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人奔赴战场,要嘛凯旋而归,要嘛英勇就义。怎料到,他迎来的是第三种命运。
活着,只能看着妻子嫁作他人妇;
活着,只能用死者的姓名生活;
活着,见到了自己的墓碑;
活着,比死更痛苦。
身分错换,一生纠结,一个和《夺面双雄》、《无间道》的主人公一样失去姓名与荣誉的男人。
战俘生还,生不如死,一部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名作《一个人的遭遇》一样表现被俘军人战后命运的佳作。
中国第一部表现当代战俘战后生存状态的军事题材长篇小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一等奖。
一个背负污名、重情重义的军人,一段古希腊悲剧英雄式的遭遇
七大读点,细品错位人生
与子同袍,把士兵当兄弟 「战士有事不瞒爹娘,而不敢跟领导交心,是战士有思想问题,还是咱们对士兵没尽到父母兄长责任?」
兄弟之义,生死託付 连长把最艰难的任务给他,是真把他当弟弟,在连长心里全连只有他石井生才胜任这个任务。
可以承受流血,绝不蒙受耻辱 「你流过血吗?你死过吗?你知道身上穿七个子弹窟窿是什么滋味吗?」
守在爱人窗外,眼看她成为他人妻 岳天岚家屋里的灯突然灭了,邱梦山一屁股跌落到石条凳上。他双手捧着头,不想再看那个黑窗户,他知道里面正在发生着什么。
世俗偏见,妻儿视他如陌路人 「我想你还是走得越远越好,继昌有你这个战俘做叔叔,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爱不能相守,在遗书中为爱说抱歉 「天岚:这辈子我最对不起一个人,她就是你,只能来世报答了。」
兄弟墓碑前的告白:活着比死更难 「井生,你哥我对不起你,你哥我想好好地为你活着,好好地为咱俩争口气。可你不知道,我活得心里有多苦噢,谁也不把我正眼瞧,我感觉活着比死还难。」
名家推荐 《遭遇》以其对英雄主义的可贵深化、对战争状态下个体生命的生存状况的人性开掘、对传统习俗的理性反思显示出可贵的独立思考品质;对人物内心矛盾的揭示,以及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描绘,必将成为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开风气之先、能够走出国门、与世界经典战争文学对话接轨的先驱。——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人民大学文学博士 张良村
《遭遇》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它是一部具有了开拓性、现实性、批判性和文学性的军事题材佳作。它以新文学观念,对英雄主义内涵进行深度诠释;它开辟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新道路,正视战争环境下军人的真实心理、情感和行为,无论战前的复杂心态,还是战斗中的血腥惨烈,还是战后遭受歧视下的苦难和生存挣扎,有一种把读者带入现场再现能力和叙述力量,达到了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感染力,是一部令人颤慄、发人深思的作品。——解放军总政艺术局原局长、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 汪守德
《遭遇》对于中国当代作家,无疑是具有挑战意味的。它所面对的,既有社会生活的容受空间的边界,也有文学自身在处理此类题材上的经验匮缺。于是,作品的主人公邱梦山,就必须面对着陈旧的但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歧见,作家自己,则是要在这片荒芜的领地上,拓展出一条富有创新性的道路。这种创新,既是时代的,也是文学的。黄国荣挑战社会成见和文学成规,更是以今日之我挑战昨日之我,其大器晚成,可赞可叹。——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 张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