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陆金色巨塔

透视大陆金色巨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玄幻
  • 奇幻
  • 异能
  • 冒险
  • 大陆
  • 魔法
  • 权谋
  • 成长
  • 金色巨塔
  • 东方玄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可读之处甚多,从个人职涯规划、银行业盛衰起伏、大陆产业的特殊性,到如何应付以人情为主的资本主义,都是作者个人的亲身经验,文笔流畅,个个故事生动活泼,有些故事的结局,令人匪夷所思,有时又莞尔一笑,读完之后,读者一定会有新一层的了解。

  作者是全球顶尖外商银行派驻大陆,一线工作7年之久的领导干部。他将多年在大陆从事台商企业放款之经验心得撰述成书,可以作为台湾要赴大陆发展金融业务之银行与从业人员的工作指南。书写的源起,是作者想记录个人在跨国银行的中、港、台三地,超过十年的职涯点滴与体悟,对于想从事银行业的大学生、刚进银行工作、刚刚登陆、或正在犹豫是否登陆的人,提供些许触发及鼓励。此外,本书亦触及对台资企业、台商财务人员、台资银行、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员的看法与期待。

  本书章节的配置,分为两部分──从第一部的「侧重个人」,进展到第二部的「侧重组织」;从个人职场力及眼界的提升,进展到组织的营运、策略、乃至大环境。

  虽然全书背景以大陆为主,但第一部的第一至三篇──如何以高超的EQ服务客户,银行如何防护资讯安全及防止弊端,如何在银行内自我推销、要求加薪升迁──是在外资银行工作的一般情况,不侷限于大陆。第四篇触及大陆银行业的监管环境,第五篇描述在大陆出差的挑战。第六篇,从职场浮沈、从大陆大学生的努力,给年轻读者拓展视野及提振志气。

  第二部的前两篇,讲银行的人事,比较外资银行的MA(管理培训干部)制度,在两岸发展的异同;MA的培养与升迁,受到金融风暴的哪些冲击?另外,外资银行的大陆分行,僱用大陆的官、富二代,其特异言行对组织文化及效率的影响。第三篇,讲跨国银行的大陆分行,在台商业务上获取先机的主因。

  第四篇,分析外资银行的台湾分行与大陆分行,面对两岸经济力此消彼长的微妙心态;讨论业务开拓、绩效考覈与人事安排之间曾有的矛盾;借镜外资银行走过的路,也许可以给西进南攻的台资银行一些参考。第五篇,讲大陆崛起之后,台湾人才要站上国际舞台,情势更加严峻,可以从哪方面加把劲?第六篇,台资企业与外资银行打交道,怎么做可以更加凸显台商优势?台商的财务主管,如何帮公司、帮自己加分?

  作者在台湾土生土长,直到攻读硕士学位才留学海外两年。之后能在领导品牌的银行历练,在外派中成长,实在要感谢诸多贵人的提携及机运。因为机会得来不易,在自己珍惜的同时,也会特别留意台湾后进的发展──在国际现实不利于我们的情况之下,在可以使得上力的时候,如何强化台湾后代的全球竞争力?如何增加台湾人的国际能见度?这是作者想透过本书传达的,最迫切的讯息。

  本书所举事例,除了亲身经历,也分享了其他银行同业的见闻。为了保护事例中主人翁的隐私,并避免触及商业机密,当书中提到个人时,大都以男性的「他」呈现,并且改编人物特征;谈到银行及公司,也是尽量模煳细节。此外,在人际之间与组织当中,难免会有争端与不睦,文中如有触及,是为了交代背景,借此传达资讯及观点。因此,对于重点的掌握与笔锋的拿捏,是我下笔心怀忐忑的原因。
遗失的星图:奥术之地的低语 一、 引言:风暴前的宁静 在广袤无垠的泰坦星域,存在着一个被历史长河遗忘的角落——艾瑟瑞姆大陆。这是一个古老、神秘,同时又危机四伏的世界。它不似传说中那样充斥着光芒万丈的魔法神殿,反而笼罩在一层厚重的、令人窒息的迷雾之中。 本书聚焦于流亡的星象学者,艾尔文·凡德尔。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既没有显赫的血脉传承,也不曾得到神祇的青睐。艾尔文的全部财富,仅仅是一本残缺不全的《创世之初的星辰轨迹图》,以及他对宇宙运行规律近乎偏执的探求欲。 故事始于大陆边缘一个被称为“碎石港”的衰败港口。这里是文明的尽头,海风带着咸腥和铁锈味,驱散着关于遥远王国的繁华传说。艾尔文受一位神秘访客委托,开始寻找一则被尘封了数千年的预言——“当三颗黯星连成一线,沉睡的巨龙将在世界之巅苏醒,届时,时间将倒流,或万物湮灭。” 二、 破碎的秩序与潜伏的威胁 艾瑟瑞姆的政治格局异常脆弱。表面上,大陆由四大王国共同维系着脆弱的平衡:北方是崇尚血脉力量的“凛冬议会”,他们信奉冰霜巨灵,排斥一切外来技术;东方是富庶但内部腐朽的“琉璃城邦”,依靠垄断稀有矿产维持着表面的奢靡;西方是游牧的“风语者部落”,他们是古老萨满教的继承者,与自然元素保持着微妙的共生关系;而南方,则是科技与禁忌魔法交织的“灰烬学派”的势力范围,那里弥漫着不稳定的人造魔力。 艾尔文的调查很快将他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核心。他发现,那份预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一个远古文明——“织梦者”的覆灭息息相关。织梦者曾掌握着操控时间涟漪的技术,他们的突然消失,是艾瑟瑞姆历史最大的谜团。 为了解读星图,艾尔文必须前往知识的圣地——位于大陆中央、被魔法屏障保护的“静默之塔”。然而,静默之塔的守护者,“时间之手”修道院,对任何试图探究时间奥秘的外来者都抱持着极端的敌意。 三、 深入灰烬学派的迷宫 艾尔文的第一个重大挑战,是渗透进南方“灰烬学派”的秘密实验室。该学派的首席研究员,疯狂的炼金术士维拉克斯,正试图重现织梦者的某种不稳定能量源——被称为“熵核”。 进入灰烬学派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智力上的博弈。艾尔文利用他对天文数据的精确掌握,成功伪造了一份关于“超新星爆发对魔力潮汐的影响”的错误报告,引开了维拉克斯的注意力。 在深入地下实验室时,艾尔文首次遭遇了学派秘密制造的“机械傀儡”。这些傀儡不再依赖传统的符文驱动,而是以内嵌的扭曲时间晶体为核心,行动迅捷且毫无情感。在与一台型号为“湮灭者-VII”的傀儡的搏斗中,艾尔文不仅险些丧命,更意识到织梦者的遗产正在以一种扭曲、危险的方式被现代力量所利用。 四、 风语者的启示与古老的盟约 逃离灰烬学派后,艾尔文被迫向北转移,进入了风语者部落的领地。与北方凛冬议会的排外和敌视不同,风语者对艾尔文的星图表现出了一种宿命般的理解。 部落的萨满,一位名为“苍狼”的年迈女性,向艾尔文展示了她部落的古老壁画。壁画中描绘的不是战争,而是星辰的舞蹈和一位身着星袍的人影,正试图“编织”回断裂的时间线。 苍狼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织梦者的核心技术并非基于能量,而是基于“共鸣频率”。要激活星图的全部功能,需要找到三件分别代表“过去之声”、“现在之影”和“未来之光”的古代神器。 在风语者的帮助下,艾尔文成功获取了第一件神器——“逝去低语的怀表”,它能短暂地捕捉到数秒前的环境回音。然而,这也引来了凛冬议会的注意。他们坚信,任何超越血脉极限的力量都应被摧毁。 五、 静默之塔的考验与真相的边缘 艾尔文与一小队由风语者和一位叛逃的琉璃城邦学者组成的临时同盟,向大陆中心的静默之塔进发。 通往塔顶的路途,是对心智和信仰的终极考验。时间之手修道院设置的防御机制,并非物理障碍,而是“认知陷阱”。进入塔内,每一步都可能让你面对自己最深层的恐惧或最渴望实现的幻象。 艾尔文在塔中经历了数次精神上的崩溃与重塑。他面对着自己导师因探求禁忌知识而化为尘埃的幻象,以及一个“如果时间没有断裂,他本可以拥有的安逸生活”的诱惑。他依靠着对星图的执着和对世界的责任感,一次次挣脱了陷阱。 最终,在塔顶,他见到了修道院的最高执政官——一位似乎永恒年轻的祭司。祭司并未阻拦,而是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所追寻的,是修正错误,还是篡改命运?” 艾尔文交出了星图,祭司启动了最后的仪式。然而,当他试图用怀表与星图共鸣时,却发现星图的空白处闪烁着第三颗黯星的轨迹——那并非来自遥远星系,而是源自艾瑟瑞姆大陆本身。 六、 尾声:一个新的开端 预言中的“三颗黯星”并非外部力量的象征,而是静默之塔本身、织梦者的残存核心,以及一个被艾瑟瑞姆的四大势力有意遗忘的“锚点”。 故事的结尾,艾尔文并未成功修正时间,因为他意识到,试图完全逆转时间只会带来更彻底的毁灭。相反,他利用星图和神器,稳定了当前的“时间涟漪”,阻止了熵核的全面失控。 艾尔文带着新的使命离开了静默之塔——他不再是单纯的星象学者,而是“时间稳定者”。他知道,巨龙的苏醒只是时间问题,而他现在要做的,是联合这片破碎的大陆,准备迎接一场真正决定世界存亡的,关于“时间本质”的战争。他带着对未来更深层次的理解,踏上了寻找那个“锚点”的旅程,而泰坦星域的迷雾,似乎又浓厚了几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耿曙天


  国立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商学士,美国顶尖商学院企管硕士(MBA)。以管理储备干部(MA)加入某领导品牌的跨国银行;10余年间,工作地点及于两岸三地。在大陆期间,主要服务台商客户,并担任Taiwan Desk主管,统管分坐中国各分行的客户经理(AO),提供台商企业金融方面的产品与服务。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有志银行业务者的最佳借镜/台湾大学副校长 汤明哲
【推荐序二】成功,是长期兢兢业业的努力与经营/聚鼎科技荣誉董事长 张忠本
【推荐序三】交浅言深的师徒情谊/中资金融企业总裁 陆正奇
【推荐序四】迈向两岸金融业的大时代/台湾上市金控公司策略部门主管 王凯崴
【推荐序五】给勇闯中国的人诸多启发/外商投资公司基金经理人 魔客
【自  序】强化全球竞争力,增加国际能见度

【第一部】个人祕笈

第二篇    「Hold 住姐」斗法「崩溃哥」
第一章 掌握界限,安全范畴
第二章 二等公民,断手断脚
第三章 另类修行,斗法成功
第四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第二篇 弊案防止与资讯安全
第一章 银行重金赏骇客
第二章 辞职不成反被辞
第三章 我没作假,真有这档基金

第三篇 需要你了不起,你就得了不起!
第一章 常规报导,月报週报列苦工
第二章 号外报导,邀功费心机
第三章 专题报导,要人要钱
第四章 告状报导,小心双面刃

第四篇 被迫成为好朋友
第一章 你家有家规,我家有王法
第二章 你们银行,比外管局还官僚!
第三章 你银行不扩充,我就扩充银行

第五篇 大陆出差大不易
第一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里外
第二章 好的司机省心力,坏的司机气到饱
第三章 锻鍊身心跑机场
第四章 争先恐后坐飞机
第五章 南征北伐巧安排

第六篇 做了不一定有,不做一定没有
第一章 机遇成就云泥
第二章 昨日之是,今日之非
第三章 年轻一辈的努力

【第二部】组织宝典

第一篇 「同期」──MA的发展与哀荣
第一章 外商储备干部体制,培育本土金融人才
第二章 大陆以倍速及倍量,走完台湾MA发展史
第三章 「天之骄子」变「流浪苦儿」
第四章 排队越长的餐厅越要吃

第二篇 大陆官、富二代,「有雷」言行大公开
第一章 求职面试「骗很大」!
第二章 拼爹的一代
第三章 易子而教?非也!

第三篇 台商建工厂,银行抢先机
第一章 跨国银行如何服务跨国企业
第二章 跨国银行在大陆的黄金年代
第三章 台商,跨国银行的宝

第四篇 两岸合作,历史演进
第一章 历史演进1--看不起大陆
第二章 历史演进2 --看不起在大陆的人
第三章 历史演进3--争功诿过
第四章 本来可以更了解大陆
第五章 本来可以更宣传台湾

第五篇 人才奥运会,世界都在看
第一章 世界都在看,要打回家打
第二章 请为台湾后代铺条路

第六篇 台商进大陆,参加奥运会
第一章 台商参加奥运会,强项与弱势
第二章 台商财务主管,参加奥运会
第三章 台银西进南攻,自订竞赛规则

【结 语】平台的重要性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有志银行业务者的最佳借镜


  台湾常常将国际化的口号喊得嘎嘎价响,事实上,台湾公司对于公司和个人都没有做好国际化的准备,台湾国际化的第一步通常是中国大陆,但对于中国大陆的了解十分有限,而且多限于刻板印象;事实上,大陆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共30多个,就像30多个国家,风俗人情都不一样。作者将本身在大陆外资银行工作十年以上经验点点滴滴的心得,写成这本书,对于有志于在大陆金融业闯荡的年轻学子有莫大的助益。

  银行业的工作就是要面对各行各业的客户,而每种客户的要求又不一样,作为服务客户的客户经理就有的忙的,其中的辛酸不足以道理计;而且作者身为外资银行中阶管理人员,又要管理下面人员,又要管理大陆籍主管,加上形形色色的客户嘴脸,如何应付也是要有本事,本书对于如何管上管下、日日忙碌不堪的生活都有生动的描述,足为上班族的写照,而且作者时时在反省最近二十年台海两岸经济实力的消长,台湾银行的经理人员从炙手可热到可有可无,最后完全取代的过程,也只有叹息的分。而大陆的大学生随者经济成长,还是努力工作,希冀一份在外资银行稳定的工作,相比台湾现在的大学生不够努力、不够奋斗的精神,真的有天壤之别,本书也是对台湾有志于银行业务的学生的借镜。

  总之,本书可读之处甚多,从个人职涯规划、银行业盛衰起伏、大陆产业的特殊性,到如何应付以人情为主的资本主义,都是作者个人的亲身经验,文笔流畅,个个故事生动活泼,有些故事的结局,令人匪夷所思,有时又莞尔一笑,读完之后,读者一定会有新一层的了解。

台湾大学副校长 汤明哲


推荐序二

成功,是长期兢兢业业的努力与经营


  作者毕业于台大管理学院时,那时我在中华开发公司任职,正在筹设聚鼎科技公司,作者的父执辈也参与早期创办。当时,作者向我请教他的生涯发展。我了解作者的背景后,曾引介他一份与大陆投资相关的工作,可能就此开展他服务台商的机缘。我并建议作者宜趁着年轻,早点出国进修。作者不久申请到美国MBA排名前十大之名校去深造,并以优异成绩取得硕士学位。回台又为国际知名外商银行录用,先后在台、港服务一段时间后,于2006年,只身前往大陆去开拓业务,中国大陆当时物质条件与金融环境都十分落后,作者却愿意接受艰苦挑战,精神可佩。

  多年来,作者在大陆负责台湾企业的融资业务,并晋升为Taiwan Desk最高主管。作者不仅在法金业务培养丰硕经验,也累积了相当之人脉。

  过去一年作者抽闲完成《透视大陆金色巨塔》一书,从一位外商银行管理干部观察大陆金融业的生态。第一部分着重在个人的修为,从作者工作的经验,可以作为后进金融从业人员进入职场前的心理装备。如:从「大陆出差大不易」了解工作环境的艰辛;从「『Hold住姐』斗法『崩溃哥』」看如何适应刁难的客户;从「被迫成为好朋友」体会法规与制度的冲突;从「需要你了不起,你就得了不起」学习适度的突显成就;从「做了不一定有,但不做就没有」认知年轻人职位与薪给升迁之际遇。

  显示作者的成功不是偶然,是长期兢兢业业的努力与经营。

  本书第二部分侧重对过去服务的外商银行建言。目前正积极西进大陆的台商银行也可以作为鑑戒。如:从「两岸合作,历史演进」掌握台湾母行与大陆分行关系的分际;从「台商进大陆,参加奥运会」认识大陆台商财务运作的特质;从「MA的发展与衰荣」了解金融从业人员的质变。

  作者是全球顶尖外商银行派驻大陆,一线工作7年之久的领导干部。他将多年在大陆从事台商企业放款之经验心得撰述成《透视大陆金色巨塔》一书,可以作为台湾要赴大陆发展金融业务之银行与从业人员的工作指南,特为此作序推荐。

聚鼎科技荣誉董事长 张忠本


推荐序三

交浅言深的师徒情谊


  那天,老板跟我说部门很快会有个台湾的新同事加盟,据说,年轻、有才、能干、口才了得。我想,最好是林志玲那款,让我带出去见客人,帮忙灌灌迷汤,让我多做点业务;不然,来个吴奇隆也不错,我手上有一伙「师奶」内部客户(很多国际企业都鼓吹一个管理概念,就是同事也是你的客户,尤以指前线行销人员面对后台),可凭他来做做公关,让我们的流程走得畅顺一些。

  毕竟要在这种跨国银行生存,应付每年给你加倍的指标,那除了要「周身刀、张张利」(这是典型的港式粤语,意思是身怀百技,还要每技必强,每技必杀)的本事之外,也需要有个好助手,可以帮你内外打通关,而自己可以把关注点放在提升业务的高度,务求客户愿意做更大金额的交易、购买更多的产品。同时努力提升部门在银行里的地位,让你的风控官支持你加大授信,说服你的老板投放更多的资源在你团队上……等等。

  结果,我跟曙天碰面的第一天可算是挺不愉快的。我不知道是我说错了一句话,或是我「样衰」(港式俗语,即其貌不扬,有点猥琐的样子),反正那天差点就吵起来,我是黑着脸走开的,心想:「以后看我怎样整治你!」不过,后来我们混熟了之后,谈起那事,都觉得很好玩。其实,也是在这种工作氛围里,不是很熟的人会对对方有点戒心,甚至不安好心,一般第一次见面总想给对方来点下马威,让以后合作中不那么容易给欺负。

  当然,现实中,在公司也会交到好朋友的。由于工作里团队间需要高度合作,如一般客户经理AO是不能完全弄明白一个避险产品(又名对沖产品)的来龙去脉的,有时候,客户由于处身在行业多年,他们比你还懂,你不仰仗衍生产品部的同事,你是永远做不成这类型挺赚钱的业务的。而那些产品部门的专家,总没办法长时间跟踪同一个客户,因为他们需要服务的客户很有可能横跨整个亚太区,而AO就变成跟客户联系的重要桥樑。久而久之,性格相投的同事总会利用平常一起出差或下班后联谊一下,一方面谈谈工作,同时也需要放松一下,那友谊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开始的。

  我和曙天也是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做了朋友。虽然谈不上莫逆,可也能天南地北的谈人说事,每次在一起出差时都能聊个不停。当然,我也不忘作为前辈,传授「一两度板斧」(港式俗语,即好使的、有用的伎俩),从过安检要靠边的排队,到见客户时避免说的用语等都会尽量告诉这个小徒弟。曙天也不时给我分享那些台湾的有趣事和年轻人的想法,着实令我的差旅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我们师徒情分不深,两年后,曙天便升级到大陆的「台湾枱」当客户经理。但我们可是一直保持联系,每当我到国内出差都会到曙天的部门串联一下,很多时候都见不着,偶然只能出来吃个饭。但从侧面了解,尽管曙天做得很好,老板们的评价也很高,这个工作对于一个从台湾漂来的年轻人仍是绝对不容易的。

  我与曙天认识已经有10个年头了,这期间,一直期盼我俩约定的实现──曙天把在跨国银行的经历付梓发表,而我则承诺帮此书作序。看罢所有的内文,我一方面觉得此书可作为台湾有志投身大陆,从事金融行业或加入其他跨国企业的年轻人的宝鑑,同时亦能感受到我这位朋友那几年的辛酸。

  曙天成熟了,但没有失去赤字之心。我想你会继续成功的。

中资金融企业总裁 陆正奇


自  序

强化全球竞争力,增加国际能见度


  书写的源起,是想记录个人在跨国银行的中、港、台三地,超过十年的职涯点滴与体悟。最初只想当作私人留念──随笔写就、下笔千字、畅所欲言,后来,有了出版的起心动念,反倒彷徨踌躇、战战兢兢。

  因为是从私人留念的角度出发,我对本书的定位,是个人经验的分享──对于想从事银行业的大学生、刚进银行工作、刚刚登陆、或正在犹豫是否登陆的人,提供些许触发及鼓励。此外,本书必然触及对台资企业、台商财务人员、台资银行、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员的看法与期待,但这只是个人从外资银行的工作中、以管窥豹的浅见,绝对不是提供指导。

  本书章节的配置,分为两部分──从第一部的「侧重个人」,进展到第二部的「侧重组织」;从个人职场力及眼界的提升,进展到组织的营运、策略、乃至大环境。

  虽然全书背景以大陆为主,但第一部的第一至三篇──如何以高超的EQ服务客户,银行如何防护资讯安全及防止弊端,如何在银行内自我推销、要求加薪升迁──是在外资银行工作的一般情况,不侷限于大陆。第四篇触及大陆银行业的监管环境,第五篇描述在大陆出差的挑战。第六篇,从职场浮沈、从大陆大学生的努力,给年轻读者拓展视野及提振志气。

  第二部的前两篇,讲银行的人事,比较外资银行的MA(管理培训干部)制度,在两岸发展的异同;MA的培养与升迁,受到金融风暴的哪些冲击?另外,外资银行的大陆分行,僱用大陆的官、富二代,其特异言行对组织文化及效率的影响。第三篇,讲跨国银行的大陆分行,在台商业务上获取先机的主因。

  第四篇,分析外资银行的台湾分行与大陆分行,面对两岸经济力此消彼长的微妙心态;讨论业务开拓、绩效考覈与人事安排之间曾有的矛盾;借镜外资银行走过的路,也许可以给西进南攻的台资银行一些参考。第五篇,讲大陆崛起之后,台湾人才要站上国际舞台,情势更加严峻,可以从哪方面加把劲?第六篇,台资企业与外资银行打交道,怎么做可以更加凸显台商优势?台商的财务主管,如何帮公司、帮自己加分?

  要强调的是,本书所描写的某些现象,有其独特的时空背景。早年台湾人看不起大陆、看不起大陆人,但「荏苒的光阴,比任何大道理,更能让人改变观念(“Time makes more converts than reason”, by Thomas Paine。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美国独立运动先驱。)」;因此书中所指某些问题或不当做法,现在已经大有改善,或不再发生。因此,借着呈现外资银行在大陆发展的进程,以及较早登陆的台资公司、台湾人的某些经历,希望有以古鑑今的绵薄贡献。

  本书所举事例,除了亲身经历,也分享了其他银行同业的见闻。为了保护事例中主人翁的隐私,并避免触及商业机密,当书中提到个人时,大都以男性的「他」呈现,并且改编人物特征;谈到银行及公司,也是尽量模煳细节。此外,在人际之间与组织当中,难免会有争端与不睦,文中如有触及,是为了交代背景,借此传达资讯及观点。因此,对于重点的掌握与笔锋的拿捏,是我下笔心怀忐忑的原因。

  笔者在台湾土生土长,直到攻读硕士学位才留学海外两年。之后能在领导品牌的银行历练,在外派中成长,实在要感谢诸多贵人的提携及机运。因为机会得来不易,在自己珍惜的同时,我也会特别留意台湾后进的发展──在国际现实不利于我们的情况之下,在可以使得上力的时候,如何强化台湾后代的全球竞争力?如何增加台湾人的国际能见度?这是我想透过本书传达的,最迫切的讯息。

  在本书付梓的前夕,不禁感触,在这些文字的后面,映照的是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感谢指导过我的师长、提拔过我的长官贵人、曾经共同努力的同事;谢谢我过去的下属,以杰出表现及一贯支持,给我最大的鼓励;感谢不断提出要求,同步锻鍊我职场专业及成熟心智的台商客户──「不打不相识」,很多台商的财务人员,已经从客户变成朋友;感谢我在中国与香港期间,协助我、共享生活点滴与工作苦乐的朋友。此外,这本书,亦记录了在各家银行大陆分行打拼的台湾人,共同的记忆、相似的笑与泪。

  特别感谢汤明哲教授、张忠本先生及陆正奇先生,在推荐序中美言与指教,我深感荣幸;感谢王凯崴及魔客,除了作序,也对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最后,谢谢我的家人,对我长年在外工作的全力支持。

图书试读

【第一部】个人祕笈

第一篇    「Hold 住姐」斗法「崩溃哥」


【篇名页文字】:

我初进职场时,曾听一位银行前辈说:「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当时我好纳闷,为什么每天经手万贯钱财的他,会说出这么禅意十足的话?今天,在前线服务客户已经超过10年的我,逐渐领悟箇中深意——为了做好「开发新客户、维系旧客户、在旧客户上开发新商机」的工作,需要「高深的修行」——坚强的意志力、使命必达的念力、正确的判断力、临机应变力、对奥客的忍耐力、对挫折的化解力,以及对银行人事和资源分配的洞察力。

第一章 掌握界限,安全范畴

由于台商最主要的制造据点在大陆,所以大部分的跨国银行(【註1】),除了在台湾分行服务台商的母公司,另在大陆分行(【註2】)设立「Taiwan Desk」(台商业务部),服务台商在大陆的子公司。我身为Taiwan Desk主管,带领几个分布在大陆各分行的客户经理(Account Officer,简称AO(【註3】),为台商提供企业金融(Corporate Finance)方面的服务,主要是贷款、外汇避险、现金,以及贸易等业务。

知己知彼,能争能让

每个客户,在跟银行往来的时候,都有其独特的需求。但如果客户是一个集团,那集团内的各家公司,他们对于银行的要求与配合程度,彼此就会趋于一致。所以,一家银行的AO,在服务集团多年之后,往往能举一反三。例如,文件的修改、贷款的价格、交易速度的预期等等。客户与银行,对于彼此能争、能让的底线,都很清楚。

就让我来说说,某台资企业的大陆子公司,与本行Taiwan Desk的业务内容;还有,这家子公司的台籍干部,与银行AO「大斗法」的故事。

这位台干大哥,在集团的台湾母公司服务几年之后,被派到大陆的一个厂来负责财务工作。由于本行在台湾及大陆,跟这个集团已经往来多年,已经知道这家公司的要求比较多。但是,如果大哥的尺度,跟该集团一贯的要求差不多,本来工作上各为其主,各有坚持,非常公平。只是,大哥不但有迥异于集团惯例的要求,更有紧密盯人的工作态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追一些關於大陸城市發展的紀錄片,深深被那種快速的變遷和驚人的成就所震撼。看著那些從無到有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建築,以及蓬勃發展的經濟和科技,真的讓人感嘆時代的變革。我一直很想找一本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種發展背後的邏輯和機制的書,不只是看數據和現象,而是能夠觸及到更深層次的影響。像是那種探討城市規劃、產業結構,甚至是社會文化如何跟著經濟發展一起演進的內容。如果能有書能帶我走進這些「巨塔」的內部,了解它們是如何建造、如何運轉,那一定會非常有意思。

评分

我一直對歷史有一種莫名的迷戀,特別是那種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臨現場的歷史敘事。前陣子在網路書店看到一本關於清末民初社會變遷的書,它避開了傳統的政治史敘述,而是從一個更貼近民眾生活的角度切入,描寫了當時社會風貌、生活習慣的轉變,以及各種新思潮的湧入。作者的考據非常紮實,但又不會流於枯燥,反而像是說故事一樣,將那段複雜的歷史娓娓道來。讀完之後,我彷彿看到那個動盪卻又充滿活力的時代,人們在舊傳統與新思想的拉扯中,尋找著自己的定位。這種從細節處看大時代變遷的寫法,真的非常吸引我,也讓我對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

评分

哇,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透視大陸金色巨塔》,光是書名就覺得很有份量,那種氣勢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對大陸的發展很有興趣,尤其是在經濟、文化這些面向,總覺得那裡有好多故事等著被挖掘。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也很吸引人,不是那種花俏的,而是有一種沉靜又深邃的感覺,好像在邀請讀者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我還沒時間仔細看,但光是書名跟封面的聯想,就讓我想到很多關於這片土地上,那些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崛起、又或是不斷變革的「巨塔」們,不知道書裡是不是就在講述這些,或是用一種獨特的視角去剖析,讓讀者能更貼近地感受到那股時代的脈動。希望它能帶來一些我意想不到的啟發。

评分

我對那種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科普讀物一直情有獨鍾,特別是探討宏大敘事,又能夠聯繫到個人經驗的書籍。前陣子偶然翻到一本關於全球化對不同地區文化衝擊的書,裡面探討了許多我平時會關注的面向,像是地方文化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獨特性,或是年輕一代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如何建構自己的身分認同。作者的論點很有啟發性,他並不簡單地將全球化視為一種單向的輸出,而是強調了各種在地化的實踐和抵抗。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現代化」的定義,以及在一個越來越緊密聯繫的世界裡,我們如何保有屬於自己的特色。

评分

最近剛看完一本關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書籍,它深入淺出地探討了許多我一直感到好奇的議題。書中透過許多具體的案例,例如文學作品的翻譯、電影的影響力,甚至是飲食習慣的演變,來闡述兩地人民之間那種既遙遠又親近的關係。作者的筆觸很細膩,時常能在平凡的敘述中,點出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文化差異,或是讓人深思的相似之處。讀完之後,我對「同文同種」這個說法有了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真真實實地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這本書讓我對大陸的文化認同有了更寬廣的想像,也對我們自身在文化傳承上,扮演的角色有了更多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