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悬案启示录

皇朝悬案启示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宫廷中的众多「谜案」,与其说是「谜」,不如说是阴谋!


  宫廷,社会的最上层,其成员多数唯权是从,为了权力,几乎什么都能无所顾忌地做。谁够狠,谁就可以活到最后。反正,历史都是为胜利者书写的。

  历史在不经意间,留给了后人多少的叹惋和多少的哀怜。

  真相永远都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所有的蛛丝马迹都靠后来者侦察而得。

  这其中,真或假,除了更多的历史事实,也随着人们的传闻而变得越来越蹊跷迷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朝廷政变逆案
宫廷斗争真相难寻,千古奇案谍影重重


欲盖弥彰:汉献帝禅让还是曹丕篡位     008
篡汉夺位:成王败寇不可说         012
玄武门之变:手足相残背后是权利的争夺   016
《十香词》:萧皇后丧命之谜        021
「烛影斧声」千古案:宋太宗赵匡义     025
陈桥兵变: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新朝  030
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      034
名臣多尔衮:到底有无谋逆之心       038
国耻开端: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      042
戊戌变法:光绪皇帝为何做无可奈何的变法梦 046

第二章
帝王祕事谜案
君王们不为人知的宫廷历史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身世揭祕       051
苻坚与慕容沖:断袖多情皇         058
圣明也黑幕:唐太宗为何要篡改国史     062
千古一帝:李世民胡人身份之谜       065
中宗暴亡:为韦后喊冤,为安乐公主平反   069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唯一被老婆气死的皇帝  073
以退为进:不被看好的忽必烈为何能继承帝位 077
元顺帝:生存之后才能生活         082
郑旺妖言惑众:明武宗朱厚照身世疑案    087
清世宗雍正:四爷真的篡改遗诏了吗     092
迷雾重重:雍正驾崩案           097
福康安案:他是干隆私生子吗        102
道光陵墓:两建一废,史上最「虚伪的」皇帝 106
傀儡皇帝:光绪帝早逝之谜         110

第三章
后宫嫔妃谜案
深宫迷迭步步惊心,是美人心计还是风波四起


丑陋的贾南风:为何能够权倾朝野      115
人彘惨案:吕雉心狠手辣玩权术除戚夫人   119
汉光武帝与阴丽华:帝王也有真爱      123
情迷姐妹花:赵飞燕赵合德同侍汉成帝之谜  127
天后武则天:她并不是第一个女皇帝     131
霸道皇后:要求皇帝坚守一夫一妻制     135
往事只堪哀:大周后生死之谜        139
得宠之谜:为何明宪宗一生独爱万贞儿    144
谜样人生: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或有隐情   149
暗香疏影:历史上真有香妃其人吗      154
传奇人生:慈禧太后身世之谜雾重重     158
慈禧「管教」:为何未能废掉光绪      163

第四章
皇嗣祕闻忌案
皇家惊魂,太子公主宫闱祕事几人知


骊姬乱晋:太子申软弱无奈自杀之谜     168
扶苏之死:胡亥李斯密谋直接害死太子    172
建成太子:并非史书所说的不堪       176
太平公主不「太平」:谋逆是否真有其说   179
文成公主:汉藏和平汉藏文化的传播使者   183
永泰公主:武则天亲孙女死因成谜      187
唐明皇之子:14个儿子中12个死于非命    191
狸猫换太子:调包之计真假虚实难辨     196
南宋假冒皇侄案:染布匠竟冒充「皇嗣」   201
梃击案:谁是宫廷斗争的始作俑者      205
明末疑案:崇祯太子真假难辨        210
阿敏囚死案:皇太极为什么囚禁困死堂弟   214
矛盾重重:康熙两立两废太子之谜      218
 

图书序言

第一章
朝廷政变逆案
宫廷斗争真相难寻,千古奇案谍影重重


欲盖弥彰:
汉献帝禅让还是曹丕篡位

自古以来,说到圣君,大家都会提到尧舜禹,尤其是尧舜禹之间的禅让,让后代文人感慨不已。世间最难以舍弃的就是权力,为了权力可以寡廉鲜耻,可以抛妻弃女,而尧舜禹竟然可以将天子之位相让,是何等的气魄。而后的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禅让真的是对权力的放弃吗?历史之事,仍需考证。

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汉献帝只是傀儡,实权由曹操掌握。西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佈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再三推让之后才答应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受禅登基,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废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经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

汉献帝的禅让,是一场劳心劳力的大运动,整个曹魏上下几乎全部调动了起来。

《三国志‧魏文帝本纪》中,曹丕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曹丕为何要搞得如此复杂,要求汉献帝仿效尧舜,禅位于自己呢?为什么曹操至死都不称帝呢?

自古以来,弒君是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种观念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淀,即便不是法律明文规定,也同样具有约束力。这就是道德的力量、舆论的力量、世俗的力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曹丕如果用直接的方式夺权的话,可能会落得跟王莽一样的下场,当时的汉献帝只不过是个傀儡,实权还在曹丕的手中。

可是如何解决夺权的道德问题呢?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