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曆史本身已比一般曆史更富詮釋空間,口述曆史突齣的主觀性也許更添爭議,然而眾『說』紛紜,互相比對參照下所呈現的復雜性,也許更貼近文學曆史的本質。追尋曆史的結果,每每都指嚮當下眼前,這一係列的訪談,期望在未來的曆史裏更見意義。」
─盧瑋鑾、熊誌琴
「香港文化眾聲道」係列的誕生,緣於二○○二年展開的「口述曆史:香港文學及文化」研究計劃。計劃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持,盧瑋鑾教授和熊誌琴博士投入逾十二年時間,嚮數十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壇及文化界前輩進行口述曆史訪問,並結集成書。訪問內容全麵、詳盡,受訪者的創作曆程、參與的文學活動、對同時期作傢的評價、對所在組織的瞭解、對時局和政治的看法等都是記錄的範疇。記錄者廣泛蒐集並保存第一手資料,為讀者完整、真實地呈現數十年來香港的文化、政治與曆史的互動。這些原始材料經記錄者嚴謹整理和查證,並補充大量注釋和附錄,有助填補文獻記錄的空白,為學者和研究者提供珍貴資料。一般讀者也能從書中讀齣趣味,通過記錄者與受訪者的一問一答,進入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會,感受當時的文化氛圍。
《香港文化眾聲道——第一冊》受訪者包括何振亞、奚會暲、古梅、孫述宇、王健武、林悅恆、鬍菊人及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