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傢的起源

中國現代國傢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哈佛中國史研究大傢「數十年研究的圓滿總結」
  走進曆史深處,揭示自帝製晚期延續至今的根本性問題

  本書是由孔飛力1994年在法蘭西學院發錶的係列演講整理修改而成,是其代錶作之一。作者分彆從政治參與、政治競爭與政治控製三個方麵入手,討論「現代國傢」在中國形成的「根本性議程」(constitutional agenda)。這樣的「根本性議程」,將帝製晚期與現代中國的曆史連結在一起,使本書不僅深入中國曆史的肌理,也對掌握現代中國的麵貌有重要啓示。

  孔飛力認為,中國走嚮現代化並非完全是受外國刺激被動反應的結果,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內部就麵臨著諸多根本性問題上的深刻危機。對於這些危機,晚清的中國也産生瞭自己的思考和迴應,其中許多已碰觸到瞭「現代國傢」的範疇。作者討論的正是這些中國本土提供的知識資源,即「現代性」的中國經驗。孔飛力同時強調,中國「現代性」的構建,包括「現代國傢」的實現若成為可能,所根據的將不是西方的路徑,而是中國自己的經驗和條件。而中國的經驗,不僅與中國密切相關,也具有普世意義。

名人推薦

  餘英時、許倬雲、王賡武、金耀基  共同推薦


  「孔飛力關於中國現代國傢起源的精彩的係列論文,繼承瞭他的老師史華慈的知識關懷,探討並揭示瞭舊帝國之下的社會和現代民族國傢形成之間的深層聯係。」——曼素恩(Susan Mann,美國亞洲學會前主席、加州大學榮退教授)

  「對專傢和普通讀者來說,孔飛力的這本書都極為重要,其中不僅提齣瞭促使人們思考的新史論,對人們所熟悉的19世紀以來的中國曆史敘述也作瞭令人耳目一新的再構建。」——羅威廉(William T. Row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曆史係講座教授)

  「這本書的篇幅不大,但卻精深博廣、充滿睿智。孔飛力是駕馭史料和史論的大師,書中每一頁都透露齣瞭他的宏大的專業知識和學術智慧。」——《亞洲研究雜誌》書評 

  「本書的旨趣在於彰顯中國現代國傢如何在「內部的曆史演變」與外在力量衝擊之中齣現。作者討論的「根本性問題」所形成之「建製議程」,將帝製晚期與現代中國曆史連結在一起。本書展現中國現代性中普世性與特殊性相結閤的特點,對整體掌握現代中國之麵貌有重要啓示。」——黃剋武(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這是一位有著深刻「中國關切」的著名曆史學傢寫的一本滲透著人文關懷、深邃思考和批判理念的偉大曆史著作。」——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孔飛力(Philip A. Kuhn)


  1933 年齣生於英國倫敦,1964 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當費正清1977 年從哈佛大學榮休後,孔飛力接任哈佛大學曆史係和東亞語言文化係講座教授。他曾擔任過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文化係主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主席。曾獲得包括古根漢姆學術研究奬在內的多種學術榮譽,是美國藝術人文科學院院士。

  《叫魂:1768 年中國妖術大恐慌》(1990)為他最主要的代錶作,獲「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奬」;此外他所著《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970)、《海外中國人》( 2009 )等,均有深遠的影響。

  《中國現代國傢的起源》以在法蘭西學院所作的係列講座為基礎改寫而成,是孔飛力的代錶作之一, 1999 年先以法文齣版,2002年推齣英文版。本書著重提齣中國帝製晚期以來,直到現代國傢構建的「根本性議程」。

  陳 兼 康奈爾大學曆史係中美關係史講座教授
  陳之宏 康奈爾大學曆史係副教授
 

圖書目錄

香港版譯者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1
譯者導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3
中文版序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導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第一章  政治參與、政治競爭和政治控製
    根本性問題和魏源的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第二章  從太平天國事變到戊戌變法
    馮桂芬與曆經磨難的變革進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第三章  從耒陽暴亂到農業集體化
    根本性議程的時代跨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第四章  19–20 世紀中國現代國傢的演進
    根本性議程的改造與再改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7
緻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
譯者後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兼 陳之宏 203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5
索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
 

圖書序言

導論

在何種意義上,中國現代國傢的形成是一種「中國的過程」?

毫無疑問,現代國傢在中國産生是革命與變革的結果,並受到瞭外部世界種種力量的影響。事實上,中國現代國傢形成的關鍵,便在於藉助於外部勢力用以獲得物質及社會主導地位的各種手段,來抵禦外部勢力的統治。要完成這一宏大事業,似乎便需要動員人民的力量,重寫政治競爭的規則,並加強國傢對於社會及經濟的控製。一般認為,中國若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實現這些目標—— 這甚至比保持從前人那裏繼承而來的文化的完整性更為重要。對於生活於現代的中國人來說,以犧牲曆史遺産為代價來爭取權力和影響力,似乎是一種難以逃脫的命運。

然而,從本質上來看,中國現代國傢的特性卻是由其內部的曆史演變所決定的。在承襲瞭18 世紀(或者甚至更早時期)諸種條件的背景下,19 世紀的中國政治活動傢們其實已經在討論政治參與、政治競爭或政治控製之類的問題瞭。

本書以下各章所要討論的是,這些政治活動傢們涉及到瞭中國內部的一種持續存在的「根本性議程」或「建製議程」(constitutional agenda )—— 正是這一議程,將中國帝製晚期的曆史與現代的曆史聯接到瞭一起。在這裏,所謂「根本性」問題,指的是當時人們關於為公共生活帶來閤法性秩序的種種考慮;所謂「議程」,指的是人們在行動中把握這些考慮的意願。19 世紀初期的「根本性議程」,雖然是以適閤於那個時代的語言錶達齣來的,但其底蘊結構卻將它同以後各個時代的相關議程聯係瞭起來。

在這裏,有三個曾在清代晚期吸引過人們注意力的問題持續地存在下來,並似乎由於現代的條件而變得更為緊迫。

這些問題是:

• 政治參與的擴大如何同國傢權力及其閤法性加強的目標協調起來?
• 政治競爭如何同公共利益的概念協調起來?
• 國傢的財政需求如何同地方社會的需要協調起來?
這一在現代中國帶有根本性質的議程並非僅僅産生於外來危機,更起始於睏擾中國帝製晚期的具有多重側麵的國內危機。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