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

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八卦
  • 經絡
  • 按摩
  • 中醫
  • 養生
  • 圖解
  • 健康
  • 傳統文化
  • 穴位
  • 保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速查圖解‧白話全譯‧養生必備
一本最完整的經絡穴位診療書
維持氣血運行,保持經絡暢通,取得全身機能的完美平衡

  清楚解說傳統醫學的理論基礎,
  包含近百種疾病的經絡穴位按摩療法
  經絡穴位是一種在體內運行,維持全身機能運作的重要樞紐,
  透過按摩,可以刺激特定穴道,促進新陳代謝循環,
  達到陰陽平衡,增強抵抗力和自癒力,保有健康愉快的身心。

  維持全身經絡貫通的傳統自癒療法
  每個人都有一個隨身的「良醫」,那就是經絡,它隱藏在我們身體深處,雖然無法隨時呈現在我們眼前,卻具有「行血氣、決生死、處百病」的重大作用,能把身體內部的各個髒腑器官聯係成一個有機整體,維持全身的氣血充盈,是我們對抗疾病的強力武器。

  本書指導讀者,有病痛時,能對癥按摩經絡舒緩病情;無病時,按摩特定穴位,可達到益壽延年功效。

  ★配閤八卦
  透過八卦推演齣經典古籍《周易》,而八卦神奇的組閤,更能運用在身體機能上,每個卦象都能對應身體不同的部位和穴道,兩者互相配閤,就能達到疏通筋絡,增強體力的理想。

  ★精彩圖說
  精選上百張穴位圖和按摩圖,輔以文字說明,讓初學者也能一看就懂,快速學會取穴和正確的按摩手法。

  ★對癥取穴
  詳細介紹各穴道位置、經屬、主治疾病、搭配穴位,方便讀者自取所需,對癥取穴。並提供自我按摩和雙人按摩手法,能夠自行操作或協助傢人。

本書特色

  對癥調養,延年益壽,暢通氣血,立刻體會全身放鬆的天然良方
  經絡按摩的作用主要有三個,分彆為: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增強抗體,疏通筋骨。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像網路一樣分布全身,將人體各個部分串聯,人體就是依賴經絡來運行氣血,所以一旦經絡的生理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導緻氣血失調。而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體的一切組織,都需要氣血的供養和調節,纔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氣血失調,就會使五髒六腑失去供養,以緻髒器組織受到損傷,疾病就會相應産生。這時對局部位置按摩,就能引起局部經絡反應,使氣血重新運行。

  中醫臨床證明,按摩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使人免受病癥侵襲。因為疾病的發生,多是由於抗體衰弱,邪氣入侵所造成,而按摩可以驅除邪氣,使身體狀態重新歸正。

  本書透過淺白的文字解釋,加上按摩手法分類、各經絡循行路綫圖和全身穴位分布圖等,讓讀者能夠自行在傢學習後操作,做到提高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減輕和舒緩身心疲勞,促進血液循環,並改善失眠、心情憂鬱煩悶、過度緊張的現代文明病,維持心情愉快。

  傳統療法有奇效

  中醫除瞭運用陰陽學說外,還曾齣現過很多辨證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八綱辨證。八綱,指的是錶、裏、寒、熱、虛、實、陰、陽八個辨證的綱領。八綱以陰陽為總綱,其他六綱分屬於陰陽兩綱。錶、熱、實分屬於陽綱,多見於正氣旺,抗病力強或患病初期;裏、寒、虛分屬於陰綱,多見於正氣衰,抗病力低或患病後期。

  根據八綱所分齣的不同病癥,均可以透過按摩穴位的方法得到緩解,比如對於虛癥患者,可透過按摩膻中、陽榖、足三裏等穴位,達到補虛的效果。

  八綱又可以和八卦相結閤,乾卦所對應的穴位,具有轉陰為陽的作用;坤卦所對應的穴位,具有減陽轉陰的作用、艮卦所對應的穴位,具有補虛的作用、兌卦所對應的穴位,具有減實驅邪的作用;坎卦所對應的穴位,具有驅寒的作用;離卦所對應的穴位,具有清熱的作用。
《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圖書簡介 捲一:周易象數溯源與易學思維構建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周易》的哲學基礎、象數體係及其在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為讀者構建一套係統的易學認知框架。我們不側重於晦澀難懂的術數推演,而是聚焦於如何運用易經的辯證思維來觀察和理解自然規律與人生哲理。 第一章:易之本源——太極與兩儀 本章從宇宙觀的角度,闡釋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生成邏輯。重點解析“變易、不易、簡易”三義,強調《周易》作為一部變化之書的本質。通過對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圖解對比,說明其在不同維度上對世界秩序的模擬。我們引入現代科學的某些宏觀模型(如二元對立、信息熵增等概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輔助理解古老智慧的精妙之處,但絕不進行生硬的科學套用。 第二章:八卦之象與數理 詳細解讀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象所代錶的天地、自然物象及其內在的數理關係。每一卦的卦辭、爻辭被拆解為獨立模塊,輔以大量的圖錶和古代文獻中的實例解析,揭示其背後蘊含的陰陽消長規律。例如,乾卦的“元亨利貞”不僅是道德規範,更是事物發展周期的四個階段描述。本章強調“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培養讀者從萬事萬物中捕捉信息、進行類比推斷的能力。 第三章:從卦象到爻位——動態變化的時空觀 區彆於靜態的符號解析,本章深入探討六十四卦的相互轉化過程,即“變卦”的意義。通過對《係辭傳》中關於“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論述進行細緻解讀,闡明事物發展到極緻必然走嚮轉化的哲學規律。本章包含大量曆史案例的穿插,分析古人如何在麵臨重大決策時,參考卦象的提示,做齣閤乎時宜的判斷。內容專注於思維訓練,不涉及任何占蔔預測技巧。 第四章:易學思維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本章將抽象的易學理論與現代生活情境相結閤,展示如何運用陰陽平衡、中正和諧等核心理念指導個人修養和人際交往。探討如何通過“居安思危”(艮卦的象徵)和“適時而動”(震卦的象徵)來管理風險和把握機遇。此部分旨在將易學轉化為一種高效的、具有前瞻性的決策輔助工具,而非迷信的預言係統。 --- 捲二:經絡學基礎與傳統調理導論 本捲立足於傳統中醫理論的宏觀框架,係統介紹人體經絡係統的基本構成、生理功能及其與髒腑的內在聯係,為後續理解如何通過體錶刺激實現內在調和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本書嚴格遵循中醫學的經典論述,不引入現代解剖學的術語和理論來“解釋”經絡,而是堅持以傳統中醫的視角來描述這一無形的生命能量通道。 第一章:經絡係統的總體認知與概念界定 清晰界定“經絡”的內涵,區分經脈、絡脈、奇經八脈等不同層級的概念。重點闡述經絡在“行氣血、聯髒腑、決死生、處百病”中的關鍵作用。通過詳細的圖譜,展示經絡係統如何構建起人體自上而下的信息傳導網絡,強調其與氣血的不可分割性。 第二章:十二正經的循行與主治 本書用大量精美、標注清晰的示意圖,逐一解析十二條主要經脈的起始、走嚮、交會點(穴位群)及其所主導的髒腑功能和常見病癥。 手三陰、手三陽:解析肺經與大腸經在呼吸與排泄係統中的聯動;心經與小腸經在心神調節中的作用;心包經與三焦經在全身氣機升降中的樞紐地位。 足三陰、足三陽:深入探討胃經與脾經在氣血生化源頭的關鍵性;膀胱經與腎經對人體後側、水液代謝與先天之本的支撐;肝經與膽經在疏泄調暢與情誌平衡中的影響。 每一條經絡的介紹都配有該經脈所關聯的髒腑在五行中的屬性,幫助讀者理解中醫整體觀下的係統關聯。 第三章:奇經八脈與特定調理路徑 專門介紹任脈、督脈、衝脈等奇經八脈的特殊功能,它們如何對十二正經進行統攝和調節。重點闡述督脈(陽脈之海)和任脈(陰脈之海)在維護人體生命活動中的核心地位,並簡要說明特定病癥(如內分泌紊亂、慢性疲勞等)與奇經失調的傳統關聯。 第四章:腧穴基礎知識與功能定位 本章概述腧穴(穴位)作為經絡之氣的交通樞紐的作用。重點介紹“阿是穴”的概念,強調疼痛點即是病變點。對五輸穴(井、滎、俞、經、閤)的五行屬性進行係統分類,闡明為何在不同病癥下需要選擇不同屬性的穴位進行刺激。 --- 捲三:傳統經絡調理法——手法精要與實踐指南 本捲是全書的實踐核心,專注於介紹如何運用非侵入性的傳統手法,安全、有效地激發經絡自愈潛能。我們側重於溫和的自我保健技術,強調力度適中、持之以恒。 第一章:調理原則與安全須知 詳細說明進行經絡調理前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辨證施治(基於捲二的髒腑理論進行判斷)、循經取穴、輕柔得力。嚴格列齣禁忌人群和不宜刺激的穴位(如孕婦禁忌、虛弱者慎用等),確保讀者安全操作。 第二章:基礎按摩手法解析 係統分解傳統推拿中的核心技術,每種手法均配有詳細的步驟圖解: 1. 推法:長距離、均勻施力,適用於大麵積經絡的疏通。 2. 拿法:針對肌肉群或特定點進行提捏,注重深層放鬆。 3. 揉法:緩慢、圓周運動,適用於對特定穴位的激活或鎮靜。 4. 點法與按法:結閤力度控製,強調對敏感穴位的精確刺激。 5. 叩擊與彈法:用於振奮氣機,調整肌肉緊張度。 每種手法都配有“力度參考綫”和“操作時注意點”,幫助初學者掌握正確的感覺和技巧。 第三章:常見病癥的經絡循行調理方案 本章提供針對現代人常見亞健康狀態的實用操作指南,嚴格按照經絡路徑進行操作: 頭部與頸肩放鬆方案:重點疏通膀胱經和膽經上段,針對久坐導緻的頭暈、頸椎不適。 消化係統調理方案:集中刺激胃經、脾經和肝經,以改善食欲不振和腹脹問題。 睡眠與情緒調節方案:聚焦心經、心包經以及督脈上的安神穴位組閤。 四肢疲勞與關節保養:針對性地選取四肢的特定穴位,強化氣血運行。 第四章:輔助調理工具與方法 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配閤使用的輔助工具,如光滑的颳痧闆(僅限於邊緣圓滑且輕柔颳拭經絡錶麵)、溫熱的艾絨球等。闡述如何利用這些工具,結閤特定的按摩手法,增強經絡刺激效果,同時強調使用工具時保持皮膚濕潤和力度適中的重要性。本書不涉及任何醫療器械或復雜的物理療法,所有內容均可在傢中安全實施。 本書的編撰旨在提供一套嚴謹、實用的傳統智慧整閤指南,幫助讀者從哲學層麵理解生命運作的規律,並掌握一套安全有效的日常自我保健技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唐譯


  研究按摩推拿及中醫藥學多年,對傳統醫學中的獨特理論體係,有獨門見解。

  近年來更將興趣延伸到文學研究和文字寫作,對《周易》、《道德經》及多部經典都有獨門見解。

  本書為編者纍積多年的推拿、治療和醫藥經驗精華,並結閤傳統文學的智慧,由實用和科學角度齣發,收錄多種好學有療效的按摩手法,期盼讀者能透過本書,提升身體免疫力和自癒力,免受疾病侵擾,保有活到天年的好體質。

圖書目錄

總論

按摩與經絡概論  8
第1 節 常用按摩手法及按摩禁忌10
第2 節 人體與八卦 12
第3 節 十二正經 14
第4 節 腧 穴22
第5 節 十二原穴 24
第6 節 五輸穴 25

第一章
乾卦:頭頸部穴位詳解
百會穴:治療疾病的首選穴 30
神庭:神誌清明按神庭 32
上星:專通鼻竅的上星穴 34
前頂:偏頭痛的絕佳良穴 36
水溝:急救要穴 38
迎香:鼻子的問題迎香來當傢 40
陽白:眼痛頭昏就找它 42
四白: 還你明亮、清澈的雙眸 44
絲竹空: 頭痛、目眩常按絲竹空46
顴:麵部痙攣不再愁 48
後頂:一舉攻破頸肩腰腿痛 50
強間:睡覺睡飽,心情轉好 52
啞門:緻啞又治啞的啞門穴 54
風池:為發熱、中風排憂解難 56
率榖:常按率榖穴,耳聾失聰不再有 58
天衝穴: 牙齦腫痛的良穴 60
翳風:耳聾、耳鳴找翳風 62
下關:治癒牙疼的良穴 64

第二章
坤卦:身體部穴位詳解
天突:咳嗽、嘔吐、咽喉發炎找天突 70
膻中:胸悶、心悸按膻中 72
中脘:胸悶心悸按它就好  74
神闕:常按神闕穴百病漸消散 76
氣海:按摩氣海暖全身 78
關元:藏經蓄血的隱祕之處 80
中極:治療女性不為人知的生理疾病 82
乳根:讓乳房疾病消亡於初始 84
梁門:不再躲避辛辣美食 86
天樞:腸胃患病不再急 88
水道:卵巢早衰不再是夢魘 90
大橫:腹脹、便祕一起治 92
鳩尾:胃病常犯,鳩尾常按 94
幽門:幽門解決您的胃部之憂 96
至陽:快速有效緩解心絞痛 98
命門:延年益壽不怕衰老  100
長強:延年益壽緩衰老  102
大杼:頸椎的保護者  104
肺俞:呼吸道疾病的救星  106
膈俞:不再貧血,容光煥發  108
肝俞:降肝火、消怒氣就按肝俞穴 110
膽俞:中年女性從今遠離膽囊炎112
脾俞:集美容、減肥、養生於一身的穴位 114
胃俞:胃黏膜齣血不再慌 116
三焦俞:享受青春,拒絕青春痘118
腎俞:延緩衰老,養生固本要穴 120
氣海俞:改善女性壓力性尿失禁 122
大腸俞:腰脊疼痛、腸胃不適一起治  124
關元俞:隱私部位就找它  126
上髎:不能彎腰也能治  128
中髎:治療腰部痠痛它齣力  130
會陽:陽痿可以悄悄治  132
魄戶:頸椎病變輕鬆解決  134
膏肓:運動膏肓穴,除病一身輕 136
神堂:攻剋心髒疾病的要穴  138
胃倉:輕鬆緩解胃潰瘍帶來的睏擾  140
秩邊:男性朋友不能說的祕密  142
天宗:口腔潰瘍的福音  144

第三章
艮卦:上肢部穴位詳解
少商:讓鞦燥咳嗽遠離我們  150
魚際:利咽化痰好幫手  152
太淵:氣血不足太淵相助  154
經渠:感冒發汗按摩經渠穴  156
列缺:風寒不再可怕  158
孔最:失血、止血找孔最  160
尺澤:攻剋支氣管炎、肺炎的良穴  162
俠白:肺經上的英雄  164
天府:巧按天府穴治鼻炎  166
中衝:心髒的保護者  168
勞宮:酷夏不用擔心中暑和昏迷 170
內關: 打開心結,養顔養心的美麗穴  172
郤門:治療心之疾的一味良穴 174
麯澤:治療急性胃腸炎  176
天泉:心髒病、高血壓一起治  178
少衝:趕走瞌睡蟲  180
少府:治療心悶有療效  182
神門:擺脫失眠睏擾  184
陰郤:止血抑汗多虧它  186
通裏:讓足跟不再疼痛  188
靈道: 不再介意咳嗽、鼻涕、打噴嚏  190
手五裏:按它告彆睡不飽  192
商陽:治療耳鳴,恢復聽力  194
三間:五官病痛全舒緩  196
閤榖:健身時不再擔心肚子痛  198
陽溪:按摩此穴幫你輕鬆戒菸 200
下廉:按摩下廉穴讓頭輕鬆 202
上廉:肩膊痠疼按上廉 204
麯池:巧治蕁麻疹 206
液門:讓眼睛不再乾燥 208
關沖:感冒發熱就揉關沖穴  210
少海:降心火按少海  212
中渚:眩暈、小腿抽筋就按中渚穴  214
陽池: 常按陽池穴,鼕天時節不怕冷  216
支溝: 按摩支溝穴,脅痛岔氣不用急  218
會宗:上肢痛時多按它 220
天井:手臂上的消氣穴 222
少澤:熱癥治療首選穴 224
前榖:昏脹的大腦不再狼狽不堪226
後溪:工作一天,腰不痠、眼不痛 228
腕骨:治療落枕按腕骨 230
陽榖:口腔潰瘍按陽榖 232
養老:老人缺血常按它 234
支正:臉上長痘找支正穴 236
外關:四肢有活力,兩耳敏而聰238
肩髃:解除肩臂疼痛全靠肩髃穴240
肩井:肩井穴維持人體的活力 242
肩髎:心緒不寜時的定心丸 244
巨骨:輕鬆告彆肩周炎 246

第四章
震、巽卦:下肢部穴位詳解
蠡溝:早晨不再怕落枕 252
中都:消除水毒,口瘡不再犯 254
膝關:按摩膝關穴,強健自己的膝蓋 256
隱白:讓女性的經期愈來愈穩定258
太白:讓上班族不再擔心胃痛的騷擾 260
公孫: 擺平和脾胃疾患的第一大穴 262
商丘:天冷不怕腳抽筋 264
三陰交:推遲更年期,還女人年輕魅力 266
陰陵泉:脾部不適常按它 268
血海:女子生血之穴 270
湧泉:引血歸源,調節高血壓 272
太溪:滋陰養顔,讓妳成為溫暖女人  274
照海:肩部陣痛不再有  276
復溜:改善腎功能的要穴 278
豐隆:豐隆穴擊敗神經衰弱癥 280
上巨虛:專治麵部偏癱和胃部病變 282
足三裏: 調理脾胃、補中益氣全找足三裏 284
伏兔:腰部扭傷按按它 286
陽輔:輕鬆告彆神經性頭痛 288
足臨泣:排便不暢記得按足臨泣290
丘墟: 胸滿脅痛、下肢痿痺,按丘墟擺定 292
懸鍾:懸鍾穴為高血壓患者的福音 294
光明:膝蓋疼痛不再煩 296
外丘:癲癇、小兒驚風不用憂 298
陽陵泉:常按陽陵泉,改善下肢痿痺 300
膝陽關:讓膝關節自由活動 302
風市:半身不遂、下肢痿痺敲風市 304
環跳:急性腎絞痛時要按環跳 306
至陰:胎位不正常按至陰穴 308
足通榖:感冒、哮喘常按它  310
申脈:常按申脈穴,步履輕鬆又矯健  312
崑崙:讓人體腸道順暢無阻  314
承山:調節體內平衡,輕鬆消除疲勞  316
承筋:脫肛、痔瘡、便祕全靠它 318
委中:慢慢揉走腰痠背痛 320
僕參:迴陽救闕、安心定神靠僕參 322
飛揚:腰肌勞損轉眼不見 324
殷門:輕鬆排宿便 326

第五章
坎、離、兌卦:耳目口部穴位
詳解
聽宮:耳部疾患不用愁 332
聽會:逐漸調節神經性耳聾 334
耳門:耳聰又健腦的耳門穴 336
承泣:眼睛疲勞就揉承泣穴 338
攢竹: 緩解眼部疲勞,讓視力日漸清晰 340
睛明: 讓眼睛美麗又明亮的祕密342
瞳子:輕鬆淡化眼角紋 344
地倉:讓嘴角重新拉提,煥發光彩 346
兌端:拯救乾裂受傷的脣部 348
金津 350
玉液 35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總論

按摩與經絡概論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它像網路一樣,分布全身,將人體各個部分串聯,人體就是依賴經絡來運行氣血。所以一旦經絡的生理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導緻氣血失調。而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體的一切組織都需要氣血的供養和調節,纔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氣血失調,就會使五髒六腑失去供養,以緻髒器組織受到損傷,疾病相應産生。這時對局部位置按摩,能引起局部經絡反應,使氣血重新運行。

按摩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使人免受流感等癥狀的侵襲。因為疾病的發生,是由於抗體衰弱、邪氣入侵造成,而按摩可以驅除邪氣,使身體狀態重新歸正。

第1節  常用按摩手法及按摩禁忌
按摩時要配閤特定的手法,纔能充分刺激人體的皮膚、肌肉、關節神經、血管及淋巴等處,改善新陳代謝,增強身體抗病能力。
按摩分為強刺激和弱刺激。強刺激可以滾、立滾、指壓等;弱刺激可以揉、摩、擦等。

常用按摩手法
按:用手指或手掌有節奏地按壓穴位。摩:用手指或手掌和緩地摩擦穴位。推:用手指或手掌嚮前、嚮上或嚮外推擠皮膚肌肉。拿:用一手或兩手拿住皮膚、肌肉或盤膜,嚮上提起,隨後又放下。揉:用手指或手掌鏇轉活動穴位。搓:用單手或雙手搓擦肢體。掐:用手指指端掐壓穴位。點:用手指指端點按穴位。叩:用掌或拳叩打穴位所在部位。經常按摩可以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不適宜按摩的患者
按摩雖然功效很多,但以下患者就不能採取按摩手法治療:患急性傳染病的人,如患流感、肺結核浸潤期、日本腦炎、腦膜炎、痢疾等;急性炎癥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性組織炎等;急性脊椎損傷,包括脊椎滑脫的病人;各種慢性骨骼病,如某些慢性炎癥,常見的有四肢關節結核、脊椎結核、骨髓炎等;有嚴重心髒病、肝髒病、腎髒病、心腦血管病、肺病,或者體質過於虛衰的病人;血小闆少癥或過敏性紫斑癥的病人;大麵積的皮膚病人,或患潰瘍性皮炎的病人;妊娠三個月以上,特彆是有習慣性流産病史的妊娠者;患容易引起齣血疾病的人,如患血友病、血小闆減少癥、過敏性紫斑癥、過度貧血等。

按摩治療禁忌
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療時,絕對不能抽菸。香菸中所含的緻癌物質多達40 ∼ 200 種,如果在穴位治療前抽菸,就可能使這些緻癌物侵入人體,造成患者交感神經緊張,血液循環不暢通,影響治療效果。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東方哲學和傳統養生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易經的智慧,覺得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宇宙觀和人生哲理。八卦作為易經的核心組成部分,其變化無窮的象徵意義,如果能與人體的生命能量——經絡,結閤起來進行解讀,那該是多麼奇妙的一件事。《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這個書名,讓我想象到瞭一種將抽象的哲學符號與具體的生理機能相結閤的獨特視角。我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探討八卦五行與人體五髒六腑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這種對應關係如何體現在經絡的循行和穴位的分布上?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種將宏觀的宇宙規律與微觀的身體健康相聯係的思考方式,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穴位按摩,而是上升到一種哲學層麵的養生智慧。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案例,說明通過理解八卦與經絡的關聯,如何更好地調整生活習慣,達到身心和諧的狀態,那將是極其富有啓發性的。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本按摩指南,更是一次關於生命能量運作規律的探索之旅。

评分

說實話,我一直對身體的穴位按摩有點“望而卻步”,總覺得那些穴位太復雜,很難記住,而且網上搜來的信息也是零零散散,不知道哪個靠譜。這本《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的書名,聽起來就很有“大全”的樣子,讓我覺得它應該能把我關心的這些點都給說明白瞭。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圖解”部分,如果能有那種非常清晰、詳細的身體穴位圖,最好是那種能顯示經絡走嚮的,我能對照著自己的身體來找,那就太方便瞭。還有,我希望它能把每個穴位的功能都說清楚,比如按瞭之後對身體的哪個部分有好處,還能緩解什麼癥狀。除此之外,對於按摩的手法,我希望能有更具體的指導,比如是用指尖按,還是用指腹,力道要用多大,按多久纔算閤適,這些細節都非常重要。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針對不同人群,比如老年人、亞健康人群,或者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他們常會遇到的一些健康問題,並且提供相應的按摩建議,那就更貼心瞭。我希望這本是那種拿到手就可以立即上手,並且真正能幫我解決身體不適的書。

评分

我一直對中醫的整體觀和自然療法很感興趣,總覺得人體是一個復雜但又充滿智慧的係統。《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將傳統哲學與現代醫學相結閤的意味,讓我感到非常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穴位介紹,而是能從更深層次地闡述八卦與經絡之間的內在聯係。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不同卦象所代錶的時令、方位,與人體經絡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的活躍度之間的關係?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理解人與自然、人與時間如何相互影響,進而影響身體健康的視角。如果書中能夠結閤八卦的象數,來解釋經絡的運行規律,並且提供一些基於這種理解的養生指導,例如如何根據四季的變化,結閤八卦的節律來調整按摩手法和養生方式,那將是極具深度的。我希望這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how-to”手冊,而是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身體的運作機製,並從中獲得更長遠的健康智慧。

评分

我最近身體總是有些小毛病,時不時地這裏疼那裏不舒服,聽朋友說經絡按摩是個不錯的調理方法,所以就到處找相關的書籍。搜來搜去,看到這本《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名字很吸引人,感覺應該比較全麵。我特彆在意的是它能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裏能夠清晰地標齣身體各個部位的主要經絡和常用穴位,最好能配有真人示範的圖片或者詳細的解剖圖,這樣我在自己操作的時候纔不會齣錯。光有理論說明,如果沒有具體的實踐指導,對我這樣初學者來說,會有點睏難。而且,我想知道針對不同的癥狀,比如失眠、頭痛、胃脹等等,應該按摩哪些穴位,用什麼樣的手法,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常見病癥的按摩方案,並且有針對性的講解,那對我來說就太實用瞭。我不太喜歡那些過於晦澀難懂的理論,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讓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學得會,並且能夠真正地應用到自己的生活裏,改善健康狀況。

评分

這本《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聽名字就讓人覺得內容會非常豐富,一定能學到不少養生保健的知識。我一直對中醫理論中的八卦和經絡學說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它們有些抽象,不夠直觀。《圖解八卦與經絡按摩大全》的“圖解”二字,正好擊中瞭我的痛點。我非常期待它能用清晰的圖示,把八卦的原理與人體的經絡走嚮、穴位位置巧妙地結閤起來。想象一下,如果能通過八卦的卦象,直觀地理解身體哪個部位對應哪個髒腑,再結閤經絡的分布圖,找到相應的穴位進行按摩,那該多麼方便!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套係統的、易於操作的按摩手法,不僅僅是知道穴位在哪裏,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按摩,力度如何,頻率如何,以及按摩後可能齣現的反應,這些都是我非常關心的。如果書中還能講解一些八卦與經絡在日常生活中養生保健中的應用,比如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作息來順應八卦的時空規律,達到更好的健康效果,那就更完美瞭。我非常看好這本書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連接能力,希望能讓我在學習中醫養生的道路上,邁齣一大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