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8
哈佛中国史研究大家「数十年研究的圆满总结」
走进历史深处,揭示自帝制晚期延续至今的根本性问题
本书是由孔飞力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发表的系列演讲整理修改而成,是其代表作之一。作者分别从政治参与、政治竞争与政治控制三个方面入手,讨论「现代国家」在中国形成的「根本性议程」(constitutional agenda)。这样的「根本性议程」,将帝制晚期与现代中国的历史连结在一起,使本书不仅深入中国历史的肌理,也对掌握现代中国的面貌有重要启示。
孔飞力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并非完全是受外国刺激被动反应的结果,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内部就面临着诸多根本性问题上的深刻危机。对于这些危机,晚清的中国也产生了自己的思考和回应,其中许多已碰触到了「现代国家」的范畴。作者讨论的正是这些中国本土提供的知识资源,即「现代性」的中国经验。孔飞力同时强调,中国「现代性」的构建,包括「现代国家」的实现若成为可能,所根据的将不是西方的路径,而是中国自己的经验和条件。而中国的经验,不仅与中国密切相关,也具有普世意义。
名人推荐
余英时、许倬云、王赓武、金耀基 共同推荐
「孔飞力关于中国现代国家起源的精彩的系列论文,继承了他的老师史华慈的知识关怀,探讨并揭示了旧帝国之下的社会和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深层联系。」——曼素恩(Susan Mann,美国亚洲学会前主席、加州大学荣退教授)
「对专家和普通读者来说,孔飞力的这本书都极为重要,其中不仅提出了促使人们思考的新史论,对人们所熟悉的19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叙述也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再构建。」——罗威廉(William T. Row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这本书的篇幅不大,但却精深博广、充满睿智。孔飞力是驾驭史料和史论的大师,书中每一页都透露出了他的宏大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智慧。」——《亚洲研究杂志》书评
「本书的旨趣在于彰显中国现代国家如何在「内部的历史演变」与外在力量冲击之中出现。作者讨论的「根本性问题」所形成之「建制议程」,将帝制晚期与现代中国历史连结在一起。本书展现中国现代性中普世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对整体掌握现代中国之面貌有重要启示。」——黄克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位有着深刻「中国关切」的着名历史学家写的一本渗透着人文关怀、深邃思考和批判理念的伟大历史着作。」——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孔飞力(Philip A. Kuhn)
1933 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64 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费正清1977 年从哈佛大学荣休后,孔飞力接任哈佛大学历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是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
《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1990)为他最主要的代表作,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着作奖」;此外他所着《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970)、《海外中国人》( 2009 )等,均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以在法兰西学院所作的系列讲座为基础改写而成,是孔飞力的代表作之一, 1999 年先以法文出版,2002年推出英文版。本书着重提出中国帝制晚期以来,直到现代国家构建的「根本性议程」。
陈 兼 康奈尔大学历史系中美关系史讲座教授
陈之宏 康奈尔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香港版译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兼 陈之宏 1
译者导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兼 陈之宏 3
中文版序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导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第一章 政治参与、政治竞争和政治控制
根本性问题和魏源的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第二章 从太平天国事变到戊戌变法
冯桂芬与历经磨难的变革进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第三章 从耒阳暴乱到农业集体化
根本性议程的时代跨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第四章 19–20 世纪中国现代国家的演进
根本性议程的改造与再改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7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
译者后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陈兼 陈之宏 203
参考书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5
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
导论
在何种意义上,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一种「中国的过程」?
毫无疑问,现代国家在中国产生是革命与变革的结果,并受到了外部世界种种力量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现代国家形成的关键,便在于借助于外部势力用以获得物质及社会主导地位的各种手段,来抵御外部势力的统治。要完成这一宏大事业,似乎便需要动员人民的力量,重写政治竞争的规则,并加强国家对于社会及经济的控制。一般认为,中国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实现这些目标—— 这甚至比保持从前人那里继承而来的文化的完整性更为重要。对于生活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以牺牲历史遗产为代价来争取权力和影响力,似乎是一种难以逃脱的命运。
然而,从本质上来看,中国现代国家的特性却是由其内部的历史演变所决定的。在承袭了18 世纪(或者甚至更早时期)诸种条件的背景下,19 世纪的中国政治活动家们其实已经在讨论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或政治控制之类的问题了。
本书以下各章所要讨论的是,这些政治活动家们涉及到了中国内部的一种持续存在的「根本性议程」或「建制议程」(constitutional agenda )—— 正是这一议程,将中国帝制晚期的历史与现代的历史联接到了一起。在这里,所谓「根本性」问题,指的是当时人们关于为公共生活带来合法性秩序的种种考虑;所谓「议程」,指的是人们在行动中把握这些考虑的意愿。19 世纪初期的「根本性议程」,虽然是以适合于那个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但其底蕴结构却将它同以后各个时代的相关议程联系了起来。
在这里,有三个曾在清代晚期吸引过人们注意力的问题持续地存在下来,并似乎由于现代的条件而变得更为紧迫。
这些问题是:
• 政治参与的扩大如何同国家权力及其合法性加强的目标协调起来?
• 政治竞争如何同公共利益的概念协调起来?
• 国家的财政需求如何同地方社会的需要协调起来?
这一在现代中国带有根本性质的议程并非仅仅产生于外来危机,更起始于困扰中国帝制晚期的具有多重侧面的国内危机。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