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管理與法律─個案探討

商業管理與法律─個案探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商業管理
  • 法律
  • 個案研究
  • 商業法
  • 管理學
  • 案例分析
  • 公司法
  • 閤同法
  • 經濟法
  • 商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涉及事業經營之相關法規,相當繁瑣。它絕對不能侷限於商事法規(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本書作者經過精挑細選,而選齣40個與事業經營有相關之個案,作為一位從事業經營者應加以認識之相關法規。

  本書以事業經營之內部事務與法律及事業經營之對外事務與法律兩大主軸來寫作。其中事業經營之內部事務涉及公司法、保險法、證券交易法、民法、勞動基準法、刑法等。另事業經營之對外事務涉及公司法、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民法、票據法、刑法、強製執行法等。可知本書所涉及的層麵相當廣泛。
聚焦前沿科技與社會變革:探尋數字時代的治理新範式 圖書名稱:《數字洪流中的治理錨點:算法倫理、數據主權與跨界協作新路徑》 書籍簡介 在信息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格局的當下,我們正麵臨一場深刻的社會與經濟結構轉型。這部著作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學或法律教科書,它將目光投嚮瞭驅動這場變革的核心動力——數字技術——及其帶來的復雜治理挑戰。本書深入剖析瞭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滲透到社會肌理的各個層麵後,所引發的倫理睏境、權力重構以及現有監管框架的滯後性。 本書的核心目標是構建一套麵嚮未來的、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數字治理新範式”。我們不再滿足於對既有案例的靜態分析,而是緻力於前瞻性地識彆新興風險,並探索跨越技術、法律、倫理和商業邊界的動態協作機製。 第一部分:算法時代的權力重構與透明度睏境 本部分重點探討瞭算法決策係統如何取代或輔助傳統的人類決策過程,尤其是在金融信貸審批、司法風險評估和人力資源篩選等關鍵領域。我們首先詳細解構瞭“黑箱算法”的運作機製,分析瞭其內部的偏見繼承(Bias Inheritance)現象,即曆史數據中的歧視性模式如何被算法固化並放大。 我們引入瞭“可解釋性(XAI)”與“問責製(Accountability)”的衝突與融閤。傳統的法律責任機製在麵對分布式、多層級的人工智能係統時顯得力不從心。本書通過一係列非管理學範疇的案例——例如自動駕駛汽車事故中的責任劃分睏境,以及社交媒體平颱內容審核的“過濾氣泡”效應——來論證:治理的重心必須從“事後追責”轉嚮“事前嵌入式設計(Design by Ethics)”。此外,本章還深入研究瞭“數據化治理”的社會影響,探討瞭過度依賴量化指標可能導緻的“去人性化”管理傾嚮,以及如何平衡效率提升與個體尊嚴的維護。 第二部分:數據主權、跨境流動與國傢安全的新邊疆 數據已成為新的戰略資源,引發瞭全球範圍內關於數據主權(Data Sovereignty)和數據流動性(Data Flow)的激烈博弈。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數據保護法(如GDPR)的閤規性討論,轉而關注地緣政治背景下的數據控製權爭奪。 我們詳細分析瞭“數據本地化要求”在不同經濟體中的實施策略,以及這對全球供應鏈和跨國科技企業運營模式的結構性影響。探討的重點包括:如何構建既能促進數據跨境安全流動,又能確保國傢關鍵基礎設施數據不受外部惡意控製的“可信數據空間(Trusted Data Space)”?本書通過分析國際貿易協定中關於數字貿易章節的最新發展,揭示瞭未來數據治理將如何重塑國際經濟秩序。我們還探討瞭“數字殖民主義”的潛在風險,即少數大型科技公司通過數據壟斷形成的“數據壁壘”,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創新能力構成的挑戰。 第三部分:跨界協作與未來監管的敏捷性 麵對技術迭代速度遠超立法周期的現實,本書強調瞭“監管科技(RegTech)”和“閤規科技(SupTech)”的戰略價值。我們主張,未來的治理體係必須具備高度的敏捷性和適應性。 本部分詳細闡述瞭“沙盒監管(Regulatory Sandboxes)”模式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經驗與局限性,並提齣瞭一種更具前瞻性的“持續性治理框架”。這種框架強調監管機構、技術開發者、行業協會和公民社會之間建立常態化的“共創(Co-Creation)”機製。 我們沒有探討傳統的企業內部流程優化或閤同法在商業談判中的應用,而是聚焦於係統性風險的預防:如何通過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應用來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從而減少對中心化權威機構的依賴?以及如何通過“人機協作界麵”的設計,確保監管決策能夠實時捕獲市場動態,避免“一刀切”的僵化管理。 第四部分:新興技術倫理的社會嵌入與文化適應性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迴歸到更深層次的社會哲學層麵。技術的“普適性”並不意味著其倫理規範可以被統一化。我們深入考察瞭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對知識産權、原創性定義以及文化多樣性的衝擊。 我們通過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對“隱私邊界”和“信息自由”的理解差異,論證瞭“情境化治理(Contextual Governance)”的必要性。這要求治理框架必須具備強大的文化適應能力,避免將單一的、技術導嚮的倫理模型強加於多元的社會結構。書中通過對“深度僞造(Deepfake)”技術在政治宣傳和個人聲譽領域應用的分析,揭示瞭技術對“真實性”概念的根本性侵蝕,並探討瞭社會如何在信任成本高企的環境下重建信息生態的有效性。 總結 《數字洪流中的治理錨點》旨在為政策製定者、技術戰略師、跨學科研究人員以及所有關注技術進步與社會秩序之間張力的讀者,提供一個超越傳統管理與法律框架的全新分析工具箱。它是一部關於如何在不確定性中錨定價值、在速度中尋求穩定、在創新中堅守人文關懷的深度思辨之作。本書立足於對未來治理圖景的描繪,挑戰讀者重新思考權力、信任與控製在新技術驅動下的本質形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國義


  嘉義縣布袋鎮人

  現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係專任副教授

  學曆: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係學士
  德國奧格斯堡大學法學博士

  專長領域:

  民法
  商事法
  金融法

  著作:

  1. 民法概要──案例式(新學林齣版)
  2. 商事法案例式──公司法編/票據法編(新學林齣版)
  3. 票據法──案例式(新學林齣版)
  4. 保險法──案例式(新學林齣版)
  5. 公司法──案例式(新學林齣版)
  6. 海商法──案例式(新學林齣版)
  7. 金融法──案例式(新學林齣版)
  8. 金融法(全華圖書齣版)
  9. 基礎金融法──個案探討(翠柏林齣版)
  10. 新金融法──個案探討(翠柏林齣版)
  11. 法律與生活(五南圖書齣版)
  12. 好父母必修法律學分──個案探討(新學林齣版)
  13. 夫妻必修法律學分──個案探討(新學林齣版)
  14. 商業管理與法律──個案探討(新學林齣版)
  15. 基礎稅務法規──案例式(新文京齣版)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商業經營之內部事務與法律 001
Chapter 1 股東應以何等型態籌組公司、公司設立之效力及公司內部人之産生 002
Chapter 2 何者為公司負責人及何者有權對外代錶公司為法律行為 013
Chapter 3 何者有資格擔任股份有限公司經理人及經理人有何等職責 019
Chapter 4 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召集股東會 029
Chapter 5 依公司法之規定公司之董事、監察人對公司有何義務與責任 041
Chapter 6 股份有限公司如何使股票上市及股票下市 053
Chapter 7 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內部人對於短綫交易及內綫交易應有的認識 061
Chapter 8 公司以公司財産嚮保險公司投保産險應有之認識(一) 077
Chapter 9 公司以公司財産嚮保險公司投保産險應有之認識(二) 089
Chapter 10 公司對於産品投保第三人責任保險以分散危險 105
Chapter 11 公司與員工間僱傭契約之法律關係 117
Chapter 12 公司僱用勞工對勞工有關加班費及特彆休假之計算 125
Chapter 13 公司僱用勞工有關平均工資、資遣費及退休金之計算 137
Chapter 14 公司僱用勞工於執行職務時發生職業災害公司應如何補償 153
Chapter 15 公司將其承包工程再行外包(轉包)外包商勞工發生職業災害公司是否負責 163
Chapter 16 公司內部人員觸犯詐欺、侵占及背信罪應受何等處罰 167
Chapter 17 公司僱人研發某種商品如何尋求營業秘密法之保護 175

第二編  商業經營之對外事務與法律 187
Chapter 18 公司對外得為之法律行為 188
Chapter 19 公司與他人簽訂買賣契約,其成立要件及生效要件為何 203
Chapter 20 公司齣售與他人,其應負何等義務與責任 213
Chapter 21 公司所製造商品緻第三人受損,其應如何負責 225
Chapter 22 公司與他人簽訂契約,其於何等情況下可主張解除契約 229
Chapter 23 公司與他人簽訂契約,其於何等情況下可主張終止契約 239
Chapter 24 公司以郵購買賣方式齣售商品,其應如何閤法從事郵購買賣 249
Chapter 25 公司以多層次傳銷方式行銷商品,其應如何閤法從事多層次傳銷 255
Chapter 26 公司以分期付款方式齣售商品,其應如何閤法從事分期付款之買賣 267
Chapter 27 公司以虛僞不實及引人錯誤之廣告或標示行為,其應如何負責 273
Chapter 28 公司嚮他人消費藉貸,其利息之利率如何計算 285
Chapter 29 公司對外的債權應於何等期間內請求返還(一)──一般時效 291
Chapter 30 公司對外的債權應於何等期間內請求返還(二)──短期時效 303
Chapter 31 公司簽發支票應記載哪些事項,又公司如何簽發支票 307
Chapter 32 公司內部人何者有權代理公司簽發支票 319
Chapter 33 公司簽發支票其對票據行為之特性應有的認識 331
Chapter 34 公司如何簽發記載「禁止背書轉讓」之支票,又公司簽發支票何以要記載「禁止背書轉讓」 343
Chapter 35 公司如何簽發一張平行綫支票,又公司簽發「平行綫支票」之目的何在 353
Chapter 36 公司簽發支票給他人,其支票上的權利何時發生時效消滅 361
Chapter 37 公司遺失支票如何救濟,而最後能取得票款 371
Chapter 38 公司以本票支付款項,其票上應記載哪些事項?又其票上的權利何時發生時效消滅 387
Chapter 39 公司接受他人之本票,屆期未清償,如何聲請強製執行 399
Chapter 40 公司與他人發生債務糾紛應如何進行假扣押、假處分、假執行 407

圖書序言

自序

  作者早在西元2000年8月完成民法概要-案例式乙書後,就有個心願,即要以同樣案例式的方式來寫齣一本有關「商業管理與法律」的書。以供商管學科之學生或通識教育所用。曆經十多年的歲月,以個人曆年所寫的講義,將它集結付印成本書。

   作者在此要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問題,即何以要寫這一本書?第二問題,即何以要用這種案例式來寫這本書?關於第一問題,作者自德國學成返國後一直在非法律 學係任教、非法律學係中,尤其是商管科中之法律課程,總無法排除商事法一科,但有一問題一直睏擾著(相信同任教於商事法之先進前輩有相同的睏擾),即商事 法中包括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等四法,其法條總數近1,000條。但學校排定商事法的節數,每週不超過三節,任教者要在每週三小時時間內教完上 述四大法,即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如何去選擇上課內容,成為一大挑戰,作者乃根據商管學科學生畢業後如要經營商業,其應認識的40個主題,而設計如此 的授課內容,以供商管學科學生在校研讀商事法一科之內容。關於第二問題,作者何以選用案例式方式來寫這本書?根據作者個人多年任教於非法律係學科之教學經 驗,發現如使用傳統的教科書,而不舉例的教學法,將無法引起商管學科學生學習商事法的興趣。作者為改善此一現象,乃大膽嘗試改用案例式教學法,也因而得到 上課學生不少迴響與認同。作者乃就民、商法規之規定去設計一個主題,配閤法規,而將主題所延伸之問題逐漸開展,將整個法律規定完整討論,其最終目的,乃在 於使學習者學得如何運用法律規定。並暸解法律的界綫在哪裏。

  本書就商業經營分成下列兩個麵嚮為內容:

  第一篇  商業經營之內部事務與法律

  於此篇之章節中,主要討論公司行號之內部組織與法律。公司與受僱人員間之法律關係、何者為公司負責人及經理人、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之權利及義務及公司內部人員之行為規範、公司如何將公司財産投保財産保險等等。

  第二篇  商業經營之對外事務與法律

  於此篇之章節中,主要討論公司行號對外可能發生的法律關係,例如:公司與他人簽訂買賣契約,其成立要件及生效要件、公司與他人簽訂買賣契約,其為齣賣人,則應負何等責任、公司如何簽發支票,以給付款項等等。

   商業管理與法律之層麵相當復雜,每人所切入的角度亦不同,作者以個人所學,列舉40個案例,以作為從事商業行為者參考之用。又以本書的量,如教授商事法 之前輩先進以本書作為教科書,以一學期三學分的時間,可能無法將本書全部授完。因此作者建議,授課先進可以以個人偏重重點加以選擇為授課內容。

  本書能順利付梓,應感謝我的助理張耕樸同學,他辛苦的打字及校對;另外必須感謝我的內人童惠玲老師,她全心照顧二位子女,讓作者得以安心寫作。另也感謝新學林齣版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全力配閤與協助。

  以案例來設計並探討法律問題,原本有其睏難之處,且此方式乃作者嘗試使用,疏漏之處尚屬難免,有待時日加以訂正,並尚祈前輩先進不吝予以指定。

作者:陳國義
2014年7月15日
於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係研究室307室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原本對這類“個案探討”的書籍抱持著懷疑態度,總覺得案例分析過於理想化,與現實脫節。但讀完這本書後,我徹底改變瞭看法。作者選擇的案例非常具有代錶性,既有大型跨國公司的並購案,也有初創企業的融資睏境,還有個體商傢的經營糾紛。這些案例真實地反映瞭商業世界中的各種挑戰和風險。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案例的分析非常深入,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的法律邏輯和商業動機。例如,在分析一起知識産權糾紛時,作者不僅解釋瞭相關的法律條文,還分析瞭各方的利益訴求和談判策略。這種分析方式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不足之處在於,部分案例的細節描述過於冗長,可能會讓讀者感到有些疲憊。但總體而言,這本書仍然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商業法律書籍。它能夠幫助讀者提高法律意識,增強風險防範能力,從而在商業世界中立於不敗之地。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從實踐中學習”的平颱。我是一名法律係的學生,雖然在課堂上學到瞭很多法律理論,但真正遇到實際問題時,卻常常感到束手無策。這本書通過一個個真實的商業案例,讓我看到瞭法律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案例的選擇非常具有針對性,涵蓋瞭公司法、閤同法、知識産權法、勞動法等多個法律領域。作者對於案例的分析非常細緻,不僅解釋瞭相關的法律條文,還分析瞭案例的法律風險和應對措施。更重要的是,書裏還提供瞭大量的實務操作指南,例如如何起草閤同、如何處理勞動糾紛、如何申請專利等等。這些指南對於我未來的職業發展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缺點是,部分案例的法律分析過於專業,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士來說可能難以理解。但對於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评分

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看連續劇,每個案例都像一集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作者的文筆流暢,敘事生動,即使是對法律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輕鬆地理解其中的內容。我特彆喜歡書裏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作者通過案例分析瞭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應該如何承擔社會責任,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這種思考方式對於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性。我最近在負責公司的一個公益項目時,就運用瞭書裏學到的“利益相關者管理”的理念,最終成功地獲得瞭各方的支持。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強調瞭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作者認為,企業應該在經營過程中,加強法律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閤規體係,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商業法律書籍,更是一本關於企業管理的書籍。它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增強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雖然書中的案例多以歐美企業為主,但對於颱灣的企業來說,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呈現方式相當獨特,它不像傳統的法律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商業小說。作者巧妙地將法律知識融入到一個個扣人心弦的商業故事中,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法律。我尤其喜歡書裏對於談判策略的分析,作者通過案例詳細地剖析瞭談判的各個環節,包括準備階段、開場白、讓步技巧、以及如何應對僵局等等。這些技巧不僅僅適用於商業談判,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適用。我最近在和供應商談判價格時,就運用瞭書裏學到的“錨定效應”和“互惠原則”,最終成功地爭取到瞭更有利的價格。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強調瞭法律思維的重要性。作者認為,商業管理人員不僅要懂得如何賺錢,更要懂得如何閤法地賺錢。這種思維方式對於企業長期發展至關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商業智慧的書籍。它讓我重新思考瞭商業的本質,以及法律在商業中的作用。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商業管理與法律的個案探討,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實用性真的超齣我的預期。我本身在一傢中小型科技公司負責營運,經常會遇到一些法律相關的議題,像是閤約審查、知識産權保護、勞資關係等等。以前處理這些問題,我總是感覺像在霧裏摸魚,雖然會找律師谘詢,但很多時候律師的專業術語我聽不太懂,而且費用也不便宜。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沒有停留在抽象的法律條文上,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商業案例,將復雜的法律概念變得通俗易懂。案例涵蓋瞭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讓我感覺總能找到與自己公司情況相似的例子。更重要的是,書裏不僅僅是指齣問題,還會分析問題産生的原因,並提齣相應的解決方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商業法律的理解有瞭質的飛躍,在處理日常工作時,也能更加有條不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法律風險。這本書對於像我這樣身兼數職、需要處理各種事務的營運人員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救命稻草!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商業法律感興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