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第一手常任侠日记史料汇编
如实呈现中共建国初期文人交流和文化事业建设情形
本书为研究近代中国艺术文化史绝不能错过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是民国早年诗人兼学者常任侠的日记集之一,全书依年代先后编年为序,共分三部,本书为第三部。作者常任侠在日记中如实呈现其生活细节,举凡文人往来、观剧读书等活动,皆一一记录,也从而带出那个年代的文化现象。
本书并有长年研究常任侠的学者沈宁为其考订校注,补充日记中征引的人物、剧目与书籍,有裨读者进一步进入常任侠的世界。
作者简介
常任侠(1904-1996)
原名家选,字季青,安徽省颍上县人。
着名诗人、东方艺术史与艺术考古学家。
幼读私塾。一九二二年秋,考入南京美术专门学校。
一九二八年入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古典文学及日本、印度文学。
一九三五年春赴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进修,研习东方艺术史,一九三六年底回国。
一九三八年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一九三九年任中英庚款董事会协助艺术考古研究员。
一九四五年底赴印度任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授。
一九四九年三月归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华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主要着作有《民俗艺术考古论集》、《中国古典艺术》、《东方艺术丛谈》、《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选集》、《常任侠文集》(六卷本)等,另有合作译着《东方的文明》、《日本绘画史》、《中国服饰史研究》等。
总序
常任侠传略
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二年
一九五三年
《春城纪事》校订后记
总序
常任侠先生(1904-1996),安徽省颍上人,谱名家选,字季青。明代开平王鄂国公民族英雄常遇春之后裔。我国着名东方艺术史与艺术考古学家、诗人,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先生性格正直耿介,温和朴质,淡泊名利,笔耕不辍,学识广博,着作宏富,尤以东方艺术史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他在古典文学与诗词上造诣极高,毕生以诗纪事抒怀,歌颂光明,鞭挞黑暗。一九八五年所作的七律《生日述怀》:「着述岂为升斗计,育才翻忘鬓毛苍。无功报国空伏枥,欲借鲁戈挥夕阳。」真可谓忘身报国,志在千里,奖掖后学,壮心不已。
常先生去世后,我们遵照他的遗愿,对先生的着述及遗稿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先后出版有《常任侠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常任侠书信集》(大象出版社)、《冰庐藏札:常任侠珍藏友朋书信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铁骨冰心傲岁华:常任侠百年纪念集》(赞助出版)以及日记选《战云纪事》(海天出版社)、《春城纪事》(大象出版社)等,涵盖了先生大部分学术研究成果及部分书信日记等内容。这些着述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此次编辑出版的常先生日记三种,其中《两京纪事》是首次公开出版,记录了作者1932-1936年间主要在国都南京和日本东京的生活。《战云纪事》为1937-1945年抗战期间作者辗转迁徙大后方的生活写照。《春城纪事》则是作者1949-1953年间自印度返国参加建设的经历。从时间跨度上看,记录了作者前半生对于理想和事业的期待与追求。各书内容介绍及体例,可分别参阅所附导读文字及编后记,兹不赘述。鉴于本书具有年代关联的特点,以及社会进步带来的对这一历史时期诸方面的重新审视,部分内容较之初版本作了相应的增订和调整。《战云纪事》因增订文字较多,现分为上下册;部分注释说明文字,按首次出现加注原则,前移至《两京纪事》内;《春城纪事》则增加了1953年部分;重新选择插入了部分作者照片、手迹等图片。这样的考虑基于:一方面通过对这些图文资料的揭示,使研究者获得更多正史之外的重要文献,可能对补充甚至修正对某一时段史实及人物事件的认识有所裨益;另一方面,也能使读者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广识博学之外,同时欣赏到其富有诗意的文笔和珍贵的历史图片。
「故园怀念抒文藻,跨海来集鼓瑟琴。」这是先生1980年代后期吟咏的诗句,寄託了对海崃两岸从事学术交流、友朋欢聚的殷切期望。同时先生也曾表示过在台湾地区出版着作之愿望。此次承蒙蔡登山先生引介,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欣然接纳出版先生遗作,诚为海崃两岸学术、出版界值得庆幸之事。我们也为能够秉承先生的遗愿,将这批日记重新编辑出版,公之学界,以飨读者而略尽微薄感到荣幸。相信这件旨在继承文化遗产的工作,能够得到研究者的认同和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由于整理者学殖浅陋,此书虽经大家多方努力,各类纰缪,想难尽免。尚祈读者诸君不吝赐正。
郭淑芬 沈宁 辛卯清明于常任侠先生谢世十五週年祭奠时节
一月
元旦 土曜
上月底由侨中移居No‧10‧room‧Wellington house, Ganesh Chandra Averue。离开学校,行将归国。自一九三七年秋,离开故乡的土地,至皖南屯溪、休宁,江西景德、饶州而至南昌,由南昌至长沙,居半年,至武汉居六七月,日寇西侵,由武昌转衡山、衡阳、桂林、贵阳、遵义而至重庆。自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四,居渝五年余,四四年春赴昆明,四五年冬来印度,居印又三年余。屈指离故乡,已十三年矣。遥念老母弱女及久别之家人,相思不见,如何如何。
上午十一时,赴维多利亚纪念堂参观,遇宏进夫妇。纪念堂第六室,有波斯文古写本多种,均名贵。其中Kullyat-1-sadi,Khamsai-Nizami及Shah namah有极美之插图,又Ain-1-AKBari古写本亦甚佳,各室匆匆观览一过,已至下午一时,明日当再来。
人言李地痞,今日又公开狂吠,说侨中师生共化,乃以辞职校董,停办学校威胁,此人可谓浑帐之至。
报载战事已发展至长江边,蒋又拟辞职求和。回思三年前,固一世之雄也,悔已迟矣。
二日 日曜
九时赴地球影院。读Ajit Gha述印度艺术展一文。十二时半终了。一时午餐,二时再赴维多利亚纪念堂,观一、三、四、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各室,陈列品多是印度蒙古王朝,变为英国殖民地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资料。纪念堂以白色大理石建筑,此亦可以象征英帝国主义之旺盛期。
收及德风函,Naei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