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的角落

在纽约的角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广大陌然的人海,饱尝人群中的寂寞,
选择纽约落户过自己的小日子,度我的恬淡岁月。


  夜的美景,在星,在月,在灯火。

  皓月将所有的花树亭台,全洗成银白色,让人心静也心净,无限的安祥;伫立楼头数星星,与小精灵比赛眨眼睛,纵赢不了它们闪烁的本领,却可赢得满怀与友同嬉的温情与快意。可是,无论月亮怎样冰洁晶莹,星星怎样金彩点点,它们不肯天天现身,而灯火夜夜悄然相随。

  夏日里夜晚的脚步走得慢……。而惟有在纯黑的底色上,灯的神韵与光彩方能显现出来。斯时,那些破坏情趣的水泥盒儿已被墨色的颜料遮去了轮廓,只留下一个个燃起了光亮的窗口。近处的让人明明白白知道那是「家」的窗户,即使本不温暖,也给人一种家的暖意;远处的看不见它们的形状,则像撒在黑色湖泊里的星辰,成排的、成串的、成球成簇的,以及散散落落像天女随手扬出掉在半空里的。于是,这个小世界的灯景就布置起来了。

  《在纽约的角落》为作者的第十二本散文集。是以移根纽约这世界第一大城的沧海一粟的心态,驻足于此大都市的角落,生活与思绪的纪实。忠实地载记了生活的内容、思考模式与思维折射显现出的复杂感情和心境;可以算是此类华族的一个抽样。

  是生活的纪录,也是思想的纪录。定居于此,由不适应到适应,卒能抬起头来观察品味周遭的人间风景,劝服自己,安啦!但在心态上潇洒地的做地球公民,放眼世界之余,仍忍不住时时会回望思忆中与实际上的故园台湾。于亲人常相聚而外,觅得真正让她自己活得有生命动力与价值的,是有幸回归并得略尽绵薄于华人的文化圈。而最大的享受与游戏,乃是躲在独有的角落里勤读、冥思、刍忆、疗伤或我与我之间的自我雄辩诤论,这是作者从童年以来的习惯与兴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赵淑敏


  曾任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政大、辅仁、实践大学兼任教授;移居海外前为专栏作家协会、妇女写作协会、中国文艺协会等常务理事。学术专书与论文有《中国海关史》等十数种,另着有:散文集《多情树》、《采菊东篱下》、《心海的回航》、《水调歌头》、《乘着歌声的翅膀》、《叶底红莲》、《萧邦旅社》,小说集《归根》、《离人心上秋》、《惊梦》等共二十四种。散文小说都曾获奖,1988年以长篇小说《松花江的浪》获国家文艺奖。

图书目录

推荐序 I
自序 V
A
我的人间风景 1
初次的纽约印象 3
落户纽约 11
简单的快乐-英格兰的乡村生活 16
禁书与精神药物 28
惑,怎么走过去 32
小妇人的家 37
安迪的世界 46
免洗筷子 49
又见红叶满山 53
梨园弟子仍在 59
不做恶讼师,是导盲犬爸爸 65
惜哉!美丽的文化风景逝了-侧写唐德刚教授 79
来来去去,台湾的新信息 90

B
回望故园,放眼世界 97
小河的沧桑 99
灯火 107
梦回黑龙江 115
绿色的北大荒 123
国父随意上街的地方 126
独留孤冢向黄昏 136
过咸丰妃子墓 147
靰鞡与乌拉草 152
落日之歌 157
元祖牌牛肉面-忆记那美味的青春 160
差与距 166
胜仗 172
松叶屋的联想 178
贝尔墨潘气质 184
向马普森太太礼敬 190

C
华人文化圈 197
初次的文学小酌 199
粮草已然齐备 205
发现珍珠 20
读一读阿修伯的心念 212
已然的必然-纪念菲华文坛领袖本予先生 217
「教读」,掰掰 223
可创造的与不可创造的-浅谈创作历史小说的一个特点 229
领航-为敏慧书序 236
给至粗俗的人一双草鞋-吴稚晖对弱势族群教育的理念 240
仍有知错的现场证人 246
笔名 257
是好汉吗 260
不曾扫稿成书 263
用笑靥挥洒人生 26

D
角落静静想 273
梅花三弄 275
与子偕老 282
起点 288
寻路 293
大姐们的眼神 299
铁肩担道义 302
空页 307
最记仓皇辞庙日 311
九到九的感悟 317
何必LV 322
记得那彩色的长夏 326
吹皱一池春水 332
杜鹃泣血-悼念梁肃戎叔叔 335
留在二三○七的忆念 341

图书序言

初次的纽约印象

那一次的经验,对我后来定居纽约,有相当的影响。固然我看到了很多不喜欢的东西,诸如华人的一些不必要的猥琐,那些不自重不长进,站在边缘却缺少那份无欲则刚的淡然。但是也有我极其羡慕的东西,便是心态全然的自由,要怎么过就怎么过,那些不规范的规范,去他的!只要不杀人越货,不干犯律法,谁能管?况且就生活的大环境而言,客观地说,只有在这样的广大人种展览场中,才会少一些异类的感觉。

那年,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跑了一趟纽约,距前次到纽约城游历已相隔十年。不过第一次到纽约,只像是无意飘过的叶子,谈不到印象;再来,纽约似乎没什么改变,但多了些发现。还有感觉「少数民族」更多了,生活空间更挤了,大世界的小蚂蚁的感受更为强烈。

不曾访巡风景线的亮点;不曾参观大学和博物馆;不曾找寻艺术的性灵之美。都没有,仅是生活,非常主妇地买菜做饭充任特别护士。可是本诸一个敏感知识分子的观察,并非毫无所得。带着病人平安地到纽约又平安地回家,已是上天仁慈保佑,再能有所感所应,虽然没玩没吃,还是得说收获不菲。一月中旬,忙忙地结束了学校的课,带着病重的他,忐忑不安地登程了,医生破例恩准,华航的学生们费心为老师做周全的安排,寒素的教书人竟奢侈地订购了「商务舱」的机位,这一切都是为那个想念儿子的父亲,要去留学地看望他的儿子。原应是识途老马,废了武功的病夫就说不上旧地重游了;一个冒险探亲的人,实际哪里也不能游。虽然对哥伦比亚大学,对那破破烂烂的西一一三街十分想去探探,在那天寒地冻阴沉肃杀的季节,还是不敢出门。

事后才有比较,那时纽约机场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推轮椅的,不是男工友,而是娇美的女职员。上上下下,穿廊过道,拐弯抹角,进出的电梯,往往要现去寻人开锁,受了不少累,可是坚持不肯接受Tip。谁说纽约客全见钱眼开呢?早就听说纽约是个坏地方,到底怎么「坏」,实在不容易描述,但是见到从那去国方二载,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男孩子,竟满面风霜这一点,就可知纽约城是一处什么样的炼人高炉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