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了中国古代名女人十八位,包括有:万里和亲王昭君、燕啄皇孙赵飞燕、谤累千年甄夫人、替父从军花木兰、两姓太后李三娘、花蕊夫人徐妃、女词人李清照、巾帼英雌秦良玉、文采风流柳如是、桃花遗恨李香君、红颜祸水陈圆圆、孝庄太后、慈禧太后、珍妃、赛金花、绣圣沈寿……等等。
作者苏同炳是着名的掌故家,他除了根据正史外,还旁取许多笔记小说等史料,以中国古代名女人故事为依託,包罗她们的出身、性格、才能、生活经历各方面,从而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名女人的生活遭际及精神面貌。该书写作严谨,考据翔实,不仅纠正以前的许多历史谬误,也有不少的新发现。本书是一本针对大众的历史读物,对于有志于了解中国古代名女人的读者,可谓是不可不读之作。
本书特色
18位中国古代名女人,有人远离故国千万里只为和亲,有人代父从军出征突厥,有人被世人责难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也有人为保爱儿忍辱下嫁。本书是一本针对大众的历史读物,对于有志于了解中国古代名女人的读者,可谓是不可不读之作。
作者简介
苏同炳
民国十四年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审退休。已出版:《台湾古今谈》、《台湾史研究集》、《明代驿递制度》、《明史偶笔》、《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明青史事丛谈》、《谈史论古》、《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等书。
序
一、万里和亲王昭君
二、燕啄皇孙汉祚衰──赵飞燕的故事
三、谤累千年甄夫人
四、孝女木兰振古奇
五、两姓太后李三娘
六、花蕊夫人徐妃
七、被「狸猫换太子」故事骂苦了的刘皇后
八、旷代女词人李清照
九、张太后自贻伊戚
十、巾帼英雌秦良玉
十一、文采风流柳如是
十二、桃花遗恨李香君
十三、红颜祸水陈圆圆
十四、太后下嫁故事中的顺治生母孝庄太后
十五、垂帘听政四十年──慈禧太后的一生
十六、井底臙脂说珍妃
十七、孽海奇葩赛金花
十八、绣圣沈寿
序
中国素来被称为是世界上文献资料最丰富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流传至今的各种正、杂、野史及小说稗官之类有关历史记载的资料,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因古代中国人素来怀有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之故,总觉得既是女人,就应该老实待在家里尽她的贤妻良母本分,如果也要像男人一样地舞文弄墨,招权揽柄,未免是牝鸡司晨,非家庭之福。基于这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不平等思想。自古以来,正不知有多少富于才华的女性活生生被剥夺了读书求知的权利,当然也丧失了她们发明与创作的机会:即使其中偶然有少数女性得以稍露头角,也决无广大空间可以容其充份发挥。所以,一部二十四史的卷帙虽繁,有关古代女性的纪录,却不过只有几百篇贤母,节妇、烈女的传记,所谓闺藻、闺才,与闺奇,只在古今图书集成的闺媛典中留着一些有限的资料,如果希望进一步从这些有限资料中为其中人物撰写较为具体的传记文字,往往因文献无征之故,而有无从入手之苦。人类文明的创建并非只是男性的贡献;然而,古代女性对于国家与社会的贡献虽多,却因古人对女性的蓄意歧视而遭不合理之排斥,显非事理之平。为此之故,自民国创建以来,也已曾有不少表扬女性同胞具体贡献的着作出现,如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女性词话等等,颇能使现代读者了解到,古代中国女性在文学创造方面已有何等样的不平凡成绩。但因这些着作大多只着重于文学方面,对于古代女性在政治、军事、艺术等等方面的成就如何,殊少涉及,则亦未免有偏枯之憾。所以笔者很希望在涉猎史书之余,在这些方面能够作一些补充,以为发扬古代中国女性的潜德幽光,略尽个人之棉薄。
民国七十一年前后,朱慧夫先生主持畅流杂志的编政。朱先生邀我为畅流写稿,我即以「中国历史上的名女人」为总名,在该刊撰写了二十位左右的中国古代女性的传记,辑录在一起,就成了这本小书。中国古代女性中的有名人物当然不止我所撰写的这几位,但一则因资料蒐集有困难,并不是每一个有名人物的事蹟都足够写成一篇内容充实的传记;二则若干赫赫有名的人物早已有人写过专传,如果笔者别无新创,则为了避免剽袭雷同之嫌起见,亦不宜冒昧从事。因此,当时所写成的就只有这些。其后,畅流杂志社的内部人事有更迭,我亦停止撰写。以致整个编撰工作未能照原定目标充分实现,说来殊堪惋惜。
当年在畅流杂志上撰写古代中国名女人的传记时,虽然写作成绩不甚理想,但所投注下去的时间与精力却甚为可观,而且自觉也颇有若干新意。谬承国文天地杂志社林社长庆彰先生之厚爱,特地将此书列入国文天地丛书之内,深感荣幸,谨在此申致诚挚之谢意。此外,对于朱慧夫先生当年约我写稿的一段文字因缘,亦应永志不忘,一併于此表示对朱先生的感谢。
一、万里和亲王昭君
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四大美人」──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她们当然都有资格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女人,只可惜貂蝉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人。至于其余三人,则各有一段哀感顽艳的故事使她们名垂不朽。西施和杨贵妃的故事,留待以后再写,现在且来谈谈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名嫱,湖北秭归县人,汉元帝时被选入后宫,后来以「和番」的故事名垂青史。关于她的故事,有一部通俗体的民间小说「昭君和番」,流传极为广泛。一般读者对于王昭君的历史认识,大半得之于这部小说的传播。只可惜牠的内容太荒诞也太肤浅,实在不值得去读牠。
根据通俗小说「昭君和番」中的描写,昭君本是绝色美女,在汉元帝时应诏选入皇帝后宫。皇帝命画工毛延寿为各地选来的美女画像,毛延寿向王家索重赂。昭君自恃貌美,拒不应命。于是毛延寿就在昭君画像的眼下加一黑点,对皇帝说是昭君面有泪痣,主不祥。因此昭君在入宫后就被冷落一旁,永不能得皇帝之召幸。其后,此一秘密在偶然的机会中被戳穿,皇帝发现昭君的脸上根本没有什么「泪痣」,大加宠幸,又追问出当初被冷落的原因是由毛延寿索贿未遂,在画像上故意做了手脚之故,于是,毛延寿的欺君之罪发作了。皇帝下令逮捕毛延寿,欲将他置于死地,不料毛延寿却藏了昭君的画像逃往匈奴,以之献于匈奴单于,并煽动单于兴兵入侵,以图夺取此一绝色美女。汉朝的兵马无法抵敌匈奴的入侵大军,京城被围,情势危急,单于指名要以王昭君为退兵讲和的条件,皇帝虽爱昭君,苦无保全之力。昭君虽已被皇帝册为皇后,此时却不得不将她送与单于。和亲成立,昭君随匈奴单于北去,至大黑河,昭君投水自杀,结束了此一绝代美女的不幸遭遇。其后,昭君之妹长大成人,仍嫁与汉元帝,卒能兴兵大破匈奴,为昭君复仇云。此一故事虽然极为荒诞不经,却是广大社会千千万万读者所了解的昭君故事。通俗小说的传播力量如此广大而深入,着实使人震惊。
读完《中国古代名女人》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舞台上,女性从来都不是沉默的背景板。它们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曾经闪耀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女性,从沉寂的文字中唤醒。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不仅发掘出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她将这些人物背后隐藏的细节、她们不为人知的挣扎和智慧,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对每一位女性的刻画都力求真实,不矫揉造作,让我看到了她们作为个体,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生存、如何抗争、如何施展才华。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非传统意义上的“名女人”的挖掘,她们或许没有流传千古的美名,但她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我看到了古代女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她们可以是才情横溢的诗人,可以是运筹帷幄的政治家,也可以是默默奉献的女性力量。这本书让我对“女性”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中国古代名女人》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国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大门。它没有流于表面地歌颂或批判,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和深刻的视角,去解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印记的女性。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是充满了无数个体生命的故事,《中国古代名女人》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关于女性如何在极端的社会压力下,依然保持自我,并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篇章。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位在乱世中保护家族、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的女性的描写,作者没有神化她,而是展现了她在巨大压力下的权衡、取舍,以及最终做出的艰难决定。这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也让我对古代女性的生存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女性,无论她们的身份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的故事值得被看见,被铭记。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女性史诗!我一直对中国古代那些叱咤风云、影响历史进程的女性角色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关于她们的描述都过于脸谱化,要么是红颜祸水,要么是贤良淑德的圣母。而《中国古代名女人》这本书,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女性群像。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名字和事迹,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女性所处的时代背景、她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以及她们在复杂政治斗争和情感纠葛中是如何挣扎、抉择,最终留下各自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这些女性时,没有回避她们的缺点和争议,而是用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去解读她们的命运。比如,书中对某位皇后在后宫斗争中的冷酷手段的剖析,既展现了她的精明强干,也揭示了她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不得不采取的策略,这让读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与她们一同感受喜怒哀乐,理解她们的无奈与勇气。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那些鲜为人知的女性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她们的故事往往被淹没在男性的历史叙事之下,《中国古代名女人》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份渴望。它像一位细心的侦探,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搜寻那些被忽略的女性身影,并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将她们的故事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种“故事性”,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将每一位女性都置于一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中,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她们的喜怒哀乐。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某位将军的妻子,如何在家国危难之际,毅然承担起责任,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描述,这让我看到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同样拥有改变局势的强大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代女性的坚韧、智慧以及她们在逆境中的不屈不挠,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它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优秀作品。
评分《中国古代名女人》这本书,就像一本沉甸甸的史书,却又用散文的笔触,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故事娓娓道来。我一直觉得,了解历史,最重要的是了解人,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没有枯燥的年代叙述,也没有宏大的政治事件堆砌,而是将焦点放在了那些在中国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痕迹的女性身上。作者笔下的她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些宫廷的勾心斗角,那些家族的责任担当,那些个人情感的波澜起伏,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书中关于某位才女的篇章,我仿佛能感受到她笔尖流淌出的才情,也能体会到她在那个男权社会下,才华无法尽情施展的遗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代女性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所爆发出的惊人生命力,也让我对她们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时代,那些不曾被遗忘的女性身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