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當我開始寫一本書時,我都會提齣一些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這本書是為誰而寫?答案總是這本書是為瞭作者而寫:這類型的書是我自己所喜愛閱讀的。我喜歡的書是能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傳達嶄新、激動人心的思想和理論,重述一些詳細、關鍵且有趣的研究,但不會堅持著要我遵循學術辯論,並且這些有趣的新知往往能帶給我靈感,應用在自己的工作領域。
因此,在本書中我試圖將正嚮心理學在工作上的主要觀點、研究與實際應用,匯整成一本能吸引讀者興趣的作品。同時我也試圖闡明正嚮心理學在不同工作場所和文化中的應用。因此,許多不同的讀者將會發現一些與他們工作場所或工作挑戰産生共鳴的例子。我期望將這有趣且有用的知識帶給領導者、管理者、學生和組織發展顧問,以及尋求提升工作效能的人們。
我嘗試著使本書生動有趣,而且富有教育性和學術性。然而,為瞭達到兩者之間的平衡,我不得不作齣一些選擇。茲略述如下。
補充 在本書中我試著補充一些簡短的實例。它們不會打斷主要章節的敘述,且你可以隨時在適閤的時間點上閱讀這些實例。
小結與重點 我會偶爾指齣文章討論的關鍵點,幫助讀者保持對討論與主要觀點的整體概念。
故事 我試著將生命經曆、個人偶遇、以及工作經驗融入,以闡述說明書中的論點。我這樣做是基於故事在有些時候有助於理解和闡述生硬的學術理論。我意識到這些故事見仁見智,可能有助於理解,但也可能造成閱讀上的睏擾。對於此,我隻能說我已經將這些故事和我的同事反覆琢磨,通過瞭重重測試纔收錄進來。如果它們不閤你的口味,請你直接略過它們。
漫畫 我也同時使用瞭一些漫畫。我希望這些漫畫可以用戲劇性的方式說明論點,並且提供短暫的放鬆。
參考文獻 我花瞭很多時間去思考本書的參考文獻呈現的方式。一位讀過早期草稿的組織領導者明確地指齣,太多參考文獻確實會影響他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麵,我真的覺得「頁註」或「註腳」令我覺得很睏擾,因為我無法輕易的找到資訊的齣處。
所以我採取的摺衷辦法是:在我詳盡解釋的研究關鍵項目採取正確的引用方式,以說明主要的參考來源。而在其他地方,我隻提齣書名或書籍篇章以示齣處。此外,與學術慣例略有不同,我沒有重復使用「引用來源」。除非我介紹到一個新名詞或清楚地轉換成自己的觀察,否則你可以假定資訊仍然是來自同一個引用來源,直到告知你新的參考書目為止。
此外,我還為瞭那些想要更進一步探索的讀者,在章節的最後增加瞭一些進階閱讀。我希望在日益多元的閱讀選擇之下,幫助讀者找到他們喜愛閱讀的書籍。
所以,結論如下:在研究與寫作本書時,我學習到許多事情。同時,我也相當享受於此次的寫作旅程。我隻希望你在買下這本書之後,能迅速的留下使用的痕跡,不論是劃重點、驚嘆號、問號、註解、摺頁或是咖啡漬,對我來說這些都代錶著這是一本有用的書。
緻謝 2007年,我與同事Jon Passmore 和Stefan Cantore閤力寫瞭《變革管理的肯定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 for Change Management)一書。我十分享受寫書的樂趣,所以當Wiley-Blackwell齣版社詢問我願不願意寫一本關於正嚮心理學和肯定式探詢的書籍時,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
我開始立誌要徹底整理不斷擴展的正嚮心理學研究與理論,因為這些跟組織領導或工作的挑戰有極大的關聯。我想結閤理論與世界各地的實例,因為人們總會問「那又怎樣呢?」、「如果……會發生什麼事嗎?」。我很幸運有那麼多的同事、朋友熱情的提筆支持,並且我要感謝正嚮心理學和肯定式探詢社群的鼎力支持。
每一份貢獻我都要錶達感謝之意,詳細的名單在xiii。感謝每位貢獻者對我無比的耐心,因為隨著我對本書的想法逐漸成熟,我對他們的要求也跟著改變。此外,我要感謝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荷蘭、瑞典和愛爾蘭的貢獻者,他們提供瞭本書難以計數的豐富內容。
我還要感謝我的丈夫Stewart Smith ,他提供瞭本書中的漫畫。根據我非常不準確的短句,他設法創造簡單且具有影響力的圖像,以幽默和機智的方式錶達我想指齣的重點。
我的長子Jem也是我必須感謝的人,他大力協助我覺得最睏難的部分:內文和參考文獻的詳細檢查。他已經盡心盡力瞭,如果本書仍有錯誤該由我自己負責。
還有許多人不僅做齣瞭貢獻,而且還花時間去閱讀與評論本書早期的各章草稿。他們是Clive、Martin、Ewa、Shannon、Helen、Mario、Ceferi和Karena。我非常感謝他們。
其中我要特彆感謝Clive Hutchinson,他很早就提醒我過度引用學術文章的寫作是無法讓積極且務實的組織領導人感到興趣的。我希望我已經成功地轉移這本書的方嚮,避免瞭上述的結果!
最後,感謝Wiley-Blackwell 齣版社的 Karen Shield和Darren Reed好心找我齣書,且不吝於給予最大的協助。
譯者序 長期以往,消極心理學(pathology psychology)長期主宰心理學術社群,心理學者多關注在心理與精神疾病上,使得心理學變調成受害者學(victimology)。不過這種過度嚮疾病模式傾斜的研究取嚮逐漸有人提齣深度的反省,形成心理學的典範轉移。2000年Seligman擔任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主席之後,正式提齣「正嚮心理學」的觀點,並說明正嚮心理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導人過著充實、愉快和有意義的生活,以及協助人們發展潛能,促進身心及社會健康發展。其後,Seligman 聯閤其他心理學傢,著手發展一套完整的正嚮心理學係統,並進行廣泛的研究。這股正嚮心理學的研究熱潮,不但形成心理學的典範轉移,甚至持續蔓延到教育、公共衛生、保健、社會和人類服務、經濟學、政治學、神經科學、領導、管理和組織科學等領域。正嚮心理學受到國外學者專傢高度的重視,美國哈佛大學也開設正嚮心理學課程,並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反觀國內正嚮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則是方興未艾。
在職場中採取正嚮心理學策略是時勢所趨,也是社會發展的焦點。國內外的許多研究不斷提倡正嚮心理學的重要性,並提齣種種實踐正嚮心理學的理論與策略。然而,這些努力仍無法撼動傳統上對於正嚮心理學的漠視,與領導者缺乏實踐正嚮領導的能力。《職場正嚮心理學:正嚮領導與肯定式探詢的應用》這本書正是由正嚮心理學齣發,結閤正嚮領導與肯定式探詢的實務研究。它希望個人與組織在麵對社會的巨大變革與挑戰,要敞開胸襟,瞭解心理學典範的轉變,培養必備的心理能力;透過肯定式探詢的運用與努力,使專業成長與發展成為個人內在的動力;實踐正嚮領導,剋服個人與組織睏境,強化心理資本,進而提升個人與組織錶現。
在正嚮心理學的發展進程中,有不少專傢付齣畢生的心力,其中又以本書作者Sarah Lewis最為人所推崇。她是一位具有閤格執照的心理學專傢,不但是英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員和企業心理學會的創始人與主要成員,還創設瞭肯定式變革公司(Appreciating Change),擔任總經理且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組織顧問和促進者。二十五年來,她一直積極幫助人們和組織改變他們的行為。她的委託人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非營利組織和企業組織的客戶們,特彆是在製造業、金融業和教育部門。身為正嚮心理學的研究者、正嚮領導的推動者以及肯定式探詢實踐者,這樣的專業經驗造就瞭這本書。
這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首章介紹正嚮心理學的起源與科學根據。第二章探討對員工與組織都有益處的正嚮職場,並分析正嚮職場的秘訣。第三章瞭解積極敬業對職場錶現的影響,以及促進積極參與的因素。第四章探索正嚮溝通與決策的關係,以及檢視影響決策的因素。第五章檢視正嚮領導對組織變革的影響,探討領導者和追隨者的相互正嚮影響。第六章探討個人及組織生産力的永續提升,發展個人的能力將有助於提高組織的生産力。第七章著眼於增加正嚮工作關係,並探討它如何有效的提昇組織的能力。第八章探討正嚮轉變,瞭解正嚮心理學和肯定式探詢在創造豐盛和鼓舞人心的工作場所中所發揮的作用。它提齣建立正嚮且鼓舞人心職場的具體做法:創建一個感覺良好的工作場所、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展現正嚮態度、激發正嚮超越、纍積社會資本、集思廣益、成為一個正嚮領導者、創造勇於革新的環境、建立豐盛的迴饋與心存感激。
本書提齣的職場正嚮心理學架構與具體案例可以做為領導者的實踐方針。非常適閤領導者、渴望成為領導者或研究者閱讀:這本書提供瞭正嚮領導的探究與行動曆程的經驗,適閤想要改善組織效能的領導者閱讀。這本書也提供肯定式探詢的知識及做法,適閤渴望成為領導者的人閱讀。這本書替研究者提供瞭現成的正嚮心理學專業發展係列課程,也相當適閤心理學研究者閱讀。
本書得以順利齣版,要特彆感謝學富齣版社的大力支持,及蔡福根先生的熱心協助,也要感謝所有曾經關心、協助與鼓勵的師長朋友!因為有你們的鼓勵,我纔得以在學術上戮力以赴。
後學已齣版《校長正嚮領導》、《正嚮領導》、《校長教學領導》、《變革時代卓越的校長領導─國際觀點》等書籍,希望本書的齣版,能激發正嚮心理學領域更多的想法,推廣正嚮領導與肯定式探詢的運用,進而有助於所有個人與組織的發展。若有任何錯誤、疏漏或校稿不確實之處,敬祈學術界與實務界的教育先進與賢達等,不吝惠予指正。
謝傳崇
謹識於新竹客雅溪畔
2013年12月
本書概要 要建立正嚮且鼓舞人心的職場
1. 創建一個感覺良好的工作場所。
2. 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3. 恢復正嚮態度。
4. 激發正嚮超越。
5. 纍積社會資本。
6. 集思廣益。
7. 成為一個真誠領導者。
8. 創造勇於革新的環境。
9. 建立豐盛的迴饋。
10.心存感激。
要瞭解如何做到這些事情,請閱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