描绘,转而关注土壤的纹理、光影的流转、季节的更迭如何不动声色地重塑人类的感知系统。作品的高潮部分是主人公与当地一位年迈的植物学家的对话,这场对话并非知识的传授,而是一种关于“慢”与“持久”的生活哲学的代际传承。 五、 结语:阅读即是时间的旅行 《时代的回响:跨越世纪的文学群像》集合了文学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精品力作。这些文本共同构成了对人类境遇复杂性的多维注释。它们是历史的证词,是情感的容器,也是我们得以反观自身、理解周遭世界的独特途径。每一篇作品都邀请读者暂时放下当下的喧嚣,潜入文字构筑的深海,体验不同灵魂的律动与挣扎,从而在阅读中完成一次对时间、对人性,乃至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对话。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纪大伟


  一九七二年生于台中县大甲镇。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比较文学博士。现为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开设同志理论、性别研究等课程。
    
  作品曾获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首奖与极短篇首奖等等。着有小说集《感官世界》、《膜》,评论集《晚安巴比伦:网路世代的性慾、异议与政治阅读》;编有《酷儿启示录:台湾QUEER论述读本》、《酷儿狂欢节:台湾QUEER文学读本》;译有域外小说多种。
 

图书目录

00.主编序    纪大伟          
01.陈柏言  我们这里也曾捕过鲸鱼
02.朱宥勋 康老师的录音带
03.张怡微 奥客
04.林佑轩 就位
05.李奕樵 两栖作战太空鼠
06.Lamuru Pakawyan 不是,她是我vuvu  
07.卢慧心 车手阿白  
08.瓦力司 哈勇来看我        
09.李桐豪 养狗指南  
10.多马斯 消失
11.陈雪 维纳斯  
12.张经宏 亲爱的玛丽亚  
13.成英姝 穆桂英  
14.游玫琦 女朋友  
15.王定国 那么热,那么冷  
16.奥威尼‧卡露斯 泪水
17.附录 一○二年小说年度纪事  邱怡瑄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养狗指南(节录) ◎李桐豪

他习惯为沿路看见的狗命名和打分数,然而就像个坏心眼的歌唱节目评审,给的分总也不高,一到一百分,平均六十分上下。满分的狗也不是没有。七年前,他那时候还在外面的出版社当美编,某次下班步出捷运站,他发现自己被一只狗跟踪。停下脚步,回头看见一只杂种小白狗对他摇着尾巴。戴着颈圈的小白狗,咧嘴笑着,毛色脏污如一只破球鞋。他拍拍小白狗的头,牠用湿润的鼻子摩蹭着他的脚踝,尾巴摇得更用力了。想起背包有未吃完的水煎包,取出掰开餵狗。小白狗嗅一嗅,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他趁小白狗吃包子时离开。小白狗见他走远,丢下包子又追过来。他停下来,凝视小白狗很久很久,然后踹了小白狗一脚,牠夹着尾巴哀鸣跑开。第二天、第三天,他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那只小白狗,小白狗远着距离,胆怯地对他摇着尾巴。他站在马路边,闭上眼睛假装没看见,当他再度张开眼睛,狗不见了。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小白狗还是没有出现。直到很久很久之后的某一天,他骑机车出门,在机车后照镜里,他看到马路上一闪而过小白狗身影。小白狗逆风奔跑,非常勇敢的样子。他擅自以为,路的尽头蹲着一个人,张开双臂喊着小狗的名字。加油。加油。那是大伟碰过,唯一一只一百分的狗。

大伟走着走着突然觉得不痛了。伤口有时痛,有时不痛,伤口彷彿一只小动物,拥有自己的意志,他故意加重左脚步伐,企图把它踩醒。一阵剧烈疼痛直达脑门。他险险站不住脚,身体往街边停放的机车靠着,他弯下腰撕开OK绷检视伤口,婴儿粉红色的嘴汨汨渗出了血。

坐在机车上稍作休息,他望着对街公寓灰色外墙,被阳光曝晒得苍白的红色春联誊写着宗教领袖的话︰「清清淡淡地过日子,就是平平安安。」视线再往上攀,公寓二楼,阳台种着一排向日葵。他望着满开的黄花,然后一拐一拐横过小街,把手中OK绷往二楼住户门铃贴着,牢牢贴上,如一张符咒。

口袋中电话响起。「喔喔喔,」他接起电话:「我快到家了。」不远处有个西装男站在街灯下朝他挥手。两个人会合,走进大楼中庭阅览室。「诊断证明和收据要给我。你在我铅笔打勾的地方签名,」西装男公事包里取出几份文件往桌上一摆:「一份是意外险,一份是医疗险,一式各两份,我出门之前帮你算过了,这个case大概可以申请到两万多块的保险金吧。」「这么多,干,早知道我就被多咬个几口。」大伟说。

用户评价

评分

哇,一看到「九歌102年小说选」這個標題,就讓我不禁回想起大學時期,每到年底最期待的時刻之一,就是能捧著這本厚厚的選集,一口氣飽覽台灣在地最精彩的文學風景。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段時間台灣文學正處於一個相當活躍的時期,許多新銳作家嶄露頭角,老一輩的傳奇人物也持續創作,所以這本選集絕對是個寶藏。我記得那時候,我會特別留意那些描寫我們生活的土地、城市,或是隱藏在尋常巷弄裡的溫情與無奈的小說。那些故事,有時候就像鏡子一樣,映照出我們在現代社會中的掙扎與喜悅,有時又像溫柔的手,撫慰著疲憊的心靈。我特別喜歡閱讀那種能夠勾起我共鳴,讓我感覺「對!就是這樣!」的文字,可能是在夜市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可能是通勤時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又或者是家庭聚會時,看似瑣碎卻充滿人情味的對話。選集裡的小說,總能抓住這些台灣特有的細節,並且用精煉的筆觸描繪出來,這就是「九歌」最厲害的地方。而且,閱讀這樣的選集,還有一種探索的樂趣,總會發掘到一些過去不曾注意過的作者,然後再去追溯他們其他的作品,就像開拓了全新的文學版圖一樣。102年的選集,想必也收藏了不少那個時期的優秀之作,讓人期待能再次品味那份屬於台灣的文學溫度。

评分

「九歌102年小說選」這個書名,總讓我想起大學時期,那段對文學充滿熱情與好奇的時光。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年的台灣,社會氛圍可謂是相當多元與複雜。我特別好奇,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創作者們如何透過筆觸來反映當下的社會現象與人們的心情。我期待這本選集裡,能夠有探討台灣在地文化認同,或是對歷史脈絡進行反思的作品。也許是關於原住民議題,或是閩南、客家、外省族群之間的互動與衝突。我也很欣賞那些能夠深刻描寫人際關係,特別是家庭、友情、愛情中細膩情感的作品。那種不煽情,卻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濃濃情感的文字,往往最能打動人心。我希望選集裡能有這樣的小說,讓我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溫暖,也能理解生活中的無奈與悲傷。102年,那一年,台灣社會一定經歷了不少值得書寫的故事,相信這本選集能夠捕捉到其中最動人的篇章。

评分

每當年末,九歌的年度小說選總是讓人引頸期盼。「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一年我對文學的理解還比較初淺,但已經能感受到好故事的力量。「九歌102年小說選」對我而言,可能就像一本「文學入門指南」,引導我去認識更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我特別想知道,在那一年的文學創作中,有哪些主題是受到廣泛關注的。是關於環境變遷的憂慮?還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尋?或者是對現代人孤獨感的探討?我期待裡面能夠出現一些能夠引發我思考,甚至是改變我對某些事物看法的作品。我也很喜歡那些有著強烈個人風格,並且能夠在文字運用上獨樹一格的小說。可能是運用了特殊的句法結構,或者是充滿詩意的想像。我喜歡那種讀完後,腦海裡會不斷回盪著某些句子,或者在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畫面的文字。102年的選集,我想必匯聚了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聲音,能讓我一窺台灣文學在那個時期的風貌。就像是在聽一場精采的音樂會,每一首曲子都有其獨特的韻味,但整體又和諧而動人。

评分

說到「九歌102年小說選」,就讓我不禁回想起當時台灣文壇的盛況。「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一年我對文學的品味已經逐漸形成,也開始有自己特別欣賞的作家和風格。我希望這本選集裡,能夠收錄一些在敘事技巧上有所創新,或者在語言運用上極具巧思的作品。我喜歡那種能夠挑戰讀者既有觀念,帶來全新閱讀體驗的小說。同時,我也很欣賞那些能夠深刻描寫台灣歷史記憶,或者對在地文化進行獨特詮釋的作品。可能是關於某個歷史事件的另一種解讀,或是對傳統習俗的當代反思。我希望這本選集裡,能夠有這樣能夠引發深度思考,並且能夠拓展我對台灣歷史與文化的理解的作品。102年,那一年,一定有許多作者在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書寫著屬於台灣的故事,而這本選集,就是一次匯聚這些精采篇章的盛會。

评分

每次看到「九歌」出版的年度小說選,心中總是充滿了期待,尤其「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段時間我對台灣文學的關注可說是進入了一個更加成熟的階段。「九歌102年小說選」,我希望裡面能夠出現一些能夠深刻探討台灣社會現狀,並且提出獨到見解的作品。例如,關於科技發展對人際關係的影響,或是全球化對在地文化的衝擊。同時,我也很欣賞那些能夠以溫柔的筆觸,描寫生命中的美好與溫情的小說。即使是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也能發現令人感動的瞬間。我希望選集裡能夠有這樣的小說,讓我能夠在閱讀後,對生活重新充滿希望與力量。102年,那一年,台灣社會一定有許多值得被記錄的點點滴滴,相信這本選集能夠為我們呈現出一幅豐富而動人的文學圖景。

评分

不得不說,九歌出版的年度小說選,就像是台灣文學界的一份年度成績單,總是能讓人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年的台灣,社會議題可謂是此起彼落,從政治紛擾到環境關懷,從世代隔閡到性別平權,各種聲音都透過文學找到了發表的出口。因此,我非常好奇這本「九歌102年小說選」究竟捕捉到了哪些時代的脈動。我期待裡面能有探討社會結構性問題,或者描寫小人物在大時代洪流中如何掙扎求存的故事。也許是關於青年創業的困境,或是中老年人面對變遷社會的失落感;又或者是一些關於族群融合、在地文化傳承的深刻描繪。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並且在閱讀後久久不能忘懷的作品。好的小說,不只是文字的排列組合,更是情感與思想的傳遞。我希望這本選集裡的小說,能夠具備這樣的力量,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也能激發對周遭世界的反思。畢竟,文學的價值,不就在於它能夠拓展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理解更多元的生命經驗,並且更深刻地認識我們所處的社會嗎?102年,那是一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年代,相信這本選集裡的小說,一定能反映出那個時代獨特的精神風貌。

评分

「九歌102年小說選」,光是聽到這個名字,就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對我來說,九歌出版的年度小說選,就像是每年末我都會收到的一份「文學紅包」,裡面總藏著許多驚喜。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時候我可能還在學業的壓力下,或是剛踏入社會,對於文學的感受更加敏銳,也更渴望透過閱讀來尋找慰藉與力量。我特別喜歡那些能夠描寫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或是從微小人物身上挖掘出偉大光輝的小說。也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職人,一個獨自扶養孩子的母親,或是街頭上一個被遺忘的角落。我希望這本選集裡,能有這樣貼近土地、貼近人心的故事。同時,我也很欣賞那些能夠將台灣獨特的歷史記憶、文化符碼,巧妙地融入小說情節中的作品。像是某些老街的氛圍,傳統節慶的景象,或是歷史事件的餘韻,當它們透過生動的文字呈現時,總能激起我內心深處的共鳴。閱讀這樣的選集,就像是在重新認識這片土地,重新感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情感。102年的選集,肯定承載了那個時期獨有的故事與情感,讓人期待能再次拾起,重溫那份溫暖。

评分

對我而言,「九歌102年小說選」不只是一本小說集,更像是一張台灣文學的「地圖」,標示著當年度最值得探索的文學寶藏。「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段時間我開始更為關注台灣社會的發展,也對文學如何與現實連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特別期待這本選集中,能夠有探討當代台灣人面對的各種困境,像是經濟壓力、社會不公、或是城鄉差距等議題。同時,我也很欣賞那些能夠將台灣特有的風土民情,像是夜市的喧囂、廟口的熱鬧、或是農村的寧靜,巧妙融入小說情節中的作品。這些元素,往往能讓故事更具生命力,也更能引起在地讀者的共鳴。我希望這本選集裡的小說,能夠有強烈的在地感,讓我在閱讀的同時,彷彿能聞到空氣中瀰漫的台灣氣息,感受到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溫度。102年,那一年,台灣社會一定有許多值得被紀錄與被珍視的故事,相信這本選集能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學資產。

评分

「九歌102年小說選」,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了文學的質感。102年,也就是2013年,那時候我對於文學的理解,已經從單純的故事性,進階到對文字本身的美感和結構有了更高的要求。我期待在這本選集中,能夠看到那些在文字運用上極盡巧思,讓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充滿生命力的小說。同時,我也很欣賞那些能夠深入挖掘人物內心世界,並且將複雜情感細膩呈現的作品。我喜歡那些能夠讓我感受到角色們真實的喜怒哀樂,彷彿他們就站在我面前,活生生地存在的小說。也許是關於一個人在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的掙扎,或是在孤獨時尋找慰藉的渴望。102年的選集,我想必匯聚了當時最能打動人心的故事,用最精煉的文字,觸動讀者靈魂深處的共鳴。

评分

每次看到「九歌」出品的年度小說選,總覺得它像一本文學界的「年鑑」,濃縮了當年度最精華的創作能量。特別是「102年」這個年份,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剛開始對文學有更深層的認識,也開始嘗試尋找更具深度和廣度的作品的時期。我那時候,對那些能夠描寫複雜人性,或者探討人與人之間微妙關係的小說,特別著迷。可能是關於一段愛情的糾葛,一個家庭的隱藏祕密,又或是友情之間的光影變化。我喜歡那些不直接點破,而是透過細膩的描寫,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體會的文字。同時,我也很期待選集中能夠出現一些具有實驗性,或者挑戰傳統敘事手法的小說。畢竟,台灣的文學一直在不斷地創新與突破,能夠看到作者們在形式上的探索,也是一種閱讀的樂趣。我希望這本「九歌102年小說選」裡,能夠有這樣的驚喜,能夠有讓我耳目一新的作品。那種讀完後,會忍不住想跟朋友討論,甚至反覆咀嚼其中某個句子、某個情節的感覺,是我對一本好小說最深的渴望。102年,那一年,我可能還在摸索自己的文學品味,但這本選集,絕對是我當時重要的啟蒙者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