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故事6:东汉兴衰

汉朝的故事6:东汉兴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汉朝
  • 东汉
  • 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
  • 王朝兴衰
  • 历史人物
  • 古代史
  • 文化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初知名历史学家林汉达,以汉朝正史为基础撰写140则故事,各篇依时序排列,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勾勒出两汉四百年的历史样貌。

本书特色

  1.全书六册,文字浅易流畅,故事扣人心弦,是了解汉朝这个大时代极佳的入门书。
  2.民初知名历史学家林汉达,以汉朝正史为基础撰写140则故事,各篇依时序排列,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勾勒出两汉四百年的历史样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


  浙江慈溪人。民国早期着名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之江大学,1937年赴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攻读民众教育系并获颁硕士学位,之后担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等职。

  林汉达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研究和写作,着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教育方面的着作有《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等;文字改革方面有《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历史读物有《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等,共达六十余种。其中,他的通俗历史读物,深受几代青少年读者喜爱。
 

图书目录

123 钓鱼台
124 得陇望蜀
125 硬脖子
126 马革裹尸
127 云台二十八将
128 取经求佛像
129 生死朋友
130 投笔从戎
131 威震西域
132 宦官灭外戚
133 但愿生入玉门关
134 天知地知
135 豺狼当道
136 太学生罢课
137 宦官五侯
138 「林宗巾」
139 逮捕党人
140 太平道

【附录】节录自作者原序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140 太平道】

汉灵帝昏昏庸庸地信任宦官,只知道吃、喝、玩、乐。可是就有一样,库房里的钱老不够用。他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让有钱的人很方便地到这儿来买官职和爵位。四百石的官职定价四百万;两千石的官职定价两千万;就是凭才德选上的官员也得付半价或三分之一的价钱;县令的缺随县的好坏决定价钱;没有钱的也可以买官,准他上任之后加倍付款。这么公开地允许官吏去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可就活不下去了。

「卖官鬻爵」(鬻就是「卖」的意思)越来越不像话。连三公九卿也定了价钱:「公」一级要价一千万,「卿」一级要价五百万。可是由朝廷出面叫人来买公卿的爵位,在面子上太说不过去,他就暗地里嘱咐宦官去做这桩买卖。

护羌校尉段花了一笔极大的款子,做上了太尉。他一味地奉承中常侍曹节、王甫他们。这些宦官有了太尉做帮手,还怕什么吶?他们的父兄、子弟都做了官,佈满天下,在各地无法无天地虐待老百姓。光是王甫的养子王吉一个人儿,仗着王甫做靠山,仅仅做了五年沛相,就杀害了一万多人!司隶校尉阳球抓住了王甫和段贪污勒索的证据,冷不防地把他们定了死罪。司徒刘郃和别的三、四个大臣也想排斥宦官,可是他们的计画给曹节知道了。他在汉灵帝跟前反咬一口,说刘郃他们谋反。汉灵帝听了曹节的话,把这几个大臣全都杀了。

朝廷上敢说话的大臣死的死了,免职的免职了,剩下几个比较正派的人,自己还不知道早上起来,能不能活到晚上。全国的老百姓受着贪官污吏、大族豪强的压迫,再加上连年的灾荒。这样的日子叫老百姓怎么过得下去?那时候,鉅鹿郡张家有弟兄三个,张角、张宝、张梁。三个人都挺有本领,还乐意帮助老百姓,大伙儿把他们当作首领,起来反抗朝廷。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了解东汉历史大概脉络的心态去读这本书的,但没想到它给了我远超预期的惊喜。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绘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时,他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并且引用大量的史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外戚干政”和“宦官乱政”的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人脸谱化,而是深入挖掘了导致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和政治体制的弊端。他会详细分析那些家族是如何一步步壮大,又是如何利用权力侵蚀朝堂的,读起来感觉非常具有警示意义。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历史人物时,展现出的客观态度,不会一边倒地去褒扬或批判,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真相,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这本书让我对东汉这个复杂的时期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我之前对东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史料和影视作品,总觉得它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时期。但读完《汉朝的故事6:东汉兴衰》,我才发现原来这个时期蕴含着如此多的故事和矛盾。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的叙述上,非常有条理,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东汉由盛转衰的各个阶段。他会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穿插大量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让整个叙事流畅而不失深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著名战役的描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排兵布阵,更重要的是分析了战役背后的政治意图、战略决策以及对后续历史走向的影响。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看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充满了起伏和转折。

评分

《汉朝的故事6:东汉兴衰》这本书,我大概是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吧,毕竟是历史类的书籍,里面的人物关系、朝代更迭,还有那些错综复杂的事件,都需要时间去消化。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它的厚度,感觉里面信息量一定很大。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叙事风格吸引了。他不是那种枯燥的罗列史实,而是更像在讲故事,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关键的转折点,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人物心理和动机的部分,感觉他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在尝试理解那些古人的想法,为什么他们会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做出那样的事情。比如,书中对某位皇帝的登基之路的细致刻画,不仅仅是过程的介绍,更深入地分析了他当时的政治处境、家族的支持以及个人的野心,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权谋斗争的激烈和残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充满了变数和偶然。作者在《汉朝的故事6:东汉兴衰》中,通过对东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深入剖析,展现了那个时期社会的种种危机和挑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党锢之祸”的描写印象深刻,作者详细地梳理了这场政治斗争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对当时士大夫阶层造成的巨大影响。他没有简单地将这场政治迫害归咎于某个人,而是深入分析了权力斗争、派系倾轧以及社会矛盾的交织。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史料的堆砌,它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思考和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充满了“考古”的乐趣。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一点一点地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细节。我记得有一次读到书中关于某个地方性起义的描写,通常我们读历史,可能只会知道这个起义的起因和结果,但这本书却会详细介绍起义领袖的出身、他们的号召力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在基层社会中的影响。这种微观的视角,让整个历史画卷变得更加饱满和真实。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也非常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很多段落我都会反复阅读,品味其中的意境。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一眼就能看完的书,它需要你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去品味,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