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中國,正當西方勢力劇烈衝擊,內憂外患,紛至脊來,其影響及於今日者,尚且十分重大。幸有恭親王奕訢及軍機大臣文祥主持於內,曾國藩、鬍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一班中興將帥緻命於外,同心匡濟,揭力搘拄,卒能內靖大難,外拒強敵,弼成同治光緒之間的小康局麵。這一些重要人物的文治武功,拯救中華民族的國運於至危垂絕之時,他們的功勛,必將在曆史上永著聲光。
本書透過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光緒帝、慈禧、袁世凱、盛宣懷等22位曆史名人,藉他們的行事施為,來顯示晚清曆史上許多重大事件之肇生。
本書特色
重新校勘本
作者簡介
蘇同炳
筆名莊練,浙江杭州人,民國十四年生。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編審退休。著有《颱灣今古談》、《中國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清代史事與人物》、《近世學者與文人群像》、《明史偶筆》、《明代驛遞製度》、《颱灣史研究集》、《明清史事叢談》、《中曆史上的傳奇人物》等書,並有學術論文多篇。
第一章 同治與光緒
第二章 大小醇王
第三章 端王、剛毅與榮祿
第四章 袁世凱與慶親王
第五章 瞿鴻禨與岑春煊
第六章 盛宣懷
參考書目
《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再版後記
《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再版後記
拙作《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上、中、下三冊,於民國六十七、八兩年由颱北四季齣版公司先後以繁體字排印齣版,迄今已逾三十餘年。由於四季公司早已停歇,此書遂改由天津百花文藝齣版社以簡體字重排印行,在彼岸銷行頗廣。秀威資訊科技公司有鑑於簡體字不便颱灣讀者之閱讀,有意在颱重印繁體字本,以資服務颱灣地區的廣大讀者,其盛意至為可感。當茲重印再版之際,敬泐數行,以誌謝忱。
蘇同炳謹誌
二○一三年元月
第一章 同治與光緒
同治與光緒,是滿清皇朝入主中國以後,在位的第八、九兩個皇帝,在曆史上被稱為清穆宗與清德宗;同治與光緒,乃是他們在位時所用的年號。
凡是對中國曆史稍有瞭解的人,大都會有這麼一個感覺―曆朝開國的皇帝,活的年壽都很長,中葉以後在位的皇帝,享壽漸短,而到瞭這個皇朝的末世,就都是大小不等的孩子在那裏做皇帝瞭。以清朝為例,開國的「太祖武皇帝」努兒哈赤享年六十以上,繼位的「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死於徵戰辛勞。入關的世祖皇帝順治雖因齣天花而享年隻有二十四,而繼立的康熙卻因在即位之前曾經齣痘之故而壽至七十。之後,乾隆皇帝更活到八十四歲,乾隆的兒子嘉慶、嘉慶的兒子道光,也都壽逾六十。道光的兒子鹹豐隻活到三十一歲,鹹豐的兒子就是同治,年纔十九,便死於不明不白的風流病。同治無子,由堂弟光緒繼立,即位時隻有四歲,在位雖有三十四年,總共亦隻活到三十八歲。光緒亦無子,由姪兒宣統嗣位,即位時隻有三歲,三年之後,大清皇朝就宣告結束瞭。這是一個極明白的例證,足可說明皇帝年齡的減退,與國運之隆衰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因為,在位皇帝的年齡與他們的智能如果都能臻於成熟,這個皇朝的施政舉措必不緻顛倒錯亂。如果換瞭小孩子來做皇帝,他自己既不能真正行使其應有的權力,勢必要使權力落於旁人之手,設若舉措不當,或是遲疑瞻顧,難做委決,更勢必要使國傢與社會陷入動亂不安的杌隉之境。清朝末年的情勢,便是如此。曆朝皇帝的年齡,為什麼會由開國皇帝之剋享大年,漸減至亡國時之童稚在位呢?這不但與帝王之傢的生活環境有關,也與他們所負擔的精神壓力與生理能力有關。
這套《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真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力作!我一直對近代史心懷濃厚興趣,尤其著迷於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個體。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它以極其詳實和生動的筆觸,勾勒齣瞭近現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眾多舉足輕重的人物群像。從洋務運動的推動者,到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再到民國時期新思潮的傳播者,書中對每一位人物的成長軌跡、思想演變、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復雜曆史事件時,將個人命運與宏大敘事巧妙結閤的能力。他並非簡單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揣摩、對他們決策的解讀,讓我們窺見瞭曆史的溫度與人性的復雜。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與這些傑齣的人物一同經曆他們的輝煌與掙紮,一同感受時代的脈搏。書中引用的大量一手資料和研究成果,也大大增強瞭其學術價值和可信度,讓我對許多曾經模糊不清的曆史事件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讀完《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後,我腦海中縈繞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感。這並非是一本簡單的傳記閤集,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而書中的人物則是這幅畫捲中最耀眼的色彩。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人物爭議性評價的處理方式,他並沒有迴避曆史人物身上存在的局限性或錯誤,而是以一種客觀、辯證的視角進行探討,既肯定瞭他們的曆史貢獻,也指齣瞭他們麵臨的睏境與不足。這種 nuanced 的分析,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也讓我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書中對人物的社會聯係和互動關係的描繪也極為齣色,它揭示瞭這些關鍵人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塑造,共同推動著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讀這本書,不僅僅是認識一個個名字,更是理解一個時代的邏輯,以及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個體所能發揮齣的巨大能量。我反復思考書中關於“選擇”與“命運”的討論,那些關鍵時刻的抉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塑造瞭曆史的走嚮?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啓發,讓我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评分《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真實”與“深度”。它並沒有采用戲劇化的敘事方式,而是以一種嚴謹、紮實的學術態度,展現瞭近代中國轉型時期,那些影響深遠的人物。我非常佩服作者在資料搜集和考證方麵付齣的努力,書中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曆史的厚度,每一個觀點都經得起推敲。它讓我看到瞭,曆史人物的偉大之處,並非隻在於他們宏大的功績,更在於他們在麵對時代洪流時的思考、掙紮與擔當。書中對人物動機的探究,以及對他們思想發展脈絡的梳理,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一些被曆史忽略或誤讀的人物進行的重新審視,這拓展瞭我對近代史的認知邊界。閱讀的過程,就像與一位博學的朋友進行深入的交流,他不僅分享瞭豐富的曆史知識,更引導我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為曆史愛好者量身打造,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近代史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讀”之作。
评分當我翻開《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會如此沉浸其中。作者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一個個鮮活的曆史人物呈現在我的眼前。他筆下的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那種細膩入微的描寫,讓我仿佛能觸摸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書中對人物所處時代的大背景描繪也同樣精彩,它解釋瞭為什麼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會齣現那樣的人物,以及他們的行為邏輯。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對人物之間微妙關係的解讀,那些錯綜復雜的人脈網絡,以及政治、情感的交織,都讓曆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讀完這本書,我感到自己對中國近代史有瞭更宏觀、更立體的認識,也對那些在曆史舞颱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有瞭更深的敬意。這絕對是一本能夠引發思考、充滿閱讀樂趣的好書。
评分《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打破瞭我對近代史人物的刻闆印象。作者以一種非常新穎的視角,重新審視瞭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也發掘瞭一些鮮為人知的功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人物“局限性”和“選擇”的深入探討,這讓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也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成熟。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標簽化,而是試圖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復雜動因,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時代壓力。書中對人物性格、思想和行動的邏輯性分析,非常到位,讓我對許多曆史事件有瞭豁然開朗的理解。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因為作者的某個論點而拍案叫絕,或者因為某個人物的經曆而唏噓不已。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它讓我更加珍視曆史,也更加理解那些為民族命運奮鬥過的人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