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即是「人人愛吃生肉和烤肉」,
一道道感動人心的料理,綻放瞭代代相傳的「知味」人生;
真正的飲食,深藏瞭真味,更是一份真意。
味道是一隻潛藏記憶的醰子,醃漬著久已淡忘的過往歲月,
但是隻要再喫一口,初嘗時的滋味便點點滴滴浮現在舌尖,
拉提齣往日的人情故事──
包裹金色糖衣的冰糖葫蘆,是童年鼕日裏不可缺失的一幕,
夕陽中的土筍凍,凝結已漸泛黃的記憶,想起一段愉快時光。
味道是一種記憶,總在餐桌上、餐館間品嘗齣屬於往昔的時光蹤跡,
對於日常穿梭於巷弄、尋覓美食的品嘗傢來說,食物也是爬梳市井和廟堂美饌的寄託之處──
片片薄如蟬翼的生魚片,可追溯至唐朝五代的膾食;
《花橋榮記》裏的馬肉米粉,是硝煙彌漫時的遺跡;
大觀園裏的「牛乳蒸羊羔」是沒見天日的東西,是年長人的藥。
四十八篇散文食記搭配一幅幅彩圖,敘說食物本身的故事,也記下人情與美味的結緣,呈上處處散發食物香氛的小品文;串聯世代傳承美食時所留下的深刻印記、人生的每個小片段,經久猶有餘香……
隻要保持著品味美食的真意,就能跟著樸質的文字,穿梭時空,跟著作者品嘗美饌,同時也燴製一份屬於自己的美食劄記。
味落紅塵,花開韆朵,寂寥瞭江南夢,尋不進南洋情。呷一口月色,啖不盡鄉愁,品一隅相思,鋪陳瞭懷念。
思念時,選擇找迴共同經曆的味道,韆韆萬萬的生靈都在味蕾間浮動,不安的情緒仿佛要進入永夜。努力,再努力……湧於筆尖的滋味到底是不同瞭。但即便是不勝苦悶的陳訴,也好過索然無味的緘默。所以選擇迴味美味,而非美食本身,要啖齣一點真味來纔好。
《滑落心際的滋味》與其說是美味的贊歌,不如說是我一路走來,情感的釋放,從江南到南洋,糾結的是悠遠綿長的迴味,可到迴味時,往往已是遲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