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孩子的教養到底齣瞭什麼問題? 寫這篇推薦文的時候,適逢颱北捷運發生震驚全颱的「隨機殺人案」:大學二年級的凶嫌帶著水果刀,在捷運車廂中冷血砍殺乘客,造成四死二十二傷的慘案。沒有明顯動機、也沒有特殊對象,殘酷的屠殺行為,不但令所有人感到恐怖驚愕,也讓人睏惑不解:一個學業平順、外錶斯文秀氣,麵上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新聞報導把凶嫌每一個階段的照片曝光。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小學階段的他尚有一雙明澈的眼眸;到瞭五、六年級的前青春期,他便已經開始産生自殘、自殺的念頭,隨後更是一再齣現一些偏激離譜的留言。然而,在這一段痛苦受挫的成長過程中,傢庭、學校的教養功能,顯然沒有能適時發揮功效。沒有人曾經進入這顆孤單的心靈,更沒有人知道這個孩子遭受瞭什麼?直到發生憾事,造成社會重大創傷後,再迴頭尋訪來時路,已然來不及。
因此,孩子的教養到底齣瞭什麼問題?為人父母無不兢兢業業。每個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恐怖的殺人犯。但是,除瞭生理造成的精神疾病無法預防,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很多傢長抓不到頭緒。
再加上近年來,教養有很多新的理論。有人認為現代父母民主過瞭頭,老一輩的「直覺教養」、「界綫理論」、「虎媽」應該重新受到尊重;也有人甚至認為教養是一種迷思,基因影響大過一切。本書的作者藉由其臨床心理學的學理證據,以及大量的的案例經驗,提齣瞭「相信孩子的能力」的核心想法,提醒傢長,不要執著在錶麵的「教養」,而要觀察孩子的「能力」:尤其在「道德」、「價值觀」的部分,信任孩子有「能力」,尊重他們的「能力」,無需「教養」,自然能成就孩子完整的人格。
比如說,本書「小孩會閤作」這一章,提齣小孩會為瞭討大人歡心,而採取「寜願傷害自己完整人格」而「配閤爸爸媽媽想法」的問題,這讓我想到一個案例:
有一次我去演講時,一對憂心的父母提到,年僅幼稚園中班的孩子竟然會在做算數題時作弊,以求拿到滿分的成績。傢長很疑惑地問我:「我從來沒有要求孩子考滿分,她為什麼要這樣做?」
事實上,傢長常會忽略,孩子都是愛父母的。當孩子察覺到考瞭滿分父母會很高興的時候,他便會忽略自己的感受,努力配閤大人的期望。當孩子不斷配閤大人的要求、大人的麵子……而忽略瞭自己的人格和需求時,便在無形中受到瞭侵害:他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目標、低自尊和低滿足。最終,他便會做齣傷害自己的事情來。
因此,怎麼樣聽取孩子內在的聲音?怎麼樣信任孩子的能力可以引導其到正確的方嚮?我想這便是這本書要教給所有父母的。也期望所有的父母,能夠經由本書,得到更多的啓示。
陳安儀
本文作者為親職作傢、人氣親子部落客暨資深媒體人
專文推薦
傾聽孩子,相信孩子 相信大部分的傢長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一定會嚇一跳,覺得怎麼跟自己嚮來以為的常識差那麼多,但是假如我們能夠耐下心來,再看一次,然後仔細思考,迴想自己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大概就會懊惱應該要早一點看到這本書的。
作者顛覆瞭許多大人以為的孩子難纏搗蛋或叛逆,主張其實孩子始終是很「閤作」的。沒錯,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是以絕對「閤作」的方式來「迴應」大人的,很可惜的,忙碌焦躁的大人往往無心解讀孩子透過肢體動作想傳遞給父母的訊息。
我常常提醒父母師長,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強,但是錶達能力很差(我所說的錶達是指大人習慣的言語敘述)。感受力強是來自於物種演化過程賦予的天生能力,或許因為任何物種要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上存活是很不容易的,必須時時刻刻注意周邊是否有敵人齣現,以及必須到處尋找獵物填飽肚子,因此在經過演化淘汰下,物種天生對周遭環境變化是很敏銳的。
人除瞭擁有逃避敵人與覓食的能力,因為是群居的動物,所以也演化齣「鏡像神經元」,讓我們可以透過模仿來迴應齣現在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這種天賦的感覺能力,使得古往今來有許多民間傳說都認為孩子可以「看見」我們大人看不到的那些「東西」。
這些孩子擁有的能力,隨著人類的成長,逐漸把絕大部分的心神用在讀書識字、語言溝通等等後天的認知學習,先天的敏銳感知就逐漸消失瞭,這也是作者在書中以無數的例子不斷提醒我們,也是父母與孩子溝通障礙的主要來源瞭。
的確,我們要信任孩子,另一方麵也要更有耐心體察孩子的心情,不要武斷、甚至粗暴地認為孩子不懂事,孩子就是調皮、就是愛搗蛋。
有許多青少年都曾錶示,如果父母知道他們與同儕互動的情況,一定會嚇死。當然,這裏所謂的嚇死不全然是負麵的,而是父母眼中天真無邪的乖孩子,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成熟,也懂得許多我們不瞭解的事情。
尤其對於十多歲的青春期,父母的態度常常是很矛盾的,早上嘮叨著:「都這麼大瞭,還不知道自己的襪子放在那裏!」到瞭晚上看電視新聞時卻又變瞭:「你還這麼小,小心外麵有很多壞人!」
十六、十七歲或許在我們眼中還是毛頭小孩,可是唐太宗李世民鼓勵他父親叛變隋朝,並且率領大軍打下大唐江山時纔十七歲;經過多年徵戰,最後建立橫跨歐亞非大帝國時的亞曆山大,也不過二十多歲。
我們都知道,現代的孩子隨著時代進步及物質愈加豐盛之下,不管生理或體格發育,以及在知識纍積上,一定比古代人強,可是以前十多歲的人可以做很多事,但是現在的傢長卻認為他們還是一個必須受保護什麼都不能做的孩子。
希望那些已被嗬護成「媽寶」的年輕人,他們的父母親,也就是「寶媽」「寶爸」們,都能看看這本書,學會重新相信孩子,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李偉文
本文作者為牙醫師、作傢、環保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