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裏的小姑娘:週末與愛麗絲聊天(四)時尚美麗篇

鏡子裏的小姑娘:週末與愛麗絲聊天(四)時尚美麗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在中國被評選為「影響孩子一生的讀物」,最美麗的打扮不是盲目追求時尚,而是瞭解什麼纔最適閤自己。

  隨同父母一起在德國定居的米蘭,十分羨慕那些金發碧眼的同學們,她認為自己長相平凡,東方女孩的外錶樣樣不如人傢。她甚至發現這個世界對於長相平庸的人並不公平,外錶美麗的人總是能夠得到更多贊美。

  米蘭的媽媽發現女兒的煩惱,鼓勵她要更加用功讀書,然而米蘭依舊悶悶不樂,她希望自己能變得更美麗。在週末和愛麗絲的談話當中,米蘭逐漸瞭解美的定義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一個人的外貌也是如此。博學的愛麗絲告訴米蘭:「一個人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變得美麗。隨著一個人的閱讀、思考和經曆,慢慢地形成優雅的氣質,會給人帶來一種超越歲月的美麗。」因此米蘭不再自尋煩惱,她學會用心纔能感受到美,並且相信自己也能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美。

本書特色    

  鼓勵或者反對孩子玩芭比娃娃的父母,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在為孩子著想,卻不知道幫助孩子培養審美觀,纔能建立自信並且欣賞他人。人們對於美麗和醜陋的事物盡管會有主觀的喜好,但都應該學習用客觀的態度來看待。

  許多東方人的審美觀深受西方人的影響,因而忽略瞭自我的特質,盲目跟隨流行的結果就是隻會模仿他人、永遠落後於時尚。作者透過書中主角的交談,分析東西雙方自古以來對於美的不同理解,進而使讀者重新審視自己對於美的認知。在這本書裏,作者並不是要指導讀者如何裝扮自己,而是提醒那些認為自己很美或不美的人:他們其實可以更美一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程瑋


  著名兒童文學作傢,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係,1988年在西柏林國際電視中心培訓畢業。中篇小說〈來自異國的孩子〉、長篇小說《少女的紅發卡》分彆獲中國第一、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奬,電視劇作《鞦白之死》獲1987年飛天奬最佳編劇,電影《豆蔻年華》獲金雞奬及政府奬。自2008年起齣版《程瑋至真小說散文》,2009年在德國ISKO PRESS齣版德文版短篇小說集《白色的塔》。

  程瑋自1993年起定居德國漢堡,因長期從事影視和中德文化交流工作,廣泛接觸德國各階層的成功人士,對中西文化差異有獨到的見解。她的兒子在東西方文化之間成長,2006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漢堡知名中學,2010年獲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碩士並獲該專業最優秀學生奬和最佳論文奬,自2011年起在倫敦政經學院攻讀博士並參與國際發展中國傢經濟援助重要項目的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鏡子啊鏡子,請你告訴我
第二章 第一個週末——美還是不美,妳在跟誰比
第三章 社服日的收獲
第四章 第二個週末——美女大集閤
第五章 說不清楚的美
第六章 第三個週末——美是用心靈去感受的
第七章 教室裏的小紙條
第八章 第四個週末——最美的是做妳自己
第九章 鏡子對米蘭說……
風中的女孩(代後記)

圖書序言

〈風中的女孩〉

  我小的時候,最盼望的不是過年,而是夏天。因為夏天來瞭,天氣暖和瞭,就可以穿裙子瞭。裙子的下擺隨著柔和的風,在光滑的膝蓋那裏來迴擺動,有一種很柔美很隨意的感覺。但是在那個年代,女孩子想要穿裙子,是需要一點點勇氣的,我一個人沒有這樣的勇氣。所以,到瞭夏天的某一天,班裏的幾個女孩子就會約好,第二天大傢一起穿裙子。

  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大傢約好瞭穿裙子。可是第二天偏偏來瞭颱風,下起瞭雨,天氣有點涼。齣門前,我猶豫瞭一會兒,最後還是穿起瞭裙子。因為我想大傢一起約好穿裙子,就應該遵守約定。那時候電話還沒有普及,否則打幾個電話溝通一下也就沒有問題瞭。那天,我穿著一條深藍色的裙子去上學。進瞭教室纔發現,原先一起約好穿裙子的同學都沒有穿裙子。看到我,她們也沒有任何不自在的錶情,反而都用一種很怪異的目光看著我。那目光好像在說,一個人愛美,也不能愛到這個地步啊。

  穿瞭裙子的我,頓時覺得渾身上下不自在。坐在教室裏上課,覺得窗口吹進來的風特彆特彆地冷,而且我還得拚命地忍住不打噴嚏。到瞭課間操的時候,全校師生一起到操場上排隊做操。其實,天氣真的不算涼,但颳著風。裙子的下擺在風中來迴擺動著,顯得特彆醒目。有的同學碰到我,很彆有用心地問我冷不冷。我裝作若無其事地迴答說,一點兒也不冷。

  做完操,迴教室時,在走廊裏迎麵碰上我們的音樂老師,她也穿著一條裙子,跟我的顔色一模一樣。在那個時候,音樂老師一般都是學校時裝潮流的領導者。她不慌不忙地走過來,見到穿裙子的我,微微地笑瞭笑,就好像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誇奬。被她這樣笑過以後,我突然覺得天氣暖和起來瞭,風也不再那麼冷瞭。

  這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瞭。現在迴憶起來,就像是一個古老的傳說。

  追求美,是每個人的天性,也是每個人的權利。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是美?

  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哲學議題。從古希臘開始,一直到這本書中米蘭和愛麗絲的聊天,這個問題仍然沒有一個定論。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這個字——美。可是,我們並不一定真正懂得美。在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美的認識,還停留在幼稚的時期。

  有一次,我看到一則花邊新聞。新聞這樣說,南方某個城市有一個公車的女司機穿著旗袍開車,在網路上被譽為最美的女司機。我相信這位女司機穿著旗袍是很美的,但問題在於,她應該穿著旗袍去參加派對,或者是約會。當她坐在方嚮盤後麵的時候,她應該忘記自己和自己的性彆。她的責任不是展示自己的服裝或者形象的美麗,她的責任是安全穩當地把公車開好。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穿著旗袍駕駛公車,不是一種美。一個身穿簡約樸素工作服的女司機,纔是最美的女司機。

  接下來的議題是,美意味著什麼?

  記得有一次迴中國拍攝紀錄片,攝影助理是名女子。一個攝製組裏可以有很多女子,但攝影助理永遠應該是男人。攝影助理是攝製組裏最辛苦的人,他的工作是幫攝影師扛三腳架、拿攝影機、背工具包。晚上大傢睡覺時,他還得負責替電池充電,一夜要起來好幾次。做助理的一般都是結結實實的小夥子,女攝影助理,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見到她的時候,我大吃瞭一驚。這是個金發美女,明眸皓齒,顧盼生輝。最可貴的是,她很率真、很自然。碰到應酬的飯局,不管什麼人嚮她敬酒,不管是什麼酒,她總是爽快地一飲而盡。這樣大方的美女,連我這個女人看瞭都心生歡喜。中國男人們都很憐香惜玉,幾杯酒下去,從領導到陪客都開始抱怨,說德國人也太浪費資源瞭,怎麼忍心讓這樣一個美女做這種粗活,讓她去當個主持人那還差不多。

  電視颱挑女主持人是很慎重的。一定會挑個美女,但一定不會挑一個絕色美女。一是怕女觀眾有潛意識的嫉妒;二是怕男觀眾心猿意馬,影響資訊的傳遞;三是怕落個以貌取人的壞名聲。其實,電視行當裏還有很多適閤女孩子的職業,而女助理的問題在於,這個工作是她自己選擇的,沒有人強迫她。

  在時下的觀念裏,一個女孩子如果生得美麗,就有瞭少工作多賺錢或者是不工作也有錢的資本。而生長在知識分子傢庭的美女助理從小到大沒有被灌輸過這樣的觀念。她隻知道,她已經成人,要養活自己。她沒有興趣讀大學,選擇當攝影助理,是因為她喜歡旅行,跟著攝製組可以去周遊世界。問她以後有沒有當攝影師的打算,她說沒有。當攝影師操心太多、責任太重,不適閤她。她計畫當十年攝影助理,然後結婚、生孩子、當傢庭主婦。她給自己定的生活目標實實在在。

  齣外景的時候,美女助理背著一個沉重的工具包、扛一個三腳架,跟在攝影師後麵在人群裏擠來擠去。連我這樣打定主意各負其責的人都看不下去,忍不住要去幫她一把。但她總是笑眯眯地謝絕,說她扛得動。有的行人看不下去,齣來打抱不平說,不是說外國男人都有紳士風度嗎,怎麼讓這個美女扛這麼重的東西?還有一次,一個中年男人跟瞭我們好幾條街,最後偷偷把我拉到一邊說,請我幫一個忙,跟她說,要她嫁給他。他是不會讓她吃這樣的苦的,他會把她供起來,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不知道怎麼嚮他解釋,美女助理正在做她想做的事情,待會兒吃的,也一定是她想吃的東西。在她選擇生活的時候,她從沒想到要把自己的美麗作為籌碼來作交易。這讓我對她有瞭一份敬重。

  一個過於看重外錶美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

  法國作傢薩特說得好:一個人三十歲以前,他的相貌由父母決定;一個人三十歲以後,他的相貌由自己決定。

  因為一個人在三十歲以前,他的相貌是由先天的遺傳決定的,他無可選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一種內在的東西慢慢壓倒瞭先天的遺傳。有瞭這種東西,醜陋的人會變得優雅。這種東西叫做氣質,這是隨著一個人的閱讀、思考和經曆慢慢地形成的。這種氣質形成的優雅,會給人帶來一種超越歲月的美麗。一個人即使老去,他仍然會很美麗。而有一些原本很美麗的人,因為缺少高貴精神的影響和薰陶,慢慢地失去瞭美麗的光彩,而變得俗不可耐。

  自然、博學、真實、善良……或許,這纔是我們追求的永恆的美麗。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打算在服飾化妝上對今天的女孩子們進行任何的指點和忠告。我相信,她們之中不少人在這方麵比我更有經驗、更有心得。

  我隻是想透過這本書告訴她們,她們其實還可以更美一些。

圖書試讀

〈美是用心靈去感受的〉
 
米蘭走進愛麗絲傢的花園時,愛麗絲正坐在花園的長椅上專心讀書。白色的長椅和她身後白色的薔薇,襯著她長長的白發,看起來就像一幅畫一樣。米蘭躡手躡腳地走到她身邊,輕輕地咳嗽瞭一聲。
 
「嚇我一跳,妳這小姑娘!」愛麗絲笑著放下書,摘下眼鏡,眯起眼睛打量著米蘭。
 
米蘭問:「您在讀什麼書呢?」
 
愛麗絲把書閤起來,讓米蘭看封麵。封麵上是一個大理石的頭像。
 
米蘭問:「噢,這是那個盲詩人荷馬嗎?您以前跟我講過他。」
 
「不,這不是荷馬。這是一位古希臘哲學傢,他叫柏拉圖。」
 
「這個名字我好像也聽說過,他跟荷馬長得差不多呢。」
 
「我們前幾次無意地聊起瞭美這個話題。聊得愈多,我愈覺得這實在是個很復雜的哲學話題,所以我昨天把柏拉圖的著作找齣來,想看一看古希臘哲學傢是怎麼談論這個問題的。當我們想要開始討論哲學問題的時候,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先迴到哲學的故鄉去看一看。」
 
米蘭想,這個美的話題真的是愈來愈復雜瞭。昨天和媽媽一起迴到瞭唐代,今天愛麗絲居然要帶她到古希臘去瞭。
 
米蘭對古希臘倒是不陌生,彼得老師曾經對米蘭他們說過,古希臘是一個很瞭不起的時代。從大約西元前四百五十年起,雅典成瞭希臘王國的文化中心。那時,有一群四處遊曆的教師和哲學傢從希臘各地來到雅典。在愛琴海明亮溫暖的陽光下,在雅典市中心的廣場上,他們相互之間進行討論和爭辯。在那個地方産生的哲學思想,一直影響到現在的人們。
 
愛麗絲說:「妳或許聽說過蘇格拉底?這是古希臘最聰明的一個人。」
 
「我聽說過這個名字。」
 
「妳知道他聰明在哪裏嗎?」
 
米蘭搖搖頭,說:「我隻知道他喜歡跟彆人爭論問題,後來被判處死刑。他其實是可以逃走的,可是他重視真理超過瞭自己的生命。蘇格拉底當著朋友的麵喝下毒藥,結束瞭生命。既然他是最聰明的人,那他就一定是希臘最有知識的人吧。」
 
「蘇格拉底聽說自己成瞭全希臘最聰明的人,自己也很納悶。他去跟各式各樣的人進行交談,最後纔發現,他的聰明並不在於他知道什麼,而是在於,他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