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人权与儿少保护

基本人权与儿少保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权
  • 儿童权利
  • 青少年保护
  • 法律
  • 社会工作
  • 福利
  • 权益保障
  • 未成年人
  • 弱势群体
  • 公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基本人权与儿少保护》这本学术专论,是作者在台湾学术界完成的第四本人权法学专论,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针对儿少保护的基本人权问题加以探讨:首先,从儿少保护的宪法建构着手,找出儿少保护在我国宪法基本权规范中的可能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宪法对于国家介入保护的要求为何,并介绍德国相关的宪法判决与法制,以作为我国学理与立法的参考之用,且借此检讨网路上的儿少保护问题(第二章)。其次,本书将重点放在宪法保障身体不受伤害的儿少保护上,除了对家庭的功能与此基本权作深入的讨论(第三章),并进一步具体地研究,在虐童事件中,应如何保障儿少的权利并合理的限制亲权(第四章),此外,也以此基本权作为迟缓儿早期疗育请求权的宪法基础,并对早期疗癒的应有内涵加以论述(第五章)。接着,本书将重点放在与儿少相关的教育问题方面,其中包括如何借着媒体素养教育,让儿少能够学习面对现今社会中无可避免的性资讯(第六章)、对于青少年的次文化,如火星文,国家应该抱持怎样的态度方能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要求(第七章)以及教育基本权此一基本权在权利主体为幼儿时的保障内涵(第八章)与我国大法官就该基本权的相关解释中重要见解的变化与其中可能的争议何在(第九章)。最后,本书依据前述各章的内容对我国儿少保护的相关法制与学理,提出结论与建议(第十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育典

  【现职】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系特聘教授
  欧洲当代台湾研究中心(ERCCT)谘询委员
  澳门法学学术顾问委员
  台南市法规、教育、教师申诉审议委员会委员
 
  【经历】
  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国立成功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
  国立成功大学课外活动指导组主任
  德国洪堡学术基金会资深访问学者(2014)
  德国洪堡学术基金会研究奖学金(2006-2007)
  国科会暨德国学术交流总署研究奖助(2003、2004、2005)
  中华民国第47届十大杰出青年
  教育部法规委员
  教育部人权教育谘询委员
  原住民族委员会法规委员
 
  【学历】
  德国杜宾根大学法学博士
  德国杜宾根大学宗教学院研究
  德国杜宾根及哥廷根大学教育学院研究
 
  【相关文献】
  浏览作者在月旦法学知识库更多的期刊
  教学资源‧‧‧等

图书目录

自序
本书常用德文缩语中文对照表
本书引註格式说明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章 儿少保护的宪法建构:以网路管制为例

壹、前言/9
贰、德国基本法中的「儿童及少年保护」/13
参、我国宪法中的「儿童及少年保护」/59
肆、我国「网路内容管制」法规中的「儿童与少年保护」:合宪性的分析/80
伍、代结论:修法建议/99

第三章 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后的冲突关系:以儿少保护为核心
壹、前言/103
贰、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的前提/104
参、儿少保护作为国家公权力介入家庭的宪法正当性/115
肆、国家公权力与儿少、父母权利的冲突关系/129
伍、结论/138

第四章 论国家限制亲权的宪法正当性:从虐童谈起
壹、前言/139
贰、儿童于家中受虐的现况分析/140
参、从宪法探寻国家限制亲权的基础/142
肆、限制亲权作为解决虐童问题的保护手段/155
伍、结论/168

第五章 迟缓儿早期疗育请求权的宪法基础及现况检讨
壹、前言/171
贰、迟缓儿的早期疗育请求权属于宪法基本权/172
参、迟缓儿早期疗育请求权在我国的宪法基础/178
肆、迟缓儿早期疗育在我国的落实检讨/185
伍、结论/199

第六章 以青少年保护为核心的媒体素养教育:从管制「性」资讯谈起
壹、前言/201
贰、以青少年身心健全为由的「性」资讯管制/203
参、媒体素养教育作为开放「性」资讯的基础/214
肆、媒体素养教育在中小学落实的可能/222
伍、结论/230

第七章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与青少年次文化:以火星文为例
壹、前言/233
贰、多元文化国下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建构/234
参、青少年次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一环:以火星文为例/245
肆、从火星文检讨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255
伍、结论/262

第八章 从宪法观点检讨幼儿教育政策的法律问题
壹、前言/265
贰、幼儿教育政策形成的宪法基础/269
参、教育基本权作为幼儿教育政策形成的法律基础/282
肆、宪法观点下幼儿教育政策的法律监督及其检讨/302
伍、结论/319

第九章 基本权功能建构作为大法官解释的类型化:以教育相关
基本权为例
壹、前言/321
贰、基本权功能建构作为保护法益的划定/323
参、教育相关基本权的功能建构作为大法官解释的类型化基准/334
肆、检视大法官有关教育相关基本权的解释/357
伍、结论/366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369

参考书目/383

图书序言

自 序

  几年前,台南市一家「麦得国际心智研究机构」,以「小孩功课不好,只要克服恐惧就能考好」为由,训练孩子吞火、走碎玻璃、噼木板来克服恐惧,引起社会舆论的譁然。这里值得反思与探究的是:为何父母宁愿花大钱来让自己的孩子受苦?

  「望子成龙」,往往是父母一生的宿命。但是,当父母的期待是以孩子的身心健全为代价时,成「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还是仅变相地把孩子当成父母「本身」自我实现的代价?孩子的主体性何在?由此可以看出,这里出现的问题是:父母的教育权与孩子人格自由开展权产生冲突,而这也是儿童与少年基本人权保障的问题根源。

  我国民法第1084条第2项规定:「父母对于未成年之子女,有保护及教养之权利义务。」这是父母的亲权在我国法律的规定,而赋予父母亲权的原因在于:认为父母是最适合帮助孩子成长的照顾者。不可否认地,亲权的范围极广,当然也包括了教育权。但是,父母的教育权不是目的,它毋宁是为了保障其孩子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说,父母作为孩子的代言人,必须以促使其孩子的人格自由开展为目的,而不能强迫孩子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

  就「麦得国际心智研究机构」一案来看,父母为了使孩子拥有「好成绩」,让孩子去参加这类的潜能开发课程,结果孩子的成绩没变好,反而因为烫伤、拉伤就医,甚至求助心理治疗师。就此而言,父母教育权的行使,反而造成孩子人格的「不」自由开展。追根究底,造成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原因仍在于:升学主义。 事实上,教育的目的是促使每个人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但是,在升学主义的影响下,却扭曲了这个目标,最明显的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常常导致社会价值沉浸在「高」学历的追求;陷于追求就读「明星学校」的可能。久而久之,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儿少的自我实现,而是成为获取好成绩的工具,最终让儿少成为升学主流下的牺牲品。事实上,原本充满成长色彩的童年,常因升学主义而成为不堪回首的过往,儿少人权保障也因此容易消逝于主流社会中。

  《基本人权与儿少保护》这本学术专论,是我在台湾学术界完成的第四本人权法学专论,可说是我在完成《人权、民主与法治》(通识论)、《为人民说人权故事》(案例论)以及《从法治国家到人权保障的希望工程:以人权教育为中心》(体系论)后,开始对基本人权保障与实践问题的部门人权法学思考。整体而言,在我的人权法学的体系建构中,在针对一般老百姓完成通识论与案例论后,接着建构出作者对人权法学体系论的理论结构,最后将逐步对焦在人权保障的各个部门人权法学,在此作者首先选择自己最关心的儿少人权部门上。

  作者写这本《基本人权与儿少保护》的主要目的,从专论名为「基本人权与儿少保护」可知,主要是针对儿少保护的基本人权问题加以探讨:首先,从儿少保护的宪法建构着手,找出儿少保护在我国宪法基本权规范中的可能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宪法对于国家介入保护的要求为何,并介绍德国相关的宪法判决与法制,以作为我国学理与立法的参考之用,且借此检讨网路上的儿少保护问题(第二章)。其次,本书将重点放在宪法保障身体不受伤害的儿少保护上,除了对家庭的功能与此基本权作深入的讨论(第三章),并进一步具体地研究,在虐童事件中,应如何保障儿少的权利并合理的限制亲权(第四章),此外,也以此基本权作为迟缓儿早期疗育请求权的宪法基础,并对早期疗癒的应有内涵加以论述(第五章)。接着,本书将重点放在与儿少相关的教育问题方面,其中包括如何借着媒体素养教育,让儿少能够学习面对现今社会中无可避免的性资讯(第六章)、对于青少年的次文化,如火星文,国家应该抱持怎样的态度方能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要求(第七章)以及教育基本权此一基本权在权利主体为幼儿时的保障内涵(第八章)与我国大法官就该基本权的相关解释中重要见解的变化与其中可能的争议何在(第九章)。最后,本书依据前述各章的内容对我国儿少保护的相关法制与学理,提出结论与建议(第十章)。

  要特别强调的是,郭兆轩、洪嘉佑与陈碧玉对本书部分章节负责资料蒐集与整理,在此感谢他们的用心与投入。再者, 周敬凡、林宗翰、许介仁、张永晖、冯欣中、林修睿与黄宗菁等同学,都对这本书的出版有所贡献,感谢他们。尤其是敬凡与 宗翰协助格式化与校对等繁重工作,在此特别致谢。此外,这本书的完成,还要感谢元照出版公司的良善互动与积极鼓励,才能在此与读者相见。

  最后,这本书要用心献给曾经受苦受难的儿童与少年们,他们是我为儿少保护奋斗的起心动念。

许育典
2014年5月15日
写于成大社科大楼研究室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人权与儿少保护的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本身是社工背景,长期在基层服务,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补充,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常忽略的细节。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没有停留在宏观的法律条文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人权保障在实际操作中的困境。例如,书中对于“最佳利益原则”的解读,让我重新思考了在个案处理中,如何真正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而不是被家庭、社会压力所左右。书中也提到了许多边缘群体的困境,像是原住民儿童、新移民儿童,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多层面的歧视和不公。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人权保护并非一蹴可几,需要我们持续的关注和努力。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只是批判问题,而是提出了许多可行的解决方案,像是加强社工培训、完善法律制度、推动社会倡议等等。这本书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希望,也提醒我,作为社工,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要成为孩子们的守护者,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这本书的语言平实易懂,即使是非专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儿童权益的朋友。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市面上类似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只是空洞的理论,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但是,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权与儿少保护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社会正义、关于人性的思考。作者的文笔非常犀利,敢于直面社会问题,毫不掩饰地揭露了许多黑暗的真相。例如,书中对于“性侵害”的讨论,让我感到非常震惊。作者详细地描述了性侵害对受害者造成的长期伤害,以及社会对于性侵害的污名化现象。这让我意识到,性侵害不仅仅是一种犯罪行为,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摧残。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儿童贫困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感到非常无奈。作者指出,贫困是导致儿童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帮助贫困家庭摆脱困境。这本书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价值观。虽然这本书读起来有些沉重,但是它却能够引发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让我们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更有良知的人。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娓娓道来,语调温和,却字字珠玑。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说教,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去触动你的内心。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体罚”的讨论,她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错误的行为,而是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例如父母的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的影响等等。这让我意识到,要改变体罚的现状,不能只是简单地禁止,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父母学习正确的教养方式。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校园霸凌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感到非常痛心。作者强调,预防校园霸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不能只是简单地惩罚霸凌者,更要关注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帮助他们重建自信。这本书让我反思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学生冲突时,是否足够敏感和及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阅读,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友善的学习环境。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纸张质量也很好,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疲劳。

评分

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她将人权比作一棵树,需要我们不断地浇灌、施肥,才能茁壮成长。她将儿少保护比作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这些比喻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更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国际人权公约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了解到,人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作者强调,我们不能只是关注自己国家的人权状况,更要关注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为那些遭受压迫和歧视的人们发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权捍卫者,我们都有责任为实现人权而努力。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精美,色彩鲜艳,图案简洁,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书中的主题。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清晰,从人权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儿少保护的具体问题,逻辑性很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替代性照顾”时,展现出的专业性和同理心。她没有简单地将寄养家庭、机构照顾等方式视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方式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孩子的情感依附问题、机构的资源不足等等。作者还强调,替代性照顾应该以孩子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尽可能地维持孩子与原生家庭的联系。这让我意识到,替代性照顾并非万能的,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每个个案,为孩子提供最适合他们的照顾方式。书中对于“司法少年”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指出,司法少年往往是社会边缘化群体的代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而不是被简单地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本书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司法少年的刻板印象,也让我更加理解他们的困境。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详实,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更能够唤醒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