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林水福先生翻译啄木歌集的意义──兼谈与先生的三次相遇 我们的林水福先生,在国际啄木学会是台湾啄木学会会长,其实,在台湾的林水福先生是更重要的存在。
以大学教授而言,行政上担任过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副校长、外语学院院长;辅仁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民间社团方面,担任过台湾文学协会理事长、中国青年写作协会理事长、中华民国日语教育学会理事长。此外,还担任过外交官──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台北文化中心首任主任。
他的工作不只是上述具有社会地位的工作,单就日本文学的翻译,以远藤周作为始,可以举出新渡户稻造《武士道》、谷崎润一郎《细雪》、《疯癫老人日记》、《痴人之爱》、《键》、《梦浮桥》、《卍》、《少将滋干之母》、井上靖《苍狼》等。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远藤把所有作品在台湾的翻译、出版权授予林水福先生,可见远藤周作对林先生的信任程度。
我自己也从先生那儿得到无限的恩惠;这里只记述三次的相遇。
第一次是「国际啄木学会第十三次大会高雄大会」(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当时他在上述的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担任外语学院院长,那次大会可说是他全面性支持与配合的大会。那次大会先生以「在台湾的日本文学研究」为题演讲,而我的纪念演讲题目是「啄木的国际性研究之意义」。演讲时请我的学生崔华月(现为岩手大学职员)帮忙将短歌翻译成韩文与中文。
第二次是先生担任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台北文化中心主任时候。
二○一一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之后约一年三个月,在岩手县举行「日本三一一大地震 台日文学者交流会」(二○一二年六月九日)。
由团长陈义芝带领的台湾文学者,一行人有诗人向阳、陈育虹、白灵,小说家林黛嫚,翻译家横路启子,每一位都是现代台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到受灾地的大槌町,与岩手县立大槌高中学生交流。访问灾区的诗作,翻译成日文发表于岩手新闻,得到很大的回响与同感。
日本方面有小说家斋藤纯、谷口ちかえ、原田勇男、东梅よう子、松崎みき子、森三纱;诗人山下正彦、柏崎骁二;短歌诗人松平盟子、照井翠、宫下惠美子;俳句诗人渡边通子、只野展也、松园银鸭合唱团等参加,学会方面有池田功副会长、森义真事务局长(负责事务局及当地研修、现为啄木纪念馆馆长)。
第三次是今年的「国际啄木学会二○一四南台国际会议」(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以现在先生任教的南台科技大学为中心举行。
篇幅有限,无法详述;与先生接触之中,经常感受到的是胸襟的广阔与温柔敦厚的待人接物态度。因此,酝酿出一种无以言喻的氛围,即使聚餐时也常忘记时间飞逝。
国际啄木学会在台湾已有三次大会,这是在海外举行最多次的;这也是因为先生的力量与人格特质才有可能的。
这次林先生说要把啄木的短歌翻成中文,我想这次大会会因此而更有意义。会是怎样的内容呢?引颈企盼的,岂是我一人而已?
◎望月善次(国际啄木学会会长)
【推荐序2】 台日交流的枢纽 日本铁道盛冈车站站名的「盛冈」,让人想起盛冈出身的石川啄木的字。站前「瀑布广场」的一角竖立着啄木的歌碑「面对故乡的山∕欲辩已忘言∕故乡的山让人感激呀」重约三十吨的巨大石碑,是集啄木的字刻成的。
二○一二年十月二五日,在「瀑布广场」为盛冈出身的新渡户稻造的半身像举行揭幕仪式。半身像是亲日的台湾企业家许文龙先生,为表达对奠定台湾发展基础的新渡户表示敬意而赠送的。
在台湾对日本统治时代的种种历史评价之中,到现代依然受到敬爱的,我想新渡户是其中之一。
这是台日交流的枢纽之一;而林水福先生的活动也让人强烈感受到台湾与日本之间的枢纽存在。林水福先生在日本担任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台北文化中心主任时,我有机会看到林先生的做事态度。
盛冈大学举办国际啄木学会二○一一年盛冈大会时,林先生以「台日文化交流的现状──兼谈啄木与远藤周作」为题演讲,举实际台日交流的例子说明,语调充满热情。
比起那次演讲,更具体实现林先生枢纽地位的是,二○一二年六月以盛冈为中心的「台日文学者交流会」。台湾的一流诗人、小说家等的文学者来日,与岩守的小说家、诗人、短歌诗人、俳句诗人、音乐家、以及国际啄木学会的会员等交流。为抚慰三一一日本大地震大海啸所受的伤害,访釜石与大槌的受灾地和当地高中生交流。
在这次活动中林先生发挥了卓越的协调才能,那次活动能够圆满成功即使说因为有林先生的努力也不为过。
林水福先生身为台湾啄木学会会长,努力彰显啄木,对国际啄木学会的发展有所贡献。
这次林先生了让华语圈的读者能认识啄木短歌的魅力,翻译《一握之砂:石川啄木短歌全集》,个人感到无比欣喜。
我确信有了这本书台湾跟日本的关系会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期待有许多华语圈的读者因为阅读本书而理解啄木,甚至更进一步研究啄木。
我觉得这样也有助于国际啄木学会的发展。
◎森义真(石川啄木纪念馆馆长)
【推荐序3】 啄木短歌的定位与林水福教授翻译的意义 如果没有石川啄木,日本近代文学史将变成平板而缓慢的叙述吧!例如森鸥外对于《憧憬》登场的啄木,以新体诗人而言,给予最高评价。夏目漱石期待同为《东京朝日新闻》社同事的啄木能带来新世代文学的气势。再者,身兼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的伊藤整尽管对明治文学史给予啄木过高的评价表示疑义,然而撰述其大作《日本文坛史》时,参考最多的是跟啄木相关的着作与资料。
亦即,如果抽离啄木的成就与他提出的文学性、思想性课题,那么这部日本近代文学史的正确性堪疑。再者,如果避开啄木杰出的诗歌才华,那么这部日本近代诗歌史则无以成书。
《一握之砂》与《悲伤的玩具》两本歌集,五七五七七的定型诗韵律与其表现方法,对啄木而言是打开新通路者。由于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自然主义兴盛,作家以散文的小说和评论描绘人的思考与情念。啄木在文坛认为短歌的韵文表现已经步入灭亡的时代思潮中,贯彻只有短歌才能鲜明描绘人、生命跃动的立场。的确,借着啄木「生命的一秒」的独特短歌观克服了日本近代短歌濒临灭亡的危机。
如果啄木短歌的特色是,在日常极为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以前的诗人无法歌咏的「剎那剎那的感觉」;那么他的短歌是民众--每天在生活中发现小确幸或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心与声的代言。
为了向广阔的世界介绍啄木这个诗人,我们在一九八九年成立国际啄木学会。林水福教授是创会的原始会员之一。
这次林水福教授的翻译,相信可以把啄木短歌的魅力传达给广阔的华语圈爱诗者。翻译,一般来说苦多、利少;然而,在人类文化史上带来无限的恩泽。这次林水福教授的翻译,相信可以让啄木从日本的国民诗人飞跃为国际诗人,同时在文化史上留下註记。
◎太田登(国际啄木学会第五代会长、天理大学名誉教授、前国立台湾大学教授)
【导读】(节选)
石川啄木和他的短歌 一、石川啄木这个人 石川啄木,从一八八六年到一九一二年,短短的二十六年岁月,宛如一颗闪亮的彗星划过日本明治时代的文学天空。
然而,这颗彗星遗留下来的文学资产,不仅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稍减,反而在时间的披沙沥金之下,更为光辉灿烂,耀眼夺目。
一八八六年生于日本岩手县,父亲一祯是曹洞宗常光寺的住持,翌年转任渋民村宝德寺的住持。啄木短歌中歌咏的故乡指的就是渋民村。啄木上有二姊,下有一妹,然而一家人的宠爱集于啄木一身,或许这也是养成啄木任性、自负、自恋个性的原因之一。
一八九一年,虚岁六岁的啄木提早一年入渋民小学校。在校成绩优异,以第一名毕业,乡里之间以「神童」视之。以当时啄木家中经济状况而言,本无法进入位于盛冈市内的高等小学校,靠舅父工藤常象的帮忙,借住其家始得以念完小学。十三岁时以第十名考进盛冈中学。受盛冈中学「立志」校风薰陶,高年级生对文学的热爱也影响啄木。尤其是后来一辈子帮助他的金田一京助(一八八二~一九七一,语言学者,啄木小学学长。东大教授,长期支持啄木,后获文化勋章,设有金田一京助博士纪念赏。)借他文学书籍,这与他嗜读《明星》杂志,后来认识与谢野铁干/晶子夫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盛冈中学时期,与后来成为妻子的堀合节子认识,陷入热恋之中。一九○二年十二月于《岩手日报》发表〈白羊会咏草〉,笔名「翠江」,这是啄木最初发表的短歌。啄木中学时代使用过的笔名有「麦羊子」、「白苹」。
热爱文学与陷入热恋致使啄木学业一落千丈,一九○二年四月与七月两次期末考试作弊,被退学。这年秋天抱着以文学立身之志上京,获与谢野铁干知遇,舍白苹笔名,开始使用「啄木」为笔名,在《明星》杂志发表长诗,受新诗社内外之瞩目。一九○五年二十岁时,出版处女诗集《憧憬》(あこがれ),获天才诗人美名。然而现实生活如无父亲及友人资助,常陷入断炊之窘境。这年春天,父亲因滞纳宗费,宝德寺住持乙职被停止,啄木不得不自力更生,与堀合节子婚后翌年担任渋民小学代课教员,开始为谋生而漂泊的半辈子。代课教员时虽然月薪只有区区八圆,啄木却自负是「日本第一的代课教员」。
一九○七年五月,啄木离开故乡到北海道,希望在北国的新天地有机会发挥文学才华。啄木的文学才华与天分获得北海道人的承认与肯定,过着多采多姿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上当过函馆商工会议所临时雇员、函馆区立弥生小学代课教员、函馆《日日新闻》社特约记者、《北门新报》社校对、《小樽日报》记者等,不到一年换了六个工作,在函馆、札幌、小樽、钏路等地辗转迁移。担任《钏路新闻》社会版主任时,其实待遇等同总编辑。啄木在报社还设「钏路诗坛」、政治专栏「云间寸观」、连载花柳界记事的「红笔通讯」,就经济面而言并不差,这段期间出入花柳界,与艺妓小奴交情日深,短歌中触及小奴者不少。
啄木在报社与同事之间多有摩擦,加上对东京的创作生活的强烈憧憬,决定离开钏路,把家人託付宫崎郁雨,到东京寻求发展机会。一九○八年,靠金田一京助的帮助,借住本乡区菊坂的赤心馆。啄木一个月左右完成〈菊地君〉〈病院之窗〉〈母亲〉〈天鹅绒〉〈刑余的叔父〉〈二条血〉六部作品,大约十二万字,但无人赏识,生活陷入困境。虽有森鸥外的帮忙,小说终究推销无门。到了六月下旬,啄木自觉小说创作失败,加上女儿京子生病、川上眉山自杀、国木田独步之死等因素,心烦意乱,借短歌以解忧,从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之间歌兴泉涌,写了大约二百五十首短歌。九月六日金田一京助为解救啄木燃眉之急,变卖心爱藏书为啄木租借本乡区森川町一番地的盖平馆别墅。
一九○九年三月,啄木在《东京朝日新闻》担任校对,从函馆接家人来京,借住本乡弓町喜之床理发店二楼,「朋友大家看来都比我有出息的日子呀/买花回来/与妻子亲近」取材自现实生活的三行书写短歌,为歌坛吹入新风。来京之后,妻节子婆媳之间不合,又为病痛所苦,十月二日偕女儿京子离家出走,幸得金田一京助与恩师新渡户仙岳从中调和,十月二十六日归来,这件事对啄木打击甚大。
晚年的啄木在贫困与孤独之中苟延残喘,写下如「我工作工作又工作/生活犹不见改善/凝视双手」等对自己的无力与无奈的短歌。一九一○年因大逆事件,认同幸德秋水和克鲁泡特金的思想,接近社会主义思想。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三日因肺结核画下人生的最后句点;稍早的三月母亲与翌年的六月妻子节子皆因肺结核辞世。
短暂的二十六年岁月,啄木留下短歌、评论、日记、小说、现代诗等丰富的文学遗产,大表性作品有短歌集《一握之砂》、《悲伤的玩具》,评论《时代闭塞之现状》现代诗集《哨子与口哨》。尤其是短歌,中小学教科书中皆刊载,可说「无人不晓」。
二、 啄木在日本以及国际 我想由以下几个角度介绍啄木,让读者能够了解啄木在日本的重要性与受欢迎的程度。
(1) 国际啄木学会的设立与发展 一九八九年以岩城之德、游座昭吾、上田博、太田登等人为中心创立了「国际啄木学会」。这是日本以作家名义设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研究学会,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能认识啄木、研究啄木。创立当初有台湾、韩国、印尼四个海外分会;二○○五年印度成立分会。目前海外分会已不使用分会名称,如台湾称「台湾啄木学会」,各海外啄木学会会长为国际啄木学会之当然理事。目前海外会员除上述各国啄木学会之外,尚有德国、澳地利、俄国、中国等国会员。
啄木短歌在十七个国家,被翻译成十四种语言,包含中文、韩文、印尼文、印度文、英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义大利文、芬兰文、阿拉伯文等,有同一国家复数翻译者,或复数语言的翻译。
国际啄木学会每年春秋两季在日本国内举行研讨会,共举办了三十八次;不定期在海外举行大会,至二○一四年为止在台湾举办过三次,分别是淡江大学(一九九一)、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二○○二)、国立台湾大学(二○一二)。韩国两次,印尼及印度各一次。出版研究年报共十七期。此外,尚有短歌大会,分中小学生组择优给奖;对优秀年轻研究者给予日币五到十万的奖励金。会员出版的有关啄木研究书籍,超过百本,至于论文、杂志专文报导则「不可胜数」。
(2) 教科书中的啄木 日本曾经针对战前旧制中学教科书中收录的短歌展开调查,对象是检定合格的《国语读本》五十一种,共五一○册。出现教科书中的短歌诗人有一一二人,几乎都是明治以后的诗人,总共收录了二八四二首短歌,其中有重复者。依数量多寡前十大为:石川啄木(二九二首)、若山牧水(二○四首)、斋藤茂吉(一七六首)、岛木赤彦(一四二首)、佐佐木信纲(一四一首)、正冈子规(一四○首)、北原白秋(一三二首)、长冢节(一一四首)、尾上柴舟 (一○六首)、伊藤左千夫(九十九首)。
啄木的短歌最多,依次数多寡顺序而言,前十一首和歌皆为《一握之砂》里的短歌。第一章〈爱我之歌〉有三首,其余八首为第二章〈烟〉的短歌,亦即回顾盛冈中学时代和故乡渋民村的短歌。
此外,短歌研究社曾针对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十三个出版社出版的国中、小、高中教科书收录的短歌调查,依收录多寡前十大为:
斋藤茂吉(八十四首)、与谢野晶子(五十首)、石川啄木(四十三首)、释迢空(四十三首)、宫柊二(三十四首)、北原白秋(三十三首)、若山牧水(三十首)、正冈子规(二十七首)、岛木赤彦(二十七首)、伊藤左千夫(二十四首)。
与战前相比最大的差异,是女诗人与谢野晶子进入第二名,斋藤茂吉拔得头筹,啄木退居第三。而啄木被收录的短歌也有些变化,其一是前十一首中有两首是《悲伤的玩具》里的短歌;其次是〈爱我之歌〉有五首,〈烟〉四首。
最近一次是飞鸟胜幸以一九九九年至二○○三年度教科书的调查。其内容发表于二○○四年在日本《国文学》杂志,题目是〈教科书中的啄木短歌〉。依收录歌数多寡前十大为:
石川啄木、斋藤茂吉、与谢野晶子、北原白秋、若山牧水、寺山修司、正冈子规、近藤芳美、俵万智、河野裕子。
啄木的短歌数再登榜首。从上述三次调查,可见啄木的短歌,尽管也有「散文式短歌」的负面评价,但受欢迎程度不随时代改变而有所变化。
(3)日本现代歌谣中的啄木 啄木在日本被称为「国民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建立了屹立不摇的地位。无论哪一本文学史,谈到明治时代的短歌都不可能跳过啄木而不谈。因为如果不谈啄木,那么那本文学史就有失偏颇,可信度让人怀疑。日本NHK节目也屡次介绍啄木,尤其是他的短歌。
啄木短歌平易近人,取材自日常生活的内容,从日本近代歌谣也可以见到啄木影响的痕迹。较早的有已逝的石原裕次郎于一九五七年唱红的〈生锈的小刀〉(锖びたナイフ),由萩原四郎作词、上原贤六作曲,翌年拍成电影。此外,谷村新司作词、作曲,多人传唱的〈昴〉(すばる):
目を闭じて 何も见えず 哀しくて目を开ければ
荒野の向かう道より 他に见えるものはなし
呜唿 砕け散る宿命の星たち
せめて密やかに この身を照らせよ
我は行く 青白く頬のままで
我はゆく さらば昴よ
……
唿吸をすれば胸の中 凩は吠き続ける
されどわが胸は热く 梦を追い続けるなり
纯粹就歌词来说,第一行的「目を闭じて 何も见えず 哀しくて目を开ければ」(闭上眼睛 什么都看不见 悲伤地打开眼睛)跟啄木《悲伤的玩具》里的「目を闭づれど、心にうかぶ何もなし。さびしくも、また、目をあけるかな」(虽然闭上眼睛,没有什么浮上心头。寂寞之余,又张开眼睛啦)两者之间,无论语词或意涵皆相近;而「唿吸をすれば胸の中 凩は吠き続ける」(一唿吸胸中的寒风就继续吹拂),与啄木另一首诗「唿吸すれば、胸の中にて鸣る音あり。凩よりもさびしきその音」(一唿吸,胸中有声音响起。比寒风更寂寞的那声音)二者之间的相近性,自不待言。
谷村的〈昴〉受啄木短歌的影响之观点,在日本已无人质疑。啄木曾参加以与谢野铁干/晶子夫妇为主的《明星》杂志;一百期结束后,创办同仁杂志《スバル》(《昴》),与谢野晶子、平野万里、吉井勇三人为同仁代表,啄木担任发行名义人。
谷村曾经对国际啄木学会前会长游座昭吾说:「我大学时代读石川啄木。说是读,其实更正确地说更该是『吃』,那时候吃的粮食,后来化为曲或诗出来。那是我心中的啄木。」(见游座昭吾〈被啄木诱惑〉,岩手县立盛冈第二高中生徒会志《白梅》,二○○一年)
也有人解释谷村这首〈昴〉,是献给如昴星短暂之间散发出天才光辉随即殒落的啄木。
谷村的另一首〈群青〉(中译「神风特攻队」)的一节写道:
老いた足どりで 思いを巡らせ
海に向かいて 一人立たずめば
我より先に逝く 不幸は许せど
残りて哀しみを 抱く身のつらさよ
君を背负い 歩いた日の
ぬくもり背中に 消えかけて
泣けと如く群青の海に降る雪
砂に腹这いて 海の声を闻く
待っていておくれ もうすぐ帰るよ
「海に向かいて」(面向海)是从《一握之砂》的「大海に向かひて」(想面对大海)来的。「君を背负い 歩いた日の/泣けと如く/砂に腹这い」可说脱胎自啄木的「母を背おひて」(揹起母亲)、「泣けとごとくに」(如要我哭)、「砂に腹这ひ」(趴在沙堆上)。
此外,神坂勋作词,远藤实作曲,森昌子唱的〈おかあさん〉(〈妈妈〉)歌词的「やせたみたいね おかあさん/ふざけて おぶって 感じたの」(好像瘦了呀 妈妈/我开玩笑 背起来 感觉到的呢)应该是意识到啄木《一握之砂》中脍炙人口的这首「たわむれに母を背おひて/そのあまり軽きに泣きて/三歩あゆまず」(开玩笑地背起母亲/因过轻的体重而哭泣/走不到三步」)。
再者,吉田旺作词,滨启介作曲,也是森昌子唱的〈立待岬〉(一九八二)也可以看到啄木影响的痕迹。「北の岬に 咲く浜茄子の/花は红 みれんの色よ/……泣いて 泣いて 泣きぬれて/立待岬の石になっても/悔いは悔いはしません……」(在北边的海岬 开花的海滨蔷薇/花是红色的 让人怀念的颜色呀/……哭泣 哭泣 泪湿了/即使成了立待岬的石头/不后悔不后悔),「滨茄子」望文生义,会以为是海滨的茄子,其实它是蔷薇科,春夏花开,形似玫瑰,所结果实,圆形,与茄子殊异。这首歌与啄木《一握之砂》的第一首「东海の小岛の矶の白砂に/われ泣きぬれて/蟹とたはむる」(东海小岛的海滩/泪湿白砂/我和螃蟹嬉玩)与「潮かをる北の浜辺の/砂山のかの浜蔷薇よ/今年も咲けるや」(潮水味的北边海滨的/沙堆上的海滨蔷薇呀/今年也绽放吗)文字相似,意义亦同。
倍赏千惠子的〈纯爱の砂〉(〈纯爱之砂〉)部分歌词「旅は悲しい 我が运命/さらさらと さらさらと/指より逃げる 砂に似て」(旅途悲伤 我的命运/沙沙 沙沙地/从指尖逃走 像砂子)与啄木的「いのちなき砂のかなしさよ/さらさらと/握れば指のあひだより落つ(无生命砂子的悲哀呀/沙沙 沙沙地/一握紧从指尖滑落」)两相对照,谁能说毫无关系呢?
啄木多首短歌在Youtube里多人点唱。最有名的是〈初恋〉「砂山の砂に腹这ひ/初恋の/いたみを远くおもひいづる日」(趴在砂堆上/遥想初恋的/疼痛的日子),歌手有鲛岛有美子、中泽桂等人,前者的版本已超过十万人点阅。
喜欢日本歌谣者,希望也能透过歌谣进一步认识啄木,体会啄木短歌之美。
三、二本短歌集简介 在台湾,一般人较熟悉的是和歌,相对地,对短歌这名称比较陌生,所以有必要稍加说明。
「和歌」是与「汉诗」相对的称唿。日文是「やまとうた」(大和歌)。《万叶集》时代各种歌体即已确立,有片歌、旋头歌、佛足石歌、长歌、短歌。进入中古时代(八至十二世纪)以「五七五七七」的短歌形式为主流以至于今日。现在一般日本人说的和歌,指的就是短歌。但是明治时代之后,和歌创作者和学者习惯上还是称「短歌」,如俵万智的《沙拉纪念日》。
一九一○年十月四日,啄木与东云堂书店签约的短歌原稿,其实是四月给春阳堂的《工作之后》的稿子增补而成的,歌数四百左右,题目是《工作之后》,所有和歌皆一行书写。
一九一○年十月号《创作》,刊登尾上柴舟的〈短歌灭亡私论〉,啄木读后受到刺激,将先前的稿子要回来,重新思考整体的结构。在十月九日给西村阳吉的信中他说:
「书名决定是《一握之砂》,现在正在整理原稿,你看的原稿删了三、四十首,增加七、八十首,大约二百二十页,不过,一首三行、一页二首,这是故意这么安排的,原稿后天十一日的休假日可以全部腾清交稿。」
由此推测,交给东云书店的西村杨吉的《一握之砂》的原稿大约是四四○至四五○首之间。后来把刊登在《昴》的一一○首加以修改,放进歌集,总数达五百首;而校对途中十月二十七日,长男真一夭折,于是在歌集末尾加上哀悼的八首,总共是五五一首。
《悲伤的玩具》是啄木第二短歌集,也是遗歌集,由土崎哀果所编,于一九一二年六月二十日,东云堂书店出版,共有一九四首。
依土崎哀果写的跋文,啄木逝世前四、五天,哀果到病床探望时,啄木拜託他说:「我没钱,帮我把诗集出版!」哀果跟东云堂签约,稿费二十圆。原稿是写在啄本自称「阴郁」的笔记本上。开头的两首,据说是哀果编辑时加进来的。至于歌集的名称,笔记本上写的是「一握之砂以后(从一九一○年十一月末起)」,本来想以此为书名,但是担心读者会搞混了,因此从〈短歌的种种〉末尾的「短歌是我的悲伤的玩具」撷取,命名为《悲伤的玩具》。另一方面,虽然同样是三行书写,但是加上句点、逗点、引号、惊叹号,而且第一二三行开头,有上提或下降一字的。
四、啄木的短歌观 啄木两本短歌集《一握之砂》与《悲伤的玩具》,七五一首短歌奠定了啄木日本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啄木如何看待短歌呢?
啄木一生穷苦潦倒,几乎没有过特别愉快的日子。一九○八年,在《钏路新闻》发展不遂之后,决意到东京寻求梦想的国度,把妻小託付好友宫崎郁雨,只身到东京。四月二十八日起,在与谢野铁干主宰的新诗社盘桓数日之后,五月二日铁干带他出席由森鸥外主办的「观潮楼歌会」。其他出席者有伊藤左千夫、北原白秋、佐佐木信纲、平野千里、吉井勇等,参加者皆赫赫有名,都是当时歌坛重要和歌诗人。啄木在席上也作了几首短歌。
在同乡、也是同学,后来成了日本有名的国语学者金田一京助帮忙下,啄木暂时觅得栖身之处。为寻求生活资源,啄木大约在一个月之内写了〈菊地之君〉、〈病院之窗〉、〈天鹅绒〉等六篇小说,约三百张稿纸,希望借稿费以度日。
经过一番努力,到了六月下旬自觉小说创作失败,加上这一段时间有女儿京子生病、六月十五日川上眉山的自杀、二十三日国木田独步的病死等诸多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心烦意乱,为了排除苦恼(「脑中全部都是短歌,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是短歌」),从二十三日晚上到清晨,写了五十五首;二十四日午前写了五十首;二十五日写了一四一首。不到三天写了二五○首短歌。
在〈一利己主义者与友人之对话 〉(一九一○年十一月)中,啄木说:「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把全部的生命寄託于短歌。有什么可以把全部的生命寄託的呢?我爱我自己;而即使这个我自身也不太能相信。」「我喜爱生命所以做短歌。因为我自己比什么都可爱所以做短歌。」题目中的「一利己主义者」指的是啄木自己。看来啄木还相当老实,最爱的是自己,因为爱自己所以写短歌;而不是把生命寄託在短歌,才创作短歌。
啄木最想写的是小说,实际上也写了,但最后证明失败了。那种懊恼、烦闷如何排遣?他说:「就像夫妇吵架时,输给太太的丈夫,毫无理由地痛骂小孩,拿小孩出气。我从任意、自由驱使短歌中发现类似那样的快感。」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在上述多重烦恼之中,啄木可以在几天之内创作数百首短歌的缘由。
为什么选择短歌呢?同上文中他说:「有人说短歌的字数少不方便,我却觉得因为短所以方便。不是吗?人,无论是谁,时间一过不久就忘记,或者即使长久没忘记,但没有说出那事儿的话头,最后一辈子都没说出来,我们经常不断地经验到那样由内或从外的无数感慨、感觉。许多人轻蔑它。即使没到轻蔑的程度,几乎没兴趣而让它逃逸了。不过,喜爱生命者无法轻蔑它。」接着,他更进一步说明理由:「一生中不会再回来的是生命的一秒,我珍惜那一秒,不想让它逃走,为了表现它,字数少,不需要费什么功夫的短歌是最方便的。实在是很方便呀!短歌是只有我们日本人才有的幸福之一呀!」
对于短歌的字数与书写方式,啄木採极其「自由」的态度。传统短歌字数标准型是三十一个音,即五七五七七;但有超过者,称之为「字余」(字余り)。一般字余多者二字,但啄木短歌字余有多到六字的,且集中于《悲伤的玩具》(见高淑玲《石川啄木歌风之变迁》),这也唿应了啄木对短歌字数的看法。例如在〈短歌的种种〉(一九一○年十二月)中,啄木说:「三十一文字不方便时应该积极增加字余。又,短歌的内容,不要有不像短歌或不是短歌的胡乱拘束,不管什么有想要歌咏的,自由写出来就行了……即使现在的三十一文字变成四十一文字,五十一文字,总之短歌不会灭亡。而我们因此可以满足爱惜那剎那生命的心。」从《一握之砂》末尾八首记述爱儿真一的短歌,以及《悲伤的玩具》短歌其实是在「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换句话说是记录自己的生命啊!
五、啄木短歌的特色 传统短歌囿于固有题目,往往流于徒有形式而无内容,遑论打动人心了!啄木短歌完全取材自日常生活,因此而有「生活派诗人」之称。一九○七年离开故乡之后到一九一二年辞世为止,啄木其实从未返回故乡,然而却有多首「归乡」之作。「一踏上故乡的泥土/总觉得脚步变轻/心情变沉重」,啄木父亲任故乡宝德寺住持时,因故被罢免。因此,回到怀念的故乡,尽管脚步变轻,然而想到可能遭遇乡人的白眼等,心情不免变得沉重。「面对故乡的山峦/欲辩已忘言/故乡的山峦感激呀」,故乡的泥土、故乡的亲人朋友固然令人怀念,故乡的山水也常进入游子梦中呀!我个人留学日本期间,每当想起埔里故乡的好山好水时,啄木这首短歌常萦绕我心头,稍解游子思乡之苦。啄木的「归乡短歌」可说是文学的「补偿作用」,现实无法实现的,借文学以达成。
尽管努力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生活遭遇困顿,不如人意时,「我工作工作/生活不见改善/凝视双手」的短歌自然浮上心头。「凝视双手」,反观自己的无力,包含无奈与谛观心情。「无生命沙子的悲哀呀/沙沙 沙沙/从紧握的指尖滑落」,说沙子的悲哀,其实是说自己的悲哀。「从指尖滑落」掌握不了已到手的东西,又是另一番无奈呀!
相对于日本传统短歌,啄木短歌「取材日常生活」与「浅显易懂」,成了他的特色。这也是啄木短歌脍炙人口、传诵不止的原因。
六、啄木短歌翻译之意义 啄木的三行书写短歌,不仅对当时日本文坛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台湾诗人受啄木的影响也「历历可数」,兹以王白渊为例说明。
巫永福〈王白渊素描〉:
闇夜
他在夜里哭
他在夜里笑
热血多情的诗人,台湾的啄木。……
从巫永福称王白渊为「台湾的啄木」,可以想像当时台湾作家对啄木应该「知之甚稔」。再者,巫永福对王白渊的回忆中也说:「王白渊深受石川啄木和当时的象征主义影响」。此外,诗人吴坤煌在〈现在的台湾诗坛〉(下)中说:「出版诗集《荆棘之道》的王氏,多用讽刺性的三行律(即啄木调)的短歌,那是很优美的,这种啄木调也是日本新诗坛所称赞的。」由此亦可窥见当时啄木三行书写的短歌是多么风靡,受到赞赏!啄木与台湾诗人之间的受容关系,有待有心人进一步研究、探讨。
如上述,啄木在日本近代文学史已佔有一席地位,深受日本人喜爱,不仅对「萩原朔太郎、宫泽贤治、寺山修司、林芙美子及其他多数文学家的出发投下长且宽的影子」(金井泰子)」也对台湾诗人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国人知道啄木者相当有限,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啄木的三行书写短歌介绍给国人认识,相信对台日文学、文化的交流有其意义吧 !
(附记:撰写本文时参考《石川啄木事典》,尤其是太田登、望月善次负责部分,以及池田功《石川啄木入门》等,志之以表谢意)
◎林水福
【后记】 有机会翻译石川啄木的短歌,可以说得偿夙愿。
怎么说呢?
其实,我接触啄木可以追朔到大学时代。那是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大二、三的时候。有一位日籍教授原土洋先生上课时介绍啄木的短歌,《一握之砂》里有名的短歌大概都介绍了。取材自生活的短歌,不同于往往流于形式的传统短歌,容易引起共鸣;而语调又琅琅上口,不知不觉之间就背起来了。
之后,留学日本,无论学业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啄木的短歌自然浮上心头;想想自己的困境如何比得上啄木呢?从啄木短歌中获得慰借,找到激励自己的力量。
那时,我常想有机会我要把啄木介绍给国人认识;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翻译。
这次啄木短歌能翻成中文要感谢的人很多。
首先,要感谢带领我认识啄木的原土洋教授。其实,不只是啄木,为我奠定日本古典文学基础的就是原土教授。暑假无偿的授课,在咖啡厅为我讲授《古今和歌集》……种种照顾与指导实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
为我系上啄木这一条线的原土教授永远活在我心中!
其次要感谢太田登教授,如果不是他的鼓励,愿意向国际啄木学会争取补助,我想我不会有足够的「勇气」完成啄木短歌全集的翻译。
国际啄木学会望月善次会长倾全力支持,唿吁会员认捐,又赐序文鼓励,且指定本书为「国际啄木学会指定优良图书」,隆情高谊,永志心中。
啄木纪念馆馆长森义真先生,非但赐序,且无偿提供本书所有图片、照片,为本书增添可读性与趣味,感激不尽!
最后,如果不是有鹿文化总编辑许悔之先生不计成本,率领年轻多才多艺的煜帏、彦如等殚心竭力的付出,本书或许无缘与读者见面。送炭情谊,点滴在心头。
林水福 二○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