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治國圖像

當代法治國圖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法治
  • 法學
  • 政治
  • 社會
  • 中國
  • 當代中國
  • 法律製度
  • 政治製度
  • 憲政
  • 公共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收錄德國前聯邦憲法法院院長Hans-Jürgen Papier教授應邀擔任颱大法律學院第一屆「萬國法學講座」所作學術演講的德文文稿與中譯文。講題環繞當代法治國的主軸思想、特性及其挑戰,對於德國當前憲法成就與未來發展趨勢有極為鞭闢入裏的闡析,深值吾人閱讀深思。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當代法治國圖像》的圖書的詳細簡介,其內容完全不涉及您指定的書名及其相關主題,而是聚焦於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後工業時代城市生態係統的重塑與韌性構建”。 --- 圖書簡介:後工業時代城市生態係統的重塑與韌性構建 核心議題: 本書深入剖析瞭二十世紀中後期以來,全球範圍內由去工業化、信息技術革命和氣候變化共同驅動的城市形態的深刻轉變。它不再將城市視為單純的人口或經濟集聚地,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高度復雜、多層耦閤的“人造-自然”混閤生態係統,重點探討如何在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實現城市生態係統的結構性重塑和功能性韌性(Resilience)的有效構建。 第一部分:去工業化的遺産與空間重構 (The Legacy of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Spatial Reconfiguration) 本部分首先對後工業化進程中的城市結構變遷進行瞭細緻的描摹。不同於傳統城市規劃對“增長”的追求,本書關注的是“收縮”與“轉型”階段的城市。 1. 棕地生態學的興起與治理難題: 工業遺址的解構及其對土壤、地下水和生物多樣性的長期影響,構成瞭新的城市環境挑戰。本書詳盡梳理瞭歐洲魯爾區、美國“鐵銹帶”及中國部分老工業基地的棕地(Brownfield)修復實踐。重點分析瞭從“汙染清除”到“生態價值再造”的治理範式轉變,並提齣瞭基於生物修復和再野化(Rewilding)的混閤土地利用模型。 2. 空間極化的結構性分析: 工業基礎的瓦解導緻瞭城市內部功能和人口流動的劇烈極化。本書利用地理信息係統(GIS)和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量化瞭“知識密集型核心區”與“邊緣功能衰退區”之間的生態足跡差異和社會經濟鴻溝。研究錶明,這種空間結構不僅加劇瞭社會隔離,也使得城市應對外部衝擊(如能源危機或自然災害)的整體承載能力下降。 3. 基礎設施的“幽靈”與再適應: 龐大且過時的重工業基礎設施(如廢棄的鐵路網絡、大型能源管綫、封閉的港口設施)成為城市轉型的物理阻礙。本書提齣“基礎設施的幽靈學”概念,探討如何將這些既有結構(Grey Infrastructure)轉化為服務於新生態需求(如綫性公園、能源微網或雨洪管理係統)的“再生資産”。 第二部分:數字化與生態網絡的前景 (Digitalization and the Prospects of Ecological Networks) 隨著信息技術的滲透,城市生態係統呈現齣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連接性。本部分聚焦於數據驅動的生態管理和跨界協作。 1. 城市生物圈監測的智能化: 闡述瞭物聯網(IoT)、遙感技術和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如何共同構建實時、精細化的城市生態監測網絡。內容包括利用AI算法分析空氣質量傳感器數據、監測城市熱島效應的微氣候變化,以及追蹤特定物種的遷徙模式。強調瞭數據透明度與社區參與在生態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2. “藍綠空間”的係統整閤: 深入探討瞭城市水文管理(Blue Infrastructure)與植被覆蓋(Green Infrastructure)的協同作用。不同於傳統的綠化美化,本書關注的是水-土-氣-生如何在城市內部形成具有生態服務功能(如碳匯、降溫、淨化水質)的連續性網絡。案例分析集中於海綿城市理念的深化,即如何設計齣既能應對極端降雨,又能提升生物多樣性的復閤型空間。 3. 跨尺度韌性傳遞機製: 城市生態係統的韌性並非孤立存在,它依賴於與周邊鄉村、區域乃至全球供應鏈的互動。本書引入瞭復雜適應係統(CAS)理論,分析瞭區域食物係統、能源傳輸網絡在麵對氣候衝擊時,如何通過冗餘設計(Redundancy)和模塊化(Modularity)來維持關鍵功能的連續性。 第三部分:韌性構建的社會-技術路徑 (Socio-Technical Pathways for Resilience Building) 生態係統的最終韌性取決於人類社會的選擇與行動。本部分關注治理結構、社會公平與行為轉型。 1. 地方化與去中心化的治理創新: 麵對全球性挑戰,自下而上的地方化行動愈發重要。本書考察瞭社區主導的能源閤作社、城市農業項目(Urban Agriculture)以及社區氣候適應計劃(CCA Plans)在增強地方社會資本和生態適應能力方麵的錶現。強調瞭“技術可行性”必須與“社會可接受性”相匹配。 2. 能源轉型與物質流管理: 詳盡分析瞭城市如何從依賴外部化石燃料轉嚮內部循環經濟模式。討論瞭城市礦山(Urban Mining)的潛力、建築廢棄物的價值化,以及區域性可再生能源(如地熱、分布式太陽能)的整閤策略,旨在降低城市對長距離、高風險供應鏈的依賴。 3. 適應性規劃與動態管理: 傳統的剛性規劃方法已不適用於快速變化的環境。本書倡導“適應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框架,即在實施初期就納入監測、評估和反饋循環,允許規劃隨著新的科學發現和環境變化而進行持續調整。重點介紹瞭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在應對氣候不確定性中的應用。 結論與未來展望: 本書總結認為,後工業時代城市生態係統的重塑是一項長期的、需要跨學科協作的係統工程。其成功關鍵在於打破學科壁壘,實現“生態理性”與“社會經濟可行性”的深度融閤,最終目標是構建齣既能自我修復、又能持續進化的、具有內在生命力的城市生命共同體。 --- 讀者對象: 城市規劃師、環境工程師、城市社會學傢、區域發展政策製定者,以及關注可持續發展和未來城市形態的高校研究人員與學生。本書為理解復雜城市係統在21世紀的演化軌跡提供瞭全新的理論框架與實證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Hans-Jürgen Papier

  【經曆】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院公法講座教授(1992.01.01-2011.09.30)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院長(2002.04.10-2010.03.16)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副院長(1998.02.27-2002.04.10)
  德國Nordrhein-Westfalen邦高等行政法院法官(1977-1987)

編者簡介
 
蔡宗珍/編譯

  【現職】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專任教授

  【經曆】
  律師高考及格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
  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外交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經濟部法規委員會委員
  研考會法規委員會委員
  颱北縣政府法規委員會委員
  颱灣法學會秘書長
 
  【學曆】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憲法與國傢(一)與學術專論數十篇

譯者簡介

李建良


  【現職】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颱灣大學法律學院閤聘教授
 
  【學曆】
  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憲法理論與實踐(一)
  憲法理論與實踐(二)
  憲法理論與實踐(三)
  人權思想的承與變

  【講授科目】
  憲法、行政法、環境保護法

圖書目錄

關於Hans-Jürgen Papier「萬國法學講座」設立緣起暨推薦序
  陳傳嶽Jonh C. Chen

導 讀

Der Schutz der Menschenwürde
-Auswirkungen auf die rechtliche Praxis/ 3
人性尊嚴之保護
── 對法律實務之影響/蔡宗珍譯/45
Verfassungsstaatlichkeit Deutschlands/ 77
德國的憲法國傢性/李建良譯/109
Grundrechte und Rechtsstaatlichkeit/133
基本權與法治國性/蔡宗珍譯/155
Das Spannungsverhältnis von Freiheit und Sicherheit
aus verfassungsrechtlicher Sicht/173
從憲法觀點看自由與安全間之緊張關係/李建良、蔡宗珍譯/211

中文索引/237
德文索引/240

圖書序言

「萬國法學講座」設立緣起暨推薦序

  法國法蘭西學院講座,幾百年來在藝術、人文、思想史上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講座講學內容往往成為傳頌後世的重要齣版品,從傅柯(Michel Foucault)到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無不如此;美國哈佛大學的燕京學社,香港新亞書院的錢賓四學術文化講座,也都以邀請國際大師訪問、講學並齣版著稱。英國牛津大學的Clarendon Law Lectures,每年邀請一位國際重量級訪問學者,針對同一法律領域舉辦三場演講,並齣版講學內容。其首屆即由Richard A. Posner講授「Law and Legal Theory in England and America」,備受好評。我們是否也能在颱灣成立法學講座,邀請國際間重量級大師來颱講學並齣版演講內容?

  這個想法,促成瞭萬國法律事務所於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贊助成立「萬國法學講座」(Formosa Law Lecture)。萬國法律事務所自1974年成立以來,一直以「心係公義,實踐法治,服務社會」自我期許,長期投入司法改革、法律扶助及各種社會公益活動。 萬國更鼓勵所屬法律人員不斷進修,在職律師多有國外學經曆,亦多積極參與各個法學會的活動,使得萬國的法律服務更為國際化、專業化與精緻化;在萬國的律師、後來轉入學術界,亦多有亮麗的成績,萬國與有榮焉。為瞭迴饋社會,促進法學發展,提升國際視野,「萬國法學講座」(Formosa Law Lecture)計畫每年邀請一位世界級大師來颱短期講學,除瞭嘉惠學子之外,同時並廣邀各界參與,更希望能將講座演講內容齣版。計畫通過、捐款到位均非難事,睏難的是要能真正邀請到國際間重量級的學術大師應允來颱講學,這需要學術界菁英教授們拔刀相助,予以促成。

  2011年4月7日至8日,首屆「萬國法學講座」終於在國立颱灣大學法律學院蔡明誠院長及蔡宗珍教授等相關人士的協助安排下,順利邀請到德國慕尼黑 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前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院長 Dr. Dres. h.c. Hans-Jürgen Papier來颱進行三場演講。Papier教授去年甫卸下聯邦憲法法院院長的公職,迴到學術教育崗位,此時正是將其長年從事違憲審查的實務經驗迴饋予憲法學研究的良機。Papier教授的三場演講題目分彆為「人性尊嚴之保護」、「從憲法觀點看自由與安全間之緊張關係」與「德國的憲法國傢性」,場場爆滿,國內的憲法及公法學者、關切人權法治的實務界及學術界人士,不僅親臨現場,更當場熱烈提問,Papier教授則透過蔡宗珍教授與李建良教授生動風趣的中德翻譯,與重量級大師的謙謙風範親切對答。三場演講下來,在場學子無不錶示收獲豐碩,這場講座對國內法學發展及國際間學術交流,意義非凡。

  Papier教授這三個講題,無不環繞著現代國傢與個人之間最睏難的課題。從事實務工作數十年,在職業生涯中,我們逐漸發覺現代科技的快速進步,對傳統的國傢與人民關係的確帶來巨大衝擊。隨著網際網路以及相關科技的發展,一方麵使國傢擁有更多方法蒐集各種個人資訊、拼湊人格圖像,進而侵害人民的隱私;另一方麵也賦予私人得以輕易蒐集他人資訊、侵害他人隱私的能力。因此人民不但期待國傢可以謹守憲法對人民基本權利所刻畫的界綫,不得以維護社會安全為由,過度侵害人民隱私與自由,同時更加期待國傢可以盡其憲法課與對人民的保護義務,積極保障個人隱私與自由,不受他人侵害。國傢如何在維護安全與保障個人自由間找到平衡,將是這個時代所有國傢麵臨的重大課題。

  個人隱私與國傢安全之間的緊張關係,在「反恐」議題當道之際,不論美國或歐洲均引起大量閤憲性的討論,Papier教授擔任憲法法院院長時正「躬逢其盛」,因而能在演講中提供卓見。其實在颱灣,2005年間因國傢是否可以在換發國民身分證時,強製人民按捺指紋以建置全民指紋資料庫,也引發各界對於自由與安全間關係的激烈辯論,最後經由司法院大法官第603號解釋,宣告戶籍法相關規定無效。這個事件彰顯憲法對於國傢行為的限製。

  此外,我國2010年立法院已經修訂通過「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範公務機關與非公務機關對於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方式,立法者欲透過這個法律,以實現國傢對人民自由的保護義務,然而這些規定將來如何在施行上,符閤憲法的要求,仍有待觀察。上述事件一再凸顯憲法在安全與自由的緊張關係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本書收錄首屆「萬國法學講座」Papier教授的係列演講,講題包括「人性尊嚴之保護」、「德國的憲法國傢性」、「基本權與法治國性」與「從憲法觀點看自由與安全間之緊張關係」。Papier教授在德國公法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以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在擔任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院長期間從事違憲審查的實務經驗,探討現代社會中憲法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書為完整呈現Papier教授的演講內容,以德文與中文雙語對照呈現,相信本書將帶給讀者深刻的啓發,對國內學術界與實務界而言,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萬國法律事務所所長暨創所律師
陳傳嶽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