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有誌銀行業務者的最佳藉鏡 颱灣常常將國際化的口號喊得嘎嘎價響,事實上,颱灣公司對於公司和個人都沒有做好國際化的準備,颱灣國際化的第一步通常是中國大陸,但對於中國大陸的瞭解十分有限,而且多限於刻闆印象;事實上,大陸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共30多個,就像30多個國傢,風俗人情都不一樣。作者將本身在大陸外資銀行工作十年以上經驗點點滴滴的心得,寫成這本書,對於有誌於在大陸金融業闖蕩的年輕學子有莫大的助益。
銀行業的工作就是要麵對各行各業的客戶,而每種客戶的要求又不一樣,作為服務客戶的客戶經理就有的忙的,其中的辛酸不足以道理計;而且作者身為外資銀行中階管理人員,又要管理下麵人員,又要管理大陸籍主管,加上形形色色的客戶嘴臉,如何應付也是要有本事,本書對於如何管上管下、日日忙碌不堪的生活都有生動的描述,足為上班族的寫照,而且作者時時在反省最近二十年颱海兩岸經濟實力的消長,颱灣銀行的經理人員從炙手可熱到可有可無,最後完全取代的過程,也隻有嘆息的分。而大陸的大學生隨者經濟成長,還是努力工作,希冀一份在外資銀行穩定的工作,相比颱灣現在的大學生不夠努力、不夠奮鬥的精神,真的有天壤之彆,本書也是對颱灣有誌於銀行業務的學生的藉鏡。
總之,本書可讀之處甚多,從個人職涯規劃、銀行業盛衰起伏、大陸産業的特殊性,到如何應付以人情為主的資本主義,都是作者個人的親身經驗,文筆流暢,個個故事生動活潑,有些故事的結局,令人匪夷所思,有時又莞爾一笑,讀完之後,讀者一定會有新一層的瞭解。
颱灣大學副校長 湯明哲
推薦序二
成功,是長期兢兢業業的努力與經營 作者畢業於颱大管理學院時,那時我在中華開發公司任職,正在籌設聚鼎科技公司,作者的父執輩也參與早期創辦。當時,作者嚮我請教他的生涯發展。我瞭解作者的背景後,曾引介他一份與大陸投資相關的工作,可能就此開展他服務颱商的機緣。我並建議作者宜趁著年輕,早點齣國進修。作者不久申請到美國MBA排名前十大之名校去深造,並以優異成績取得碩士學位。迴颱又為國際知名外商銀行錄用,先後在颱、港服務一段時間後,於2006年,隻身前往大陸去開拓業務,中國大陸當時物質條件與金融環境都十分落後,作者卻願意接受艱苦挑戰,精神可佩。
多年來,作者在大陸負責颱灣企業的融資業務,並晉升為Taiwan Desk最高主管。作者不僅在法金業務培養豐碩經驗,也纍積瞭相當之人脈。
過去一年作者抽閑完成《透視大陸金色巨塔》一書,從一位外商銀行管理乾部觀察大陸金融業的生態。第一部分著重在個人的修為,從作者工作的經驗,可以作為後進金融從業人員進入職場前的心理裝備。如:從「大陸齣差大不易」瞭解工作環境的艱辛;從「『Hold住姐』鬥法『崩潰哥』」看如何適應刁難的客戶;從「被迫成為好朋友」體會法規與製度的衝突;從「需要你瞭不起,你就得瞭不起」學習適度的突顯成就;從「做瞭不一定有,但不做就沒有」認知年輕人職位與薪給升遷之際遇。
顯示作者的成功不是偶然,是長期兢兢業業的努力與經營。
本書第二部分側重對過去服務的外商銀行建言。目前正積極西進大陸的颱商銀行也可以作為鑑戒。如:從「兩岸閤作,曆史演進」掌握颱灣母行與大陸分行關係的分際;從「颱商進大陸,參加奧運會」認識大陸颱商財務運作的特質;從「MA的發展與衰榮」瞭解金融從業人員的質變。
作者是全球頂尖外商銀行派駐大陸,一綫工作7年之久的領導乾部。他將多年在大陸從事颱商企業放款之經驗心得撰述成《透視大陸金色巨塔》一書,可以作為颱灣要赴大陸發展金融業務之銀行與從業人員的工作指南,特為此作序推薦。
聚鼎科技榮譽董事長 張忠本
推薦序三
交淺言深的師徒情誼 那天,老闆跟我說部門很快會有個颱灣的新同事加盟,據說,年輕、有纔、能乾、口纔瞭得。我想,最好是林誌玲那款,讓我帶齣去見客人,幫忙灌灌迷湯,讓我多做點業務;不然,來個吳奇隆也不錯,我手上有一夥「師奶」內部客戶(很多國際企業都鼓吹一個管理概念,就是同事也是你的客戶,尤以指前綫行銷人員麵對後颱),可憑他來做做公關,讓我們的流程走得暢順一些。
畢竟要在這種跨國銀行生存,應付每年給你加倍的指標,那除瞭要「周身刀、張張利」(這是典型的港式粵語,意思是身懷百技,還要每技必強,每技必殺)的本事之外,也需要有個好助手,可以幫你內外打通關,而自己可以把關注點放在提升業務的高度,務求客戶願意做更大金額的交易、購買更多的産品。同時努力提升部門在銀行裏的地位,讓你的風控官支持你加大授信,說服你的老闆投放更多的資源在你團隊上……等等。
結果,我跟曙天碰麵的第一天可算是挺不愉快的。我不知道是我說錯瞭一句話,或是我「樣衰」(港式俗語,即其貌不揚,有點猥瑣的樣子),反正那天差點就吵起來,我是黑著臉走開的,心想:「以後看我怎樣整治你!」不過,後來我們混熟瞭之後,談起那事,都覺得很好玩。其實,也是在這種工作氛圍裏,不是很熟的人會對對方有點戒心,甚至不安好心,一般第一次見麵總想給對方來點下馬威,讓以後閤作中不那麼容易給欺負。
當然,現實中,在公司也會交到好朋友的。由於工作裏團隊間需要高度閤作,如一般客戶經理AO是不能完全弄明白一個避險産品(又名對沖産品)的來龍去脈的,有時候,客戶由於處身在行業多年,他們比你還懂,你不仰仗衍生産品部的同事,你是永遠做不成這類型挺賺錢的業務的。而那些産品部門的專傢,總沒辦法長時間跟蹤同一個客戶,因為他們需要服務的客戶很有可能橫跨整個亞太區,而AO就變成跟客戶聯係的重要橋樑。久而久之,性格相投的同事總會利用平常一起齣差或下班後聯誼一下,一方麵談談工作,同時也需要放鬆一下,那友誼還是會不知不覺地開始的。
我和曙天也是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做瞭朋友。雖然談不上莫逆,可也能天南地北的談人說事,每次在一起齣差時都能聊個不停。當然,我也不忘作為前輩,傳授「一兩度闆斧」(港式俗語,即好使的、有用的伎倆),從過安檢要靠邊的排隊,到見客戶時避免說的用語等都會盡量告訴這個小徒弟。曙天也不時給我分享那些颱灣的有趣事和年輕人的想法,著實令我的差旅生活平添瞭不少樂趣。
我們師徒情分不深,兩年後,曙天便升級到大陸的「颱灣枱」當客戶經理。但我們可是一直保持聯係,每當我到國內齣差都會到曙天的部門串聯一下,很多時候都見不著,偶然隻能齣來吃個飯。但從側麵瞭解,盡管曙天做得很好,老闆們的評價也很高,這個工作對於一個從颱灣漂來的年輕人仍是絕對不容易的。
我與曙天認識已經有10個年頭瞭,這期間,一直期盼我倆約定的實現──曙天把在跨國銀行的經曆付梓發錶,而我則承諾幫此書作序。看罷所有的內文,我一方麵覺得此書可作為颱灣有誌投身大陸,從事金融行業或加入其他跨國企業的年輕人的寶鑑,同時亦能感受到我這位朋友那幾年的辛酸。
曙天成熟瞭,但沒有失去赤字之心。我想你會繼續成功的。
中資金融企業總裁 陸正奇
自 序
強化全球競爭力,增加國際能見度 書寫的源起,是想記錄個人在跨國銀行的中、港、颱三地,超過十年的職涯點滴與體悟。最初隻想當作私人留念──隨筆寫就、下筆韆字、暢所欲言,後來,有瞭齣版的起心動念,反倒彷徨躊躇、戰戰兢兢。
因為是從私人留念的角度齣發,我對本書的定位,是個人經驗的分享──對於想從事銀行業的大學生、剛進銀行工作、剛剛登陸、或正在猶豫是否登陸的人,提供些許觸發及鼓勵。此外,本書必然觸及對颱資企業、颱商財務人員、颱資銀行、外資銀行、外資銀行員的看法與期待,但這隻是個人從外資銀行的工作中、以管窺豹的淺見,絕對不是提供指導。
本書章節的配置,分為兩部分──從第一部的「側重個人」,進展到第二部的「側重組織」;從個人職場力及眼界的提升,進展到組織的營運、策略、乃至大環境。
雖然全書背景以大陸為主,但第一部的第一至三篇──如何以高超的EQ服務客戶,銀行如何防護資訊安全及防止弊端,如何在銀行內自我推銷、要求加薪升遷──是在外資銀行工作的一般情況,不侷限於大陸。第四篇觸及大陸銀行業的監管環境,第五篇描述在大陸齣差的挑戰。第六篇,從職場浮瀋、從大陸大學生的努力,給年輕讀者拓展視野及提振誌氣。
第二部的前兩篇,講銀行的人事,比較外資銀行的MA(管理培訓乾部)製度,在兩岸發展的異同;MA的培養與升遷,受到金融風暴的哪些衝擊?另外,外資銀行的大陸分行,僱用大陸的官、富二代,其特異言行對組織文化及效率的影響。第三篇,講跨國銀行的大陸分行,在颱商業務上獲取先機的主因。
第四篇,分析外資銀行的颱灣分行與大陸分行,麵對兩岸經濟力此消彼長的微妙心態;討論業務開拓、績效考覈與人事安排之間曾有的矛盾;藉鏡外資銀行走過的路,也許可以給西進南攻的颱資銀行一些參考。第五篇,講大陸崛起之後,颱灣人纔要站上國際舞颱,情勢更加嚴峻,可以從哪方麵加把勁?第六篇,颱資企業與外資銀行打交道,怎麼做可以更加凸顯颱商優勢?颱商的財務主管,如何幫公司、幫自己加分?
要強調的是,本書所描寫的某些現象,有其獨特的時空背景。早年颱灣人看不起大陸、看不起大陸人,但「荏苒的光陰,比任何大道理,更能讓人改變觀念(“Time makes more converts than reason”, by Thomas Paine。英裔美國思想傢、作傢、政治活動傢,美國獨立運動先驅。)」;因此書中所指某些問題或不當做法,現在已經大有改善,或不再發生。因此,藉著呈現外資銀行在大陸發展的進程,以及較早登陸的颱資公司、颱灣人的某些經曆,希望有以古鑑今的綿薄貢獻。
本書所舉事例,除瞭親身經曆,也分享瞭其他銀行同業的見聞。為瞭保護事例中主人翁的隱私,並避免觸及商業機密,當書中提到個人時,大都以男性的「他」呈現,並且改編人物特徵;談到銀行及公司,也是盡量模糊細節。此外,在人際之間與組織當中,難免會有爭端與不睦,文中如有觸及,是為瞭交代背景,藉此傳達資訊及觀點。因此,對於重點的掌握與筆鋒的拿捏,是我下筆心懷忐忑的原因。
筆者在颱灣土生土長,直到攻讀碩士學位纔留學海外兩年。之後能在領導品牌的銀行曆練,在外派中成長,實在要感謝諸多貴人的提攜及機運。因為機會得來不易,在自己珍惜的同時,我也會特彆留意颱灣後進的發展──在國際現實不利於我們的情況之下,在可以使得上力的時候,如何強化颱灣後代的全球競爭力?如何增加颱灣人的國際能見度?這是我想透過本書傳達的,最迫切的訊息。
在本書付梓的前夕,不禁感觸,在這些文字的後麵,映照的是一張張活生生的臉孔。感謝指導過我的師長、提拔過我的長官貴人、曾經共同努力的同事;謝謝我過去的下屬,以傑齣錶現及一貫支持,給我最大的鼓勵;感謝不斷提齣要求,同步鍛鍊我職場專業及成熟心智的颱商客戶──「不打不相識」,很多颱商的財務人員,已經從客戶變成朋友;感謝我在中國與香港期間,協助我、共享生活點滴與工作苦樂的朋友。此外,這本書,亦記錄瞭在各傢銀行大陸分行打拼的颱灣人,共同的記憶、相似的笑與淚。
特彆感謝湯明哲教授、張忠本先生及陸正奇先生,在推薦序中美言與指教,我深感榮幸;感謝王凱崴及魔客,除瞭作序,也對這本書的呈現方式,提供瞭寶貴的建議。最後,謝謝我的傢人,對我長年在外工作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