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放浪

印度放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当代摄影大师藤原新也的青春放浪记


  无畏的轻狂灵魂 直探印度的灼热、印度的失序
  肉身败阵了,却换来自在的心与勇气。
  这,是我25岁的模样!

  印度,是个可以目睹生命现场的地方,
  藤原新也以初生之犊的勇气直视死亡的脸谱,
  从观望、迷惑、沉重到融合,他找到了重新观照印度的方式
  :「与其用人原本有限的力气大摇大摆前进,
  这片土地却要求你我以堪怜的肉身来顺应一切的矛盾…… 」

  25岁这年,日本摄影大师、也是旅行名家藤原新也身负採访任务,背着一架相机和几卷底片,第一次来到印度旅行,初识的印度和其他旅者眼中所见并没两样:脏污、拥挤、纷乱、躁动,甚至带点滑稽的矛盾。

  这是一场轻狂岁月的浪荡痕迹,不矫情不预设立场,所以能以青春的眼界,从观望、迷惑、沉重到融合,深刻体悟到如何顺应印度的方式。然而,经历多年后,已是壮年的藤原新也在面对和当初自己踏足印度时同样年纪的年轻人的提问「为何要去印度?」时,当年那夯不郎当才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的形貌如显影般出现眼前,是啊,藤原新也也开始向自己索求答案:为什么要去印度?

  「……那个年轻的昔日之我,一副大病初癒的样子。身形癯瘦,头发很长,胡须有如乱草,突出的颧骨因为强烈日晒而泛光。尽管看起来非常虚弱,但被太阳晒得焦黑的肩膀,正体现出一个年轻人在这个灼热的国度奋战时间之长短,以及旅行的种种可能样态。

  年轻人似乎是败给了什么。很可能他是败给了太阳。还有,他也败给了大地。他败给了人,还有热。他败给了牛、败给了羊、败给了狗和虫。年轻人败给了包围在他周遭的一切东西。大约这就是……,我二十五岁当时的模样没错。……虽然不知道爲什么,我就是不顾一切、胡搞乱搞,只爲了败北而去的不是吗?……至少刚开始是这样。」

  不顾一切选择去印度,只是为了给年少轻狂的自己找个失败的体验!

  这个答案听在前来探问的两位年轻朋友耳中,或许心下会顿时松了口气,原来藤原新也也不过是个「正常人」罢了!然而,眼前这位被印度这庞然大物似的热气球,炙烤折磨到形容枯藁、清瘦疲惫的年轻人,却再一次让藤原新也回顾过去的自己:青春的行旅岁月纵然清涩、疲惫、冲击,却是开启了他更有勇气四处”漂流”,更有勇气认识世界的开端。
《印度放浪》是藤原新也青春浪游的足迹,以两大部分纪录从初次旅游印度到之后多次重游踏遍印度全境的见闻体悟。令人震撼动容的是,藤原新也在印度是全然地融入其中,多次让自己置身火化尸体现场,透过镜头贴身见证印度人在面对生与死的矛盾,以及了解他们不得不自然以待的顺应之道;印度,是个可以目睹生命现场的地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独自带着强烈的个性,以自己想要的面貌活着。

  放浪印度,藤原新也以初生之犊的勇气直视死亡的脸谱,从观望、迷惑、沉重到融合,他找到了重新观照印度的方式:「与其用人原本有限的力气大摇大摆前进,这片土地却要求你我以堪怜的肉身来顺应一切的矛盾……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藤原新也


  日本知名摄影大师、画家、旅行名家、散文作家、小说家,集多种身分于一身。

  出生于九州福冈的藤原新也,家中原本经营旅馆,16岁那年,因都市计画遭强制拆除,全家生计顿生波折甚至面临破产命运。之后,他到东京就读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系,时值日本学运热潮,他不想跟着别人上街抗争,也不愿意躲在学院的象牙塔中漠视以对,因此中途休学。正巧《朝日画报》有一系列的国外报导企画,藤原新也应征获选,就这样他背着一架相机,首次行旅印度,这年是1969年。随后几年期间,他多次旅行印度,足迹遍及全境……

  从此,开启了他四处旅行的”漂流”生涯。

  在脏污、失序、灼热的印度放浪多年,为了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养舒缓,他行旅拉达克,澄净冷冽的雪山适时地冷却他年轻的热切与躁动。之后,香港、韩国、台湾、泰国、巴基斯坦等等,都有他漫游的足迹。

  着作有《西藏放浪》、《台湾、韩国、香港──逍遥游记》、《全东洋街道》(获82年度每日艺术大赏)、《东京漂流》、《诺亚──动物天方夜谭》、《乳之海》、《沉思徬徨》、《丁葛湾之旅》等书。其中创作于80年代的《东京漂流》对文明的批判精湛锐利而大为畅销,曾经获得「大宅壮一」赏、日本报导文学大赏提名辞退。

译者简介

吴继文


  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哲学硕士。曾任联合报副刊编辑,时报文化出版公司文学主编、丛书部总编辑,台湾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

  着作有长篇小说《世纪末少年爱读本》、《天河撩乱》。

  译作则有《西藏旅行记》(马可孛罗出版)、《看不见的人》(橡树林文化出版)、《我的母亲手记》(无限出版)以及《厨房》、《哀愁的预感》、《鸫TUGUMI》等多种。

图书目录

十五年后的自白

第一章
回到昨日之旅
别了,喀什米尔
少 年
寄生虫
野鼠吃过的果实
倖存的战士所画的即将消失的面包
两块三毛钱的圣雄甘地
圣者,或是花的乞食道
与裸身印度人的对话

第二章
乌 鸦
火 葬
沙 暴
死 神
惘然的骚动
印度教



一九七二年版后记
热球底下
语 录
附录:藤原新也着作年表
译后记

图书序言

别了,喀什米尔

坦白说,关于这次旅行,我根本没有做过什么努力。要说出发前我做了什么,就是申请了护照,以及因为听从朋友「有照片的话可以赚点旅费」的忠告而学会使用照相机,此外就是特地为旅行而准备的地图、水壶、中学时代使用的背包、人字拖、黄色泳裤、洋伞、几种药品,大概就这些,而且是在出发前四天才开始准备的。

至于说到我自己对印度的认识,比较确定的就只有一卢比可以兑换四十七日圆,还有一卢比等于一百披索 ,其他就是小学的时候,有个朋友头壳特别硬,于是大家都笑称他「印度阿三、印度阿三」,慢慢的我心里就产生一种「印度人头骨特别硬」的刻板印象,这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知识,只不过是幼稚、无厘头、自以为是的想像罢了。

在我心目中印度这个国家,大概就是这些有的没有的集合而成的,但是让我决定前往印度旅行的念头,既不是来自教科书,也不是什么旅游报导,而是那些从小不断积累的奇奇怪怪的印象。尽管它们毫无根据,却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总之,当我刚刚步出新德里机场的时候,根本没有所谓旅行计划这种东西。在新德里待了五天,觉得差不多该往哪里移动了,于是第六天下午,我在旧德里的红堡 空旷的地上摊开地图,开始考虑接下来的行程。才不到十分钟,我身边围了一大堆看热闹的人。

话说我背包里面正好塞了许多当初结伴一起在西亚旅行的朋友分手时送给我的一些小纪念品,这些小玩意儿和这群看热闹的意外凑在一起,机不可失,我立马改变计划,叫卖起小纪念品来。我把轻便雨衣、固态燃料、剪刀、尼龙马球衫等等一一摆好以后,因为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于是用手指着一项物品,然后叫道:「东京—日本—十卢比!」「东京—日本—五卢比!」价格前面一定加上「东京—日本」。

没想到这个「东京—日本」带来了两个预期不到的效果。一个是东西很快就卖光,其次是喊价太高就没人要。

还有一件怪事,那是当我拿出一卷并不打算卖的逆时针漩涡型蚊香在那里检查的时候发生的。围观的人群不知道爲什么开始对蚊香表示好奇;话说长成这种形状的东西总是会教人多看两眼。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