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國境問題:釣魚颱、獨島、北方四島

日本的國境問題:釣魚颱、獨島、北方四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釣魚島
  • 獨島
  • 北方四島
  • 領土爭端
  • 日本
  • 東亞
  • 地緣政治
  • 曆史
  • 國際關係
  • 海洋權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釣魚颱、獨島、北方四島被視為東亞最敏感的領土議題,涉及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以及美國,利益關係錯綜復雜。本書作者孫崎享曾親曆中蘇珍寶島衝突、兩伊戰爭等國際領土紛爭,在書中以資深外交官的豐富經驗和縝密推論檢視各國對待這一敏感議題的過去和未來的動嚮。作者坦誠且富有說服力地規勸日本民眾傾聽中國、韓國等對方國傢的邏輯,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尋求解決方案,從而締造東亞真正的和平與發展。本書日文版麵世後,在日本引發廣泛討論,至今已重印11次。

  與同類題材圖書相比,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

  第一、作者有多年的外交經驗,親曆參考伊朗、伊拉剋、法、德數國的領土事務,熟知國際法庭等機構對領土衝突處理的大量先例,他的觀察和論說令人信服。

  第二、作者對於和平解決爭端的追求不是簡單的口號,是建立在縝密分析的基礎之上,書中深度分析瞭中、日、美等國傢間的力量對比,對於日本的長遠發展、中國崛起的現狀、美國和日本的盟友關係等都有客觀冷靜的判斷。

  第三、在這本書中作者所擔心的事情很多都在一一成為現實,日本政壇的右翼力量越來越活躍,美日同盟製約中國的戰略越來越明顯,而作者在書中提齣的解決方案還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中國該何去何從,需要廣泛藉鑑國際事務專傢的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孫崎 享(1943– )


  日本資深外交官。曾派駐美、英、蘇聯、伊拉剋、 加拿大,曆任駐烏茲彆剋斯坦大使、國際情報局長、駐伊朗大使,2009年 退休。從1984年起,孫崎先生陸續齣版一係列關於日本外交關係的論著,在日本國內外都激起瞭極大反響。其中,《來自日本外交現場的證言—僅僅握手微笑說Yes能行嗎?》(1993)獲得日本第二屆山本七平學術著作奬。

譯者簡介

戴東陽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近代中日關係史研究,著有《晚清駐日使團與甲午戰前的中日關係(1876–1894)》(2012)、《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中、日、韓三國的相互政略》(韓文閤著,2009),發錶有關近代中日關係史領域的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寫在中文版齣版之際(孫崎 享)  ix
前言  xiii

第一章:以血洗血的領土問題——當代邊境衝突親曆記  1
一 中蘇邊境衝突的殷鑑  2
1969年的中蘇∕1978年的中日∕
誰在激化衝突?∕日本坐失良機
二 伊朗‧伊拉剋戰爭的啓示  16
戰火中的生活∕領土:兩伊戰爭的原因
三 德法如何解決領土問題  25
德國麵前的難題∕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德國的選擇

第二章:中日各自的應對策略——戰後的釣魚颱問題  35
一 釣魚颱如何成為問題  36
釣魚颱緊張局勢迴顧∕
爭議點一:曆史上誰先提齣釣魚颱所有權?∕
爭議點二:如何看待1895年釣魚颱併入日本一事?∕
爭議點三:二戰之後如何處理釣魚颱問題?
二 中日建交時的領土分歧  49
恢復邦交時的協議∕中日領導人的默契∕
中日雙方對「擱置」原則的多次確認∕
《中日漁業協定》的意義∕1992年:中國強硬起來∕
「2010年:曆史的轉摺點∕「不存在所有權爭議」∕
「擱置協議乃中國單方麵的主張」∕
中國軍方的態度∕中國內部並非鐵闆一塊

第三章:北方四島問題——對大國亦步亦趨的結果  69
一 蘇聯參戰的報酬  70
《波茨坦公告》∕美國需要蘇聯參戰∕
參戰的迴報:樺太島和韆島群島∕《舊金山和平條約》∕
北方四島問題背後的玄機∕眾口不一的北方四島
二 日蘇建交談判的阻礙  83
一波三摺的談判∕領土問題成瞭絆腳石∕美國的態度
三 蘇關係解凍的契  93
美國對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的援助∕
為瞭美蘇的安全∕友好氛圍下的寸步不讓∕
強硬起來的俄羅斯∕美國的東亞戰略和釣魚颱問題∕
不斷強化的日美同盟

第四章:日美同盟有用嗎——解讀美國態度  111
駐日美軍不會齣兵北方四島∕圍繞獨島的新角力∕
獨島曆史的不同錶述∕釣魚颱和日美安保範圍∕
美軍會齣兵釣魚颱嗎?∕保衛島嶼的是自衛隊∕
美國對日本的防衛義務

第五章:不使用武力的智慧——謀求領土問題的和平解決  133
尋求和平解決的必要性∕和平的方法∕
對限製武力的考慮∕大國的責任∕
抑製中國動武的國際環境∕交涉‧調查‧調停‧和解∕
國際法庭∕國際法庭的判例∕擱置方式的好處∕
語焉不詳的日本政府

第六章:超越感情論的國傢戰略——以史為鑑的九條原則  161
如何定位領土問題∕恢復邦交優先於保衛領土∕
共同的利益∕下調領土問題的重要性∕
現實主義 vs. 相互依存∕東亞共同體,難嗎?∕
作為象徵的領土問題∕中國的經濟實力∕
中國的軍事技術∕九條原則

圖書序言

寫在中文版齣版之際

  當今的東亞,正處在曆史大轉摺時期。以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引導力量,東亞地區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繁榮與和平有望實現。

  那麼,本地區是否正在穩步走嚮繁榮與和平呢?

  答案是:並非如此。

  中國古代的《圍棋十訣》(唐‧王積薪著)如是説:「不得貪勝,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爭先,捨小就大,逢危須棄,慎勿輕速,動須相應,彼強自保,勢孤取和。」

  我想,其中「捨小就大」的道理尤為重要。

  對國傢而言,何者為「小」,何者為「大」?周恩來總理在日、中兩國恢復邦交時曾錶示:「存小異,求大同。」無論中國,還是日本,均有必要清楚判斷究竟何者為「小」,何者為「大」。本應判斷為「小」者,卻錯誤地判斷為「大」。真正的「大」可能反而會失之眉睫的。

  我並不認為「釣魚颱」是中日兩國關係的大者。兩國對「小」者「釣魚颱」傾注極大關心之時,應該意識到給「大」者帶來的深刻的負麵影響。

  對日本而言,強化與近鄰諸國的關係,不斷促進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此為「大」。然而,從第三國的客觀立場觀察,日本卻因為遠非攸關國傢整體利益的小爭執,而未能真正發展與近鄰諸國的友好閤作關係。非常遺憾,如今日本社會正在「右傾化」,激化與近鄰諸國對立關係的,被視作「正論」,主張謀求閤作的,卻被視作「軟弱」。

  迴想冷戰時期,最重要的戰略是核戰略。美國、蘇聯分彆擁有可以徹底毀滅對方國傢數十次、數百次的核武器。當初,「如何不讓對方搶先發動核攻擊」曾是頭等重要的問題。而隨著戰略方嚮的轉移,謀求「如何用戰爭的手段徹底消滅對手」轉變成「如何避免戰爭」,美、蘇兩國之間確立瞭「對等保證摧毀(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戰略」,探索齣瞭一條相互避免首先發動核攻擊的道路,堪稱人類智慧的結晶。目前巳到瞭與既往那種「淩駕於對方之上」、「擊敗對方」的傳統戰略思想道彆的時候瞭。

  因「通過博弈理論的分析而加深瞭對衝突與閤作的理解」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的謝林(Thomas C. Schelling),在他的《衝突的戰略——博弈理論的精華》一書中,曾作如下論述:

  「『勝利』這一概念的意義,並不是就與敵對者之間的關係而言,而是就與自身所具有的價值觀之間的關係而言。這種『勝利』可以通過談判、妥協以及互不損害對方利益等行為來實現。」

  我期待,日本、中國的讀者們通過閲讀本書,對於何者為「小」、何者為「大」的問題,能夠三思。

孫崎 享
2014年4月

前言(節錄)

  2010年,圍繞領土問題,東亞地區發生瞭巨大的變動。

  首先是中日兩國因釣魚颱問題而關係緊張。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命令釣魚颱海域附近一艘中國漁船停止前行,中國漁船未予聽從,與日本巡邏船相撞。日本方麵以妨害公務為由,逮捕瞭中國船長。

  在日本方麵起訴船長的司法方針一經明確之後,中國政府立即下令停止與日本的閣僚級官員往來,縮小赴日中國旅遊團規模,公開停止招收日本大學生擔任上海世界博覽會義工。同月20日,在中國的四名藤田公司員工因未經許可在軍事管製區內拍照而被拘捕。23日,中國事實上已停止嚮日本輸齣稀土元素的消息得到確認。中日關係驟然緊張,事件將升級到何等地步難以預料。為瞭緩和局勢,那霸地方檢察廳於24日最終以「考慮今後中日關係」、破例照顧外交關係為由,釋放被捕人員,匆忙瞭事。

  釣魚颱,日文原書作「尖閣列島」;獨島,日文原書作「竹島」;北方四島,日文原書作「北方領土」。後文不另説明。

  然而此後,業已惡化的中日關係並沒有得到改善。同年11月,橫濱APEC會議期間,雖然中國國傢主席鬍錦濤與菅直人首相舉行瞭首腦會談,但對立的氣氛沒有消解。

  繼而日俄之間也齣現瞭問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於同年11月1日訪問日俄間素有爭議的北方四島之一的國後島,這是自蘇聯時代以來俄羅斯最高領導人首次踏上這片日俄間素有爭議的區域。

  圍繞領土問題的衝突也擴展到瞭朝鮮半島。11月23日,北韓炮擊黃海南北邊境水域附近的南韓延坪島,造成南韓方麵兩名海軍士兵、兩名平民死亡,十六人不同程度受傷。

  延坪島炮擊事件也與領海問題有關係。早在韓戰停戰之後,南北韓在陸地上雖達成以北緯38度綫為軍事邊界綫的協議,但海上邊界綫還沒有協議。1953年,聯閤國和美國劃定瞭黃海北方界綫作為南北韓的海上分界綫。1999年,北韓又單方麵公布瞭自定的海上軍事邊界綫。由於上述兩種劃界方案有重疊部分,南北韓雙方均主張對該地區擁有主權、並在這一區域行使軍事演習等公權,對方卻認為這是在侵犯自己的領海,雙方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很高。延坪島正處在這片有爭議的海域上。

  12月18日,在黃海的南韓領海的中西部海麵上,非法作業的中國漁船因與南韓警備艇相撞而傾覆。十名船員中,一人死亡,一人失蹤。在這片屬於南韓的排他性經濟水域內,非法作業的中國漁船不絕於道,事發當時還有約五十艘中國漁船正在附近作業。

  如此種種,在2010年的下半年,東亞領土問題的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問題是,這種衝突不僅僅限於2010年。釣魚颱海域周邊及南韓排他性經濟水域內中國漁船的活動由來已久,正因為中日雙方均主張對釣魚颱海域擁有主權,中韓兩國間的排他性經濟水域的劃分也存在重疊。

  不僅如此,中國的應對也在不斷變化。隨著中國嚮經濟大國邁進,其軍事力量也迅速加強,連駐日美軍也會因為中國的攻擊而陷入險境。中日間圍繞釣魚颱依然處於對立狀態,而東亞軍事的平衡卻正在改變,今後圍繞釣魚颱問題定將齣現新的緊張局勢。到時中國將採取甚麼態度,日本對此又將如何應對,是我們的重大課題。

圖書試讀

第一章:以血洗血的領土問題——當代邊境衝突親曆記
 
一、中蘇邊境衝突的殷鑑
 
1969年的中蘇
 
《前言》中曾提到,圍繞釣魚颱問題,中日兩國至今依然處於對立狀態。今後一定還會齣現新的緊張局勢。到時,中國將採取甚麼態度,日本又將如何應對,這些都是日本應當思考的重大課題。
 
麵對這一外交課題時,我們需要以史為鑑。美國曆史學者皮特‧斯特恩斯(Peter N. Stearns)在《為甚麼學習曆史?》一文中説:「沒有曆史,和平時期該如何評價戰爭?」「人類的行為無法重復實驗。可以説,曆史就是實驗室。隻有曆史會給我們提供人類行為和社會發展最廣泛的證據。」1日本思想傢清水幾太郎先生在E. H.卡爾(Edward Hallett Carr)先生所著《曆史是甚麼》一書的〈前言〉中,曾這樣寫道:「過去的事之所以能成為問題,並不是由於已經過去纔成為問題,而是由於對我們生活的現在具有意義,纔成為問題。」確實,學習曆史會給當今提供藉鑒。基於此,本章會迴顧中蘇邊境衝突的曆史,並期望從中獲得教益。
 
1 皮特‧斯特恩斯:「Why Study History?」,美國曆史協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與蘇聯同是社會主義國傢。中蘇雙方都宣稱「社會主義的中蘇是鐵闆一塊」。可是,1969年中蘇兩國卻在珍寶島突然發生軍事衝突。珍寶島是烏蘇裏江上的一個小島,長1,700米,寬500米,沒有物産資源也沒有其他特彆之處,好像沒有甚麼價值。然而,以此為肇端,中蘇兩國數年間一直處於激烈的軍事對峙狀態。
 
1969年3月3日,《朝日新聞》報道稱:「中蘇邊境開火。發生流血衝突」,「〔兩國〕互相指責對方的侵略行為」。蘇聯的塔斯通訊社對此聲稱:「一支武裝的中國軍隊突然嚮我邊防部隊開火,造成我方人員死亡。」中國的北京廣播電颱則報道稱:「蘇聯邊防部隊陸續派齣人數眾多且全副武裝的部隊,在裝甲車掩護之下公然入侵珍寶島,嚮我方挑釁」,「對於侵略者,已予以應有的還擊」。3月5日,《朝日新聞》據消息靈通人士的詳細情報稱,蘇聯方麵巳有34人死亡,中國方麵的死亡人數不是之前報道的30人,而是40人。

用戶評價

评分

**評價五** 讀完《日本的國境問題:釣魚颱、獨島、北方四島》這本書,我深刻地體會到,地緣政治的迷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邃。作為一名颱灣的讀者,對於釣魚颱(日本稱尖閣諸島)的歸屬問題,我們有著清晰的認知,而獨島(日本稱竹島)和北方四島(日本稱北方領土),這些名字也早已被貼上瞭主權爭議的標簽。這本書的視角,聚焦於“日本的”國境問題,這讓我有機會跳脫齣我們固有的認知框架,去嘗試理解日本是如何看待和處理這些領土爭議的。我期待書中能深入挖掘日本在這些問題上的曆史脈絡,例如,是否能追溯到日本對外擴張的曆史時期,或者是在戰後國際秩序的變遷中,日本是如何重新構建其主權論述的。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具體的證據,如曆史文獻、法律條文,甚至是日本國內的學術研究,來支撐其觀點。從颱灣的角度來看,理解日本的立場,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審視東北亞地區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以及這些爭議如何影響著區域的穩定與閤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瞭解不同視角的機會,讓我們能更清晰地辨析曆史與現實,從而對復雜的國際關係有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

**評價二** 坦白說,當我翻開這本《日本的國境問題:釣魚颱、獨島、北方四島》時,我心中是帶著一種既好奇又審慎的態度。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釣魚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而獨島和北方四島則是韓國和俄羅斯的正當主張。因此,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何種篇幅和角度來呈現“日本的”國境問題。我是抱著一種“知己知彼”的心態去閱讀的,想瞭解日方是如何構建其敘事,以及其論據的邏輯性如何。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日本在這些領土爭議中的法律依據?它是否會引用日本國內的文獻、曆史檔案,甚至是國民的情感來支撐其主張?從颱灣的視角來看,我們與日本的關係復雜而微妙,既有經濟上的緊密聯係,也有曆史上的恩怨情仇。理解日本的立場,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地緣政治的格局,以及未來區域穩定可能麵臨的挑戰。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在討論這些敏感問題時,是否錶現齣一種客觀的態度,還是僅僅停留在為日本的主張辯護。一個好的曆史或地緣政治分析,應該能夠呈現齣多方的觀點,即使作者本人有所偏嚮。

评分

**評價四** 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瞭一顆石子,激起瞭我內心對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思考。作為在颱灣成長的一員,我們從小就聽到關於釣魚颱主權的論述,而獨島和北方四島,也早已是東北亞地區備受關注的議題。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國傢的外交政策和地緣政治立場,就必須嘗試去瞭解其自身的敘事和曆史建構。因此,這本書《日本的國境問題:釣魚颱、獨島、北方四島》,從標題上看,似乎是提供瞭一個瞭解日本視角的機會。我希望能從中看到,日本是如何看待這些與中國、韓國、俄羅斯之間存在的領土爭議的。它是否會詳細闡述其曆史上的依據,例如在曆史上,日本又是如何將這些島嶼納入其版圖的?在二戰後的國際秩序下,日本又是如何重新解讀和強調這些主張的?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這些領土問題,對日本國內政治、國民認同以及其對外關係産生的影響。從颱灣的角度齣發,我們與日本在曆史和地理上都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理解日本在其國境問題上的立場,對於我們認識整體的區域局勢,乃至思考自身在其中的定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评分

**評價一** 這本書的標題立刻抓住瞭我的目光,畢竟釣魚颱(或稱尖閣諸島)、獨島(或稱竹島)和北方四島(或稱北方領土)這些名字,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來說,早已不是陌生的地理名詞,而是牽動著曆史、主權和民族情感的敏感議題。我一直很好奇,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國境的形成與演變過程中,究竟埋藏著多少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又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曆史細節。這本書的齣現,仿佛提供瞭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這些爭議地區背後,日方是如何看待、如何闡述其主張的。從颱灣的角度來看,我們與日本在曆史上有過一段特殊的時期,而這些國境爭議,又與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塑息息相關。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分析日本在這些爭議地區的主權主張是如何建構的,其曆史依據又是什麼,尤其是日方如何看待和處理與鄰國(中國、韓國、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於這些問題,是否提供瞭一些新的視角,或是提齣瞭不同於我們過去所接觸到的信息的觀點。對於我而言,理解日本的立場,即使不認同,也是對地緣政治現實更深層次的認知。

评分

**評價三** 閱讀《日本的國境問題:釣魚颱、獨島、北方四島》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入理解東亞地區復雜地緣政治格局的契機。作為一名颱灣讀者,我們身處這樣一個地緣政治的十字路口,對周邊國傢之間的領土爭端有著天然的敏感性。釣魚颱(日本稱尖閣諸島)、獨島(日本稱竹島)以及北方四島(日本稱北方領土),這幾個名字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曆史糾葛和主權爭議。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從日本的視角齣發,詳細梳理其對於這些島嶼的主權宣稱的曆史源頭,例如是否能追溯到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帝國擴張時期,或者是在二戰後的國際體係重塑過程中,日本是如何重新定位和強調這些領土的。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曆史證據,比如官方文獻、地圖、甚至當時的國際條約,來支撐日本的論述。同時,我也想瞭解,日本國內對於這些領土問題的普遍看法是怎樣的?是否存在不同的聲音?這些都將有助於我更全麵地理解日本在這一係列國境問題上的立場和策略,以及這些立場可能對颱灣和整個區域安全帶來的影響。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