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中国,正当西方势力剧烈冲击,内忧外患,纷至嵴来,其影响及于今日者,尚且十分重大。幸有恭亲王奕䜣及军机大臣文祥主持于内,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一班中兴将帅致命于外,同心匡济,揭力搘拄,卒能内靖大难,外拒强敌,弼成同治光绪之间的小康局面。这一些重要人物的文治武功,拯救中华民族的国运于至危垂绝之时,他们的功勋,必将在历史上永着声光。
本书透过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光绪帝、慈禧、袁世凯、盛宣怀等22位历史名人,借他们的行事施为,来显示晚清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肇生。
本书特色
重新校勘本
作者简介
苏同炳
笔名庄练,浙江杭州人,民国十四年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审退休。着有《台湾今古谈》、《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清代史事与人物》、《近世学者与文人群像》、《明史偶笔》、《明代驿递制度》、《台湾史研究集》、《明清史事丛谈》、《中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等书,并有学术论文多篇。
第一章 同治与光绪
第二章 大小醇王
第三章 端王、刚毅与荣禄
第四章 袁世凯与庆亲王
第五章 瞿鸿禨与岑春煊
第六章 盛宣怀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再版后记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再版后记
拙作《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中、下三册,于民国六十七、八两年由台北四季出版公司先后以繁体字排印出版,迄今已逾三十余年。由于四季公司早已停歇,此书遂改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以简体字重排印行,在彼岸销行颇广。秀威资讯科技公司有鑑于简体字不便台湾读者之阅读,有意在台重印繁体字本,以资服务台湾地区的广大读者,其盛意至为可感。当兹重印再版之际,敬泐数行,以志谢忱。
苏同炳谨志
二○一三年元月
第一章 同治与光绪
同治与光绪,是满清皇朝入主中国以后,在位的第八、九两个皇帝,在历史上被称为清穆宗与清德宗;同治与光绪,乃是他们在位时所用的年号。
凡是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大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历朝开国的皇帝,活的年寿都很长,中叶以后在位的皇帝,享寿渐短,而到了这个皇朝的末世,就都是大小不等的孩子在那里做皇帝了。以清朝为例,开国的「太祖武皇帝」努儿哈赤享年六十以上,继位的「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死于征战辛劳。入关的世祖皇帝顺治虽因出天花而享年只有二十四,而继立的康熙却因在即位之前曾经出痘之故而寿至七十。之后,干隆皇帝更活到八十四岁,干隆的儿子嘉庆、嘉庆的儿子道光,也都寿逾六十。道光的儿子咸丰只活到三十一岁,咸丰的儿子就是同治,年才十九,便死于不明不白的风流病。同治无子,由堂弟光绪继立,即位时只有四岁,在位虽有三十四年,总共亦只活到三十八岁。光绪亦无子,由姪儿宣统嗣位,即位时只有三岁,三年之后,大清皇朝就宣告结束了。这是一个极明白的例证,足可说明皇帝年龄的减退,与国运之隆衰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为,在位皇帝的年龄与他们的智能如果都能臻于成熟,这个皇朝的施政举措必不致颠倒错乱。如果换了小孩子来做皇帝,他自己既不能真正行使其应有的权力,势必要使权力落于旁人之手,设若举措不当,或是迟疑瞻顾,难做委决,更势必要使国家与社会陷入动乱不安的杌陧之境。清朝末年的情势,便是如此。历朝皇帝的年龄,为什么会由开国皇帝之克享大年,渐减至亡国时之童稚在位呢?这不但与帝王之家的生活环境有关,也与他们所负担的精神压力与生理能力有关。
读完《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后,我脑海中萦绕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感。这并非是一本简单的传记合集,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而书中的人物则是这幅画卷中最耀眼的色彩。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争议性评价的处理方式,他并没有回避历史人物身上存在的局限性或错误,而是以一种客观、辩证的视角进行探讨,既肯定了他们的历史贡献,也指出了他们面临的困境与不足。这种 nuanced 的分析,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对人物的社会联系和互动关系的描绘也极为出色,它揭示了这些关键人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推动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认识一个个名字,更是理解一个时代的逻辑,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体所能发挥出的巨大能量。我反复思考书中关于“选择”与“命运”的讨论,那些关键时刻的抉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历史的走向?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真实”与“深度”。它并没有采用戏剧化的叙事方式,而是以一种严谨、扎实的学术态度,展现了近代中国转型时期,那些影响深远的人物。我非常佩服作者在资料搜集和考证方面付出的努力,书中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历史的厚度,每一个观点都经得起推敲。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并非只在于他们宏大的功绩,更在于他们在面对时代洪流时的思考、挣扎与担当。书中对人物动机的探究,以及对他们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被历史忽略或误读的人物进行的重新审视,这拓展了我对近代史的认知边界。阅读的过程,就像与一位博学的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他不仅分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引导我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为历史爱好者量身打造,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读”之作。
评分《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打破了我对近代史人物的刻板印象。作者以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发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功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人物“局限性”和“选择”的深入探讨,这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成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标签化,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复杂动因,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时代压力。书中对人物性格、思想和行动的逻辑性分析,非常到位,让我对许多历史事件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因为作者的某个论点而拍案叫绝,或者因为某个人物的经历而唏嘘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珍视历史,也更加理解那些为民族命运奋斗过的人们。
评分这套《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真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力作!我一直对近代史心怀浓厚兴趣,尤其着迷于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个体。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以极其详实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众多举足轻重的人物群像。从洋务运动的推动者,到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再到民国时期新思潮的传播者,书中对每一位人物的成长轨迹、思想演变、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复杂历史事件时,将个人命运与宏大叙事巧妙结合的能力。他并非简单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对他们决策的解读,让我们窥见了历史的温度与人性的复杂。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与这些杰出的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辉煌与挣扎,一同感受时代的脉搏。书中引用的大量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也大大增强了其学术价值和可信度,让我对许多曾经模糊不清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当我翻开《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会如此沉浸其中。作者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呈现在我的眼前。他笔下的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的描写,让我仿佛能触摸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书中对人物所处时代的大背景描绘也同样精彩,它解释了为什么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会出现那样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行为逻辑。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人物之间微妙关系的解读,那些错综复杂的人脉网络,以及政治、情感的交织,都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宏观、更立体的认识,也对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有了更深的敬意。这绝对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充满阅读乐趣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