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谬论全破解:全面驳斥彭明辉、刘黎儿、 绿盟反核书籍

反核谬论全破解:全面驳斥彭明辉、刘黎儿、 绿盟反核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反核
  • 能源
  • 科普
  • 核能
  • 彭明辉
  • 刘黎儿
  • 绿盟
  • 谬论
  • 破解
  • 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反核?拥核?
核能问题不应该是立场之争
而应该是建立在科学事实的论证

  反核?拥核?核能问题不应该是立场之争,而应该是建立在科学事实的论证!

  台湾目前的能源政策极端错误,陷国家及人民于极为危险的情境。能源政策的错误不只核能一端,但核能却是整体能源政策极重要的一环。反核声浪在台湾蔚为潮流,然而反核论述中,许多未尽正确,本书主要针对市面上三部重要反核论着中的错误观点加以讨论驳斥:其一是彭明辉教授所着《有核不可─拥/反核的33个理由》,其二是刘黎儿女士所着《台湾必须废核的十个理由》,其三则是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绿盟)编着的《核四真实成本与能源方案报告》。希望借由此书的充分讨论,提供民众关于核能议题更完整的资讯。

本书特色

  本书以论据反驳反核着名三书:彭明辉教授《有核不可─拥/反核的33个理由》、刘黎儿《台湾必须废核的十个理由》、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绿盟)《核四真实成本与能源方案报告》,提供读者不同的观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立诚


  现职:吉兴工程顾问公司 董事长

  学历: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土木与力学系P.C.E.
  克雷蒙逊大学(Clemson)土木系M.S.C.E.    
  台湾大学土木系B.S.C.E.

  证照:
  中华民国土木技师
  美国纽约州专业工程师(Professional Engineer)
  亚太工程师(APEC Engineer)    

  专业团体:
  中华民国工程技术顾问商业同业公会理事
  中华民国汽电共生协会理事
  台北市美国商会基础建设委员会主席
  中国工程师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工程师学会电力及核安专案小组执行委员

  着作:
  《能源与气候的迷思──两兆元的政策失误》,2012
  《没人敢说的事实──核能、经济、暖化,脱序的能源政策》,2013

  部落格:台湾能源 taiwanenergy.blogspot.com

  脸 书:www.facebook.com/taiwanenergy

图书目录

序一/陈立诚
序二/黄士修

第一章 驳斥彭明辉教授《有核不可─拥/反核的33 个关键理由》
 1.0 引言
 1.1 环保、经济与供电安全
  A. 环境保护(碳排)
   A.1 减碳成本为正部份
   A.2 减碳成本为负部分
   A.3 核电厂减碳功效巨大
  B. 经济考量
   B.1 计算错误
   B.2 资讯错误
   B.3 认知错误
  C. 供电安全
   C.1 移花接木
   C.2 张冠李戴
  D. 结论
 1.2 核安、辐射与核废处置
  A、核能安全
   A.1 先进型沸水反应炉(ABWR)
   A.2 核灾机率
   A.3 核四品保
   A.4 断然处置
   A.5 核电监督
  B. 辐射防护
   B.1 紧急应变区
   B.2 辐射效应
  C.、核废处置
   C.1 最终处置
   C.2 美国处置

第二章 驳斥刘黎儿女士《台湾必须废核的十个理由》
 2.0 引言
 2.1 核电不进步、不是高科技?
 2.2 核电不安全?
 2.3 核电不减碳、不干净又大排热?
 2.4 核电成本很高,核电便宜是假象?
 2.5 地震频仍的台湾,没有建核电厂的本钱?
 2.6 世界最密集、最危险的燃料池就在台湾?
 2.7 台湾是唯一将核电厂建在首都圈的国家?
 2.8 核灾剥夺生命健康,使身家财产归零?
 2.9 核灾动摇国本,政府无力救灾、赔偿?
 2.10 即使没核电,电力也绝对够用?

第三章 驳斥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核四真实成本与能源方案报告》
 3.0 引言
 绿盟报告目录
 3.1 绿盟报告澄清─台湾电力公司
  1. 前言
   1.1 核四续建的成本效益分析
   1.2 国际间金融集团如何看待核电投资风险
  2. 国际核电政策
   2.1 法国
   2.2 日本
   2.3 德国
   2.4 英国
   2.5 韩国
   2.6 其他国家
  3. 核四不运转也不会缺电?
  4. 结论
 3.2 绿盟报告纠错─核电流言终结者
 结语:是非不分,国家沉沦

附录
 附录一 给殷允芃董事长的公开信─兼覆天下杂志《有核不可》函
 附录二 彭明辉教授答辩及本书作者回覆
 附录三 刘黎儿女士文章纠错
 附录四 澄清陈谟星教授对核四之质疑
 附录五 澄清徐光蓉教授反核言论
 附录六A 冒牌核能专家误导台湾
 附录六B 贺立维博士冒充清华教授始末
 附录七 检讨民进党「新能源政策」
 附录八 核安三问─包你不再恐核
 附录九 台湾能源部落格目录(101.3 - 103.9)
 附录十 作者简介

 彩图参照

图书序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主要是在驳斥三本反核书籍。为什么要花这许多力气来驳斥这三本书?这三本书有什么特别?

  今日台湾的能源政策极端错误,将陷国家及人民于极为危险的情境。能源政策的错误不只核能一端,但核能是整体能源政策极重要的一环。核能政策的一错再错甚至三错(核电不延役,核四公投、核四封存)说白了是骑驴政府「顺应民意,见风转舵」的表现。

  但何以社会上反核民意如此强大?此实应「归功」于三十年来反核运动的成功。反核运动最成功的一点是成功影响舆论。三十年来错误反核言论充斥,不用说是一般民众,就是政府官员、民意代表、学者专家也一律被错误言论所洗脑。能源/核能相关知识涵盖极广,非能源专业人士难以窥其全貌,对涉及核能议题的新闻报导或相关书籍无法分辨其正误,极易受错误反核言论误导。去年美国有一本畅销书,书名为Signal & Noise(讯号与噪音),重点在于讨论在资讯氾滥的今日,如何分辨正确的资讯及
错误的噪音。在资讯爆炸的时代,这是极为重要但极为困难的议题,无怪乎该书成了畅销书。三十年来充满错误的反核书籍充斥坊间,但福岛危机后,此一现象变本加厉。社会上错误的噪音与正确的资讯相较,有压倒性的态势。日夜浸淫于大量错误资讯,又无能力分辨的全国上下,不反核者几希矣。

  市面上反核书籍充栋,当然不可能全部指正。本书驳斥的三本书籍均有其代表性。第一本是彭明辉教授所着的《有核不可─拥/反核的33 个理由》。彭教授为清华大学工程教授,又是报章杂志专栏作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其所着《有核不可》一书也是市面上反核书中「最有学问」的一本。书中资讯丰富,旁征博引。顶着着名大学工程教授光环所着貌似严谨的该书,极易「震撼」一般读者,甚至有一锤定言之势。但彭教对能源到底外行,貌似严谨的该书是从头错到尾,即使看来极有学问的该书也遭全面驳斥,其他资料贫乏,立论薄弱的反核书籍更不足论。

  本书全面驳斥的第二本书为刘黎儿女士所着《台湾必须废核的十个理由》。刘女士学术地位,工程知识,当然不能与彭教授相提并论。但刘女士是国内反核大将,指标人物。刘女士反核书籍不是只出版了这一本,三年来刘女士竟出了四本反核书籍。反核几乎被刘女士当「产业」来经营,影响无数民众。刘女士有何特殊?为何如此受读者青睐?从某个角度而言,刘女士是「战地记者」,长居日本,对福岛事故后的日本以俨然有第一手资讯的姿态撰写专栏,与国内一般反核作者相较自有其优势。但刘女士的最大弱点就是毫无工程及科学背景,毫无分辨核能资讯的能力,亦疏于请教专业人士,只能如鹦鹉般的转述日本错误反核资讯。将刘女士《台湾必须废核的十个理由》一书全面驳斥可看出其相关知识薄弱。同样错误重复于四本书,驳一本书等于驳四本书,投资报酬率颇高。

  第三本遭全面驳斥的是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绿盟)所编着的《核四真实成本与能源方案报告》一书。绿盟为国内重量级反核团体,该书印刷精美,资料丰富,是集多人之力而以重量级反核团体挂名出版书籍,可说是国内反核人士集思广益共同创作的反核书籍,自有其不同份量。但可叹的是该书立论薄弱,不堪一击。一般读者也可看出所谓「集体创作」反核书籍之水平也竟是如此不堪。

  如前述,市面上反核书籍汗牛充栋,但本书所驳斥的三本书均有其代表性。如果如此具代表性的三本书籍,经仔细推敲都是后头错到尾,其余反核书籍更不足论矣。出版本书的目的是要让社会大众了解,三十年来大家所接受的反核资讯实为「噪音」。依噪音所凝聚的民意及形成的错误政策都是建立在流砂上的共识,极为危险。全世界都有反核言论,但如台湾般如此谎话连篇、肆无忌惮的实为罕见,不予以迎头痛击,无以震醒社会。

  本书作者非仅本人一人,除摘录台电澄清资料外,许多文章作者都以谦虚态度不拟具名,但均为着名网站「核能流言终结者」成员,故本书作者由本人及「终结者」共同具名。「核能流言终结者」网站是一群有知识,有胆识又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为维护科学真理,端正社会风气而组成,个人极为敬佩。这些年轻人也正是台湾未来的希望,社会的栋樑,个人能与其共同具名出书实感荣幸。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举一反三,看穿反核书借的虚假面面,转为支持对台湾极为重要的核能发电。
陈立诚

图书试读

B.2 辐射效应

◎彭书论述:

正常人每年吸收的背景辐射约1-10 微西弗(μSv,人体曝露于辐射的剂量单位),一辈子约被照射100 至700 微西弗,而核灾会影响人类致癌率;包括苏俄车诺比核子事故、日本福岛核子事故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回应:

1. 一般人每年接受自然背景辐射剂量是1-10 毫西弗(mSv),而不是微西弗(μSv)。毫西弗(0.001 西弗)比微西弗(0.000001西弗)高出1,000 倍,因此文中所有用来比较辐射健康效应的说法都被夸大1000 倍。

2. 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并不明显,更不是接受辐射就会罹癌。自然界中原本就充满各种放射性物质,如土壤有钾-40、钍-232、铀-238 等,空气有铍-7、碳-14、氡-222,水中有钾-40 等。这些放射性核种造成每年平均约2.4 毫西弗(mSv)的天然背景辐射。最普遍的钾-40 半衰期是铯-137的四千万倍,辐射能量是铯-137 的2 倍,在全球表土平均活度约185,000 贝克/平方公尺(相当于车诺比事故所谓「污染区」铯-137 活度的5 倍),海水约为12 贝克/公升,连每个人体内都有4,000 贝克以上。人体并非受辐射暴露就会罹癌。数十年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世界许多高自然背景辐射地区居民的罹癌率与一般人相同甚至更低。从日本核爆生存者长达60 年实地追踪,即使瞬间接受100 毫西弗剂量(相当于40 年天然背景辐射剂量总和),长期罹癌机率也没有显着增加。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103 号报告强调:「终生累积接受100 毫西弗以下剂量,并没有任何器官或组织会表现出功能损伤的临床症状。」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报告指出:「在200 毫西弗剂量(相当于一生接受天然背景辐射剂量总和)水平之下,全世界长期流行病学调查并未找出具体的辐射伤害证据。」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