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罗克为之而死
被中共封闭至今的六期报纸
这是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书。
遇罗克(1942-1970),被誉为「中国人权先驱」和「中国的马丁‧路德‧金」。在最黑暗的文革时期,他不仅是为那篇振聋发聩的《出身论》而死,亦是为六期《中学文革报》他所写的头版头条文章和其他文章而死。编着者遇罗锦将1986年带出中国的六期《中学文革报》,全部打出了电子版,一字未拉载入本书;并附了清晰的报纸照片。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每天在发生着什么事情?这六期报纸会把您带进那活生生的时代,让您有如亲临其境般地体会。
这亦是具有文学价值的书。不仅有遇罗克生前仅仅保存下的,作为判他死刑证据的诗词和日记,更有遇罗锦以历史见证人的资格,以她一贯写实的文风,记录了她的哥哥遇罗克一生的成长过程——她又一次加工与补充的电影文学剧本《遇罗克》,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家庭政治与爱情的双重悲剧。
名家的字字珠玑
金钟:遇罗克在历史上留下英名。他给中共血统论以沉重的一击,建树一个不屈的象征,显然不是只有勇气可以达到的境界。
徐友渔:一身兼思想家和烈士两者寥若晨星,使他们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遇罗克和《出身论》的本质,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真理重于生命。
胡平:《出身论》阐述得那样严谨、清晰、深入与精辟。第一次读到它时,真是一种奇妙无比的感觉。这个声音很可能和自己一样孤独,但你立刻就有了十足的把握和信心。这就是理性的力量,思想的力量。
宋永毅:常识就是真理,就是理论;把常识说清楚了,就是重大理论贡献。对比四十年后今天的知识份子被收买现象,中国知识份子应当感到惭愧。遇罗克冒着被砍头的危险,竖立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公共知识份子的形象。
廖亦武:我忘不了最初晓得遇罗克的那种震撼。那是一粒种子,我能够撑到现在,都得益于那粒种子在体内发芽和生长。「干坤特重我头轻」永远是最美的诗句。如果每个中国知识人的墓碑上,都能无愧地刻上这样的诗句,这个种族的遗传基因就改变了。
魏京生:遇罗克知识渊博,勤于思考,最重要的事非常勇敢,敢用自己的生命坚持自己的说法,和那些因为给共产党提意见而遭遇不幸的人,有本质的区别。
李劼:遇罗克的《出身论》,是一部中国贱民的解放宣言,其意义堪与美国的黑人解放宣言相比。
万润南:遇罗克说出了人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说得是那么透彻和准确。我们现在都敢说真话了吗?今天的中国,说真话仍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也有个梦:每年的三月五日,成为全国性的「遇罗克日」。
任不寐:遇罗克是中国政治的先知,也是自己命运的先知。
作者简介
遇罗锦
1946年3月31日生于徐州,三岁随全家迁至北京。
1958年于「北京市东京区一中心小学」毕业,1961年于「北京女十二中」初中毕业,1965年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在玩具厂设计儿童玩具。
1966-1969年,因「思想反动」(日记)被劳教三年。
1970-1979年,先后在河北省、黑龙江省和北京,做过农民和城市临时工。
1980年调到北京《学习与研究》杂志社任美编,童年在北京《当代》发表纪实文学《冬天的童话》;1981年在广州《花城》发表纪实文学《干坤特重我头轻》和小说《春天的童话》,《春天的童话》旋即被禁;由其第二次离婚案引发的全国长达一年的讨论及各大报刊对《春天的童话》的批判,被中共舆论诬指为「堕落的女人」,直到今天仍是被中共排挤和压制的对象;1986年之前,也发表过其他中短篇小说及一些文章。《冬天的童话》与《春天的童话》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和芬兰文等版本。
1986年2月在西德申请政治庇护并定居。
1987年3月,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自传小说《爱的唿唤》,在中共压力下,1989年宣佈不再出版。
1987年日本东京「现代文学研究所」出版中外评论集《遇罗锦》,在中共压力下,宣佈不再出版。
2008年2月,将《爱的唿唤》做了大量补充和修正,回归原书名《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1946-1986》这部42万字的自传小说,于2009年3月,香港「晨钟书局」出版。
2010年3月,台北「允晨文化」出版《一个大童话》的续篇——自传小说《童话中的一地书》。
2010年8月底,香港「开放出版社」出版《遇罗克中国人权先驱》,编入了遇罗锦的传记电影剧本《遇罗克》和她所收集的集体献词《献给遇罗克的花》。
2011年11月,编着《遇罗克与中学文革报》,于2013年10月由香港「晨钟书局」出版。
博客:纪念文革 怀念遇罗克
jinianhuainian.blogspot.de/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又充满压抑的年代,一个年轻的生命,一段不屈的抗争,一抹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光芒。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与一个久远的灵魂对话,感受他纯粹的勇气和对真理的执着。我会被遇罗克的形象深深吸引,他并非是神坛上的圣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困惑的年轻人。他的文字,朴素而有力,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体尊严的捍卫。而《中学文革报》,作为那个特殊时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则承载了太多时代的声音和情绪。通过这本书,我得以了解到这份报纸的诞生、发展及其在那个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复杂角色。它不仅是青年学生思想碰撞的载体,也是社会思潮涌动的缩影。作者对于遇罗克经历的细致梳理,以及对《中学文革报》社情民意的深入挖掘,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独立思考和敢于发声的力量也从未熄灭。它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的阴影,也激发了我对当下社会议题的反思。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就被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感所吸引。遇罗克,这个名字如同一个时代的注脚,而《中学文革报》则如同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岁月的真实面貌。我被遇罗克身上那种不羁的灵魂所吸引,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现状,他的文字充满了真诚和力量。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思考者,一个坚定的践行者。而《中学文革报》,它作为那个时期青年学生思想表达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内容之丰富、观点之多元,都让我感到惊讶。本书作者在史料的海洋中进行细致的打捞和梳理,将遇罗克的故事与《中学文革报》的兴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立体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我被其中那些鲜活的细节所打动,它们不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那个时代普通人命运的缩影。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思考:在任何时代,个体的价值和自由意志都应该得到尊重,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良知的坚守,是永恒的闪光点。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唤醒了沉睡的历史,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视来之不易的自由,并永远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更像是一份关于勇气和良知的深度报告。遇罗克,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曾一度模糊,但通过这本书,他再次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在面对社会不公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和不妥协。他的文章,看似稚嫩,却蕴含着超越年龄的智慧和对自由的渴望。而《中学文革报》,它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那个时代青年群体思想碰撞的试验田。本书对报纸的创办过程、内容特点以及其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是如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参与社会。我被书中披露的许多细节所吸引,那些鲜活的对话、生动的场景,让我仿佛亲历了那个年代的种种事件。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而是用一种冷静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展现了遇罗克及其同道者的艰难处境。读这本书,我不仅在了解一段历史,更是在思考个体与时代的关系,思考在任何时代,坚持独立思考和维护个体尊严的意义。它引发了我对历史真相的追问,以及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审视。
评分翻开这本书,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藩篱,置身于那个轰轰烈烈却又暗流涌动的时代。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式的严谨,从海量的史料中打捞出遇罗克和《中学文革报》的珍贵印记。我被遇罗克“只反党委,不反毛主席”这样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何等复杂矛盾的话语所震撼,这句口号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政治立场,更是那个年代许多知识分子在夹缝中求生存、求表达的写照。而《中学文革报》的出现,则像一股清流,又像一股暗流,它既是学生热情参与政治的产物,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信息传播的独特模式和局限性。本书对报纸内容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和思想倾向,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思想的活跃与迷茫。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为遇罗克的命运感到扼腕叹息,他的不幸遭遇,也是那个时代无数悲剧的缩影。但同时,我也会被他身上那种不屈的灵魂所鼓舞,他对真理的追寻,对生命的尊重,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并非是单向的灌输,而是邀请读者一同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那个年代的复杂与矛盾,去体味个体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挣扎与坚守。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书。遇罗克的名字,如同一颗曾经被遗忘的种子,在作者的笔下重新发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中学文革报》,则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那个特定年代的种种复杂与斑斓。我被遇罗克的文字所吸引,他的坦率、他的犀利,以及他身上那种独特的“士”的品格,都让我深深动容。他并非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出于一种朴素的道义感和对真相的执着。而《中学文革报》,它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学生群体的一种独特的声音,一种尝试用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和参与变革的努力。本书对于报纸内容的梳理和解读,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青年人思想的活跃,也看到了他们在信息相对闭塞的环境下,是如何努力寻求知识和表达自我。作者对遇罗克生平的细致描摹,以及对《中学文革报》背后社会生态的深入挖掘,让整个历史场景跃然纸上。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看到了良知与勇气在黑暗中的微光。它促使我去反思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在任何时代,对真相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尊重都是何其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