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透過「功能」與「序列」的組織原則所構成的事件安排便是故事的「情節」。「情節」可說是敘事層麵的「故事」的構成主乾,它可以被定義為「事件的形式係列或語義係列」(鬍亞敏,2004:119)。
復以《含英咀華》為例,該展座落於一個長型的展場,設置固定式的隔牆。展覽遵循著既有的空間分配,如平麵圖所示,呈現一區區的分布(圖2.4)。這樣的展區規劃毋寜是一種常見的處理方式。Bal 便曾以劇場做為這類型展場的隱喻,亦即強調其中分隔齣一個個獨立空間,有如戲劇錶演的場景,且為瞭使展品處於最佳的可視狀態,策展人必須發展齣一個劇本(scenography)(Bal, 2008:74)。展覽因此成為一係列「場景化」(mise-en-sc?ne)的結果。在戲劇裏,「場景化」意味將文字與分鏡記錄以一種可以令多數觀者共同接觸的方式,在有限且受限的特定時空裏加以組織並錶演(Bal, 2008:74)。但展覽畢竟不同於戲劇,展覽的觀者必須藉由主動的位移接近展品,且不同於戲劇,觀者在展覽裏並不僅是一個被動接受錶演的對象,而是主動接觸展覽所提供的內容者。在他一步接著一步朝嚮展品移動時,隨著之間的韻律、速度與觀點(points of view)或焦點(focalizations),觀者將展覽視為一種意義製造的序列(Bal, 2008:71)。
以該展而言,「故事」的界定是從介紹不同型態的書房空間到介紹書房裏的人事物,最後強調眾多書房內如何進行讀書這件事。進一步分析,這三個大序列又分彆可以拆解為多個小序列。雖然該展並未標舉齣一位明顯可識的故事主角,但一般以展覽的處理而言,我們已經可以說這三個大序列已經構成本展的「故事綫」(story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