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的家奴:一本书说尽太监那些事

天子的家奴:一本书说尽太监那些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清史
  • 太监
  • 宫廷
  • 社会
  • 文化
  • 人物
  • 传记
  • 禁宫
  • 明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充满慾望、荒诞、杀戮的宫廷
  有着一群背负耻辱、仇恨、野心的阉宦
  这群阉宦将最高贵的皇帝,玩弄于股掌间
  造成中国历史上宫近阴谋与权力争夺的巅峰

  皇帝总想着如何让天下臣民都尽忠自己,太监就出主意,叫所有人都来做「太监」。
  就这样,整个帝国都被阉割了肉体,阉割了精神……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弄权的「东方不败」,是齐桓公的贴身内侍「竖刁」。
  秦始皇因为信任阉人「赵高」而把大秦王朝搞了个底朝天。
  唐高宗因依赖「高力士」的贴心,而种下了唐朝走个灭亡的的因子
  明朝后期,「立地皇帝」刘瑾,文盲加流氓的「九千岁」魏忠贤,让「公公」们的权势达到了登峰造极。

  在中国这个封建帝国制度下,如果皇帝是老公,大臣是老婆,那么太监是什么呢?是小妾。俗话说,妻不如妾。一些被枕边风吹晕的老公,就会嫌弃老婆而亲近小妾,老婆为了生存还得忍气吞声去讨好得宠的小妾。当然,小妾因为得宠而忘乎所以的也有很多,最终导致了整个家庭的崩溃。

  太监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又是用了什么样的「魔法」左右皇帝,而为所欲为?本书完成收录中国历代太监资料,透过对太监的全方位了解,对历史有另一类的解释,对人性有另一种角度的思考。在谩骂、讥笑他们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他们身上,也有我们这群正常人的影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书铭


  ◎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
  ◎现任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国历史有深厚的了解与独到看法。
  ◎着有《关于历史学的100个故事》、《中国人一生必看的36本书》、《主导中国历史的十大定律》、《皇帝背后的权势人物》、《龙袍怪物——正史中的那些另类皇帝》等书。

图书目录

前言 无根之根——历史上最为另类的一群人
自序 太监如何「炼」成?

第一章 零星出场的早期宦官
1 「东方不败」闹春秋——竖刁
2 想给皇帝当继父——嫪毐
3 大秦灭亡总策划人——赵高
4 汉奸的祖师爷——中行悦
5 汉宫里的「断背山」——董贤
6 皇帝的岳父是太监——许广汉
7 身可残,志不短——司马迁
8 「情歌王子」是太监——李延年

第二章 太监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1 杀人不见血的「法学家」——石显
2 东汉太监党元首——郑众
3 十九太监战外戚——孙程
4 五侯「蠹害」祸国家——单超
5 知识份子都是「反动派」——党锢之祸
6 太监也爱搞发明——蔡伦
7 最团结的太监集团——十常侍
8 奸贼不论出处——黄皓
9 「文盲」太监官场升职记——刘腾

第三章 权阉的巅峰时刻
1 太监会武术——高力士
2 翻身太监把家当——李辅国
3 皇帝只是手中的玩物——王守澄
4 御帝高手——仇士良
5 把皇帝哄成儿子——田令孜
6 六百太监「孝子」的爹——杨复恭
7 太监当法官,皇帝做被告——刘季述

第四章 伺机待发的潜伏期
1 太监里也有诸葛亮——张承业
2 六个字预言的血案——周怀政
3 大奸贼能文能武——童贯
4  我的老爸是明星——梁师成
5 走出深宫冲向大洋——郑和

第五章 去势者的最后疯狂
1 从「始」到 「终」都是「败笔」——王振
2 历史上唯一的「立地皇帝」——刘瑾
3 一个太监的青史留名梦——张永
4 入错行的艺术家——冯保
5 天下谁人不识「伊」——汪直
6 向前一步就是皇位——魏忠贤
7 大树底下好乘凉——安德海
8 太监的谢幕表演——李莲英

图书序言

前言

无根之根——历史上最为另类的一群人


  太监又称宦官,或者叫阉人,阉人这个称唿有点「损人」,带有鄙夷的口气,直接讽刺他们的生理缺陷,未免有点过分了。因为大多数太监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去阉割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意愿。

  太监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此绵延于历朝历代,直到明朝达到顶峰,人数竟有十万之多。到了清朝,按照法律定制,太监人数设置为两千两百一十六名,但实际上,并不仅限于这个人数。

  太监这群不是男人的男人,在整个封建时代,随着职权的演变还出现了其他许多称唿,如: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内宦、中涓、内竖、中贵人等,不一而足。

  其实严格而论,宦官与太监、阉人之间还是有细节上的差别。

  在东汉以前,宦官并没有规定要阉割,正常人也可以当宦官,专门服侍宫中皇家成员,包括皇帝,皇子、皇后、皇妃等。因此,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在唐朝以前,宦官与太监是两个概念,太监只是个官职,属于内监。内监分太监和少监两种,太监则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内监的称唿,任何身分的人都可以担任。唐高宗时,开始用宦官这群阉人充任太监之职;到了明朝,宦官权势不断膨胀,人们不得不以官职尊称宦官。久而久之,老百姓也就把太监当作宦官的代名词,但在大众口里却不无贬义。

  从春秋时期历史上第一位太监竖刁,到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太监的趋炎附势、奉承巴结、阴险狡诈、恶毒兇狠等「天赋」逐渐暴露无遗。他们曾因为遭受过非同常人的生理伤害,往往会造成畸形的变态心理;他们追逐权力、犯上谋乱、残害臣良,简直是无恶不作,致使太监这个群体在历史中声名狼借,令人不齿。

  太监这样的群体之所以会出现在古代的政治舞台上,起因并不难解释。在整个皇宫内苑中,除了皇帝与皇子是男性外,其他成员上自太后、太妃,中到皇后、宠妃,下至宫女、丫鬟都是女眷,「男服务员」如果出入宫闱,很难保证不会发生男女淫乱之事,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就出现了太监。

  所以,正常人要想当太监,首先就要割掉生殖器,通常称为「净身」,从而成为「六根不全」的人。历史上不少太监都是在童年的时候被阉割,没有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过程,通常没有胡须、喉结等男人气质,致使这些人在相貌上与常人明显不同,往往会受到世人的嘲笑。

  从历史上看,太监的「后备军」往往有三个来源:
  1.国内受宫刑的罪犯或战争后被净身的国外俘虏。
  2.朝廷招录,各地方上贡给中央的奴仆。
  3.主动自宫。

  对第三类太监来源需要稍作解释,尽管政府曾禁止民间私自阉割幼童,但是民间不少贫苦人家难以承受多子女的家庭负担,或者是那些贪图荣华富贵却没有门路的人,就会透过这个途径进宫成为太监。这群人在历史中并不算少,非常普遍,有时甚至形成竞争。

  太监的本职工作就是安分地做皇家「保母」,上班的「单位」就是皇宫,但终生也只能被「埋没」在这座豪华的办公大楼里。太监与其他大臣都属于「国家公务员」,但太监与其他臣子的「分工」不同之处在于:诸臣的职业范围是政治工作方面,太监的职业范围在生活方面。

  但到了明朝,宦官制度和权力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宫里的太监职门分为十二太监、四司、八局,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其中最高等级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到了明朝中后期,太监权力不断升级,兼有出使、监军、镇守、侦查等行政权力。

  太监做为帝王与后妃的奴才,充当终身「男保母」,为他们长年服务,从而支撑着帝王之家;皇宫大殿的金碧辉煌,也提供给统治阶级优越舒适的生活品质。其中一些人不甘心长期处在这样卑微的地位,在慾望和野心的驱使下,他们不仅涉足于帝王贵族的生活中,而且常常也僭越职权,涉足于险恶的政治纷争里,其中最突出、最严重的就是汉朝、唐朝以及明朝这三个王朝。

  倚仗皇帝对自己的宠幸,很容易就出现了一批干权乱政、气焰嚣张、飞扬跋扈的太监,这群人被史学家称为「权宦」,或者「权阉」。权宦对于政府,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甚至亡国,比如汉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宦官专政的结果。

  除了僭越本职干涉朝政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太监,有皇家宫廷歌手,如汉武帝时的李延年;也有作家,如西汉的司马迁;有科学发明的,如东汉的蔡伦;也有外交家,如明朝的郑和……他们算是太监中的「另类」,因而在历史中显得格外醒目。

  从国际眼光来看,太监并不是中国的「土特产」,在古代埃及、古希腊、罗马、土耳其,甚至整个亚洲都曾出现过太监和太监制度。不过相较之下,中国的太监制度与规模却堪称蔚为大观,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制度而言,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自序

太监如何「炼」成?


  太监,就是在皇宫里打杂的,是一群被阉割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征的男人。

  说起太监这样一个「第三性」群体,在常人的印象里,他们长着男人的颊骨却不是男人,没有胡须却不是女人,嗓音尖锐,听起来十分诡异;他们和皇帝的关系无比好,且爪牙遍地,手眼通天,而且阴险狠毒、狡诈无比,总是陷害忠良,搅乱国政。

  太监彷彿没有一个好东西,汉有十常侍,唐有仇士良,宋有童贯,明有魏忠贤,清有安德海,说起这些人,读者无不痛骂连声。而着名的「党锢之祸」、「东林党争」等事件,也给这个群体戴上了一顶丑陋至极的帽子。

  在中国古代,太监就是皇帝家奴,皇帝最高贵,而太监最低贱,但是皇帝和太监却是相伴相生的,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离皇帝最近、伴随皇帝时间最久的人就是太监,皇帝最信任的人往往也是太监。皇帝对所有人都有生杀大权,但是在一些时候,太监却能掌握着皇帝的废立和生死。说到底,太监就是皇帝的影子,这也就是皇帝为什么信任太监的原因。

  那么,太监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又是用了什么样的「魔法」左右皇帝,而为所欲为?我们只有透过对太监的全方位了解,才能对历史有另一类的解释,对人性有另一种角度的思考。在谩骂、讥笑他们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在他们身上,也有我们这群正常人的影子。

  接下来,再说说他们为什么要做太监。

  太监原本是遭人蔑视的,所面对的是生理的缺陷、卑贱的地位、家庭的排斥及社会的歧视;在封建社会,家族中出了一个不男不女的「公公」,是整个家族的耻辱,甚至没有资格入祖坟。因此,没人愿意平白无故挨那么一刀。做太监的人大多都是迫于无奈、穷得活不下去,为了混一口饭吃,忍痛割爱,净身入宫,有的则是被判处了宫刑。还有一少部分是看到太监拥有令人目眩的权势和财富,进而由鄙视而钦羡,由钦羡而效仿。一些世代辗转于贫困而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一些天性懒惰而又不安于本分的人,一些无缘于科举而又祈望出人头地的人,便纷纷自宫而进入宫廷。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太监呢?

  对于这个问题,你也许会一笑置之,心想:「很容易嘛,一刀割了嘛!」

  其实,想成为一个太监,绝非挨一刀那么简单。

  从一个曾经走访过北京城老太监的记者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太监是如何「炼」成的——

  首先,带着礼物(最简单的见面礼是一个猪头、一只鸡或一罐白酒)找到手术高明的净身师(俗称「刀儿匠」),否则一刀下去血肉模煳,再来个破伤风、大失血,买卖就亏大了。接着,拜净身师为师,从此以后,无论这个太监如何飞黄腾达,都必须孝敬师父。拜师完毕,签合约,叫上街坊邻居,大家一起作证,说自愿净身,阉死不赔。

  写完了,签字画押,然后交钱,动手术。

  手术的过程自不细表,总之异常血腥和残酷,就像过了一道鬼门关,搞不好命都丢了。

  至于割下来的玩意儿,由净身师保管,放入盛满石灰的盒子里,同时放进去的还有签的那一纸合约,然后用红布包好,挂在房樑上,寓意是叫做「红布高升」,「布」同「步」,祝愿这个新太监今后能发迹。

  等这个太监老了以后,即便是花重金,也会拿回自己的「骨肉」。

  可是这么悽惨的处境,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历朝历代总是有太监的影子呢?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图书试读

「东方不败」闹春秋——竖刁

金庸小说里的东方不败,为了练绝世武功勇敢地「自宫」,这仅仅是虚幻的小说情节,殊不知历史中真的竟有这样的「勇士」,为了赢得国君信任,不惜将自己阉割,从而「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监。此人开了中国太监先河,堪称太监的「鼻祖」。

这个人就是春秋时期齐国最得势的太监竖刁。但这个太监并不姓竖,而姓貂,史书上不屑记他的大名,因而他的名字在历史上早已湮没无闻。「竖」是「竖子」的意思,放在姓前,是后人对他的蔑称;大家把他的姓改为「刁」,则暗含「刁民」的意思,可见这个人在历史上有多么龌龊,其名声已经臭到极致。

竖刁的宦官生涯最早记录在《左传》里。

最初,竖刁没有任何文凭和资历,他很难有机会进入中央机构,想成为「国家公务员」,对他而言完全是白日梦。不过,他是个有野心的人,明白要想爬进权力中心,就不得不付出相应的代价,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要不惜牺牲自己。

竖刁有一位同事名叫易牙,其本质与竖刁是一路货色,不过更有「胆识」。齐桓公的饮食每日都是珍馐佳餚,而且每餐都没有「雷同」的菜单,但几年下来也把这些山珍海味都吃遍了。齐桓公找不到新鲜食品,总抱怨自己吃饭没有胃口。为了让齐桓公尝到新鲜的美味,易牙一咬牙,就将自己尚在襁褓的儿子烹煮了,做为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进献给齐桓公。由此,易牙成为了齐桓公的亲信。竖刁听说后嫉妒得要死,不仅感觉自己丢了面子,而且心里非常怨恨这家伙怎么抢了自己风头。

为了向主子显示自己的忠心耿耿,只有用实际行动表达。竖刁终于想出了更狠的一招,果断地向自己下手——挥刀自宫。他为什么要来这一狠招?他抱着「要想成功,必先自宫」的想法,其实不难理解,利用这样惨烈的「壮举」就是想让齐桓公知道自己有何等的毅力和忠诚,证明自己只会全心全意地伺候齐桓公,绝不会在宫里乱搞主子的女人。皇天不负有心人,既然表达了自己无比的忠诚,他立即就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被提拔到宫里做贴身「男保母」。这个主动「献身」的马屁精终于如愿成了一名太监,得以整天跟随在齐桓公身边。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