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治国图像

当代法治国图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治
  • 法学
  • 政治
  • 社会
  • 中国
  • 当代中国
  • 法律制度
  • 政治制度
  • 宪政
  • 公共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录德国前联邦宪法法院院长Hans-Jürgen Papier教授应邀担任台大法律学院第一届「万国法学讲座」所作学术演讲的德文文稿与中译文。讲题环绕当代法治国的主轴思想、特性及其挑战,对于德国当前宪法成就与未来发展趋势有极为鞭辟入里的阐析,深值吾人阅读深思。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当代法治国图像》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其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指定的书名及其相关主题,而是聚焦于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后工业时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塑与韧性构建”。 --- 图书简介:后工业时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塑与韧性构建 核心议题: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由去工业化、信息技术革命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的城市形态的深刻转变。它不再将城市视为单纯的人口或经济集聚地,而是将其视为一个高度复杂、多层耦合的“人造-自然”混合生态系统,重点探讨如何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性重塑和功能性韧性(Resilience)的有效构建。 第一部分:去工业化的遗产与空间重构 (The Legacy of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Spatial Reconfiguration) 本部分首先对后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结构变迁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不同于传统城市规划对“增长”的追求,本书关注的是“收缩”与“转型”阶段的城市。 1. 棕地生态学的兴起与治理难题: 工业遗址的解构及其对土壤、地下水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构成了新的城市环境挑战。本书详尽梳理了欧洲鲁尔区、美国“铁锈带”及中国部分老工业基地的棕地(Brownfield)修复实践。重点分析了从“污染清除”到“生态价值再造”的治理范式转变,并提出了基于生物修复和再野化(Rewilding)的混合土地利用模型。 2. 空间极化的结构性分析: 工业基础的瓦解导致了城市内部功能和人口流动的剧烈极化。本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量化了“知识密集型核心区”与“边缘功能衰退区”之间的生态足迹差异和社会经济鸿沟。研究表明,这种空间结构不仅加剧了社会隔离,也使得城市应对外部冲击(如能源危机或自然灾害)的整体承载能力下降。 3. 基础设施的“幽灵”与再适应: 庞大且过时的重工业基础设施(如废弃的铁路网络、大型能源管线、封闭的港口设施)成为城市转型的物理阻碍。本书提出“基础设施的幽灵学”概念,探讨如何将这些既有结构(Grey Infrastructure)转化为服务于新生态需求(如线性公园、能源微网或雨洪管理系统)的“再生资产”。 第二部分:数字化与生态网络的前景 (Digitalization and the Prospects of Ecological Networks) 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城市生态系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连接性。本部分聚焦于数据驱动的生态管理和跨界协作。 1. 城市生物圈监测的智能化: 阐述了物联网(IoT)、遥感技术和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如何共同构建实时、精细化的城市生态监测网络。内容包括利用AI算法分析空气质量传感器数据、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的微气候变化,以及追踪特定物种的迁徙模式。强调了数据透明度与社区参与在生态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2. “蓝绿空间”的系统整合: 深入探讨了城市水文管理(Blue Infrastructure)与植被覆盖(Green Infrastructure)的协同作用。不同于传统的绿化美化,本书关注的是水-土-气-生如何在城市内部形成具有生态服务功能(如碳汇、降温、净化水质)的连续性网络。案例分析集中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化,即如何设计出既能应对极端降雨,又能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复合型空间。 3. 跨尺度韧性传递机制: 城市生态系统的韧性并非孤立存在,它依赖于与周边乡村、区域乃至全球供应链的互动。本书引入了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了区域食物系统、能源传输网络在面对气候冲击时,如何通过冗余设计(Redundancy)和模块化(Modularity)来维持关键功能的连续性。 第三部分:韧性构建的社会-技术路径 (Socio-Technical Pathways for Resilience Building) 生态系统的最终韧性取决于人类社会的选择与行动。本部分关注治理结构、社会公平与行为转型。 1. 地方化与去中心化的治理创新: 面对全球性挑战,自下而上的地方化行动愈发重要。本书考察了社区主导的能源合作社、城市农业项目(Urban Agriculture)以及社区气候适应计划(CCA Plans)在增强地方社会资本和生态适应能力方面的表现。强调了“技术可行性”必须与“社会可接受性”相匹配。 2. 能源转型与物质流管理: 详尽分析了城市如何从依赖外部化石燃料转向内部循环经济模式。讨论了城市矿山(Urban Mining)的潜力、建筑废弃物的价值化,以及区域性可再生能源(如地热、分布式太阳能)的整合策略,旨在降低城市对长距离、高风险供应链的依赖。 3. 适应性规划与动态管理: 传统的刚性规划方法已不适用于快速变化的环境。本书倡导“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框架,即在实施初期就纳入监测、评估和反馈循环,允许规划随着新的科学发现和环境变化而进行持续调整。重点介绍了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在应对气候不确定性中的应用。 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书总结认为,后工业时代城市生态系统的重塑是一项长期的、需要跨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关键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生态理性”与“社会经济可行性”的深度融合,最终目标是构建出既能自我修复、又能持续进化的、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城市生命共同体。 --- 读者对象: 城市规划师、环境工程师、城市社会学家、区域发展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城市形态的高校研究人员与学生。本书为理解复杂城市系统在21世纪的演化轨迹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证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Hans-Jürgen Papier

  【经历】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公法讲座教授(1992.01.01-2011.09.30)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院长(2002.04.10-2010.03.16)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副院长(1998.02.27-2002.04.10)
  德国Nordrhein-Westfalen邦高等行政法院法官(1977-1987)

编者简介
 
蔡宗珍/编译

  【现职】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专任教授

  【经历】
  律师高考及格
  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所长
  行政院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内政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外交部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经济部法规委员会委员
  研考会法规委员会委员
  台北县政府法规委员会委员
  台湾法学会秘书长
 
  【学历】
  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

  【着作】
  宪法与国家(一)与学术专论数十篇

译者简介

李建良


  【现职】
  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研究员
  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合聘教授
 
  【学历】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

  【着作】
  宪法理论与实践(一)
  宪法理论与实践(二)
  宪法理论与实践(三)
  人权思想的承与变

  【讲授科目】
  宪法、行政法、环境保护法

图书目录

关于Hans-Jürgen Papier「万国法学讲座」设立缘起暨推荐序
  陈传岳Jonh C. Chen

导 读

Der Schutz der Menschenwürde
-Auswirkungen auf die rechtliche Praxis/ 3
人性尊严之保护
── 对法律实务之影响/蔡宗珍译/45
Verfassungsstaatlichkeit Deutschlands/ 77
德国的宪法国家性/李建良译/109
Grundrechte und Rechtsstaatlichkeit/133
基本权与法治国性/蔡宗珍译/155
Das Spannungsverhältnis von Freiheit und Sicherheit
aus verfassungsrechtlicher Sicht/173
从宪法观点看自由与安全间之紧张关系/李建良、蔡宗珍译/211

中文索引/237
德文索引/240

图书序言

「万国法学讲座」设立缘起暨推荐序

  法国法兰西学院讲座,几百年来在艺术、人文、思想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座讲学内容往往成为传颂后世的重要出版品,从傅柯(Michel Foucault)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无不如此;美国哈佛大学的燕京学社,香港新亚书院的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也都以邀请国际大师访问、讲学并出版着称。英国牛津大学的Clarendon Law Lectures,每年邀请一位国际重量级访问学者,针对同一法律领域举办三场演讲,并出版讲学内容。其首届即由Richard A. Posner讲授「Law and Legal Theory in England and America」,备受好评。我们是否也能在台湾成立法学讲座,邀请国际间重量级大师来台讲学并出版演讲内容?

  这个想法,促成了万国法律事务所于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赞助成立「万国法学讲座」(Formosa Law Lecture)。万国法律事务所自197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心系公义,实践法治,服务社会」自我期许,长期投入司法改革、法律扶助及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万国更鼓励所属法律人员不断进修,在职律师多有国外学经历,亦多积极参与各个法学会的活动,使得万国的法律服务更为国际化、专业化与精致化;在万国的律师、后来转入学术界,亦多有亮丽的成绩,万国与有荣焉。为了回馈社会,促进法学发展,提升国际视野,「万国法学讲座」(Formosa Law Lecture)计画每年邀请一位世界级大师来台短期讲学,除了嘉惠学子之外,同时并广邀各界参与,更希望能将讲座演讲内容出版。计画通过、捐款到位均非难事,困难的是要能真正邀请到国际间重量级的学术大师应允来台讲学,这需要学术界菁英教授们拔刀相助,予以促成。

  2011年4月7日至8日,首届「万国法学讲座」终于在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蔡明诚院长及蔡宗珍教授等相关人士的协助安排下,顺利邀请到德国慕尼黑 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前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院长 Dr. Dres. h.c. Hans-Jürgen Papier来台进行三场演讲。Papier教授去年甫卸下联邦宪法法院院长的公职,回到学术教育岗位,此时正是将其长年从事违宪审查的实务经验回馈予宪法学研究的良机。Papier教授的三场演讲题目分别为「人性尊严之保护」、「从宪法观点看自由与安全间之紧张关系」与「德国的宪法国家性」,场场爆满,国内的宪法及公法学者、关切人权法治的实务界及学术界人士,不仅亲临现场,更当场热烈提问,Papier教授则透过蔡宗珍教授与李建良教授生动风趣的中德翻译,与重量级大师的谦谦风范亲切对答。三场演讲下来,在场学子无不表示收获丰硕,这场讲座对国内法学发展及国际间学术交流,意义非凡。

  Papier教授这三个讲题,无不环绕着现代国家与个人之间最困难的课题。从事实务工作数十年,在职业生涯中,我们逐渐发觉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对传统的国家与人民关系的确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网际网路以及相关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国家拥有更多方法蒐集各种个人资讯、拼凑人格图像,进而侵害人民的隐私;另一方面也赋予私人得以轻易蒐集他人资讯、侵害他人隐私的能力。因此人民不但期待国家可以谨守宪法对人民基本权利所刻画的界线,不得以维护社会安全为由,过度侵害人民隐私与自由,同时更加期待国家可以尽其宪法课与对人民的保护义务,积极保障个人隐私与自由,不受他人侵害。国家如何在维护安全与保障个人自由间找到平衡,将是这个时代所有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个人隐私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反恐」议题当道之际,不论美国或欧洲均引起大量合宪性的讨论,Papier教授担任宪法法院院长时正「躬逢其盛」,因而能在演讲中提供卓见。其实在台湾,2005年间因国家是否可以在换发国民身分证时,强制人民按捺指纹以建置全民指纹资料库,也引发各界对于自由与安全间关系的激烈辩论,最后经由司法院大法官第603号解释,宣告户籍法相关规定无效。这个事件彰显宪法对于国家行为的限制。

  此外,我国2010年立法院已经修订通过「个人资料保护法」,规范公务机关与非公务机关对于个人资料的蒐集、处理方式,立法者欲透过这个法律,以实现国家对人民自由的保护义务,然而这些规定将来如何在施行上,符合宪法的要求,仍有待观察。上述事件一再凸显宪法在安全与自由的紧张关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书收录首届「万国法学讲座」Papier教授的系列演讲,讲题包括「人性尊严之保护」、「德国的宪法国家性」、「基本权与法治国性」与「从宪法观点看自由与安全间之紧张关系」。Papier教授在德国公法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以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在担任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院长期间从事违宪审查的实务经验,探讨现代社会中宪法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为完整呈现Papier教授的演讲内容,以德文与中文双语对照呈现,相信本书将带给读者深刻的启发,对国内学术界与实务界而言,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万国法律事务所所长暨创所律师
陈传岳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