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即是「人人爱吃生肉和烤肉」,
一道道感动人心的料理,绽放了代代相传的「知味」人生;
真正的饮食,深藏了真味,更是一份真意。
味道是一只潜藏记忆的醰子,腌渍着久已淡忘的过往岁月,
但是只要再喫一口,初尝时的滋味便点点滴滴浮现在舌尖,
拉提出往日的人情故事──
包裹金色糖衣的冰糖葫芦,是童年冬日里不可缺失的一幕,
夕阳中的土笋冻,凝结已渐泛黄的记忆,想起一段愉快时光。
味道是一种记忆,总在餐桌上、餐馆间品尝出属于往昔的时光踪迹,
对于日常穿梭于巷弄、寻觅美食的品尝家来说,食物也是爬梳市井和庙堂美馔的寄託之处──
片片薄如蝉翼的生鱼片,可追溯至唐朝五代的脍食;
《花桥荣记》里的马肉米粉,是硝烟弥漫时的遗迹;
大观园里的「牛乳蒸羊羔」是没见天日的东西,是年长人的药。
四十八篇散文食记搭配一幅幅彩图,叙说食物本身的故事,也记下人情与美味的结缘,呈上处处散发食物香氛的小品文;串联世代传承美食时所留下的深刻印记、人生的每个小片段,经久犹有余香……
只要保持着品味美食的真意,就能跟着朴质的文字,穿梭时空,跟着作者品尝美馔,同时也烩制一份属于自己的美食札记。
味落红尘,花开千朵,寂寥了江南梦,寻不进南洋情。呷一口月色,啖不尽乡愁,品一隅相思,铺陈了怀念。
思念时,选择找回共同经历的味道,千千万万的生灵都在味蕾间浮动,不安的情绪仿佛要进入永夜。努力,再努力……涌于笔尖的滋味到底是不同了。但即便是不胜苦闷的陈诉,也好过索然无味的缄默。所以选择回味美味,而非美食本身,要啖出一点真味来才好。
《滑落心际的滋味》与其说是美味的赞歌,不如说是我一路走来,情感的释放,从江南到南洋,纠结的是悠远绵长的回味,可到回味时,往往已是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